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堂;廖文云;李锦良
目的:探讨头皮式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方法及护理体会.方法:观察我科进行头皮式静脉留置针操作的住院患者180例,分析留置针的正确应用方法、日常护理及并发症的处理.结果:180例患者均穿刺成功,置管时间3-8天,平均置管时间5.4天,有12例出现静脉炎,16例出现管道堵塞,经对症处理后可缓解,无拔管患者,未见其它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头皮式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只要正确选择穿刺血管,合理选择静脉留置针,熟练的穿刺技术是静脉留置针成功应用的关键.
作者:黄燕玲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剖腹产和普外科手术患者手术后经常出现肠胀气,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胀.如果加上局部出血、渗出,容易引起肠粘连,继而肠梗阻,增加患者的痛苦.因此积极处理术后胃肠胀气非常重要.目前临床上应用开塞露、新斯的明等治疗,效果不太满意.针灸合谷与下合穴治疗本病,方法简单,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张俊琴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生物刺激反馈治疗系统对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3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0例,两组患者均常规进行药物治疗和运动疗法治疗,治疗组配合生物刺激反馈治疗系统进行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评定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A,MBI及NFI评分均有改善,但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刺激反馈治疗系统可以促进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
作者:许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咯血是我呼吸内科常见的一种内科急症,它可因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等疾病引起.可为痰中带血、咯大量成口鲜血.大量咯血常因救治不及时或延迟抢救治疗而发生窒息致命.咯血应与口腔、咽部出血或上消化道出血引起的呕血鉴别.大咯血是指24小时内咯血量超过600毫升或单次咯血量超过300毫升即可诊断为大咯血[1].我科于2011年5月25日收治一例大咯血病员,救治成功.现将急救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高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回顾近十年来针刺结合中药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研究进展,表明针药结合治疗该病具有协同优势.
作者:胡双力;陈建宏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周围性面瘫是指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表现为病侧面部运动表情运动消失,不能皱眉与闭目,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向健侧歪斜,讲活、哭笑或露齿动作时更加明显,鼓腮漏气,发爆破音困难,进食时可有口角漏液现象.发病原因多数是脉络空虚,感受风寒,或肝肾阴虚,风阳上扰;或七情过度,外伤、手术、中毒、代谢障碍、营养缺乏、免疫障碍等因素.患者面容的改变导致与其它疾病不一样的特殊性,不仅需要常规的护理,还有其特殊的中医护理措施.
作者:黄莉萍;唐俊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对于酒精禁戒疗法和控制疗法的争论由来已久.当代长期跟随和对比试验给这项争论添加了新的证据.通过对比新禁戒疗法和控制疗法临床效用,找到更为有效的治疗酒精问题的手段和疗法.相比于禁戒疗法,控制疗法虽然在稳定性和对严重酒精依赖患者的有效性上仍然存在争议,但其所承认的前提在于人类有能力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对于治疗既定目标的动态规划也成为了决定治疗强迫性行为结果的一个重要因素.面对新的讨论,集合禁戒疗法和控制疗法研究的优势,复合型的治疗方法充分地考虑到个体的需求并且逐渐地成为主要的针对酒精问题的疗法.
作者:刘一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小儿腹泻的护理效果.方法:对我院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173例腹泻患儿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166例患儿均痊愈或好转出院,7例需要转院治疗.结论:我院小儿腹泻病的整体护理质量安全可行.
作者:陈洪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折顶回旋法闭合复位配合外敷中药治疗柯雷氏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128例柯雷氏骨折平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单独采用折顶回旋法闭合复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熏洗中药外敷辨证治疗.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且并发症发生也比较少(P<0.05).结论:折顶回旋法闭合复位配合外敷中药治疗柯雷氏骨折能提高治疗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段赵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的相关免疫学及非免疫学因素.方法:通过对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期间进行肾移植的154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分别分析存活7年以上的病例和移植肾失功及死亡的病例,分析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的相关免疫学因素及非免疫学因素.结果:154例患者移植肾存活7年以上者115例(74.68%),移植肾失功23例(14.94%),死亡16例(10.39%),长期存活率在74.68%.结论: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的相关免疫学因素包括组织相容性、急性排斥反应、亚临床型排斥反应、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等;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的非免疫学因素有供受者的年龄、供受者在年龄体形等方面的匹配、原发性肾疾病及高血压等对肾功能有影响的疾病及移植前透析治疗.为提高移植肾的长期存活率,应尽量避免上述因素.
作者:张艳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好坏,旨在提高糖尿病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方法:从2006年1月至2010年2月住院的1200余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资料中,对150例有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和随机抽取具有10年以上糖尿病病史无并发症的150例作为对照组,就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方面作了分析,统计,调查,归纳.结果:发现2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方面有明显差异.结论:诸多导致依从性差的因素对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好坏有着直接的影响,良好的治疗依从性能大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陆莉萍 刊期: 2011年第10期
面神经麻痹的康复治疗原则必须始终贯穿于急性期和恢复期,患者在起病2周内,主要是控制面神经的炎症和水肿,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少面神经的受压,2周以后需要促使神经傅导恢复和加强肌肉的收缩功能,选择合适物理因子针对性治疗,能达到镇痛解痉、消炎消肿、提高病肌的肌力,加速损伤神经的恢复,对缩短病程,减轻症状起着积极的作用.药物治疗调动免疫机能,减轻面神经水肿和疼痛,促进功能恢复也是很必要的.配合相关的病侧面肌训练和自我按摩,进行功能锻练,可兴奋运动神经和肌肉收缩功能,可防止肌萎缩.尽可能的使轻、重程度不同的患者在急性期(或恢复期)都获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徐琼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社区干预对老年高血压病病人降压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社区符合诊断的老年高血压病病人24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采用相同的药物控制,同时观察组给予社区干预,对照组给予一般健康宣教,疗程3个月,对比观察两组降压效果.结果:经社区干预后,观察组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执行社区干预对控制老年人的高血压有较大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俞荣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探讨饮食对糖尿病患者的作用.
作者:李燕 刊期: 2011年第10期
高血压脑出血在脑血管疾病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我科自2005年8月~2010年10月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63例,患者随访6个月以上.现将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金;谢成斌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彩超产前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技术方法.方法:应用二维超声对胎儿心脏进行六切面法检查并应用彩色多普勒观察心脏血流方向,测量血流速度.结果:初步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8例,均经上级医院检查确诊;其中1例单心房、3例室间隔缺损、2例法洛氏四联症、1例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1例右心室双出口.结论:产前应用彩超行顺序分段法及四腔心加两心室流出道检查方法,可常规筛查胎儿心脏畸形,达到优生目的.
作者:陈心玫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按摩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依据和疗效.方法:将现代解剖学知识与中医经络学说相结合,对81例颈源性头痛患者进行按摩治疗.结果:痊愈54例,显效20例,有效7例,优良率达91.36%.结论:按摩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确切,安全无不良反应.
作者:张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临床路径护理对非手术治疗期间的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病人疗效影响.方法: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护士长随机进行检查评估.在每位病人出院前1天,填写<疾病相关知识>并发放<征询意见表>.结果:①实施临床护理路径住院天数缩短,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较对照组缩7.5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减少医疗费用.③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护理质量提高.④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病人对护理质量满意度提高.结论:通过临床路径护理住院天数可明显缩短,治疗费用降低,病人满意度提高.
作者:何开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顺铂和氟尿嘧啶(DCF)方案对局部晚期胃癌疗效.方法:采用DCF方案治疗50例局部晚期胃癌患者:多西他赛75mg/m2,溶于生理盐水静脉滴注,d1;顺铂20mg/m2,溶于生理盐水静脉滴注,d1-3;氟尿嘧啶500mg/m2,d1-5,每21d为1个周期.结果:50例局部晚期胃癌患者化疗后疗效评价,CR4例(8.0%),PR8例 (16.0%),SD9例(18.0%),PD29例(58.0%),疾病控制率为42.0%;生存期3~25个月,中位生存期10.6个月.化疗治疗中未发生死亡,主要化疗不良反应为白细胞下降(58.0%)、血红蛋白下降(42.0%)、血小板下降(34.0%)、肝功能损害(28.0%)、肾功能损害(22.0%)、黏膜炎(10.0%)和恶心呕吐(8.0%).结论:DCF方案治疗局部晚期胃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关秀文;韦炳邓;杨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8例.分为两组观察,其中观察组64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并选取同期单纯西医治疗病例64例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观察8周.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及治愈率较对照组高,临床各种症状及愈后恢复情况观察组均好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徐海中;夏冠鋒;罗玉珊 刊期: 201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