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蛇葡萄素的血管生成抑制作用

罗高琴;曾飒;刘德育

关键词:蛇葡萄素, 内皮细胞, 人肝癌Bel-7402细胞, 血管生成, VEGF, bFGF
摘要:目的:探讨蛇葡萄素对内皮细胞及肿瘤细胞的生长及其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体外用MTT法对牛主动脉内皮细胞进行增殖抑制实验;用ELISA法、免疫组化染色法以及流式细胞仪观察蛇葡萄素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分泌VEGF、bFGF的抑制作用;体内观察蛇葡萄素对人肝癌Bel-7402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结果:蛇葡萄素对牛主动脉内皮细胞的增殖在6.4~51.2 μg/ml呈现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IC50=22.0±4.0 μg/ml.ELISA法测定结果显示,12.8 μg/ml、25.6 μg/ml、38.4 μg/ml蛇葡萄素对肝癌Bel-7402细胞分泌VEGF的抑制率分别为14.2%、40.0%及49.6%.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12.8 μg/ml以上的蛇葡萄素能使细胞体积缩小,分泌VEGF、bFGF明显减少.流式细胞仪检测VEGF、bFGF结果,25.6 μg/ml及38.4 μg/ml蛇葡萄素对VGEF的抑制率分别为32.2%及57.4%,对bFGF的抑制率分别为54.9%及62.6%.蛇葡萄素浓度为100、150、200 mg/kg时对人肝癌Bel-7402裸鼠移植瘤的抑制率分别可达24.3%、41.4%及45.7%.结论:蛇葡萄素在体外能有效抑制内皮细胞增殖及人肝癌Bel-7402细胞分泌VEGF和bFGF,具有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体内能有效抑制人肝癌Bel-7402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提示蛇葡萄素也许可作为一个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用于肿瘤防治.
中药材杂志相关文献
  • 长裙竹荪托盖液修复大鼠免疫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竹荪托盖液修复辐射损伤大鼠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以60CO-γ线300CGY(55CGY/min6′6″)一次性全身照射大鼠60只,随机分为5组,竹荪托盖液(大中、小剂量)组,贞芪对照组、空白对照组,照射后第二日开始进行灌喂试验,30天后一次性断颈处死实验大鼠,采血作免疫指标检测.结果:竹荪托盖液组与对照组免疫球蛋白、T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Ⅱ、NK细胞两两比较有显著差异,CD3+则无差异,CD4+/CD8+比值竹荪托盖液组1.60,贞芪组1.29,空白组1.37.结论:竹荪托盖液能修复辐射损伤敏感的免疫活性T细胞,显著增加T淋巴细胞的数量,提高T细胞生长因子的指数,明显激活免疫调节细胞(NK).其明显的增强细胞免疫作用可能是多糖与微量元素的双重效应结果.

    作者:郭渝南;唐礴;熊彬;蔡美珠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PVP包覆β-榄香烯口服脂质体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

    目的:研究PVP包覆的β-榄香烯口服脂质体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行为.方法:建立了血浆中β-榄香烯的分析方法,将三种药物对大鼠一次性灌胃后在不同时间眼眶取血.乙醚提取后以气相色谱法定量分析血药浓度,用统计矩方法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PVP包覆β-榄香烯口服脂质体的药物动力学参数如下:T1/2(95.07±20.46)min,AUC(348.72±32.49)μg/min*ml,Cmax(4.39±0.33)μg/ml,Tmax(60)min.结论:以普通脂质体为参比制剂时PVP包覆的β-榄香烯口服脂质体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40.2±7.5)%.

    作者:张修宇;邓英杰;赵春杰;王秀敏;李喆;高晓非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复方黄芪注射剂中黄酮部分指纹图谱的研究

    目的:用HPLC法建立复方黄芪注射剂黄芪中黄酮部分指纹图谱的分析方法.方法:用Nova-park C18色谱柱,甲醇-水为流动相(10:90~40:60),线性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80 nm,测定了复方黄芪注射剂中黄芪黄酮部分的指纹图谱.结果:确定了该注射剂黄酮部分有共有峰10个,并得到十批注射剂的相似度.结论:该方法简便可靠,重现性好,可用来作为控制复方黄芪注射剂的质量指标.

    作者:关延彬;李永吉;管庆霞;李秋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木瓜凝乳蛋白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纯化

    目的:制备并纯化木瓜凝乳蛋白酶多克隆抗体,为建立木瓜凝乳蛋白酶免疫学检测方法打下基础.方法:用自纯化的木瓜凝乳蛋白酶免疫新西兰大耳兔,亲和层析纯化多克隆抗体,并用免疫双扩和ELISA法对其进行鉴定.结果:抗血清效价为1∶ 380000,SDS-PAGE显示纯化后的抗体纯度很高.

    作者:丁玉兰;杨太成;赵树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红外光谱技术检测贮藏过程中牛膝药材稳定性的快捷方法

    目的:探讨牛膝药材贮存中质量变化,并建立宏观检测的快捷简便方法.方法:采用红外光谱技术结合计算机辅助比对软件技术,对牛膝药材贮存过程中的药材质量的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对牛膝药材的热稳定性进行了模拟实验.结果:从红外光谱谱图上可以将变质药材与正常药材区别开来,同时热稳定性模拟实验表明,当温度升至140℃时,牛膝药材的红外光谱开始发生明显变化.结论:红外光谱技术可以作为一种宏观的药材质控方法,同时也可以为中药材的贮存和干燥等条件的确定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余振喜;白雁;陈志红;贾永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交泰丸不同配伍比例的药效学研究

    目的:研究交泰丸中黄连与肉桂不同配伍比例的药效的差异性.方法:选择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交泰丸1组(黄连∶肉桂=10∶ 1)、交泰丸2组(黄连∶肉桂=1∶ 1)、交泰丸3组(1∶ 10)及甜梦胶囊组,采用对氯苯丙氨酸(PCPA)失眠模型,以高效液相和放免法检测大脑中缝核五羟色氨(5-HT)、肾上原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外周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变化.结果:交泰丸1组可以显著升高5-HT含量(P<0.01),而E、NE、DA、ACTH含量虽有升高,但不超过正常值.其它组5-HT含量无明显升高,其E、HE、ACTH含量高于正常组.结论:交泰丸1组药效佳,可能与其协调5-HT与E、NE、ACTH之关系有关.

    作者:全世建;林杏娥;刘妮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中药金果榄资源与生态研究初报

    国家药典收载的金果榄Tinospora capillipes,通过资源和生长环境调查,目前几处主产地均已面临濒危,建议加强保护并按生长环境开展人工栽培研究.

    作者:史琪荣;谭策铭;周元川;张卫东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小儿感冒舒颗粒中荆芥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的工艺研究

    目的:研究小儿感冒舒颗粒中β-环糊精包合荆芥挥发油的佳工艺.方法:利用正交实验法,考察β-环糊精与挥发油的配比、包合温度、包合时间3个因素对挥发油利用率、包合物含油率的影响.结果:佳包合工艺为:荆芥油:β-环糊精(1ml∶ 10 g)、包合温度60℃、包合时间3 h.结论:该工艺简便、易行,可用于大生产.

    作者:赵开军;濮存海;关志宇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蝉花真菌的分离及液体发酵培养

    目的:探讨蝉花真菌分离及液体发酵培养.方法:从蝉花僵虫体、子座芽、孢子分离真菌,并采用三种液体培养基考察菌丝收率.结果:分离得到的蝉花真菌经鉴定为拟青霉属的蝉拟青霉.在含蚕蛹粉、鸡蛋等动物性成分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4天,菌丝收率135 g/L.结论:从蝉花分离得到的蝉拟青霉,可用液体发酵培养.

    作者:程东庆;丁志山;林美爱;潘佩蕾;陈宜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雷公藤氯内酯醇研究进展

    雷公藤氯内酯醇是从雷公藤植物中分离得到的环氧二萜内酯化合物,是雷公藤中的主要活性物质,本文从生源、半合成、药理等三个方面对该化合物进行全面介绍.

    作者:杨光忠;陈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藏药云南兔耳草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目的:提取、分离鉴定云南兔耳草的化学成分.方法:乙醇冷浸提取,氯仿、正丁醇依次萃取,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artselaeroside A(1),3-羟基-5-甲氧基苯甲醇(3-hydroxy-5-methoxy-benzyl alcohol,2),对羟基苯乙醇(tyrosol,3),9′-顺-十八烯酸甘油酯(glycerin-9′-Z-octadecaenate,4),二十二酸甘油酯(glycerin-docosanate,5),二十四酸甘油酯(glycerin-tetracosanate,6),二十四烷酸(tetracosanoic acid,7).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杨丽娟;羊晓东;赵静峰;李良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天麻AFlP银染法显带研究

    以天麻为实验材料,对AFLP指纹银染技术及实验操作中的关键技巧做了比较详尽的叙述,取得了比较理想的实验结果.

    作者:常楚瑞;王晓丽;龙庆德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豆豉姜超临界CO2萃取物的GC-MS分析

    采用GC-MS技术对豆豉姜的超临界CO2萃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中鉴定出26种化合物,并以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其相对含量,主要成分为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硬脂酸乙酯、棕榈酸乙酯、香叶醛和橙花醛等.

    作者:刘基柱;钟兆健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针药结合治疗失眠症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提高针刺治疗失眠症临床疗效的方法.方法:将72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成针药组和针刺组,针药组40例,针刺组32例.针刺组只给予针刺治疗;针药组除给予针刺治疗外,配合中药治疗.结果:针药组痊愈率55%,总有效率为92.5%,显著高于针刺组,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失眠症患者在给予针刺治疗的同时,配合中药治疗,能有效延长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改善伴随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何新芳;胥海斌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枯草芽孢杆菌对50种中药的发酵及抗菌活性检测

    用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50种中药进行发酵,检测发酵产物与原料对结核分支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和榛色青霉(Penicillium avellaneum)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部分中药的发酵产物抗菌活性增加,而部分中药的发酵产物抗菌活性降低,部分中药的活性不变.说明微生物发酵中药的过程中,两者发生相互作用导致发酵前后中药成分发生变化,从而抗菌活性发生变化.

    作者:李国红;张克勤;沈月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舒络灵中马钱子碱和士的宁含量的HPLC测定

    目的:建立舒络灵中马钱子碱和士的宁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RP-HPLC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以乙腈-0.01 mol/L庚烷磺酸钠与0.02 mol/L磷酸二氢钾等量混合溶液(含0.05%三乙胺,用10%磷酸调节pH值3.0)(22∶ 7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6 nm.结果:马钱子碱线性范围为0.2026~2.026 μg(r=0.9998);士的宁线性范围为0.2640~2.640 μg(r=0.9999);马钱子碱回收率为99.8%,RSD为1.87%;士的宁回收率为99.6%,RSD为1.99%.结论:本法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舒络灵的主要质控方法.

    作者:傅军;梁从庆;梁基智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桑白皮药材质量控制研究

    目的:研究桑白皮药材质量控制方法.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量总黄酮的含量.结果:回收率为98.20%,相对标准偏差为2.1%,相关系数为0.9999.该法测定桑白皮中总黄酮的含量,操作简便、结果稳定、重复性好,可作为质量检验的一个定量方法.

    作者:徐世义;张国刚;张洪霞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甘草播种苗结瘤特性的研究

    施用根瘤菌接种剂后的1年生甘草播种苗观测结果,根瘤形态较为规则,多集中分布在10~20 cm深的根系范围内,平均结瘤率为80%.7月20日和9月20日左右出现两次结瘤高峰.施用N、P、K复合肥后,结瘤数量明显降低.施用根瘤菌接种剂的单株结瘤数量比对照提高77%,种苗的株高、芦头粗度、地下部分干重和总干重均比对照显著提高,但对甘草酸含量没有明显影响.

    作者:孙志蓉;王文全;翟明普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苦荞麦黄酮对家犬肾缺血的影响

    结扎肾动脉,造成犬的急性肾衰模型,肾衰情况下犬的肌苷升高,蛋白减少,苦荞麦黄酮对肾衰犬的肌苷增加有显著对抗作用,提示其具有一定的抗缺血作用.

    作者:李玉田;徐峰;闫泉香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高山红景天栽培条件探讨

    栽培高山红景天的红景天甙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与栽培年限和海拔高度有明显相关.在低海拔地区栽培摘花序处理可以提高红景天甙含量.

    作者:石铁源;全雪丽;张美淑;李熙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中药材杂志

中药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