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门诊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风险管理

周文娟

关键词:门诊手术室护理工作, 风险管理
摘要:手术室是是医院的重要技术部门,它是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及抢救的场所.而手术它本身就是具有风险性,是一种风险大的治疗措施.因此,手术的护理风险特别重要,需要引起手术室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医院风险管理是指重视、识别、评估风险,采取应对策略,制定相关措施,规避各项管理风险,控制并保证医院业务、服务和工作质量,维护医院和员工的发展利益,以低成本实现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为了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防止在术前、术中、术后等护理技术操作过程中出现护理事故,从而可以有效地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
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应用磺胺嘧啶银锌治疗200例烧伤临床研究

    目的:应用磺胺嘧啶银锌结合液浴治疗各类烧伤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对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治疗及比较,主要观察范围,舍创面用药后的愈合情况,局部治疗反应,药物止痛效果及毒副作用.结果:试验组创面愈合时间10~20d,100%愈合,浅Ⅱ度烧伤创面愈合接近正常肤色,烧伤创面无明显疤痕形成,小面积Ⅲ度创面不植皮而自愈.对照组愈合时间20d,81例治愈,10例好转,9例无效.结论:通过临床应用磺嘧啶银锌结合液浴治疗烧伤创面疗效显著,创面愈合快,可缩短治疗时间,且用药安全,收到了有效、安全、价靡的作用.

    作者:施闻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腹腔镜在不明诊断急性腹膜炎中的应用48例

    目的:探索在基层医院采取诊断性腹腔镜对不明诊断的急性腹膜炎的探查和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对48例不明诊断的急性腹膜炎患者采取腹腔镜诊断性探查和不同的方法治疗.结果:48例患者均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正确的治疗.结论:采取诊断性腹腔镜探查和治疗不明诊断的急性腹膜炎安全有效,具有探查范围广,损伤小,诊断及时准确,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等优点,并且技术门槛低,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孙锵;刘鸿;朱克明;刘武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切开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96例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切开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实施切开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局部疼痛立即缓解,均一次性治愈.疗程17-45d,平均(28.42±9.12)d,随访3个月~17个月,平均(9.23±4.56)月;无肛门狭窄及大便失禁,均无复发或肛瘘形成.3例患者肛门气体不能完全控制,嘱做提肛运动后肛门功能,3个月后恢复正常.结论:切开挂线术治疗肛周脓肿,临床效果明显.

    作者:居冠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麻风病足底溃疡的临床护理

    目的:寻找麻风足底溃疡防治方法,提麻风病足底溃疡的治疗水平.方法:主要原因为麻风病期间病菌对患者的肢体附近神经血管的损害,患者的肢体皮肤已然没有感知疼痛的能力.没有好的办法预防创伤,更加没有过早发现和处理局高温等所引起的损伤部和局部受外力损伤.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用个人的护理和手术清创.并充分休息.结果:在过程中已经有18例溃疡病人治愈,有效控制29例患者溃疡的恶化.有的溃疡面积发生明显缩小和症状好转.结论:在这次防治麻风足底溃疡的实践里得到一些结论,重视对患者的康复教育,患者长时间的坚持个人的清洁护理,产生溃疡的几率就会减少很多.

    作者:徐远洁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农村人口去痛片服用情况及安全性调查

    目的:调查地区性去痛片服用情况及其安全性,以期帮助患者和医务工作者提高对去痛片服用现状和药物毒性的认识.方法:采用问卷和追查病历的方法对某村常住人口982人进行去痛片服用情况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调查.结果:某村有去痛片服用史的人口占36.4%,随年龄增加服药比例增加;服药原因多为止痛和缓解疲劳(占92.2%),且多未经医生指导自行服用(占66.7%),偶尔服用者占多数(56.3%);出现急性或(和)慢性不良反应者占11.2%;医院对不良反应的病因诊断率不高(仅占64.7%).结论:医生和患者对去痛片的不良反应认识不足,需要加强学习和宣传教育.

    作者:刘峰;马惠;佟国莲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新生儿二次断脐临床开展及护理体会

    新生儿脐部是一个易感染部位,是病原微生物侵入的特殊门户.脐部护理不当极易引起脐部感染、出血及自然脱落时问延长,脐部易渗液且有异味.二次断脐有效预防以上异常现象,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深受家长满意.

    作者:姚亚琴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1例结核性脑膜炎合并急性肝炎的护理

    结核性脑膜炎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膜和脊髓的非化脓性炎症.其病程长,恢复慢,自愈者甚少,常遗留截瘫等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多数结核病患者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由于药物中毒导致肝功能严重受损,此类患者的预后与诊断治疗是否及时合理密切相关,临床护理对其预后转归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准.

    作者:金宁雀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60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该组患者均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化疗,化疗后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白细胞变化.结果:60例采用RhG-CSF治疗后白细胞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完全恢复54例,占90.0%.结论:RhG-CSF能有效缓解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所致骨髓抑制反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宋春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麻醉药物预处理与后处理脑保护作用的研究

    缺血预处理的概念于1986年提出,在缺血预处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药物预处理,因其可控性好,可行性强等特点,使其为脑缺血性疾病的防治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2003年Zhao等发现缺血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具有保护作用,且在随后的试验中证实缺血后处理在大鼠大脑中动脉永久闭塞模型中,可明显减少脑梗死的面积.缺血后处理与预处理相比,保护效能相当.近来研究发现在脑缺血前或脑缺血再灌注即刻给予一定量的麻醉药可发挥脑保护效应,为脑缺血预处理和后处理的临床应用开辟了新途径.近的研究发现,麻醉药预处理与后处理的脑保护作用机制是多因素、多途径的,以下主要综述近年来麻醉药预处理和后处理脑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

    作者:许清秀;张良成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慢性心力衰竭100例治疗体会

    慢性心力衰竭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心肌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症,为-临床常见的危重病之一,病死率甚高.笔者近年来在心先安联合参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上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明显提高了心力衰竭的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王卫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原因分析及饮食指导

    血液透析患者随着其存活时间的延长,营养不良问题已愈显突出.由于营养状况的运年恶化,并发症和死亡率也随之增高,营养不良诱发的并发症的死亡率高,原发病或透析本身所致的死亡的发生率,已引起国内专家及透析工作者高度重视.

    作者:王晓云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倒立悬吊牵引中配合整复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牵引是一项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的主要方法之一,临床上多用卧式牵引法、直立式牵引法、倒立牵引法三种.虽然疗效可靠,但也存在疗程长,见效慢,等不足之处.我专科门诊在临床实践中.使用倒立悬吊牵引,配合相应手法,治疗该病,使疗效提高.病例及对照组如下.

    作者:尉孟龙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62例阑尾切口内不留缝线异物的抽线缝合法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阑尾切口内不留缝线异物的抽线缝合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对阑尾炎患者62例采用切口内不留缝线异物的抽线缝合法缝合,与同期常规缝合46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2例抽线缝合的病例中有2例发生切口感染.结论:阑尾切口内不留缝线异物的抽线缝合法可明显降低切口的感染率.

    作者:贾士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将121例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A组)63例,除基础用药外,另用尤瑞克林0.15PNAU加生理盐水250mi静滴1 a/日;对照组(B组)58例仅用基础用药.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NIHSS)和残疾指数(mRS Index)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①治疗14天后,尤瑞克林治疗组的NIHSS评分、mRS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0.48%vs7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血栓形成安全有效.

    作者:唐小荣;吴振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25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自2008年4月~2010年6月间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5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120例,在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的基础上,对合并肺部感染者予积极的抗生素治疗,采取健康教育,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加强药物控制和饮食管理等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1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心脏再同步护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别显著(X2=4.75,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时,配合心脏再同步护理,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韦美勤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低频超声辐照选择性开放血肿瘤屏障机制的研究

    目的:研究应用低频超声辐照选择性开放血肿瘤屏障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伊文氏兰检测低频超声辐照后胶质瘤大鼠血肿瘤屏障通透性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辐照后肿瘤微血管内皮细胞中(glioma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GMECs)吞饮小泡数量的变化,S-P免疫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GMECs中质膜微囊结构蛋白eaveolin-1,caveolin-2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低频超声辐照后1.5 h血肿瘤屏障的通透性达到峰值,GMECs中吞饮小泡数量多,caveolin-1和caveolin-2的蛋白表达水平也显著升高(P<0.01);低频超声辐照后12h血肿瘤屏障的通透性,吞饮小泡数量和caveolin-1,caveolin-2的表达水平均恢复到辐照前的水平.结论:低频超声辐照主要通过跨细胞途径增加血肿瘤屏障通透性,这一过程与质膜微囊结构蛋白的表达上调有关.

    作者:夏春义;丛雪枫;刘云会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小儿血气分析标本采集的体会

    动脉血气用于测定和评价患者的氧合、通气和酸碱状态,通过血气分析对了解患者肺功能、血液各项指标和酸碱平衡状态有一个客观估计,是呼吸衰竭、酸碱平衡失调的监护以及机械通气参数调节、疗效分析和预后判断的重要依据之一,并对吸氧浓度和药物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因此做好血气分析是协助临床诊治的基础.但由于惠儿动脉血压低,血管发育差,配合依从性低,故一般采血法成功率较低,必须掌握正确的采血方法,才能提高采集成功率.2008年至今,我科护士应用5 1/2号一次性头皮针连接去除针头的2 mL注射器采血,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侯幼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脑电监护在神经监护病房对癫痫的诊疗意义

    本研究通过开展对NICU患者的CEEG监护,观察脑趋势图的变化,探讨了趋势图相应指标的改变对癫痫的诊断和指导治疗的价值,结果显示aEEG动态脑电图在癫痫诊断和监测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爱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笑氧混合气体在临床上的应用及进展

    笑气即氧化亚氮(nitrous oxide),1779年由Priestpley制成,1779年Davy发现有麻醉作用,1844年Wells用于拔牙麻醉,当今仍为广泛应用的吸入麻醉药之一.因其全麻效果差,常与氟烷、甲氧氟烷、乙醚或静脉全麻药合用.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笑气与氧气混合组成低浓度笑氧混合气体,作为清醒镇静镇痛,因其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少、术后意识恢复较快、费用相对低廉等优点,在临床推广应用方面取得明显进展.

    作者:陶可胜;许红玲;崔波;孟宏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沙利度胺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RA、RAS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治疗MDS患者RA、RAS的疗效.方法:将2008年1月-2010年1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收治的60例MDS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仅对症治疗;治疗组30例用沙利度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血红蛋白量上升量.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0%;治疗组为93.33%,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红蛋白量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利度胺治疗MDS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聂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杂志

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杂志

主管:广东省中医药局

主办:广东省中医研究所 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