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护理

黄本卿;朱玉清

关键词:输尿管结石, 气压弹道碎石, 护理
摘要:输尿管结石是泌尿外科常见病,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取石,我科自2000年至今应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324例,疗效满意,具有无手术切口、高效、快速、安全、微创等优点,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中华国际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浅淡护士长在整体护理中作用

    整体护理作为一种先进的护理观念和优越的临床工作模式,是现代护理学发展的必然产物.系统化整体护理注重的是护理观念的更新和应用护理程序这一科学的工作方法,无论采用何种护理制度,只要以整体护理观为指导,用护理程序为病人解决健康问题,就会达到整体护理的预期效果.要做好这项工作,关键在于护士长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科学管理.

    作者:唐丽萍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连续性数值的表示方法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肺心病伴发冠心病病人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肺心病伴发冠心病病人的临床特点及护理要点.方法用回顾分析的方法,分析和总结18例肺心病伴发冠心病病人的临床特点和护理过程.结果较好地掌握病人病情变化的动态过程,对其病情恶化能有针对性地给予及时的控制和处理,有效地提高了预防性护理的临床效果.结论护理人员要从整体护理的基础出发,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全面地掌握病情变化的动态过程,及时准确地为病人解决问题,及时给予心身及社会支持等全方位的护理.

    作者:陈华飞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一例血管内带膜支架植入术的手术配合

    我科于2002年10月1日收治1例主动脉夹层、高血压患者,因主动脉夹层撕裂范围广,外科手术风险大而试行带膜支架介入治疗,该手术费用昂贵,患者病情危重,经多科会诊,精心准备,于11月份上旬成功地为患者施行血管内带膜支架植入术,现将血管内带膜支架植入术的手术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朱燕双;郑文玲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实施护士24小时双人值班制的探讨

    为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及整体护理工作的开展,我科借鉴了国内外多家医院的经验,于200年实施了护士24 h双人值班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淑贞;陈玉梅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人本管理思想在护士管理中的实践与思考

    针对把人本管理思想应用在护士管理实践中,探讨人本管理思想的概念、人本管理的层次和具体的护理管理模式,提出:1.注重价值体系的作用;2.提高管理的穿透力;3.发挥管理的亲和力.

    作者:黄庆秋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系统的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20例住院糖尿病患者分为教育组和对照组,教育组采用以集中系统授课及个别针对性指导为主,鼓励看书自学为辅的方法实施糖尿病健康教育;对照组按疾病护理常规随机进行健康宣教.结果教育组经系统健康教育培训后,DM相关知识测试成绩较培训前平均高8.9分;自我护理综合能力和生活技巧较培训前提高46.9%;对接受胰岛素等综合治疗依从人数较培训前提高59.7%;生存质量总均值:教育组为42.29±2.63,对照组为35.4±1.84,经t检验(P<0.001).结论系统健康教育是促进DM患者学习疾病相关知识;完善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技巧,维持长期接受综合治疗依从性及提高DM患者生存质量的有效途径.

    作者:郑翠红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整体护理模式在一例肠瘘病人护理应用中的体会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模式在1例肠瘘病人护理应用中的体会.方法在肠瘘病人专科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整体护理模式,结合相关学科知识,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出发,对本例肠瘘病人进行临床观察及健康护理.结果本例肠瘘病人在整体护理模式中,接受了良好的施治和护理,临床护理问题得以满意解决,较快地痊愈出院.结论整体护理模式的成功经验对于今后的临床外科护理工作将具有指导价值,值得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作者:蒋晓丽;阮冬华;观殿芬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气囊导尿管拔除并发症及护理

    气囊导尿管因操作简单,管壁柔软,对黏膜刺激性小,内固定稳定等优点,深受广大医务人员和病人的欢迎,但是气囊导尿管有其特殊结构,在拨除气囊导管时操作方法不当,会产生一定并发症,给病人带来痛苦.我科于2000年~2002年共发生拔除导尿管并发症21例,均为非膀胱手术的外科病人,其中拔管困难13例,尿道黏膜损伤、排尿疼痛、出现血尿8例,经采用不同方法处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林楚芳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一例震颤麻痹患者2次置PICC管的护理体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识的增强,对自己疾病的重视,对护理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浅静脉留置针技术已经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深静脉置管作为一项新技术在我院开展,我们选择的病例虽不理想,但由于家属和领导的支持和理解,获得了成功,并拓展到家庭病房和社区,取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技术效益的丰收.现介绍如下.

    作者:路敏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复苏囊面罩加压给氧在早期心肺复苏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在心肺复苏中使用复苏囊面罩加压给氧进行通气支持治疗的效果.方法对90例心跳骤停的患者随机分为复苏囊面罩加压给氧组(42例)和气管内插管给氧组(48例),均使用带储氧袋的气囊连接高流量(10 L/min)中心供氧系统,并分别连接于面罩加压手法控制给氧和气管插管给氧,并在心肺复苏开始及复苏后2 min、5min、10 min分别抽取动脉血做血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复苏开始及复苏后2 min、5 min和10 min的动脉血PaO2均明显提高,PaO2明显下降,两组方法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抢救心跳骤停患者早期,可以使用带储氧袋的复苏囊面罩加压给氧代替气管内插管给氧快速建立通气支持治疗.

    作者:丘翠竹;丘新才;汤群英;何国雄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术后护理

    通过对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支架植入术的术后护理,其术后血管出血等并发症比择期手术高,病人及家属缺乏相关知识,存在焦虑、恐惧心理.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心电监护、预防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做好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是预防术后并发症,决定患者早日康复出院的关键.

    作者:刘少玲;罗燕华;吴惠蝶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一例前胸壁全层电锯伤患者的护理体会

    1病例介绍患者,男,23岁,因在工作中不慎被快速转动的电锯锯伤右侧胸部,胸部疼痛,流血,呼吸困难半小时,于中午12时急诊入院.体温36.6℃,脉搏102次/分,呼吸40次/分,血压82/135 mmHg.神志清楚,急性痛苦面容,大汗,呼吸急促,脉搏细速,右胸前壁见一长约30 cm大裂口,胸壁全层裂开,上起第一肋锁骨中线外2 cm,下至左侧第5肋与胸骨的交汇处,右第2、3、4肋软骨、下段胸骨体断裂,右肺裸露,有气泡冒出.听诊双肺呼吸音弱,余无异常发现.临床初步诊断:双侧开放性气胸,右侧2、3、4肋骨骨折,胸骨骨折,肺挫裂伤.

    作者:邹涓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护理记录书写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目的探讨提高护理记录书写质量的方法.方法对我院2002年12月~2003年4月2 931份病历中护理记录部分的内容进行评审和分析.结果有2 681份护理记录存在问题被扣分,扣分率达91.47%.结论提高护理记录书写质量迫在眉睫,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和法律意识,规范书写标准,是提高护理记录质量的根本保证.

    作者:王苹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产后尿潴留的病因分析及护理进展

    产后尿潴留是指产后6~8 h不能自行排尿或排尿不畅致尿液残存,正常产后尿潴留的发生率为10%~15%,是常见产后并发症之一,常影响子宫收缩,导致阴道出血量增多,同时也是产后泌尿系统感染的主要因素.现就产后尿潴留的发病原因、常用措施以及预防措施进展作一简单综述.

    作者:文霞;蒋红梅;易萍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高危复杂病变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高危复杂冠心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和经验.方法对86例高危复杂病例常规冠脉造影后行PTCA及支架植入术,并给予全程护理配合.结果手术成功率为96%,术中和术后均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PTCA及支架植入术是治疗高危复杂冠心病的重要方法;护理方面应注意术前要做好心理护理及各项准备,术中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配合术者处理各种并发症,术后要严密监护,加强基础护理和健康教育,积极预防并发症.

    作者:朱春梅;方雪梅;武丽萍;王玉芬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音乐在手术室的应用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仅对医院的医疗水平有较高的要求,而且对医院的环境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针对这些新的理念,我院将手术室进行了改造,更新医疗设备,安装先进的音乐背投,使患者及医务人员在轻松美妙的音乐声中进行治疗和工作.

    作者:刘兴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文献类型的标识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8例重症非典型性肺炎患者使用无创机械通气的护理体会

    本院非典型性肺炎重症组自4月30日开始收治患者,共有8例患者使用无创机械通气辅助呼吸,经过治疗,5例完全脱离了无创通气,2例由持续使用过渡到间断使用无创呼吸机.通过3周的护理,我们体会到重症非典型性肺炎患者出现呼吸困难除了适时使用无创呼吸机加强通气外,护士在工作中关心和指导患者,保持稳定的情绪,做到人、机协调,可达到有效呼吸的目的.对缓解呼吸困难症状,解除因配戴无创呼吸机带来的不舒适,提高治疗的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兵;王颖 刊期: 2003年第08期

中华国际护理杂志

中华国际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国际医学协会

主办:中华国际医学协会 中华国际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