学术投稿

广东新生代劳务工职业卫生服务需求调查

王丛蕾;丘创逸;陈惠清;陈青松;李伟均;张灶钦;晏华

关键词:新生代劳务工, 职业卫生, 需求, 调查
摘要:目的 了解广东省新生代劳务工的职业卫生服务需求现状,探索新时期职业卫生服务模式.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新生代劳务工职业卫生知识知晓水平和获得途径,职业卫生服务现状和服务需求等方面的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并与老一代劳务工进行比较.结果 新生代劳务工文化水平比老一代劳务工有所提高,但初中以下学历仍占52.30%;能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一定的职业卫生知识,81.63%的劳务工期望获得职业健康检查服务;职业病危害因素知晓率较老一代劳务工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提高职业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水平,鼓励企业开展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提高新生代劳务工职业卫生知识水平,以满足新生代劳务工日益增长的职业卫生服务需求.
中国职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舒适护理在农民工尘肺病患者肺灌洗治疗中应用

    目的 探讨农民工尘肺病患者肺灌洗治疗中实施舒适护理的有效方法,提升纤维支气管镜肺叶灌洗治疗的护理质量.方法 以萧氏舒适护理模式为框架,在肺灌洗前给予患者心理、生理及社会全面的护理干预,灌洗中注重环境、体位、心理疏导及病情观察、满足自尊及默契配合,肺灌洗后做好安抚及宣传教育工作.结果 接受舒适护理模式后,患者紧张、焦虑及恐惧程度较实施前明显改善(P<0.01),患者满意度(97.5%)和再次愿意接受肺灌洗(96.3%)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8.8%、72.5%,P<0.05或P<0.01).结论 舒适护理模式在农民工尘肺病患者肺灌洗治疗中的应用,能有效缓解或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增加患者的安全感,提高肺灌洗治疗成功率和安全性.

    作者:黄坚芳;李和林;卢雪梅;黄永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深圳市电池企业劳务工职业卫生知识知晓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调查电池企业劳务工职业卫生知识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电池企业劳务工职业健康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深圳市5家电池企业1013名劳务工进行问卷调查,采用ANOVA分析、t检验比较不同组间职业卫生相关知识知晓水平的差异,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电池企业劳务工职业卫生知识知晓水平总体较低为(10.40±2.42)分,其中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的得分分别为3.24分(满分7分)、4.68分(满分11分);对不同人群职业卫生知识知晓水平进行比较发现,仅不同年龄、婚姻、工龄、文化程度、晚班组间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通过工厂培训或医务人员两种途径获取职业卫生知识与高文化程度呈正相关,低工龄(工龄在1~3年者)与其职业卫生知识高知晓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电池企业劳务工职业卫生知识知晓水平偏低,亟须对其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健康教育.

    作者:石新山;杨新跃;朱德香;高燕华;肖舜华;李世珍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无创正压通气在尘肺合并呼吸衰竭病人中应用和护理体会

    目的 观察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BiPAP)时尘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作用和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住院的尘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8例,经常规治疗后病情不能缓解者给予BiPAP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呼吸频率、心率、血气分析及血氧饱和度( SaO2)的变化.结果 18例患者经BiPAP治疗后动脉血气分析中pH值和氧分压(PaO2)逐渐上升、二氧化碳分压( PaCO2)下降、SaO2提高,呼吸频率和心率减慢,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护理效果满意.结论 BiPAP治疗尘肺合并呼吸衰竭疗效肯定,需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操作,确保有效通气,保证治疗顺利进行.

    作者:高明杰;高明静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影响飞行员体格检查鉴定暂不合格疾病谱分析

    目的 分析影响飞行员体格检查鉴定暂不合格的疾病谱.方法 收集近5年飞行人员体格检查鉴定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飞行员体格检查鉴定暂不合格以2006、2007年居多( 13.90%、12.08%),与2009、2010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体格检查鉴定暂不合格者的年龄以20 ~ 29岁组居多(8.54%).影响飞行员体格检查鉴定暂不合格相关专科依次为内科、耳鼻咽喉科、外科、眼科、精神科等,以内科突出,与其他各专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疾病谱分析以单纯性血清胆红素增高(40.91%)较突出.结论 内科疾病仍是飞行暂不合格的重要原因,并且以年轻者居多,但近2年有下降趋势.

    作者:唐明瑞;杨庆忠;陈天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周围血T淋巴细胞表面Fas、FasL表达研究

    目的 研究三氯乙烯(TCE)药疹样皮炎患者周围血T淋巴细胞表面Fas、FasL的表达,及其在TCE药疹样皮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TCE药疹样皮炎患者12例、接触对照24例及非接触对照19例3组对象,流式细胞术进行周围血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并检测表面Fas、FasL阳性表达百分比.结果 病例组周围血CD4+、CD8+T细胞中位数(1 089.51、916.65×106个/L)明显高于接触时照组(645.75、533.91×106个/L)和非接触对照组(579.70、310.80×106个/L,P<0.05).CD4+/CD8+细胞比值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CD4+T细胞表面FasL表达(47.35%)明显高于非接触对照组(33.64%,P<0.05),但与接触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CD8+T细胞表面Fas与FasL表达(5.42%、28.71%)明显高于接触对照组(2.53%、24.42%)和非接触对照组(2.76%、12.47%,P<0.05或P<0.01).接触对照组CD4+、CD8+T细胞表面FasL表达(46.81%、24.42%)显著高于非接触对照组( 33.64%、12.47%,P<0.01);但2类细胞表面Fas表达与非接触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E药疹样皮炎患者CD8+T细胞是主要的效应性T细胞,其表面Fas、FasL的高表达与TCE药疹样皮炎的发生相关.

    作者:刘庆;滕艳霞;易娟;臧丹;周伟;董海燕;牛勇;段化伟;黄先青;宾萍;郑玉新;戴宇飞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低剂量电离辐射诱导细胞凋亡适应性反应研究进展

    根据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UNSCEAR) 1986年的报告,低剂量辐射(LDR)是指0.2Gy以内的低传能线密度(LET)辐射或0.05 Gy以内的高LET辐射.目前,科学界对LDR的健康影响问题存在两种不同的理论,一是随机性效应的线性无阈理论(LNT),二是在低剂量范围内有阈的适应性反应(AR)理论.许多实验表明,LDR可以刺激多种细胞功能,包括繁殖与修复功能、免疫增强效应及体内激素平衡的改变等,这类效应被称为低剂量刺激效应或兴奋效应(Stimulation effect or hormesis) [1 -2].

    作者:郭强之;苏世标;杨敏;耿继武;陈建雄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狱警职业紧张程度与神经递质水平变化研究

    目的 探讨狱警职业紧张程度与神经递质水平的关系,为控制职业紧张、降低职业危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工作紧张测量问卷(JSS)对某监狱工龄≥1年的95名狱警进行问卷调查,按不同的紧张水平分为低、中、高度职业紧张组,分别测定血清中去甲肾上腺索(NE)、5-羟色胺(5-HT)、神经肽Y(NPY)和P物质(SP)水平.结果 NE、5-HT、NPY与S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HT和NE在低度、高度职业紧张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NPY在低度、中度职业紧张组之间以及在低度、高度职业紧张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相关分析显示,职业紧张与NPY水平呈负相关性(r= -0.329),与NE呈正相关性(r=0.301)o结论职业紧张使狱警神经递质水平发生改变,神经递质在职业紧张的发生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作者:陶宁;李富业;连玉龙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肺纤维化相关因子基因多态性与尘肺病易感性研究

    目的 探讨肺纤维化相关细胞因子和炎症因子基因多态性与尘肺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以确诊的汉族男性壹期尘肺病患者为病例,选择与病例来自同一工作场所、年龄相差不超过5岁、开始接尘时间及累积接尘工龄相差不超过2年的无尘肺病男性接尘工人为对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 TNF)、纤维粘连蛋白(FN)、转化生长因子-β(TCF-β)、白细胞介素-1(IL-1)、IL-6、人类白细胞抗原(HLA) -DRB1和HLA-DQB1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分析其在2组中的分布情况.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病例组携带IL-6( -634)CC、FN Msp I CC、FN HaeⅢbAA和HLA-DRB1*08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IL-lα(- 889)1/1、TGF-β( - 509 CC、+915 GG)、TN F-a(- 308)1/1基因型及HLA-DRB1*09、HLA-DQB1*06等位基频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多因素分析发现,IL-lα(- 889)1/1和TGF-β(+915)GG为保护因素;HLA-DRB1*08和FN Msp I CC基因型为危险因素.结论 携带IL-6(- 634)CC、FN(Msp I CC、HaeⅢbAA)基因型和HLA-DRB1*08等位基因的接尘者患尘肺病危险性增加;IL-lα(-889) 1/1、TGF-ββ( - 509)CC、TGF-β( +915)GG、TNF-α(- 308)1/1基因型及HLA-DRB1*09、HLA-DQB1*06等位基因为保护因素.

    作者:范雪云;马庆坤;姚三巧;白玉萍;王永恒;李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纤维支气管镜在尘肺病及其并发症治疗中应用

    自1964年日本池田茂率先将纤维支气管镜(以下简称纤支镜)应用于临床以来[1],纤支镜的操作技术和术前麻醉技术已不断完善,其在肺部疾病的诊断、治疗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国内1989年王力珩等[2]报道对120例单纯尘肺病患者行纤支镜下肺叶灌洗治疗,取得了较好的近期疗效.此后,纤支镜在尘肺并发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的治疗也收到一定效果.现就纤支镜在尘肺病及其并发症治疗中的应用作一概述.

    作者:叶绍色;葛宪民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矽肺患者辅用支气管镜时不同麻醉方法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 针对矽肺患者的协助治疗,探讨一种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的支气管镜麻醉方法.方法 150例需行支气管镜协助治疗的矽肺患者,随机分为局麻组和全麻面罩组,局麻组采用超声雾化吸入质量分数为2%盐酸利多卡因10 min以进行表面麻醉;全麻面罩组在表面麻醉的基础上内窥镜面罩供氧,静脉滴注丙泊酚全麻诱导及维持麻醉.对2组的麻醉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与基础值比较,局麻组支气管镜入声门、隆突时血压、心率(HR)均升高(P<0.05).与局麻组比较,全麻面罩组支气管镜入声门、隆突时血压、HR均下降(P<0.05).全麻面罩组所有患者均一次进入声门,呛咳、体动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局麻组(P<0.01).局麻组中8例患者无法耐受而放弃检查,全麻面罩组中有12例发生呼吸抑制.结论 矽肺患者行支气管镜检查协助治疗时,表面麻醉复合静脉麻醉较单纯表面麻醉更舒适、有效,患者更乐于接受.

    作者:卢爱新;郭乃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某电子材料厂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关键控制点分析

    目的 识别、分析和评价某电子材料厂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探讨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及防护对策和管理措施.方法 采用系统工程分析法、类比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进行识别与评价.结果 该电子材料厂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矽尘、酚醛树脂粉尘、噪声、化学毒物和高温.固体原料投料岗存在矽尘危害.结论 该电子材料厂职业病危害因素较多,工作场所中存在的化学毒物较复杂.应从职业病危害发生的关键点加以控制并有针对性地做好防护工作.

    作者:梁庆香;李少旦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1988-2009年青岛市尘肺病发病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青岛市尘肺病发病状况,为研究和制订尘肺病防治措施及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依据青岛市1988-2009年职业病诊断机构诊断的尘肺病资料,运用回顾性调查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全部资料进行录入整理及汇总.结果 1988 -2009年青岛市尘肺病累计患病总数1 424例,其中男性1 023例(71.8%),女性401例(28.2%);矽肺(652例)与石棉肺(562例)为主要的尘肺病种;石棉纺织工、风钻工为主要工种;502例尘肺患者接尘工龄≥25年.结论 应加强对职业病防护措施的监管及对高危行业职工的健康传宣教育及健康监护.

    作者:陈艳霞;朱俐冰;于维松;季福玲;李方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工作场所空气中毒死蜱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

    目的 建立工作场所空气中毒死蜱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 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检测方法研究规范》的相关要求进行实验.采用OVS-2管采集工作场所空气中毒死蜱等有机磷农药,用溶剂(取90ml甲苯和10 ml丙酮混合)解吸后,经DB-1701气相色谱柱分离,火焰光度检测器进行检测.结果 本方法在0~10.0 mg/L呈线性关系(r =0.999 93),样品在吸附管中可保存13 d,不同质量浓度样品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49%~1.50%,方法的低检出限为0.005 mg/L,定量下限为0.017 mg/L,方法的低检出质量浓度为0.002 mg/m3,平均解吸效率为99.3%~100.1%,采样效率为99.4%~100.0%,加标回收率为98.2%~99.2%,空气中与毒死蜱共存的敌敌畏、甲胺磷、乐果、甲拌磷、毒死蜱、甲基对硫磷、马拉硫磷、对硫磷、甲基毒死蜱等有机磷在本方法条件下不干扰测定.结论 此方法各项指标均达到《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检测方法研究规范》的要求,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毒死蜱和其他有机磷农药的现场监测.

    作者:刘红河;陈卫;刘桂华;康莉;毛丽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苯乙烯职业接触人员心血管损伤观察

    目的 了解苯乙烯对职业接触人员心血管造成的损伤及其生物监测指标.方法 选择苯乙烯接触人员108名和对照人员115名,检测血脂水平[总胆固醇(CHO)、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一氧化氮(NO)、心肌肌钙蛋白Ⅰ (cTn 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等心血管损伤指标并进行比较,对苯乙烯职业接触人员的观察指标和个体接触累计剂量、工龄等职业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苯乙烯接触组的T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其HDL和血中NO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未发现2组心肌损伤指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组的HDL降低百分率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指标异常百分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G水平与工作场所平均浓度×工龄呈正相关,HDL水平与个人接触剂量、工作场所平均浓度和工作场所平均浓度×工龄呈负相关,NO水平与个人接触累计剂量和工作场所平均浓度×工龄呈负相关(P<0.05),接触组各心肌损伤指标与个体接触剂量等因素无相关性(P<0.05).结论 苯乙烯可能对接触人员的心血管有一定损伤作用,有必要对职业接触人员开展相应的生物监测.

    作者:沈波;陈艳;王李仁;郑能雄;张忠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我国职业病诊断标准体系中观察对象有关问题探析

    目的 探讨我国职业病诊断标准体系中观察对象有关问题,以期准确把握观察时象,正确处理观察对象有关问题.方法 归类分析职业病诊断标准中观察对象有关内容,依据现行的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结合法律施行和工伤保险制度进行探讨.结果 现行职业病诊断体系中涉及观察对象的有33项,根据健康损害的确定性可分为2大类,存在的问题包括概念不确定、违反法制统一性、增加法律实施和劳动者维权难度等.结论 建议取消部分诊断标准中观察对象的设定,并根据法律衡平原则,对现有观察对象分类处理.

    作者:胡世杰;黄永顺;黄瑞妍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某公司无正当事由拒绝职业卫生检查行政处罚案例分析

    目的 分析案例,探讨职业卫生监督工作经常遇到的难题.方法 剖析1起某公司无正当事由拒绝职业卫生监督检查的行政处罚案例.结果 企业主法律意识和职业病防治知识薄弱,片面追求利润大化,不顾劳动者健康;劳动者缺乏职业病防护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结论 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应进一步加强职业病防治法宣传贯彻力度,依法处罚企业违法行为,以增强企业守法意识,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

    作者:周幼文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煤焦沥青烟提取物致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细胞端粒损伤研究

    目的 探讨煤焦沥青致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恶变细胞的端粒损伤作用.方法 用中温煤焦沥青烟提取物作为诱导剂,建立永生化BEAS-2B的恶性转化模型,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端粒DNA长度和端粒酶活力变化.结果 煤焦沥青烟提取物诱导BEAS-2B细胞后,30代时诱导组细胞能在软琼脂上形成典型的阳性克隆,染色体二倍体核型比例显著降低,形成恶性转化细胞.BEAS-2B恶性转化细胞端粒DNA长度缩短(0.41±0.03),与正常对照组(1.01±0.08)和二甲基亚砜(DMSO)组(0.92±0.0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BEAS-2B恶性转化细胞端粒酶活力增强(1.62:0.07),与正常对照组(1.03±0.08)和DMSO组(1.11±0.0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端粒损伤在煤焦沥青致细胞恶性转化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王威;李智涛;祝寒松;赵勇;王丽霞;燕贞;李时恩;许东;吴卫东;吴拥军;吴逸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7例急性重度1,2-二氯乙烷中毒患者抢救护理

    目的 探讨急性重度1,2-二氯乙烷(1,2-DCE)中毒患者的抢救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急性重度1,2-DCE中毒患者临床救治资料.结果 7例患者均经及时有效脱水、早期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和高压氧防治脑水肿、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有效静脉通道和防治感染等救治护理措施后成功救活.3例临床治愈出院,4例则有不同程度的小脑损害后遗症.结论 防治脑水肿护理是救治急性重度1,2-DCE中毒患者的关键,加强病情观察、有效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及时准确用药、防治感染是抢救配合的护理重点.

    作者:邱新香;陈慈珊;巫带花;黄爱容;赖丽丽;黄家文;夏丽华;陈嘉斌;黄永顺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职业性噪声接触对心血管系统影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指标探讨

    目的 研究职业性噪声接触对心血管系统影响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指标,为噪声作业对心血管系统影响的职业健康监护提供依据.方法 对工作场所噪声检测,对接触噪声的76人(接触组)和非噪声接触45人(对照组)进行血压、心电图和心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①工作场所噪声测量为非稳态、8h等效声级为87.1 dB(A),不符合国家标准限值的要求;②接触组高血压检出率、心电图异常率、心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主动脉内径、左室缩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肺动脉瓣加速时间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指标可以作为职业性噪声接触对心血管影响的血流动力学、心脏功能和心脏结构的检查指标.

    作者:傅旭瑛;杨恩明;段哲辉;张春平;于鸿颖;郑冠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357例中毒性横纹肌溶解症与急性肾损伤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化学物中毒所致横纹肌溶解(RM)及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特征,为职业性中毒性肾病诊断标准修订提供参考.方法 对近20年国内外文献报告的除药物、违禁药以外的急性化学物中毒所致RM病例进行收集,并着重对一氧化碳(CO)、有机磷、乙醇、甲苯及抗生素饲料添加剂所致RM及其肾损害的临床资料进行复习.结果 共收集急性中毒RM 357例,并发肾损伤172例.在CO和乙醇中毒RM中,受损肌肉发生部位与体位压迫因素关系更为密切.对25例急性CO中毒RM个案进行分析,见血清肌酐(Cr)水平与肌酸激酶(CK)呈直线相关(R2=0.899,P<0.001);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组与无ARF患者组间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RF患者中CK、血尿素氮(BUN)、Cr、K+及Ca2+各指标在死亡与存活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UN/Cr比值降低.结论 急性化学中毒性RM以CO、有机磷为多见.随发病机制不同RM的临床表现也有差异.中毒性RM所致ARF的特点为病因清楚、发病急剧、病程短及呈高分解代谢型.建议标准修订时可借鉴近年国际上倡议的急性肾损伤(AKI)诊断标准.

    作者:徐希娴;毛丽君;关里;赵赞梅;赵金垣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中国职业医学杂志

中国职业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华南区域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