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亮
目的 探讨比较真空静脉采血和注射器采血在批量体检采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在我院体检科进行学生健康体检的体检者1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采血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真空静脉采血和注射器采血,比较两组采血方式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一次采血成功率为96.7%,对照组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溶血发生率为0.3%,对照组为10.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凝血发生率为0.5%,对照组为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采血平均时间为(1.53±0.32)min,对照组为(2.56±1.36)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真空静脉采血在批量体检采血中效果要优于注射器采血,能有效降低患者凝血率和溶血率,值得推广.
作者:韦莉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强化护士对消化道大出血集束化管理能力培训的实施效果.方法 通过循证制定消化道大出血集束化管理的相关内容及标准,在2016年7月~10月对19名注册护士围绕消化道出血的集束化管理内容进行培训考核,选择2016年2月~6月进行抢救的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患者58例做为对照组,2016年8月~11月进行抢救的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患者61例为观察组,评价培训前后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救治结果、满意度以及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结果 对护理人员进行消化道大出血集束化管理培训后,观察组死亡3例(4.9%),低于对照组6例(10.3%);满意度明显提高,而护理人员病情评估能力、止血措施配合能力、规范动手能力、应变处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安全转运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化护士对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集束化管理能力培训可提高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了对护士、医生对护士以及护理人员自身的满意度,促进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和职业认同感.
作者:王倩;顾巧华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对小儿急性哮喘患儿进行舒适护理干预,探讨其对患儿治疗依从性及临床复发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急性哮喘患儿5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舒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及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哮喘患儿实施舒适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减少复发可能性.
作者:李敏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采用家庭访视护理干预模式对社区老年高血压进行干预期间对其服药遵从行为和家庭功能所产生的影响情况.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我社区医疗机构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社区高血压疾病护理;观察组接受家庭访视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研究对象家庭功能评分和服药遵从行为评分在护理干预前后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社区医疗结构老年高血压护理满意度为94.2%,对照组为80.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家庭访视护理干预模式对社区老年高血压进行干预期间,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服药遵从行为和家庭功能,减少并发症,使其对社区护理的满意度提高.
作者:朱琴华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分析健康教育对提高急诊观察室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12月来我院儿科急诊观察室就诊的急诊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口头宣教方法进行健康指导,观察组采用专业化全方位教育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家属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和知晓度、配合治疗的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等指标明显比对照组更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诊观察室针对患者家属采用专业综合性健康教育,能够大大提高患者家属对自身病症的科学认识和知晓度,提高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和依从性,拉近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应用价值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余芳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与评估普外科健康教育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7月~12月我院收治的普外科患者15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模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住院时间及满意度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合理睡眠、运动、饮食、用药等依从性等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10.3±1.2)d与对照组(15.6±2.1)d相比显著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2%(76/79)与对照组81.01%(64/79)相比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普外科健康教育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非常显著,既能有效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缩短其住院时间,还能提升其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樊宏丹;孙巍洋;郝彦;邢芸;冯瑞华;李金萍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先天性小耳畸形全耳再造术护理措施及其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接受先天性小耳畸形全耳再造术的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全程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全程护理干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先天性小耳畸形全耳再造术患者应用全程护理,能有效提升患者满意度,降低术后并发症情况,提升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应当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及应用.
作者:牛翠玲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实验研究儿科手术室实施整体护理对手术患儿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医院2016年儿科手术室收治的手术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常规措施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儿的术后情况.结果 实验组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家属满意度较高,且实验组手术后的疼痛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儿科手术过程中,实施整体护理措施,不仅可以提高患儿的手术质量,还可以提升家属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作者:冯敏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健康教育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救治的小儿肺炎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情况.结果 两组的肺部啰音消失、咳嗽消失、退热、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明显更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护理质量、家长满意度明显更高.结论 健康教育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各项症状明显好转,缩短了治疗时间,提高了生活质量、护理质量、家长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易兰艳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整体护理干预对胸腔镜下肺癌手术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5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68例接受胸腔镜下肺癌手术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整体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及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DS及SAS评分更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不良反应率明显较低(P<0.05).结论 对接受胸腔镜手术的患者来讲,开展整体护理干预,能全面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降低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手术安全性,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陈石磊;崔海霞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轮状病毒腹泻患儿采用系统化护理对其生活质量、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26例轮状病毒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各63例.常规组实施临床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系统化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方法对患儿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治疗依从性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轮状病毒腹泻患儿实施系统化护理可有效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水平及治疗依从性,是临床护理系统化轮状病毒腹泻患儿的理想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房娅琼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县级基层医院23G微创玻璃体切除手术患者的规范化护理方案及要点.方法 选取2017年1月~12月在我院行玻璃体切除手术的患者61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术前、术中、术后的规范化护理方案及注意要点.结果 23G玻璃体切除术患者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未出现动脉阻塞、感染性眼内炎、眼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规范化的护理工作是眼底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玉梅 刊期: 2018年第13期
随着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加上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患者知道如何用法律来衡量护理行为,能够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如果护士侵犯了患者的权利,无论是过失还是无意,都极有可能引发护患纠纷.所以,为了有效预防纠纷,护士应加强对护患关系沟通技巧的重视,尤其在急诊科,更需要护士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不仅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而且直接关系着患者的治疗进程和生命安全.本文对急诊护患关系的沟通技巧进行了分析探讨,以期大程度避免护患纠纷.
作者:邢南南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本文就延续护理对产褥期妇女焦虑抑郁情绪干预的作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2017年1月~6月在我院妇产科分娩的产妇10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52例;两组产妇在住院期间均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出院后予以延续性护理干预,参照组未实施任何干预措施.结果 产后2周、产后4周时,实验组SAS评分、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参照组,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参照组更低,护理满意度对比参照组更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产褥期为产妇提供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改善产妇心境、减少并发症均有积极作用,还可提高产妇对我科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孙晓菲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规范化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Solitaire AB型支架取栓术后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1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于Solitaire AB型支架取栓术后实施规范化护理,对比护理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SS)及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GQOL-74).结果 护理后GQOL-74评分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NI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行Solitaire AB型支架取栓术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规范化护理,可提高其生活质量,能改善患者神经缺损情况,值得推广.
作者:毛玉翠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搭桥术患者行复合式保温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搭桥术治疗的120例冠心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一般组和复合组.一般组给予常规护理,复合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展开复合式保温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复合组出室后、术后1 h、术后2 h体温均高于一般组(P<0.05),术后5 h引流量、凝血酶原时间、滞留ICU时间较一般组少;复合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6.45%,低于一般组的20.69%(P<0.05).结论 对于接受搭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展开复合式保温护理可使患者体温降低幅度减小,促进其术后顺利恢复.
作者:阿曼古丽·玉素甫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究分析中医辩证护理干预在肛周脓肿术后疼痛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62例行肛周脓肿术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医辩证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疼痛评分、止痛药物使用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科学合理的中医辩证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肛周脓肿术后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寇稳稳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护理干预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临床影响.方法 选取感染性休克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及针对性护理干预,并比较两组患者每天补液量、休克时间及预后情况.结果 研究组每天补液量多于对照组,休克时间短于对照组,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发生率(15.9%)低于对照组(36.4%),二次复苏率(11.4%)及死亡率(2.3%)低于对照组(29.6%、1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肺水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液体复苏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过程中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增加患者的补液量,缩短休克时间,降低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发生率、二次复苏率及死亡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顾丽丹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评价眩晕症患者的康复综合护理方案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医院门诊收治的BPPV、良性位置性眩晕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历号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5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进行康复综合护理,评价疗效.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扫视检查、平滑跟踪试验、视动眼震试验、凝视检查、自发眼震、冷热试验异常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平滑跟踪试验、视动眼震试验、自发眼震、冷热试验异常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8.93%(5/56),低于对照组30.36%(1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复发距离此次发作的时间,再次复发的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康复护理可以增进眩晕症的疗效,降低复发风险.
作者:孙新建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无偿献血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5月14日~2017年1月14日在献血站无偿献血者240名,依照护理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分别采取一般护理与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单次献血量超过200 mL的占比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再次献血占比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献血中度反应占比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无偿献血人群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便于将单次献血量提高,减轻献血反应,利于扩大献血志愿者队伍.
作者:黄俐娟 刊期: 2018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