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临床护理研究

高晓莉

关键词:小儿结核性脑膜炎, 临床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护理方法要点.方法:结合2004年至2010年我院收治的21例小儿结核性脑膜炎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科学护理有助于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结论:加强基础护理,密切关注病症,有针对性的采取临床护理方法,对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护患沟通技巧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人际关系领域的沟通技巧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按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去处理病人,护士要更新护理观念,重新认识临床护士责任,适应新的医学模式发展的要求,符合病人的心理,以满足病人日益增长的自我保健,安全意识和对护患沟通的需要.根据我近年来的临床护理工作经验,浅谈一下我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有关护患沟通方面的心得体会.

    作者:方治丽;冯红英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血尿实验室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

    血尿的实验室检查关系到能否准确鉴别血尿来源,从而指导临床医生准确迅速地做出针对性的泌尿系统检查,有助于降低医院工作量,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医疗费用,是具有重要临床诊断价值的实验室依据,文章通过综合实验室检查技术和诊断方法方法对其临床价值进行分析.

    作者:雷名禄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中医牵引按压复位结合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无神经障碍胸腰段骨折

    目的:探讨中医牵引按压复位结合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自2010年9月至2012年6月,选择15例损伤平面以下无神经功能损害,无需进行椎板减压的单纯胸腰段骨折患者,首先进行中医牵引按压复位后,在C形臂X线机定位下确定需要固定的椎弓根根部,做4个1.5cm长的切口,固定均在4个小切口内完成.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时间3~20个月,平均10个月.术后患者均恢复椎体高度并矫正椎体后凸畸形.平均手术时问约1h,平均出血量约80ml.结论:中医牵引按压复位结合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具有复位好、创伤小、出血少、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作者:何志勇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观察孟鲁司特治疗儿童感染后咳嗽的疗效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治疗儿童感染后咳嗽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的感染后咳嗽患者120例,随机将其分为三组,孟鲁司特组40例,此组患儿给与孟鲁司特口服,每晚一次;抗生素+孟鲁司特组40例,此组忠儿给予孟鲁司特口服和阿奇霉素,每晚一次;抗生素组40例,给与抗生素药物如阿奇霉素、头孢克洛颗粒剂等抗生素药物,经过两周治疗后观察三组患儿咳嗽症状的改善情况并判断药物疗效.结果:孟鲁司特组和抗生素+孟鲁司特组相比较针对咳嗽症状的改善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孟鲁司特组、抗生素组合抗生素+孟鲁司特组三组患儿比较咳嗽改善状况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孟鲁司特针对小儿感染后咳嗽的疗效显著、依从性好,且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连新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抗菌药物耐药性分析

    目的:调查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抗菌药物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MICROSCAN W/A96微生物鉴定及药物分析系统(NEG COMBO PANEL TYPE 31反应板)进行鲍曼不动杆菌的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测定低抑菌浓度,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我院共检出鲍曼不动杆菌68株,其中疾标本46株(67.7%),外伤分泌物8株(11.8%),尿液6株(8.8%),其它2株(2.9%).科室分布主要见于呼吸内科42株(61.8%),重症监护病房15株(22.1%),颅脑外科8株(11.7%),其他科室3株(4.4%).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15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对氨苄西林和哌拉西林的耐药处于高水平.敏感性较高的是亚胺培南和哌拉西林/三唑巴坦仍有较高的抗菌活性.结论:临床应重视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感染和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而引起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呈明显上升的趋势.

    作者:欧阳英娥;汤凤珍;陈广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抗震救灾卫生防疫措施分析

    目的:通过对汶川地震灾后绵阳卫生防疫措施与效果的分析并提出建议,以巩固大灾之后元大疫和保障灾后重建顺利进行.方法:搜集、整理绵阳传染病疫情资料、抗震救灾卫生防疫工作报表与专题调查报告,回顾性总结汶川地震灾后绵阳卫生防疫工作实践,描述并分析卫生防疫效果.结果:总结出5条卫生防疫措施:搞好废墟清理和消毒,加强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加强水源防护、洁治、消毒,保证饮用水、生活用水卫生;加强食品卫生监督,严防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发生;搞好疫情监测,加强巡诊巡查;进行应急接种,建立免疫屏障.结论:汶川地震灾后绵阳采取的卫生防疫措施科学有效,传染病报告发病率降低.

    作者:赵建刚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临床血液标本检验前的质量控制研究

    目的:探讨如何确保临床血液标本检验前的质量.方法:分析血液标本的常见问题,并提出了加强血液标本检验前质量控刺的对策.结果:总结出临床血液标本检验前质量影响的主要因素.结论:只有规范化采血流程、血液标本的保存及运送环节,再加上医生、患者及护士的共同配合,才能有效确保血液标本的质量.

    作者:姜迎春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探讨舒适护理在手外伤皮瓣移植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手外伤皮瓣移植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手外伤皮瓣移植术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案,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方案,并用Barthel指数及生活质量调查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并比较两组数据.结果:观察组经过舒适护理之后,在受伤后30天其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接受舒适护理之后,其生活质量在饮食、睡眠、疲乏、对疾病的认识、对治疗的态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具有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舒适护理较常规护理更能提高手外伤皮瓣移植术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帮助患者尽早改善病情,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科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血尿产生的原因及其诊断与评价

    血尿即为尿中排出大量红细胞,是一种常见临床表现.血尿的发生,病变可涉及从肾脏、肾盂到远端尿道等一系列解剖结构,或起源于全身性疾患对肾脏和/或泌尿系统的继发影响.从病因学上看,血尿产生的因素更是多种多样.因此在临床上既要做到早期、正确的诊断,又要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创伤性检查,血尿的定位检查是成功诊断的关键.

    作者:张春玲;高志国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莨菪碱及地塞米松联用抢救急性中毒性肺水肿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莨菪碱及地塞米松联用抢救急性中毒性肺水肿的疗效.方法:本次实验以我院所收治的38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治疗前后肺水肿的改善情况.结果:经过治疗,所有患者的水肿症状均有所缓解,药物起效时间在30min至60min不等,平均水肿消除时间为(21.5±0.4)h.讨论:本次临床实验结果表明,莨菪碱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急性中毒性肺水肿,能够迅速起效,缓解患者的肺水肿症状.

    作者:杜亚瑞;马丽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对我院2010年5月至2010年10月住我科的共3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结果:本组30例患者中,痊愈的有6例,占20%,显效的有12例患者,占40%,有效的有9例,占30%无效的有3例,占10%,总有效率达到90%.治疗前后疼痛情况作对比,两者有明显的差异,即P<0.05,表明治疗后效果显著.随访6-12个月,复发率为19.69%.结论: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对膝关节炎有显著改善作用.

    作者:赵焕芬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推拿实训医患交流能力对比研究

    目的:通过推拿科常见病标准化病人(SP)与志愿病人来培训中医学生临床医患的交流能力,提高交流的技巧和策略.方法:分为应用推拿科志愿患者培训中医学生医患交流能力组(简称应用患者组)和应用SP培训中医学生医患交流能力组(简称应用SP组).应用SP组,采用先期招募、遴选、培训、考核、让中医学生与腰突症SP进行面对面交流、实训结束后,SP向中医学生提供对交流过程的反馈意见的流程;应用患者组采用中医学生互动模拟医患交流,创造与临床真实患者交流、进行对志愿患者的接诊、进行推拿治疗、给予解答日常咨询等具体临床实践等步骤.两组进行对比以及多站累加后换算分值统计.结果:应用SP组与应用患者组医患交流能力评分在实训前后比较均为P<0.001.实训后两组学生医患交流能力评分比较P<0.05,应用患者组优于SP组.结论:两组多站累加后换算分值应用患者组较应用SP组高.

    作者:王金贵;卢燚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产后新护理体位在预防深静脉血栓中的作用分析

    目的:对产后新护理体位在预防深静脉血栓中的作用进行评价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0年1月-2012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产妇94例,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对其在术后采取传统护理体位和新护理体位,而后对这两组产妇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统计得知观察组产妇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组患者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较对照组高,且(P<0.05).结论:经统计得知观察组产妇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组患者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较对照组高,且(P<0.05).

    作者:黄洁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60例脑外伤患者循证护理预防压疮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深入研究60例脑外伤患者循证护理预防压疮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60例脑外伤患者实施循证护理,以预防脑外伤患者压疮.结果:实施循证护理后60例脑外伤患者均未发生脑外伤压疮.结论:循证护理能有效的预防脑外伤患者的压疮,提高脑外伤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京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持续和间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间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可行性.方法:将12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间断蓝光照射,每天照射8-12h,对照组采用持续蓝光照射,将所得的结果、副作用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间断蓝光照射与持续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高胆红索血症同等有效(P>0.05);持续蓝光照射比间断蓝光照射副反应发生率高.结论:间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优于持续蓝光照射.

    作者:胡检生;刘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肺结核患者健康教育认知度的分析及效果评价

    目的:开展健康宣教是为了帮助病人学到健康知识,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提高病人的自我保健能力,减少并发症和致残率的发生,从而使人们达到佳的健康状态.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3月-2011年9月期间,收治肺结核病人64例,对照进行健康宣教前后,患者对观察项目认知度的变化.结果:经过健康宣教后患者对于自己所患疾病名称、传播途径、日常用物消毒、药物副作用、饮食等基础常规的认知度较宣教前有了显著提高.结论:通过健康宣教,患者对肺结核病的认知度大大提高,我们认为,健康宣教应该列为肺结核病住院病人治疗的内容.

    作者:方信群;梅缙瑶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某医院医护人员的压力与情绪管理

    医护人员做为特殊群体,工作时间长、强度高,每天面对大量的病人,背负着很大的责任感和压力,再加上紧张的医患关系,在这样的重负之下,如何调节心态,以阳光的心态积极面对工作,是很值得迫切探讨的.压力是无处不在的,没有人能生活在没有压力的空气之中,但是态度决定一切,积极的心理,能从正面引导情绪,使压力得到有效的化解.医护人员应积极的进行自我情绪管理和压力应对,改善与人沟通的方式和技巧,这对促进医患和谐发展,缓解工作压力、这对快乐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作者:徐枫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浮针配合针灸及中药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8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用浮针配合针灸及中药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采用浮针疗法配合针灸及中药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8例.结果:治愈37例,好转3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3.6%.结论:浮针配合针灸及中药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

    作者:冯会新;张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检查安排的持续质量改进管理

    目的:通过持续质量改进方法的实施,解决神经内科辅助检查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方法:对既往神经内科辅助检查时的工作流程和质量进行持续观察和分析,针对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可能原因,制定改进措施,组织实施,评价实施后效果.结果:护理质量不断提高,加快周转,缩短住院天数,患者的满意度提高.结论:护理质量改进有助于患者更快更全面的接受检查,得知结果,医生也可以更早诊断和治疗,增进医患和谐.

    作者:余泽婷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合理膳食增强恶性肿瘤病人的体质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在国内传染病得到控制后,恶性肿瘤和心血管疾病成为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而病因预防是降低发病率的重要方法之一.肿瘤发病率主要4受营养,环境,生活方式,遗传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作者:周丽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杂志

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杂志

主管:广东省中医药局

主办:广东省中医研究所 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