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反思性教学法在普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符庆庆

关键词:教育, 护理, 教学方法, 反思性教学法, 普外科
摘要:目的:探讨反思性教学法在普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12名实习的本科护生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6名,两组护生执行同一教学大纲,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研究组采用反思性教学法,实习6个月后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并进行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考试,比较分析教学效果。结果研究组认为提高学习主动性者占64.29%(36/56),高于对照组的28.57%(1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59, P=0.000);研究组认为培养应用知识的能力者占55.36%(31/56),高于对照组的21.43%(1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27,P=0.000);研究组认为培养沟通能力者占66.07%(37/56),高于对照组的23.21%(1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810, P=0.000);研究组认为强化学生的记忆力者占51.79%(29/56),高于对照组的19.64%(1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00, P=0.000);研究组增强团结协作精神者占76.69%(43/56),高于对照组的26.79%(15/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036, P=0.000);研究组提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者占69.64%(39/56),高于对照组的48.21%(2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12, P=0.021)。研究组护生理论知识得分(93.56±4.11)分,高于对照组的(83.12±4.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423,P=0.000);研究组护生实践技能考核得分为(94.37±4.08)分,高于对照组的(85.72±4.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13,P=0.000)。结论反思性教学法应用于普外科护理教学中,能够适应普外科的临床特点,发挥其优势,提高护生的临床护理能力,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试论护理教育的协同创新

    在2011年4月24日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胡锦涛同志号召和鼓励高校开展协同创新,要求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攻关项目,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贡献[1]。国家高度重视“协同创新”,将它作为核心内容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与此同时,教育部制订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旨在推进高校与高校、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以及与国外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探索适应不同需求的创新模式。以高校为主体的各种类型的协同创新中心如雨后春笋,应时而生,有的省份也设立了面向教育的协同创新项目。作为国家和高等教育创新活动的重要方面,高等医学院校当顺应时势,乘势而为,找准定位,有所作为。

    作者:周英;叶盛;严夏舒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一次性心电监护盒固定套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遥测心电监护是一种采用无线传感技术、对患者心电图进行连续监测显示和分析报警的医疗仪器[1]。其通过对患者心电图长时间的连续监测(24 h以上),检测出病情变化趋势和危险情况,向医护人员提供应急处理和治疗的依据,应用广泛。目前临床使用的遥测心电监护记录盒外没有保护套及固定装置,导致了记录盒使用后无法终末消毒,容易引起院内交叉感染。此外,遥测心电监护仪器也没有固定的放置位置,能起床活动的患者多将其放于病衣的上口袋中,但做俯身动作时容易掉落(如捡东西和上厕所等);而卧床及不能自主翻身的患者,常将记录盒和导联线压在身下,由于监护盒较硬,会使患者感觉不舒适,容易造成体表皮肤留下印记,压破皮肤,甚至造成压疮。而导联线不妥善整理也可能在陪护人员拉扯时造成损坏或对患者造成损伤。为克服上述弊端,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于2013年1月设计了一次性多功能遥测心电监护盒固定套,并于2013年6-9月进行临床对比试验,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雨琴;王静;孙颖;杨亚平;方莉娜;陈静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并发急性肺出血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合并急性肺出血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总结其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合并急性肺出血患者20例,患者均在静脉全身麻醉下经胸骨正中开胸行心脏根治手术。发生急性肺出血后,应用机械通气,高频振荡通气(HFOV),气管内给止血药,气雾吸入伊洛前列素,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等综合治疗,并给予加强血流动力学及血气结果监测,做好呼吸道管理、心理护理等针对性护理。结果20例急性肺出血患者中,12例急性肺出血发生于体外循环结束后,8例发生于术后监护阶段,经过机械通气,气道止血及全身止血,心功能维护等综合处理,抢救成功17例,死亡3例。结论急性肺出血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中发生率较高,是围术期严重的并发症,大量的肺出血可危及生命,应明确病因尽早干预。护士应加强血流动力学及血气结果监测,做好呼吸道管理,关注气道峰压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为医疗提供重要的一线资料,及早采取联合的,积极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治愈率。

    作者:晋瑾;杨燕平;姜扬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临床用药错误及管理策略

    临床用药涉及多个部门、多个环节,风险高,本文将从概念、分类、发生率、发生原因、管理策略等方面对用药错误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减少用药错误、保障患者安全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黎雪梅;李继平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理性情绪疗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应对方式及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

    目的:探讨理性情绪疗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应对方式及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将90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理性情绪疗法进行心理干预,两组均随访3个月,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评估患者的应对方式、自我管理行为。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应对方式、自我管理行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的应对方式得分中,面对为(22.44±3.33)分,高于对照组的(19.36±2.87)分,回避为(13.33±2.53)分,低于对照组的(14.93±2.61)分,屈服为(10.00±2.63)分,低于对照组的(11.93±3.0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4.63,2.91,3.17;P<0.05);干预组干预后自我管理行为得分为(108.19±7.4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0.95±6.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0,P<0.05)。结论理性情绪疗法能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应对方式、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

    作者:高俊香;王丽娟;赵秀君;秦玲;唐丽梅;田素斋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护理管理人员信息需求及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了解护理管理人员信息需求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从而寻求有效的满足其需求的方法与途径,提高护理管理人员的信息能力。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临床一线护理管理人员68人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一般资料,信息需求内容,信息需求方式,信息需求障碍等。结果护理管理人员能够经常参加管理学相关知识培训人员仅占23.5%;参加有关检索信息培训人员仅1人,占1.5%。护理管理人员日常工作中主要查询的信息是业务管理方面、专业知识和技能,分别占38.3%,36.8%。一线的护理管理人员主要需求的内容是护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及管理心理学,分别占42.6%,23.5%,22.1%。护理管理人员查询信息场所:在图书馆查询信息58人(85.3%),在科室查询信息3人(4.4%),在家里查询信息27人(39.7%),在网吧查询信息2人(2.9%)。平时查询信息障碍:计算机水平差3人(4.4%),外语水平不高44人(64.7%),缺乏时间32人(47.1%),缺乏检索知识28人(41.2%)。结论护理管理人员的需求主要是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信息,英语水平和文献检索知识是影响其需求的主要因素,管理部门应该加强护理管理人员的培训,图书馆应发挥其职能,满足护理管理人员的需求。

    作者:方萍;杨丽;马倩雅;石友婷;朱影;朱雪梅;肖宁宁;崔丹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社区单纯性肥胖儿童家庭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以社区护士为主体,对10~12岁单纯性肥胖儿童采取家庭护理干预措施,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将随机选取的112例单纯性肥胖儿童按其家庭所在的社区分配到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护士采取循证健康教育、饮食干预和体育运动相结合的办法实施减肥计划,6个月后对护理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社区肥胖儿童及家长肥胖相关知识知晓率较干预前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1~139.16,P<0.05)。肥胖儿童的健康相关行为发生了改变,平均体质量干预前为(64.95±4.65)kg,干预后为(60.13±4.58)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2,P<0.01);体质量指数(BMI)干预前为(30.78±2.61)kg/m2,干预后为(27.45±2.46)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3,P<0.01)。结论以社区为基础、社区护士为主体,采取循证健康教育、饮食干预和体育锻炼相结合的家庭护理干预措施,是控制儿童肥胖的有效办法。

    作者:徐国辉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孕晚期膳食营养状况与巨大儿发生的相关分析

    目的:探讨孕妇孕晚期营养状况与巨大儿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产检无严重并发症的孕妇210名,在孕晚期进行膳食状况调查,收集妊娠结局资料。根据新生儿不同出生体重分为低出生体重组12名、正常组178名和巨大儿组20名,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巨大儿组孕产妇的分娩孕周(39.88±0.83)周,血液中脯氨酸(195.00±13.35)μmol/L,均高于低出生体重组[27.50±18.63)周,(110.60±80.81)μmol/L]和正常组[(38.82±1.28)周,(93.57±83.80)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7.603,5.693;P<0.01);回归分析发现,与巨大儿发生有关的因素有分娩孕周、孕晚期体质指数及血清脯氨酸含量( OR值分别为4.200,0.329,1.046)。结论孕晚期的膳食营养状况会对巨大儿的发生有相关影响,应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促进母婴健康。

    作者:朱毓;万宏伟;侯燕文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手术患者袍的制作及应用

    目前,医院在临床外科手术时,患者穿着上下分体的患者服,当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均需要自己或他人帮助脱掉患者服,全部暴露身体,手术完成后,为保证安全,脱下的患者服随患者转运车一起离开手术室,回到病室后,更换病室被服的同时,搬运患者不可避免会暴露部分肢体,患者在术后不适时又因裸露肢体而产生心理不适。有人研发的手术患者服是前后两穿双侧开衩上衣和隐形开侧裆病员裤,克服了普通患者服存在的缺陷,减少了引流管的牵拉,方便操作护理,适用于术后患者;也有人研发成人多功能重症监护袍,以反穿式睡袍为基本样式,长80 cm,正面宽55 cm,留5个电极嵌入孔,侧面留有胸腔闭式引流管插入孔,下部留有腹腔引流管插入孔,两侧袍袖内侧设有可翻开部分等,此患者服主要是为了重症患者使用,优点是方便护理,保护患者隐私。这两种不适宜在临床外科手术患者中推广。为了解决此问题,护理人员自行设计一种手术患者袍,临床应用一年多,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夏莹;董淑琴;刘汉菊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多功能睡眠监测治疗车的设计与应用

    睡眠障碍是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尤其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OSA)的发病率较高,公共意识日益增强。在睡眠实验室,多采用多导睡眠仪( polysomnography , PSG )检查进行OSA的研究和诊断。而PSG检查要求患者在医院进行整夜的脑电、心电、呼吸等其他与睡眠障碍有关的监测。实际操作中PSG是非常复杂而且耗时的,需要花费45~60 min接导线。在操作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缺陷:(1)所有的导线、胸腹带、口鼻气流等都是挂在墙上备用,操作过程中,来回取线,耗时耗力。(2)在操作过程中,脑电导线易于缠绕,不利于操作,所有监测的导线价格昂贵,操作和保管不当容易损坏。(3)在监测过程中,由于床头监测探头存在盲区,不能全面监测病人睡眠过程肢体活动。(4)由于操作过程较长(45~60 min)且复杂,患者往往会产生焦虑,不能及时了解自己的现状。为了克服上述缺陷,讨论后制定多功能睡眠监测治疗车。经试用后工作人员工作效率提高,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提升。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建芳;华亚芳;盛祺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采用远程稿件处理系统的通知

    据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统一管理的要求,《中华现代护理杂志》于2013年6月1日起采用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远程稿件处理系统。该系统根据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稿件处理流程、编辑加工规范、审稿制度、管理规范等业务需求设计,功能更完善。本刊原Email:cjmn@cjmn.net不再接收新投稿件。作者投稿请登录本刊网址http://www.cjmn.net,点击“网上投稿”进入中华医学会门户网站“业务中心”,在该页面上有“投稿作者操作说明下载”,可按照其具体要求进行操作。投稿过程若仍有问题,也可咨询本刊编辑部。编辑部联系方式:010-83191170,010-83191171。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临床护士组织气氛感知与心理授权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研究护士组织气氛感知与护士心理授权的相关性。方法整群随机抽取某医院临床护士190名进行护士组织气氛感知与心理授权问卷调查,探讨护士组织气氛感知与护士心理授权水平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共发放问卷190份,有效问卷161份,有效回收率84.73%。护士组织气氛感知总分为(3.35±0.46)分,心理授权总分为(3.83±0.30)分,护士组织气氛感知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心理授权处于中等水平;护士组织气氛感知及各维度与心理授权及各维度均相关(r=0.13~0.63,P<0.05),其中护士组织气氛感知中资源保障与心理授权相关系数大(r=0.63)。结论护士组织气氛感知影响护士心理授权,建议管理者可以通过改善医院硬件和软件设施,加强医院内涵建设,营造良好医院组织氛围,进而提高护士心理授权水平,更好稳定护理队伍,促进护理事业发展。

    作者:侯向华;何燕;刘凯;曹秀芬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按摩护理干预用于支气管肺炎患儿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按摩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5月-2013年5月诊治的8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按摩护理干预),对两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6.5±1.5)d,短于对照组的(8.5±2.0)d;住院费用(1900±100)元,少于对照组的(2650±150)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1,3.47;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32例,满意6例,不满意2例,对照组分别为24,8,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11,P<0.05)。结论按摩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有助于患儿早日康复。

    作者:余剑佩;陈丽卿;欧洁珍;李小雯;张碧君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应用PDCA管理降低静脉药物集中配置差错率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对降低静脉药物集中配置中差错率的作用。方法从2010年开始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PIVAS)管理中采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建立合理的预期目标,分析出现的问题,提出持续改进的对策并实施。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PIVAS差错率从2010年的0.985‰下降到2012年的0.581‰。结论 PDCA循环可以有效地改进静脉药物集中配置差错的管理,大限度地降低风险,保证患者的静脉用药安全。

    作者:张晓霞;顾炜;马静;姜媛媛;秦涛;魏玮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静脉留置针中药封管方法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使用静脉留置针的肝硬化患者采用输液器内丹参冻干稀释液进行正压封管的效果。方法将201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肝硬化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各6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肝素液5 ml(50 U/ml)进行正压封管;观察1组采用丹参冻干稀释液5 ml进行正压封管;观察2组采用正在输液的丹参冻干稀释液约5 ml(4 mg/ml)直接进行正压封管。比较3组患者置管前和拔管后凝血功能、堵管率、出血倾向、静脉炎发生率和平均封管时间。结果对照组、观察1组、观察2组堵管率分别为6.2%,10.8%,7.6%,出血倾向发生率分别为12.3%,6.2%,13.8%,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9.2%,4.6%,7.7%,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83,0.40,0.48;P>0.05)。对照组、观察1组、观察2组患者拔针后凝血酶原时间(PT)分别为(18.16±4.82),(17.64±3.96),(17.28±3.89)s,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1,P>0.05)。观察1组平均封管时间为(49.26±4.78)s,观察2组为(33.41±3.91)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66,P<0.01)。结论3种静脉留置针封管方法均安全有效,采用输液器内治疗的中药丹参冻干稀释液直接进行正压封管,优化护理流程,减轻患者、家属及社会的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何竹;施亚玲;蒋晓芳;沈兰;车国慧;罗丽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药物医嘱全生命周期追溯对护理人员工作的影响

    目的:评价药物医嘱全生命周期追溯对护士工作的影响。方法以护士工作站信息化及Itouch条形码核对为基础,通过设计药物医嘱追溯模块,实施药物医嘱执行追溯规范。比较实施前后护士医嘱处理时间及用药安全。结果实施后,护士医嘱处理时间平均每床日(4.36±1.28) min缩减为(0.97±0.3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81,P<0.01);护士医嘱处理错误率从每千床日0.74‰下降至0.15‰,给药错误率从每千床日1.33‰降至0.35‰,药物漏执行率从每千床日1.24‰下降至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3.548,19.073,36.347;P<0.05)。结论实施药物医嘱全生命周期追溯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护理缺陷的发生,提升了工作质量,保障了患者安全。

    作者:钟可芳;苏美霞;马红丽;章雅杰;钟初雷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外科重症患者血液净化联合早期肠内营养的效果

    目的:探讨外科重症患者血液净化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加速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入住ICU的重症患者239例,将2011年6月-2012年5月收治的11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2年6月-2013年5月收治的12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生命体征平稳、肠道功能开始恢复后实施肠内营养,出现急性肾损伤时开始床边CBP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入住ICU的24~48 h内开始早期肠内营养,同时常规CBP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CBP治疗前血清白蛋白(34.33±4.85) g/L,治疗1周后提高至(39.72±4.72)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9.219,P <0.01);对照组治疗前(34.86±4.70)g/L,治疗后(34.04±4.62)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57,P>0.05);两组血清白蛋白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97,P<0.01)。观察组住ICU时间(17.68±2.96)d,机械通气时间(8.49±2.35)d,CBP治疗时间(78.13±12.72)h,均低于对照组的(18.83±3.46)d,(9.48±2.86)d,(126.50±19.56)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768,2.163,22.602;P<0.05)。结论重症患者血液净化同时开始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可有效改善营养指标,减少白蛋白的丢失,缩短了机械通气和住ICU时间,加速了外科重症患者的康复。

    作者:叶向红;江方正;彭南海;姚红林;童智慧;李维勤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肠梗阻导管两种吸引方法的效果比较

    目的:评价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间歇负压吸引与持续负压吸引两种方法的效果。方法将121例采用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试验组(61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持续负压吸引,试验组采用间歇负压吸引,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有58例患者48 h腹痛腹胀消失或减轻,总有效率为95.08%,对照组有50例患者腹痛腹胀消失或减轻,总有效率为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4, P<0.05)。试验组48 h患者肛门排气排便恢复,总有效率为96.7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28,P<0.05)。试验组患者术前腹围(95.04±4.23) cm,5 d后腹围缩小到(80.27±3.56) cm。对照组患者术前腹围(94.60±4.26)cm,5 d后腹围缩小到(81.20±2.84)cm,治疗前和治疗5 d后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 值分别为0.569,-1.587;P >0.05)。试验组治疗后5 d 每日引流量为(2.58±0.57)L,高于对照组的(1.90±0.41)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73,P<0.05)。结论间歇负压吸引比持续负压吸引治疗各种类型肠梗阻更能及时引流出肠道内的积液和积气,更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但腹围变化差异不明显。

    作者:尚炳英;李丹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急性胰腺炎患者健康教育研究进展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一般认为该病是由胰腺分泌的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对胰腺组织自身“消化”而引起的急性化学性炎症。临床上以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和血胰酶增高等为特点[1]。由于人们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改变,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明显增高[2]。据统计,急性胰腺炎发病率逐年增高,其复发率亦呈升高趋势,复发性急性胰腺炎占急性胰腺炎的10%~20%[3-5]。 Gullo等[6]总结5个欧洲国家急性胰腺炎的资料时发现约有27%为复发性急性胰腺炎。张伟等[3]分析了急性胰腺炎出院后复发情况,约有12.41%的复发率,其中50%以上患者在出院后1年内复发,近1/3在1~3年复发,超过3年复发约15%。由于大多数患者缺乏对急性胰腺炎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健康意识不足,不积极配合治疗,出院后常常不能按照健康教育的内容进行生活,是急性胰腺炎高复发率的一个主要原因[7],同时也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规范的健康教育至关重要。本研究将对健康教育的概念和意义、急性胰腺炎的健康教育现状、健康教育模式、健康教育内容及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综述,报道如下。

    作者:谢萍;许勤;陈娟 刊期: 2014年第21期

  •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护理进展

    青光眼是一种严重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其急性发作时眼压急骤升高,视力急剧减退,严重时可无光感,如不及时积极治疗,可导致失明。通过对青光眼患者进行急救护理并运用心理护理、术前术后护理、健康教育方式,使患者、医护人员共同有效地预防发病和控制眼压升高,对保护患者视力,降低致盲率,提高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生存质量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作者:李明霞;李臻;齐玉珍 刊期: 2014年第21期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主管:黑龙江护理杂志;现代护理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