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初孕妇终止早孕三种方法疗效比较分析

刘素芳

关键词:早孕, 终止妊娠,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对药物流产、无痛人流和传统人流在初孕妇终止早孕的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进行研究并比较分析.方法:将450例初孕妇随机分成药物流产组、无痛人流组和传统人流组,每组150例,通过观察完全流产率、术中疼痛、出血量等指标,对三种终止早孕方法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无痛人流组排胎完整率较其它两组高,镇痛效果好,人流综合症发生率低,出血量和出血时间和传统人流无差异.结论:使用无痛人流法终止早孕,孕妇痛苦小,排胎完整率、人流综合症等方面表现优秀,是终止早孕的较理想的方法.
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两种静脉采集血方法的临床应用与分析

    目前一次性采血针配套真空采血管在临床采集血样标本中得到广大医护人员的认同并广泛应用.笔者对我医院静脉血标本采集的临床实践进行了分析,旨在总结护理经验.

    作者:王钦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国内外产后腰痛的研究综述

    通过文献资料法研究分析,系统论述了国内外对妊娠产后腰痛研究的现状,并分析目前相关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为开展妊娠腰痛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税晓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褥疮的病因及预防

    褥疮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不仅因为它使局部组织损坏会加重病人的痛苦,而且当其发展至坏死溃疡期损坏可深达骨面,细菌极易进入血液循环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病人生命,所以预防褥疮的发生是临床护理工作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目前,国内外有关资料特别强调压力在褥疮形成中的作用,因此认识压力与褥疮的形成关系对褥疮的预防尤为重要.本文就有关问题综述如下.

    作者:刘成;陈瑞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动态心电图对心脏起搏器的功能评定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心脏起搏器的功能评定.方法:采用较先进的十二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ECGLAB-HOLTER12.NET型,对78例安装起搏器的患者进行随访,分析起搏感知及起搏相关的心律扮演且与常规心电图相比较.结果:其检出起搏器功能异常15例,其中过感知4例,感知功能不良6例,根据动态心电图检测后及时与临床联系处理起搏器功能及感知功能基本消失.结论:起搏器的感知功能多间歇出现,故动态心电图正是检出间歇性感知异常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埋植起搏器患者的随访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孔宏;张蕾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的急救与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的急救与护理方法,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7年3月~2010年5月收治的67例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急救与护理方法.结果:本组67例患者均针对病因给予治疗措施,包括给予宫缩剂、清宫术、抗感染治疗等,其中2例患者行子宫次全切除术,1例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本组所有患者均好转出院,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原因较多,临床根据病因进行对应治疗十分重要,同时给予护理配合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罗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椎间盘源性腰痛诊断概述

    椎间盘源性腰痛是所有不以神经组织受压(即除外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等)为主要表现的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历来对其发病机制及诊断方法进行过大量的研究,本文从其发病的生理病理基础、临床诊断标准、鉴别诊断等方面对其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孙大洋;姜玉莹;薛卫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中医治疗髌骨软化症的现状

    髌骨软化症(Chondromalacia Patellae,CP)又叫髌骨软骨炎,髌骨软骨软化症.髌骨软化症是膝前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对城乡2745例进行了髌骨软化症普查发现其患病率为36.2%[1],在各年龄阶段均可发病,其病理特点为髌骨软骨软化、水肿、破碎进而出现软骨下骨裸露、骨硬化、滑膜水肿,出现无菌性炎症、关节渗液等病理变化.临床表现为前膝痛,尤其以髌骨后疼痛为著,打软腿,股四头肌萎缩,反复膝关节积液,上下楼梯及下蹲困难或症状加重而进一步发展成为膝骨关节病.

    作者:范春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浅谈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康复护理

    脑血管疾病多发于老年人,起病突然,为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疾病,伴有意识障碍、肢体偏瘫、失语、大小便失禁等症状,对其身体健康危害极大,给患者家属及社会带来一定的影响,且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常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不进行有效的治疗和康复护理,将会严重影响病人的正常生活.康复护理的目的是使患者残余机能和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恢复,因此,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康复护理极为重要.

    作者:游维美;雷寿斌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120例眼外伤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眼外伤发生的常见原因、急救措施、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对近两年我科120例眼外伤患者的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0例眼外伤,其中98例为男性,22例为女性,男性明显高于女性,高发年龄20-50岁,90%为机械性眼外伤.视力>0.05者,治疗前为30眼,治疗后为68眼.结论:眼外伤是致盲主要原因之一,应广泛普及预防的知识,受伤后尽快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有效的治疗方法,以大程度保护眼的功能.

    作者:贺斌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时间分析与护理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时间规律.方法:对2006年以来收治的67例肝硬化门诊高压症患者所发生的217次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时间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217例次出血中,123例次发生在夜间(0-7时),27例发生在日间(8-14时),67例次发生在晚间(15-23时),3个时间段例次比较,夜间高,晚间次之,日间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67例肝硬化患者中,因消化道出血而死亡的9例,死亡率13.4%,死亡数在各时间段的分布是夜间5例,晚间3例,日间1例,3个时间段的比较夜间多,晚间次之,日间低.结论: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时间与死亡有规律性的变化.应加强保护措施及护理.

    作者:陈所仙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液动力学及心功能改变的影响分析

    目的:观察综合干预对老年性临界高血压患者血液动力学及心功能改变.方法:6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中西医药物结合治疗,对照组为西药治疗,疗程结束后测定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浆粘度、RBC压积、血沉以及PR、CI、H0I.结果:经过综合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全血还原粘度和RBC压积水平、H0I方面上下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I升高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存在明显的血液流变学和心功能异常现象,综合干预能有效改善这一现象.

    作者:吴文珍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浅谈内科病人心理特点及护理措施

    目的:探讨内科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09年3月~2011年4月年大内科收治的病人进行心理护理.结果:病人入院治疗时处于较差的心理水平,尤其是老年人和重症患者,通过相应的心理干预后患者心理水平恢复良好,能够积极进行治疗.结论:通过对内科病人不同的心理特点针对性的分析加以心理护理,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得到增强,对于含着疾病的恢复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运用浅针多刺开络行气针法治疗带状疱疹103例临床观察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称为缠腰龙,蛇串疮,蛇缠腰等.神经痛是本病的主要特征,部分患者疱疹消退后,仍存有被侵犯部位神经痛,可持续数月或数年,称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祖国医学认为,正气不足,复感湿热之毒,而致邪阻经络,络脉瘀阻.我们临床运用浅针多刺开络行气针法治疗103例带状疱疹,效果甚佳.

    作者:王学利;张飞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艾司洛尔在全麻气管插管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观察艾司洛尔在全麻气管插管应激反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52例全麻择期手术病人作为研究对象,ASA Ⅰ~Ⅱ级.排除有既往心血管病史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诱导麻醉采用咪唑安定0.1mg/kg,芬太尼5ug/kg,异丙酚1.5mg/kg,维库溴铵4mg静注.实验组在2min后采用艾司洛尔1.0mg/kg,加生理盐水稀释成10ml静注,对照组则采用生理盐水10ml静注.观察麻醉诱导前(安静状态时)、气管插管前、气管插管时、气管插管后1min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气管插管前收缩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气管插管时、气管插管后1min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前心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时、气管插管后1min的心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全麻诱导期使用一定量的艾司洛尔,可减少全麻气管插管造成的应激反应,从而减少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张乃旭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中医理念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应用综述

    文章论述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模式、构建形势及医患关系及治病的理论,论证施行的基本内容.

    作者:胡智芬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PCOS患者血清AMH与睾酮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与体内睾酮(T)水平是否存在相关性,从而评估对具有高雄激素水平的PCOS患者进行雄激素抑制,是否有利于卵泡成熟.方法:临床上确诊为PCOS的患者40例,其中高血清睾酮水平者24例,血清睾酮水平正常者16例.抽取空腹静脉血测血清AMH以及血清T浓度,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24例血清T水平高者183±10.78ng/dl,AMH浓度为4.09±0.66 ng/ml;16例血清T水平正常者54±18.17 ng/dl,AMH浓度为2.42 ±0.15ng/ml,高血睾水平的PCOS患者血清AMH浓度显著高于血睾正常的PCOS患者(P<0.05),且AMH水平与血清T浓度呈正相关(r=0.607,P<0.05).结论:PCOS患者血清T水平越高,AMH水平也越高,越不利于卵泡成熟.

    作者:邓琳琳;王运贤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分娩镇痛182例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分娩镇痛技术的镇痛效果.方法:收集我院产科2010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无痛分娩的182例产妇资料,年龄21~42岁,平均年龄32岁;孕周37~42周,体重60~83kg,182名产妇均为初产妇,均为足月单胎,婴儿均为头先露,无头盆不称,无瘢痕子宫,无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合并症,无系统性疾病,孕期平顺.182例产妇均为自愿要求分娩镇痛,均对她们实施分娩镇痛.结果:182例无痛分娩的产妇均顺利分娩,不同的分娩镇痛方法的镇痛效果不同.其中,腰一硬联合镇痛达到止痛和减轻疼痛的比例高,镇痛效果好.结论:成熟的分娩镇痛技术可有效减轻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痛苦,降低应激反应,改善胎盘血流及胎儿供氧,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缩短产后恢复过程,有效的降低剖宫产率,提高自然分娩率,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董巧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门诊药房管理的诸多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也在不断的推进卫生改革,广大患者对于门诊药房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才能够加强门诊药房管理,提高药房人员的综合素质显得非常的重要.本文主要对门诊药房出现的诸多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管理措施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

    作者:郑燕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血液灌流治疗有机磷中毒2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HP)治疗有机磷中毒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例有机磷中毒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可提高有机磷中毒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王卫华;冯远军;徐小溪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探讨血清CA19-9采用两种不同型号化学发光仪检测结果的对比与分析

    目的:探讨美国雅培公司的AXSYM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和i2000型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检测血清CA19-9结果的差异.方法:AXSYM全自动免疫分析仪采用微量子捕捉免疫发光技术(MEIA),i2000型全自动免疫分析仪采用(CMIA)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结果:200例体检标本采用AXSYM和i2000型分别检测CA19-9结果存在显著差异.结论:(CMIA)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及其配套试剂较微量子捕捉免疫发光技术(MEIA)具有更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稳定性,所以采用i2000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检测较AXSYM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敏感性、特异性和稳定性高,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更高的价值.

    作者:崔颖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杂志

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杂志

主管:广东省中医药局

主办:广东省中医研究所 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