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四平
肺硬化性血管瘤是一种少见的肺部的良性真性肿瘤,其临床表现及影像特征较少,术前多难以诊断,且因其形态结构复杂,病理在其组织发生存在分歧.本文对5例SHL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免疫组化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袁刈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妇女特有的一种疾病,一般发生在妊娠二十周后,临床常表现为患者血压升高,出现蛋白尿、下肢浮肿,病情严重者可出现昏迷、抽搐,甚至可以导致母婴死亡.现代医学研究对其发病因素仍未能有明确的解释,仅证实与免疫、胎盘变化、胰岛素抵抗、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遗传及营养缺乏等多种因素有关.本文对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简介,望对疾病的治疗和预防起到积极地作用.
作者:黄红英;黄素然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立足于嗜酸性粒细胞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通过动物实验,观察桂枝汤对哮喘大鼠心室血液中嗜酸粒细胞影响的变化,评价其对炎症细胞的影响,探讨桂枝汤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应用卵蛋白及氢氧化铝致敏后的SPF级大鼠分为分为:哮喘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桂枝汤治疗组、氨茶碱治疗组.后以卵蛋白雾化诱喘30分钟,隔天1次,连续7次.桂枝汤组、氨茶碱组于每次激发前分别胃饲桂枝汤与氨茶碱.后左心室取血1ml,作血细胞五分类计数.结果:哮喘组、氨茶碱组、桂枝汤组各细胞计数与空白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别(P<0.05).桂枝汤组、氨茶碱组心室血细胞五分类的白细胞计数、嗜酸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较哮喘组均有明显的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桂枝汤组与氨茶碱组各计数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别.结论:桂枝汤能有效降低哮喘大鼠心室血细胞中的嗜酸粒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为临床应用桂枝汤防治支气管哮喘奠定细胞学基础.
作者:黄振炎;卢育明;凌小浩;陈江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护士是高尚的职业,她们带给别人健康,消除患者痛苦.然而护士是一种高应激的群体,他们所面对的工作对象是人,护理职业既平凡、又琐碎,既繁重又忙碌,她们的职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加之社会地位不高、待遇低、职业风险大、知识更新快,又面临各种考核、晋升的挑战,使得她们身心疲惫,降低了工作积极性,甚至影响护理工作质量.现就对护士存在的工作压力进行分析,探讨应对措施,以便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马世芳;马名;班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压疮是指皮肤或皮下组织由于压力、剪切力或摩擦力而导致的皮肤、肌肉和皮下组织的局限性损伤.其发生机理是由于多种因素所致的局部软组织的复杂的病理改变,局部组织处于持续不减压的压迫下,局部循环受到障碍,受压组织长期缺血、缺氧,无氧代谢产物堆积,对组织细胞的毒性作用,使细胞变性坏死.它是临床常见的护理并发症之一,也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难点.为更好地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解决压疮防治问题,现将压疮的护理综述如下.
作者:刘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针刺加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观察.方法:将78例脑卒中出现肩手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针刺加康复训练,对照组不用针刺,采用理疗的方法加康复训练,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4%.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加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疗效显著.
作者:李岚;马臣;崔旻;王晓芳;李丽娜;韩广云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恩度自上市以来,临床已有近4万名肿瘤患者接受恩度的治疗,有文献报道恩度联合放化疗在临床上有些不良反应发生,主要包括:心脏不良反应,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皮肤及附件的过敏反应等.
作者:孟令英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对于坐骨神经痛的中医治疗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09年1 月至2009年9 月我院收治的坐骨神经痛64例,男性34例,女性30例,64例患者分为中医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每组各32例.各组病例间性别、年龄、病程和体征的分布均衡,具有可比性.结果:32例中医治疗组中痊愈20例,占62.5%;有效8例,占25%;无效4例,占12.5%.总有效率为87.5%.32例西药治疗组中痊愈16例,占50%;有效10例,占31.25%;无效6例,占18.75%.总有效率为81.25%.结论:两组临床疗效有显著性差异,即中医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作者:卢启忠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奈达铂与白细胞介素-2(IL-2)联合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比较.方法:常规行胸腔穿刺置管术,引流干净胸腔积液,治疗组胸腔内依次注入白细胞介素-2(IL-2)200万单位,奈达铂60mg,对照组仅单用奈达铂60mg单药胸腔化疗.上述治疗每4周1次,多4次.治疗前与结束及治疗后第4周行B超检查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CR+PR 18例,总有效率81.82%,半年生存率86.36%,对照组CR+PR 12例,总有效率52.17%,半年生存率56.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毒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白细胞下降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奈达铂联合白细胞介素2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效果较满意,毒副反应少,为可行姑息治疗方法.
作者:王晓芬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本文旨在归纳总结近5年的太极拳锻炼对老年人平衡能力影响的研究.通过不同的测量方法着手,证实太极拳对老年人平衡功能的改善具有肯定的作用,同时发现发现各研究之间的结果差异与太极拳的种类、练习时间,受试者的依从性等有关,同时提出了研究中的问题,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作者:代丽;陈立典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国际疼痛学会对疼痛的定义是: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随有现存的和潜在的组织损伤.据统计,全世界有癌症患者约1400 万,其中30 %~60 %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WHO 提出的三阶梯镇痛疗法被国际上广泛接受,但由于存在便秘、成瘾性、嗜睡等副作用以及药物处方困难等原因,尚未能使所有癌痛得到有效的控制.中医药外用止痛历史悠久,行之有效,业已广泛应用于肿瘤并发症的治疗.长期以来,笔者以止痛膏与其他止痛药物联合应用于癌性疼痛患者,临床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兴奎;郑欢欢;周妍;隋致兰;王晓波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总结 气管插管在急救中应用的经验,以期提高整体急救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院前气管插管抢救危重病人的资料.结果:36例急诊气管插管中,30例为一次插管成功,成功率为83.3%;6例为二次插管后成功,插管时间<5min.5例中毒予以现场气管插管,成功建立人工通气后,经进一步抢救全部存活;12例脑出血的病人行现场气管插管后,10例安全转运至医院治疗,2例死于脑疝;11例心性猝死患者中,气管插管后9例未能恢复有效循环死亡,2例溺水患者和6例不明原因呼吸心搏骤停患者,行现场气管插管后抢救无效死亡.结论:气管插管是院前抢救危重病人的基础,对保证进一步心肺复苏,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韩妮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疾病患儿的临床特点和临床资料,做出适合消化内科疾病患儿的临床护理,辅助临床治疗.方法:对我院与2008年4月至2009年9月在院
作者:郭生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临床中常见某种疾病诊断明确,药物选择和应用也很明确,但为什么效果有好有差?随着科学的发展,发现许多药物的作用时间与用药时间密切相关.根据国内外大量研究资料表明,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有昼夜节律性波动现象,如胃酸分泌、胆固醇合成、糖皮质激素分泌、血糖含量、心血管疾病等,根据疾病的昼夜节律性波动现象,选择佳用药时间,可达佳疗效,并可避免某些药物因持续高浓度而产生耐受性及不良反应.
作者:金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合阿仑膦酸钠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55例(共62个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治疗组采用PVP加阿仑膦酸钠治疗,对照组只采用PVP治疗.分别在术前以及术后半年内对患者的疼痛、骨密度进行分析.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并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6-18个月,平均7.5个月,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腰椎骨密度增加显著(P<0 01),治疗后两组间腰椎骨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配合口服阿仑膦酸钠,对患者的骨量增加、疼痛症状缓解等方面,有较好效果.
作者:董云鹏;吕朝晖;董旻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脊柱移位矫正术治疗进展.方法:将列为观察对象的患者分为2个组,A组为确定为脊柱移位矫正术的一组.B组为一般疗法:如牵引、按摩、理疗等法.结果:脊椎移位矫正术治疗组治愈率为78%,有效率为91.3%;对照组分别为16%和22%;差别显著(P<0.01);结论:椎移位矫正术对于脊柱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其他非手术疗法的治疗效果.
作者:胡培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酮替芬对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治疗效果,探讨对此病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9年6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26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儿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与辅助治疗组,常规治疗组给予口服氨茶碱,辅助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酮替芬,2周为一个疗程.结果:常规治疗组显效者10例,有效者28例,无效者25例,总有效率60.3%;辅助治疗组显效者23例,有效者32例,无效者8例,总有效率87.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辅助治疗组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酮替芬辅助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可以取得较满意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波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对比100例血液标本溶血前后用干式生化分析仪检测的11项生化检测项目的差异.探讨溶血原因,溶血干扰检测结果的机制、溶血对干化学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如何解决这种影响.结果:对100例进行干化学检测的血清溶血前后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经统计后发现溶血后检测结果中普遍有明显下降的有铬元素(Cr)、BG、葡萄糖(GLU)和总胆红素(TBIL).明显升高的有钾离子、肌酸激酶(CK)、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和谷丙转氨酶(ALT).其余成分无明显影响性变化.结论:对血液检测结果的分析发现溶血会导致干化学生化检验结果中很多成分含量的变化.溶血后红细胞破裂,血清中有很多物质与红细胞中不同.溶血后红细胞中物质释放到血液中,导致溶血后干化学生化检验结果与溶血前有很大差异,影响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要保证准确的生化检验应尽量避免溶血和解决溶血引起的干扰.
作者:钟红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对部分科研论文在研究设计与资料分析方面存在的统计学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以期有效提高科研工作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供眼科医师参考.方法:翻阅眼科主要学术期刊,运用统计学中相应得的统计方法,对论文中的研究设计与资料分析进行分析.结果:笔者发现部分科研论文在研究设计与资料分析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统计学问题.结论:论文的研究设计与资料分析的统计学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作者:刘瑄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了解自杀患者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心理评估,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的对策.不仅使患者积极配合抢救工作,也降低了自杀的再次发生率,促进患者生理和心理健康的转归[1].
作者:龙春贤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