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大多角骨入路治疗急性手舟状骨骨折:基本原理、手术技巧及结果

Frederik Verstreken;Geert Meermans;章少华;秦晓东;范卫民

关键词:
摘要:用于固定手舟状骨的螺钉,其理想位置是位于舟状骨中心.本课题对比研究了目前舟骨固定的几种常用掌侧经皮入路,探寻不同方法,改善螺钉在舟骨中心的定位,并阐述我们在经大多角骨入路中的经验.
骨科动态杂志相关文献
  • 足踝外科新进展

    本文总结了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期间在《骨与关节外科杂志》(Journal of Bone & Joint Surgery)和《国际足踝杂志》(Foot&Ankle International)发表的、有关矫形外科亚学科足踝外科的进展,也包含了经本杂志工作人员进行总结的近期其它杂志发表的一些高质量的文章.

    作者:Randall C.Marx;Mark S.Mizel;高悠水;孙玉强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对于背侧移位的桡骨远端骨折掌侧锁定接骨板与克氏针疗效相似

    问题:对于背侧移位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掌侧锁定接骨板和克氏针固定的疗效,是否具有差异?设计:随机(随机分组);双盲(资料收集者和疗效评价者),为期12个月的随访对照研究(急性桡骨远端骨折).

    作者:Costa ML;Achten J;Parsons NR;Rangan A;Griffin D;Tubeuf S;Lamb SE;DRAFFT Study Group;周孜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锁骨中段移位骨折的手术治疗:钢板还是髓内钉固定?——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背景: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锁骨中段移位骨折的的手术治疗不断增加.本次研究的目的在于比较锁骨中段移位骨折后,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和行髓内钉固定术治疗的短期和中期疗效.方法: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在四家医院中进行.研究共纳入了120例锁骨中段移位骨折的患者,所有患者年龄范围为18 ~ 65岁,其中58例患者接受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术,62例患者接受髓内钉固定术.记录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一年内随访的肩关节功能评分及术后并发症.P< 0.05认为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果:研究表明在两组不同手术治疗组间,术后六个月内的手臂、肩和手功能障碍评分(DASH)和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以下简称CM评分)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钢板固定术组的评分分别为3.0分和96.0分;髓内钉固定术组的评分分别为5.6分和95.5分).在术后六个月之后,通过计算这一时期内DASH评分曲线下面积,发现钢板内固定组的功能障碍少于髓内钉固定组(P=0.02).当不考虑并发症严重程度时,平均每例患者出现的并发症数量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65)(钢板固定组为0.67,髓内钉固定组为0.74).结论:相比于髓内钉固定,行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患者恢复愈合速度更快,但在术后六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效果接近,两组中需行翻修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内植物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其中大部分在内植物取出后痊愈.

    作者:Olivier A.van der Meijden;R.Marijn Houwert;Martijn Hulsmans;Frans-Jasper G.Wijdicks;Marcel G.W.Dijkgraaf;Sven A.G.Meylaerts;Eric R.Hammacher;Michiel H.J.Verhofstad;Egbert J.M.M.Verleisdonk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老年髋臼骨折诊断和治疗

    老年髋臼骨折损伤多由于股骨头撞击作用造成前柱、四边体粉碎骨折和髋臼边缘压缩骨折,此特点同年轻患者完全不同.老年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预后不良因素包括髋臼后壁粉碎、髋臼边缘压缩、股骨头压缩骨折、出现所谓的“海鸥征”和髋脱位.平均29个月随访结果显示,ORIF治疗髋臼骨折后期需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比例约为22%.髋臼骨折后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若在一期行假体置换时,良好稳定的骨折固定是置换成功的前提条件.

    作者:Derek Butterwick;Steve Papp;Wade Gofton;Allan Liew;Paul E.Beaulé;王军;王满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经大多角骨入路治疗急性手舟状骨骨折:基本原理、手术技巧及结果

    用于固定手舟状骨的螺钉,其理想位置是位于舟状骨中心.本课题对比研究了目前舟骨固定的几种常用掌侧经皮入路,探寻不同方法,改善螺钉在舟骨中心的定位,并阐述我们在经大多角骨入路中的经验.

    作者:Frederik Verstreken;Geert Meermans;章少华;秦晓东;范卫民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通过患者体位摆放改善股骨弹性髓内钉手术时复位的准确度

    目前,弹性髓内钉被认为是适龄儿童股骨骨折的标准治疗手段.由于采用闭合复位技术,复位不良特别是旋转对位欠佳时有报道.我们介绍一个标准手术台上新型患者手术体位以利于股骨弹性髓内钉手术时更好地控制旋转.

    作者:Raimonda Valaikaite;Davide Salvo;Dimitri Ceroni;刘俊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髓内棒联合锁定钢板单皮质螺钉固定治疗长骨成骨不全症

    背景:髓内棒固定已经成为成骨不全患者长骨骨折的主流固定方式.然而,由于髓内棒不能控制旋转,对某些骨干直径较小的骨折无法提供足够的固定稳定性,我们在一些特定成骨不全的病例中应用髓内棒联合单皮质锁定钢板固定解决这些生物力学问题.方法:本研究包括24例患者,涉及37处骨成骨不全(Ⅲ型十例,Ⅳ型九例,Ⅰ型三例,V型三例).治疗采用髓内棒联合单皮质锁定钢板固定直到骨折愈合,锁定钢板才被取出.手术时患者的平均年龄为15.5岁(范围,6.2~39.8岁),通过回顾病历记录和随访的影像学资料来评估愈合情况、并发症、取出内固定后螺钉孔的转归.结果:所有的骨折和截骨都完全愈合,锁定钢板的平均取出时间为1.8±0.9年(范围,0.3~3.8年).其中有七处在螺钉孔处出现骨折,均行保守治疗.19例患者在取出锁定板后随访超过一年,其中18例患者在螺钉孔处没有发生并发症,螺钉孔愈合,在影像学上没有螺钉孔的痕迹.结论:在特定的成骨发育不全症的患者中,单皮质锁定钢板辅助髓内棒是一种有效的固定方法.

    作者:Tae-Joon Cho;Kang Lee;Chang-Wug Oh;MoonSeok Park;Won Joon Yoo;In Ho Choi;薛德挺;张炜;潘志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锁骨骨折:钉、板比较及深度探讨

    锁骨是人体容易发生骨折的骨骼,因此需要有相当水平的研究足以使锁骨治疗实现规范化,而实际上直到Neer1对数千例锁骨骨折病例进行报道后该目的才基本得以实现,在该报道中锁骨干骨折非手术治疗的骨折不愈合发生率为0.1%.

    作者:Gordon I.Groh;王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老年患者在髋部脆性骨折术后发生围手术期谵妄的卫生经济学意义

    背景:髋部脆性骨折患者在围手术期发生谵妄的风险较高,本研究从医院视角出发,探讨围手术期谵妄对行手术治疗的该类型骨折老年患者在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方面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42例于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单中心接受手术治疗的65岁以上老年髋部脆性骨折患者:年龄范围,65~103岁,平均年龄82岁.提取并分析样本中的人口统计学、临床、手术及不良事件数据信息,使用意识障碍评估方法(CAM)对患者是否存在围手术期谵妄进行评估.结果:共计有116例(48%)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围手术期谵妄,与没有发生谵妄的患者相比,谵妄患者总住院时间平均增加7.4天[95%CI,(3.7 ~ 11.2),P< 0.001]、术后住院时间平均增加7.4天[95%CI,(3.8~11.1),P<0.001],医疗费用平均增加8286 C($)[95%CI,(3690 ~ 12 881),P< 0.001],整个研究期间因发生谵妄而总计增加费用为961 131 C($).结论:约有50%的老年髋部脆性骨折患者在术后发生围手术期谵妄并继而导致其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明显增加.本研究的相关结果强调了对低能量髋部骨折的老年患者实施符合成本效益的干预措施以减少围手术期谵妄发生的重要性.

    作者:Michael G.Zywiel;Richard T.Hurley;Anthony V.Perruccio;Rebecca L.Hancock-Howard;Peter C.Coyte;Y.Raja Rampersaud;唐佩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新材料能改善髋臼的固定并减少磨损吗?

    磨损界面仍然是全髋关节置换的主要威胁.获得并维持假体组件稳定和大限度减少关节磨损是提高髋关节置换手术假体生存率的两个重要因素.Ayers等发表的文章评价了两种不同类型的非骨水泥固定假体—钛金属拉丝表面钛丝网和超多孔钽金属表面的稳定性.作者进一步研究比较了超高分子量传统聚乙烯衬垫和高交联聚乙烯衬垫的磨损情况.

    作者:Adolph V.Lombardi Jr.;张堃;宋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骨科动态杂志

骨科动态杂志

主管:中国科协

主办: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 天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