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德利;韩东升;尹蔚
故障现象:开机监视器上无超声图像,字符、电子尺等功能显示正常.
作者:潘玉殿;陈兆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RC-3Bplus离心机,容量大,功能全,低噪音,安全可靠,适用于低速离心工作,多用于科研机构、门诊实验室、血库,生化中心等.
作者:孙晓葵;王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尤以3岁以下婴幼儿多见,近2年来,笔者采用口服安定方法,预防小儿高热惊厥,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董明文;尚玉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腹膜透析(PD)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有效手段之一,而PD患者腹膜炎的发展规律、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是当前值得探讨的课题,腹膜炎透析中并发腹膜炎也是导致病人PD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王爱红;张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由于过大的蒐力造成的牙齿缺损,劈裂,不同的牙齿,治疗方法区别较大,对于3+3的损伤,因折裂多是牙体部分缺损,很少有完全的冠根裂.
作者:王思成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外科手术对胃肠动力影响很大,外科手术后由于麻醉和手术造成的应激状态,以及手术所导致的消化道结构和功能改变,术后常可发生各种消化道运动功能的变化.
作者:路国栋;路兴通;黄荣贤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患者男,56岁,因脑供血不足收入院,入院前未用其他药物,入院后即给静滴5%GS500ml脉络宁注射液20ml,40滴/min,用药10分钟后,患者自述胸闷、心慌、呼吸急促,随之出现面部、颈部弥漫性发红,胸部及四肢散在红斑、风团,考虑为过敏反应.
作者:黄化云;范明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前异基因干细胞移植(allo-SCT)仍是根治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唯一有效方法,但对CML合并骨髓纤维化的治疗难度较大且报道较少[1].我们收治1例CML加速期合并骨髓纤维患者,经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治疗后取得了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兆刚;靖域;张伯龙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常规精液分析是评估男性生育力的重要和首要的实验室检测,准确的检验结果是临床治疗和疗效观察的依据.
作者:张德庆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肾囊肿是一种常见病,小的无症状肾囊肿不需要治疗,大的囊肿或者囊肿有症状时需治疗,我院自1998~2000年在B超引导下行肾囊肿穿刺注入硬化剂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锋;张欣;张晶;孟晓武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直肠癌主要采用手术放射放射治疗,其中手术中唯一可根治直肠癌的方法.
作者:邵玉会;翟恒瑜;张青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本文结合多年来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切身体验,谈一下对几种特殊体型患者静脉穿刺的体会.这里的特殊体型,特指那些非常消瘦或非常肥胖以及肢体重度水肿者等,由于体型不同必须区别对待,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孙旗;吕晓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一氧化碳(CO)中毒是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中毒性疾病,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和生命.随着冬季将至,CO中毒也随之进入高发季节.我院自1992年以来,共治疗CO中毒患者500余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为使大家更深地认识了解高压氧(HBO)治疗CO中毒,现将有关方面加以介绍,以进一步加强认识,提高临床治疗水平.
作者:王瑞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低血糖症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以新生儿时期尤为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的能量来源主要依靠血糖.血糖过低可影响脑细胞代谢,造成退行性变,尤其是低体重儿和早产儿更甚.
作者:甄润平;许兰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患者,男,井下工人,因乏力,四肢皮肤痒、脱皮1月余,于2001年8月20日入院.1个月前感头昏,乏力,四肢皮肤瘙痒、脱皮、行走自如,手背、腕部、手指、前壁、小腿伸侧开始出现边缘清楚的鲜红斑,继而转为褐色,皮肤明显粗糙,轻度角化及脱屑,轻度瘙痒.
作者:姜学丽;姜学慧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脓癣(Kerion)为头癣的一种类型,是由犬小孢子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等皮肤癣菌侵犯毛囊深部而引起的毛囊炎和毛囊周围炎,亦伴有局部一定程度的变态反应性炎症[1].
作者:任仲华;严晓玲;王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新生儿窒息为胎儿娩出后一分钟,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未建立规律呼吸的缺氧状态,在新生儿疾病中其发生率近年来有所增多,也是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崔希玲;陆灿;张艳芬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为探讨新生儿光疗时的佳体位,我们对新生儿光疗时仰卧位与俯卧位,两种体位的舒适度进行了比较,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①临床资料:2001年6~12月,在我院新生儿病房住院进行蓝光治疗的新生儿100例,体重2.5~4.2kg.
作者:张英华;张彬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骨圆针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舌状骨折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4例61侧跟骨舌状骨折,行骨圆针闭合撬拨复位内固定术.结果54例中49例(54侧跟骨),平均随访3年7个月,根据张铁良等跟骨关节内骨折评分标准,本组优45例(49侧跟骨),良3例(4侧跟骨),可1例(1侧跟骨),优良率98.15%.结论跟骨舌状骨折行骨圆针撬拨复位内固定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是佳适应症.
作者:殷西川;高明岩;王金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家庭健康>(原名<医学科普>)是由山东省卫生报刊社主编的、宣传医学科普知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的科普读物.
作者:姜巍;王瑞华;赵欣 刊期: 200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