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施加腹压助娩200例临床分析

蒲玉琴

关键词:
摘要: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将1998年1月至1999年11月入院的头位初产妇388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200例为研究组,年龄18-32岁,孕36-42周,估计胎儿体重≤4000克,于第2产程施加腹压助娩.另外188例为对照组,产程中不施加腹压助娩,其余条件同研究组.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道德与护理质量

    护理道德是护士在工作中与医生、病员、社会三者发生联系中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护理道德是提高护理质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条件、动力和保证.护理质量的好坏又反映着护理道德水平的优劣.

    作者:李萍;孙晓;孔卿;马士春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103例晚期肺癌健康教育实施体会

    随着科学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整体护理的需求,癌症病人健康教育已成为肿瘤科护士职责之一.肺癌是原发性支气管癌的简称.近半个世纪以来,肺癌在许多国家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呈上升趋势[1].我科自1998-2001年1月共收治晚期肺癌病人103例,我们将健康教育运用于晚期肺癌病人,同时与治疗宣教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使病人不仅仅是住院治病,同时也获得了防癌抗癌的基本知识.成为很好的防癌抗癌宣传者.

    作者:徐仕玲;王玉琴;陶重燕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围术期疼痛与细胞因子

    围术期细胞因子的变化一般认为是由麻醉、手术应激反应引起,那么术后疼痛的治疗就与应激反应成反比与免疫变化相关,也就是说免疫反应的改变主要是与手术或创伤的严重程度及内分泌变化程度有关.

    作者:马永丰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骨原发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目的:探讨骨原发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的诊断与预后.方法:9例骨原发MFH的手术切除标本.冰冻切片用丙酮固定,石蜡切片用10%甲醛固定,经HE、组化和免疫组化染色(ABC),光镜观察.结果:光镜下组织学形态除肿瘤内可见有死骨,或陈旧性病理骨折者可见反应骨外,其它与软组织MFH相同.组化VG、Masson染色显示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纤维.碱性磷酸酶(AKP)染色瘤细胞均为阴性.免疫组化AACT,Lysozyme组织细胞阳性.9例均诊为骨原发MFH.随访3-6年均活.结论:本病临床与X线均不具特征性,终靠组织学确诊.预后明显好于骨肉瘤.

    作者:姚庆端;张金升;王敏;李智坤;王辉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硝酸咪康唑栓与制霉菌素片治疗中孕妇女霉菌性阴道炎疗效比较

    目的:评价硝酸咪康唑栓治疗孕妇中期妊娠合并霉菌性阴道炎的疗效.方法:对196例霉菌性阴道炎的中孕孕妇,分为2组,每组又分为孕4月和孕5月2组.硝酸咪康唑栓组96例,日用硝酸咪康唑栓1枚(0.2g),置阴qd×7天(7天为1疗程).对照组100例,采用日用制霉菌素片50万单位,置阴qd×7天(7天为1疗程),各连用2周.结果:硝酸咪康唑栓组治愈率停药时为80%(77/96),停药1月后为87.5%(84/96);制霉菌素片组停药时治愈率为58%(58/100),停药1月后为51%(51/100);2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真菌清除率停药1月后硝酸咪康唑栓组为81%(78/96),制霉菌素片组为53%(53/100),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硝酸咪康唑治疗中孕期妇女霉菌性阴道炎较制霉菌素片疗效好,复发率低.

    作者:李晶华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大学校园职工生活区与社区医学的探讨

    当前高校正进行后勤改革,校医院向何处发展尚无定论.笔者认为大多数高校教职工及家属区的医疗应向社区医学方向发展.产生这一观点的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作者:陈玉卿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精索血管高位离断在高位隐睾睾丸固定术中的应用

    隐睾是小儿泌尿生殖系常见的先天性疾病,多数病例经睾丸及精索的广泛游离,睾丸都能无张力地置入阴囊.少数高位隐睾因精索血管蒂过短,不能一期完成睾丸固定术.我科自1994年10月至2000年5月对高位隐睾实施一期精索血管高位离断,长攀输精管睾丸固定术(Fowler-Stephens术)19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史丽萍;赵学强;郭付臣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气压止血带的改进

    我们经反复试验,改进了气囊带的固定部分,经40例手术效果观察,术中无1例发生松脱,止血效果满意,术后无1例发生皮肤压伤.制作方法(以成人下肢为例):用的卡布单层做皮肤保护垫,长60cm,宽18cm,靠长边缝置尼龙搭扣58cm,2例向上反折时上下扣合.气囊止血套带长120cm,宽80cm,背部缝置20cm长期细牙拉锁1条,便于更换气囊.将气囊带居中靠气囊侧与皮肤保护垫重叠,缝扎线为u字形,中间放置60×5×0.5cm海绵一块(代替纱布垫),u字口便于置换海绵.使用方法:气囊止血带置于手术需求部位,行正常缠绕,皮肤保护的两边向上反折,将气囊带包裹,尼龙搭扣贴牢.

    作者:于香杰;尚丽娟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30例肺心病呼衰病人拒绝氧疗原因分析

    肺心病并发呼衰,氧气疗法(氧疗)是首选或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然而在临床上却有少数病人不愿接受,现将2年来拒绝氧疗的原因作进一步的分析.

    作者:袁翠风;于翠云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支撑喉镜下与纤维喉镜下声带息肉手术比较

    声带息肉的摘除在全麻支撑喉镜下和局麻纤维喉镜下进行,其术式各有优缺点.现结合1995年9月至2001年2月我院收治的声带息肉共163例进行手术情况,其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周瑞康;胡松勤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抑郁症患者体表胃电参数的变化及盐酸帕罗西汀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体表胃电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应用盐酸帕罗西汀的影响.方法:检测68例抑郁症患者与20例健康人胃电图,测定胃电参数;并对35例抑郁症患者经盐酸帕罗西汀治疗前后胃电参数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①抑郁症组胃节律紊乱为89.7%,以胃蠕动减弱为主(58.8%),②抑郁症组体表胃电参数为平均振幅AP[(175.58±63.56)μv]与主频FP[(1.87±1.48)cpm]均较正常组低(267.23±36.44 ; 2.61±0.25 , P<0.01);③帕罗西汀治疗后胃节律紊乱比率下降,前后有明显差异(P<0.01),FP、AP升高(P<0.05).结论:绝大多数抑郁症存在胃电节律紊乱,以胃蠕动减弱为主,体表胃电参数AP、FP明显低于正常健康人,盐酸帕罗西汀能纠正胃电节律紊乱、促进胃蠕动.

    作者:童强;王小虎;谢国建;吴清明;徐少勇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灭吐灵治疗产后缺乳26例报告

    1 临床资料  26例中,产后13-38日19例,40-57日7例.第1胎15例,第2胎11例.20例每日仅能喂乳2次,须添加牛乳3-4次,5例无乳而全喂奶粉,1例乳房发育过小.方法:灭吐灵15mg,每日服3次,4日后改为10mg,3次/日,连服10日,共14日.结果:服药4日后均有乳房膨胀、发硬,并能减少喂牛乳1-2次.14日后,20例均可停喂牛乳,全喂母乳,5例可减少喂牛乳2-3次,1例因乳房发育过小不能贮存乳汁致持续溢出.服药后均无不良反应.

    作者:杜福君;杨玉华;张慧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浅谈对ICP病人的产前护理体会

    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简称ICP,是孕妇特有的疾病.可导致早产,胎儿窘迫胎死宫内的发生.所以,预防治疗ICP在目前产科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马瑞霞;高瑛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气腹前后对呼吸和循环的影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因其创伤和痛苦小,术后恢复快而广泛应用于临床,而术中二氧化碳气腹能对人体产生较多影响,我们观察了40例LC术中二氧化碳气腹前后呼吸和循环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良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肝素钙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我科自1998年10月至2000年4月,在常规雾化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肝素钙雾化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69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吕海;谢咏梅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3例误诊分析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MCLS),又称川崎病,早期临床常缺乏特异症,常易误诊,现将本人收治的3例误诊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陈宪民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结肠癌X线诊断50例分析

    本文分析经X线检查,手术病理证实50例结肠癌.对中晚期结肠癌X线表现分型提出梗阻型,并探讨早期诊断困难的原因及改进检查方法.

    作者:王建斌;张礼俊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2000例硬膜外穿刺的护理配合

    硬膜外麻醉是近年来临床应用较多的麻醉方法之一,笔者通过2000例硬膜外穿刺过程中护理配合的临床实践,认为硬膜外穿刺的成功与护理配合有密切关系,现介绍如下:

    作者:赵霞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应用一次性微量输入镇痛泵止痛效果观察

    我院自1998年10月至2000年12月,应用一次性微量输入镇痛泵止痛159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陶瑞生;孟庆友;宋显民;王聚民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未婚孕妇中晚期引产的心理及护理

    自1997年1月至2001年2月,我院共对80例未婚孕妇实行了中晚期引产术,占全部中晚期引产术的10%.由于未婚先孕,出现羞怯、紧张、恐惧、焦虑、忧郁、愤怒、厌世、悲观、报复等心理变化,导致持久剧烈的神经、内分泌紊乱,从而产生或诱发各种疾病.因此,我们针对未婚孕妇的各种心理特点,加强护理,避免了各种意外的发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于爱华 刊期: 2001年第09期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医学情报所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