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方菊
目的 探讨普萘洛尔联合局部治疗婴幼儿血管瘤并发溃疡形成的效果,分析其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64例婴幼儿血管瘤并溃疡形成患儿按照住院时间分为两组,传统治疗组43例,采用局部治疗为主的方法:普萘洛尔治疗组21例,采用在传统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口服普萘洛尔治疗,针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局部出血、局部疼痛、腹泻及心率过低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之间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儿均治愈;普萘洛尔治疗组治疗的时间(21±7.3)d,短于传统治疗组(56±18.9)d;局部瘢痕发生率14.3%,低于传统治疗组6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9.356,x2=12.14;P <0.05).结论 婴幼儿血管瘤并溃疡形成在传统局部创面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同时给予有效的护理能够加速创面的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苗春林;曹萍;刘婷 刊期: 2012年第10期
随着经济发展及生活方式的改变,2型糖尿病正迅速在全球范围蔓延.2009年杨文英等[1]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报道我国15个省份4.4万人的流行病学调查情况,目前我国20岁以上的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平均9.7%.国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DPN占糖尿病所有并发症的16.44%[2];根据欧洲多中心研究报道,糖尿病患者中有28%出现周围神经病变[3].糖尿病周围神经炎(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神经病变中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主要的致残因素之一.本病多慢性起病,两侧对称,下肢比上肢重,症状通常从远端向近端发展,感觉障碍突出,运动障碍相对较轻,严重者可出现足趾手指无力甚至肌肉萎缩.由于本病起病隐匿,进程缓慢,给治疗造成一定的困难.目前,中西医都在积极的探索本病的治疗方法,发挥中西医各自的优势,采用中西医联合用药治疗本病,希望在探索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现综述如下.
作者:孙丽燕;王燕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70例实施MECT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教育方法,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同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健康教育达标率、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完全依从率82.9%,健康教育达标率为85.7%,患者满意度94.3%,并发症发生率2.9%,与对照组比较(22.9%,41.4%,80.0%,2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4.856;x2值分别为24.95,23.78,24.56;P <0.01).结论 采用健康教育路径进行宣教,可提高MECT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健康教育达标率及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秀娥;仇艳苗;杜红然;李敬敬;邢书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远程护理会诊在社区压疮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366例社区压疮及高危压疮患者,采用在网上运用博客、视频、语音、邮件等方式进行远程护理会诊或健康指导,并观察效果.结果 2006年11月到2011年6月,博客总点击率达19万人次,完成远程社区压疮会诊及咨询366例,其中压疮健康咨询159例,压疮创面处理207例,治愈185例,好转22例.结论 开设远程社区压疮护理会诊服务是切实可行的护理服务模式,具有方便、快捷、有效等优势,解决了部分患者就医难就医贵问题,同时远程视频护理会诊也是世界各地护理同行相互学习、研究的有效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袁宝芳;徐旭娟;陆风英;朱建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集束预防策略对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CRBSI)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入住ICU并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1 40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CRBSI,分为感染组117例和未感染组1 288例.对每例患者实施集束预防策略,每日进行评估.分析集束预防策略中的各项措施与CRBSI发生率的关系.结果 本研究患者总置管天数17 317 d,导管平均留置时间12.85 d,感染发生率为6.8/1000导管留置日.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肤贴种类、更换肤贴时间和是否输入TP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APACHEII评分>20分占78.63%、住ICU时间>30 d占38.46%、紧急插管占17.95%、接受倾入性操作频次>4次占83.76%、导管留置时间>7d占78.63%均高于非感染组(51.86%,15.53%,7.84%,35.02%,31.1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8.071,23.750,10.781,36.56,44.886;P<0.05);感染组患者操作时提供大无菌屏障的合格率占45.30%、操作中接头消毒的合格率占68.38%、锁骨下静脉置管占40.17%均低于非感染组(75.93%,94.33%,59.9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9.303,4.604,5.076;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操作中接头消毒的合格率是影响CRBSI发生的独立因素(OR =4.992,P<0.01).结论 实行集束化预防策略,加强导管接头消毒管理可以降低CRBSI的发生率.
作者:窦英茹;潘春芳;单雪芹;史甜;朱庆捷 刊期: 2012年第10期
患者女,28岁,因“发热伴意识不清3d”于2011年4月29日收住入院.患者既往有“双向情感障碍病史”数年并间隙性服用抗精神病类药物奥氮平,2周前行剖宫产,产后第8天出现发热,高达41.0℃,伴精神症状,胡言乱语,行为冲动,近来食纳少,出汗多.于当地医院行对症治疗,效果差,转至我院,拟“发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收住入院.查体:T40.0℃,BP 123/60 mm Hg(1mm Hg=0.133 kPa),R 21次/min,P84次/min,意识模糊,浅昏迷状态,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肌强直,伸舌及四肢肌力查体不合作.常规检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心肌酶谱示:肌酸激酶(CK) 14 349 U/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219 U/L、肌红蛋白2 452 ng/ml(0~107 ng/ml).肝功能示:谷草转氨酶(AST) 612 U/L、谷丙转氨酶(ALT) 132 U/L、乳酸脱氢酶(LDH)1 121 U/L.凝血常规示:D-二聚体4.89(0~0.5).
作者:张建男;左四琴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导师制”培养模式在护理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设置岗位条件进行公开竞聘,选取导师和后备人才,签订任务目标书按计划培养,护理部提供全程支持,医院考核小组全程监督培养过程.比较“导师制”培养模式实施前后的效果.结果 护理管理后备人才和导师双方的综合素质都得到了提高,护理管理后备人才的本科学历从2008年的35%提升为2010年的90%(x2=12.91,P<0.05),中级职称比例从10%提升为30%;年度考核优秀者从0%提升至40%(x2=10.00,P<0.05);护理管理后备人才导师的本科学历由42.9%上升为85.7%,高级职称比例由14.3%上升为42.9%(x2值分别为3.5,2.8;P<0.05);同时“导师制”培养模式也促进了医院护理管理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护理管理队伍平均年龄由42岁下降到39岁,本科及以上学历由33%上升到88% (P <0.05),2010年发表学术论文的质量得到了提高(P<0.05).结论 “导师制”培养模式在为医院建立一支业务精、素质高、能力强的护理管理后备人才队伍的同时,提升了医院护理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护理质量.
作者:李雪芬;蒋洁;孙柳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我院现在应用的静脉用溶液多由玻璃瓶液体改为袋装液体,利用液体重力作用,经输液器可自行输入体内,省去了输液器中的排气管,一般多余的排气管不予保留.在临床工作中,笔者发现卧床饮水的患者常因为一次性喝水的水速和水量不可控制引起呛咳,严重时会引起吸入性肺炎.笔者结合排气管不易断裂、弯曲性大、可塑性强、耐高温等特点,对其进行一些改动,改为患者床上饮水用的饮水管,变废为宝,现介绍如下.1.方法:取未用过的排气管,一端应用干净剪刀垂直剪下,另一端斜面剪下,弃去针头部分和滤过部分,需要饮水时嘱患者头偏向一侧,应用改良的排气管吸水即可.
作者:张岑;王媛;赵霞;宋晓璟;张艳彬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鸟巢式护理结合非营养性吸吮对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160例低出生体重儿,按是否辅以“鸟巢”式护理及非营养性吸吮,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两组患儿生长发育、出现喂养不耐受及出现呼吸暂停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4.0±0.6)d,对照组为(7.2±2.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9,P<0.01);观察组患儿入院后第7天及第14天的睡眠时间分别为(20.6±2.4),(20.4±1.8)h,对照组分别为(19.2±2.2),(19.1±1.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85,5.37;P<0.01);研究过程中,观察组出现胃潴留、腹胀、呕吐等喂养不耐受及出现呼吸暂停的情况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4.41,P<0.01).结论 鸟巢式护理结合非营养性吸吮能使低出生体重儿感到温暖及安全,提高经肠道喂养的耐受性,加快体格生长,促进低出生体重儿的生长发育.
作者:李桂花;余勇妙;梁建红;邵美仙;杜明仪;严越秀;莫伟雄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经静脉穿刺置入心脏起搏器是临床应用非常有效、安全的治疗技术.随着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随访发现在起搏器置入术后有入路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静脉狭窄、闭塞,以及血栓栓塞等并发症发生,严重者可引起肺栓塞.[1].一旦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疾病,不仅影响手术疗效,还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身心痛苦和经济问题,甚者会造成致命性的死亡.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及时了解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并进行评估和观察,以采取相应的干预对策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综述如下.
作者:段霞;龚美芳;朱蓓蓓;何萍;吕婷 刊期: 2012年第10期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BL)教学法自被引入医学教育领域就得到了国内外教育者的广泛关注.护理教育者也在教学中不断进行PBL教学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关于适合护理教学采用的PBL案例开发、符合中国教育特点的PBL教学模式和评价方法探索还需要广大护理教育者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作者:张扬;王燕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婴幼儿肢体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针眼的有效方法.方法 选择0~3岁进行肢体静脉输液患儿1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80)采用传统的食指、中指按压棉签法,观察组(n=80)采用拇指按压棉球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用拇指按压法按压针眼5 ~7 min,皮下淤血发生率为8.75%,对照组为23.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13,P<0.01);拔针后观察组患儿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拇指按压棉球法能有效减少小儿拔针后针眼再次出血与皮下淤血,减轻患儿的疼痛程度,提高了患儿家属满意度.
作者:罗飞云;黄丽荣;叶泽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调查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典型症状及抑郁、焦虑状况,了解多毛、痤疮、肥胖、不孕等对患者社会心理的影响程度,并进行科学规范的护理.方法 对128例PCOS患者进行典型症状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的问卷调查,针对患者负性情绪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本组PCOS患者SAS评分为(31.15±6.78)分,SDS评分为(34.05±8.14)分,均高于中国常模[(29.78±0.46),(33.46±8.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75,10.229;P<0.05);不同年龄、是否可孕;患者焦虑抑郁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值别为13.567,4.243;P<0.05).结论 治疗育龄期、不孕的PCOS患者在临床治疗时应做好用药、饮食运动及自我监护等护理,并更应注重强化心理疏导,以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董惠娟;张丹英;俞超芹;翟东霞;韩洁;刘益群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精神科护士长领导行为与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领导行为量表(PM量表)调查24名精神科护士长的领导行为,采用明尼苏达满意度短式量表(MSQ)调查143名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分析两者关系.结果 143名护士工作满意度得分41 ~ 86,平均(65.98±9.66)分;94.4%精神科护士工作满意度为中等水平以下,其中满意度低条目依次是报酬(2.36±1.04)分、工作忙碌程度(2.67±1.21)分、工作条件(3.04±1.12)分.精神科护士长领导类型中,PM型占16.7%,P型占33.3%,M型占29.2%,pm型占20.8%.4种领导类型护士长管理的护士工作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66,P<0.01).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PM型、P型与M型、pm型之间的工作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l),而在PM型与P型之间、M型与pm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科护士工作满意度与护士长领导行为密切相关,改善护士长领导行为,有助于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
作者:田敏;陈景旭;许冬梅;赵丽俊;张亚珍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临床伤口压疮护理管理模式及其效果.方法 建立伤口压疮护理管理小组,确立临床伤口压疮管理组织架构和运行模式,规范压疮高危患者监控流程,通过组织培训,定期开展小组病例分析讨论会等方式,提高临床伤口压疮护理水平.结果 临床护理人员压疮风险评估和告知意识增强、防护水平明显提高,压疮发生率下降.结论科学系统的压疮护理管理模式可以有效促进临床护理人员压疮防护水平的提高,降低临床压疮发生率,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作者:蔡伟萍;支晨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预防压疮小型电动中药液涂抹护理仪的设计制作及在临床上应用的的效果.方法 选择压疮评分12~14分的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采用常规基础预防护理措施结合仪器应用,以压疮发生率及自制皮肤舒适度量表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实验组压疮发生率为0,预防压疮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压疮发生率为8.0%,有效率为9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7,P<0.05);实验组皮肤舒适度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皮肤舒适度66.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20.48,P<0.05).结论 仪器能有效预防压疮,提高患者皮肤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倪逢君;章丽丽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家庭肺康复锻炼方案对老年COPDⅡ级稳定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筛选参加健康查体中老年COPDⅡ级临床稳定期患者62例,给予量化的肺康复锻炼指导,并监督实施,在锻炼前及锻炼后1,3,6个月分别采集患者BODE指数、CAT问卷评分、COPD急性加重频次、住院次数进行比较,分析家庭肺康复锻炼的有效性及实用性.结果 坚持家庭肺康复锻炼1个月后,CAT问卷评分( 10.83±3.21)低于锻炼前(13.58±3.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2,P<0.01);肺康复锻炼3个月后,患者BODE指数分值(3.40±1.14)、CAT问卷评分(7.08±1.78)与锻炼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61; -8.05;P<0.05),肺康复锻炼6个月后,患者BODE指数分值、CAT问卷评分与锻炼前及锻炼后1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21,- 15.50,-3.08,-10.50;P<0.01).结论 家庭肺康复锻炼能有效提高老年COPDⅡ级稳定期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吴柳;武淑萍 刊期: 2012年第10期
随着“健康”新概念的提出,患者的主观感受和对医疗干预的评价日益受到重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导致的白天嗜睡、记忆力减退等严重危害着患者的日常生活.本文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健康状况与生活质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作者:甘柳萍;林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脐带是胎儿与母体进行营养物质和氧气交换的通道.新生儿出生时被切断并结扎,形成与外界接触的有创面,因新生儿抵抗力差,脐部创面处理不当极易发生局部感染,严重时易导致新生儿败血症和破伤风,因此做好脐部护理极为重要.为避免新生儿脐部感染,降低新生儿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临床上对新生儿脐部护理方法尤其在断脐方法及日后的日常护理方面做了大量研究,现综述如下.一、断脐时间目前关于脐带断脐的合适时间存在争论,主要观点有2种:早断脐即在出生后5 ~10s(1 min内)断脐;晚断脐即在出生2 min后,或等待脐带搏动停止后断脐.
作者:莫暖姣 刊期: 2012年第10期
传统的肛管排气法是用肛管连接一次性引流袋,在引流袋充满气体时,将气体放出.排气中经常会出现管道衔接处脱落,导致无法观察排气进展情况.我院骨科采用一次性引流袋代替肛管,经临床实践,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1.方法:一次性引流袋,剪刀1把,先用消毒剪刀剪去引流袋管道头部,在用液状石蜡润滑引流袋管道前端7 ~10cm,按要求插入直肠内.若有气体排出,引流袋就膨胀.
作者:郑燕凤;陈小珊;李春兰 刊期: 201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