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雪丽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发病因素,为预防及早期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我科于2011年05月-2011年12月住院的44例经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确诊的维吾尔族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母孕期环境和遗传等高危因素对先天性心脏病发生影响明显,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危险性高.结论: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对早期筛查诊断有很大优势,先天性心脏病因素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避免不良因素的影响对减少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吕会斌;朱生睿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对应用生长抑素对患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74例患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37例.A组患者采用垂体后叶素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生长抑素进行治疗.结果:B组患者治疗后出血症状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A组;出血症状得到控制的平均时间明显早于A组;治疗结束后临床症状表现呢再次出现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两组治疗过程中没有出现药物原因导致的并发症.结论:应用生长抑素对患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曹建夫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孕妇学校健康教育对促进自然分娩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住院分娩的200例孕妇分为两组,对照组孕妇无参加孕妇学校培训;观察组孕妇参加1-2次孕妇学校培训,对两组孕妇分娩方式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孕妇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孕晚期孕妇实施健康教育,可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罗淑媛;宋伟峰;关北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探讨其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1年5月儿科收治的173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者临床资料,对其病因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3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者有明确病因146例,占84.4%,病因包括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感染、母乳性黄疸、新生儿肝胆病症、新生儿窒息以及头颅血肿等.其中,因围产因素如新生儿窒息、使用催产素、羊水污染、剖宫产、妊娠高血压等导致发病105例,占60.7%;173例病因分析中无明确病因27例,占15.6%.上述因素发病平均日龄均为七天.结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中,早期以围产与ABO溶血病为主要发病因素,中晚期则以感染为主要发病因素.因此,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采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原则,并加强对新生儿围产期的保健,有利于减少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降低其致残率与致死率.
作者:雷艳红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评价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的应用范围极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我院妇产科一年来收治住院的425例各类疾病患者病例资料行进回顾性分析,统计米非司酮的使用情况和治疗疾病谱并观察毒副作用情况.结果:本组425例中有186人使用了米非司酮治疗,使用频率为43.76%;主要针对的疾病排名前三位为子宫相关性疾病,终止妊娠和紧急避孕.结论:米非司酮为妇产科常用药,其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副作用小,随着对米非司酮研究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新适应证将被逐渐发现,米非司酮也将更多的领域发挥作用,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作者:张岚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急性脑梗塞病例45例,按照随机原则分成对照组23例、治疗组22例.其中对照组应用银杏达莫注射液20ml,连续15日,治疗组在前述基础上同时联合依达拉奉60mg/d静脉点滴,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治疗前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23例病人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5.2%;治疗组22例病人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6.3%.二者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银杏达莫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明显.
作者:卢东亮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急性左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收治的重症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79例为研究对象,对上述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比较机械通气前后患者的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及临床效果.结果:机械通气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有效地缓解,心率、血氧饱和度、平均血压、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均得到明显改善.抢救成功率为91.14%.结论:机械通气可有效地增加血氧交换,改善左心功能.对治疗重症急性左心力衰竭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古丽博斯旦·艾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血府逐瘀汤方出自清代医学家王清任著<医林改错>一书.该方是王氏诸方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本院从2010年起用血府逐瘀汤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85例为我院2010年1月到12月的门诊女性患者,85.88%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陈倩岚;张晓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过敏性紫癜是以毛细血管炎症为主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其主要临床特点为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便血和肾脏病变等.以4~14岁儿童的发病率较高,近年来过敏性紫癜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部分病情迁延反复,在治疗过程中,实施有效护理,做好预防宣传教育和自我护理指导,能有效防止过敏性紫癜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现就我院自2007年6月~2011年6月收治58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仙花 刊期: 2012年第06期
腹泻是婴幼儿时期比较常见的一种脾胃病,好发于3岁以下,四季均有,临床以大便次数增多、质变稀薄呈水样带有不消化的食物残渣及黏液为特征.引起小儿腹泻的病因有很多、如感受外邪、受惊、消化不良和脾胃虚弱等因素引起、本病.本节主要叙述的是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不包含其他因素引起的腹泻.消化不良性腹泻主要病变在脾胃,因胃主腐熟水谷,脾主运化精微,如脾胃受病、消化功能紊乱,则饮食入胃、水谷不化、精微不布、水湿合污而下酿成腹泻.经过近几年的观察和探索,推拿对小儿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有着较好的疗效,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将本人对本病的观点及推拿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姜启红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口腔修复美学是随着口腔医学美学的不断发展成熟,而逐渐形成的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其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将美学基本原理、基本知识、人体美尤其是容貌美的构成法则,以及口腔医学美学、口腔修复美学研究成果直接运用于口腔修复临床和科研,提高口腔修复工作者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和美学素质,提高技艺水平,从而达到患者满意的既符合生理生物学要求又符合美学规律的口腔修复治疗效果.口腔修复美学的研究范围集中于口颌系统的面下三分之一,而面下三分之一在人的容貌美中占据特别重要的地位,其美学结构特征已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因此,可以说口腔修复美学是一门专门研究在口腔修复临床医疗和基础理论研究中,为维护、塑造口腔颌面部尤其是面下三分之一健美的创造性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系列医学美学现象和医学审美规律的科学.
作者:李丽波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本文将研究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片进行药物流产的效果以及有效的护理措施,以便在临床推广应用药物流产方法,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对所有患者均给予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片配伍药物终止妊娠措施,在进行药物终止妊娠前,应对患者禁食禁水两小时,或保持空腹.在服药终止妊娠期间,患者应尽量进食清淡食物.结果:早期组利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片进行终止妊娠的完全流产人数相对于中期组患者明显增多,且流血量明显减少.患者在进行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片药物流产时,会出现恶心、乏力、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其中少数患者出现震颤、全身发抖以及出汗现象.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片药物流产具有副作用小、清宫率低、流血量少等优点,且减轻了手术人工流产所带来的痛苦,经济、有效、安全,不易发生人工流产综合症以及并发症.
作者:刘娜 刊期: 2012年第06期
腹针疗法,是通过刺激腹部的穴位治疗全身慢性病、疑难病的无痛针灸疗法.近几年,腹针疗法在许多临床领域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越性,虽然在妇科领域也有所发展,但在妇科领域的应用仍不广泛,现就对近10年腹针疗法在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应用予以综述.
作者:李正花;何春裕 刊期: 2012年第06期
1 病例资料患者,男,20岁.因后枕部疼痛2月如院.患者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后枕部,颈部疼痛不适,初始未予重视.经休息对症治疗后疼痛无好转.2天前于当地医院行MRI检查示:颈1,2椎管内占位(见图1,2).大小约1cm×3.5cm×1.7cm.为进一步诊治,转入我院.查体:神清语利,头颅无畸形,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0cm,直接及间接对光反射均灵敏.劲软,无抵抗.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心律规整,无杂音.四肢自主活动,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既往无重大疾病史,无家族遗传史.病程中,无发热,无恶心呕吐,无发作性肢体抽搐,大小便正常.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辅助检查,然后给予手术治疗.患者全麻平稳后,右侧卧于手术台上,常规碘伏消毒,铺无菌巾单.取枕外粗隆下1cm至颈5平面,长约10cm直切口,分层切开皮肤,肌肉.暴露寰椎后方及颈2棘突,见肿瘤侵蚀骨质及周边肌肉.咬除颈2棘突及寰椎后方偏右约4mm,见肿瘤位于硬脊膜外,质地较韧,全绕脊膜.去除被侵蚀及的肌肉及骨质,留做病理.然后显微镜下切除脊膜后方及两侧肿瘤,前方肿瘤质地坚韧,无法全切,予部分保留.切除组织送病理科检验.仔细止血后,硬膜外留置16号硅胶引流管一根,逐层缝合肌肉,皮肤.手术完毕.病理检验回示:(C1,C2椎管内,C2椎体棘突)恶性肿瘤.
作者:潘泰峰;赵斌杰;陈欣 刊期: 2012年第06期
通过护理人员对乳腺癌患者手术后的生理、心理反应的分析,使护士在护理工作中,了解和掌握乳腺癌手术后病人的心理状态,对病人进行针对性的护理,以减轻或消除病人的焦虑、恐惧、悲观、绝望情绪引起的心理障碍,使其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得到佳疗效,顺利康复.
作者:谢会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也存在一些并发症和危险[1].如导管固定不牢,自由进出体内是造成导管局部感染的重要原因[2],导管固定不牢致导管脱出是导管移位原因之一,文献报道PICC导管脱出的发生率为5%~31%[1],PICC导管脱出后果轻者影响患者的治疗,重者可影响导管的正常使用及导致非正常拔管,不仅增加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也存在着护患纠纷隐患.因此PICC导管如何妥善安全固定,防止导管脱出成为置管护理的关键问题之一.现将影响PICC导管固定因素及导管固定护理方法综述如下.
作者:韩忠秀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护理人员对脑梗塞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成效,为今后脑梗塞患者的护理干预提供指导和依据.方法:对2011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和康复科住院的52例脑梗塞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二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包括康复评估、早期功能康复训练、康复护理教育和指导、饮食指导、出院持续健康教育和随访.分别在住院第2天和干预后3个月进行复查,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和生理心理健康测评.结果:实验组的ADL水平的改善及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都高于对照组.结论: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降低脑梗塞患者致残率,降低住院成本;还能更有效地提高脑梗塞患者的ADL和生存质量.
作者:彭建华;张惠莲;吴见限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外科疾病作为常见的疾病,分为多种类型,在对外科疾病的患者进行护理工作时,会有许多不同的问题出现.针对外科疾病的护理工作状况,应进行研究分析,作出相应适当的应对策略和措施,以便于外科疾病护理工作的发展进步.本文就外科疾病的护理工作问题以及外科疾病护理工作的措施进行探讨分析.
作者:程春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干预的疗效观察进行分析.方法:回顾笔者所在医院112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56例,对照组56例患者应用常规方法护理,对观察组56例患者加强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并对患者满意度与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55例患者病情稳定后出院,1例患者经抢救无效后死亡.对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满意度与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耐心与精心的护理,能够为患者减轻痛苦,从而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使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冯朝红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护理工作是临床医学中必不可缺的部分,有着很强的操作实践性,它完成的效率取决于各项护理技术的操作.这不仅是对护理人员专业技能的要求,还要在熟练操作的同时,积极应对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重视各个环节的细节问题,用自己的知识总结和解决遇到的新的技术上的难题,这样才能让自己的护理水平更上一层楼.
作者:徐露 刊期: 201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