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洪云
1临床资料患者,女,85岁,以呼吸困难,不能平卧3d,于2007年3月5日9:00急诊就诊.查体:体温36.8℃,脉搏84次/min,呼吸32次/min,血压60/?mmHg.胸片示:肺纹理稍粗.患者既往有冠心病、高血压,但无介入治疗史,无吸烟史.遂复查心电图示:除aVR导联以外的导联均表现为ST压低0.4~0.5 mV,T波倒置.
作者:代金玉 刊期: 2007年第15期
通过对计算机网络的现状进行分析,介绍计算机网络概况、设计目标、功能.整个医院联成网络,实时采集各种数据,实施数据共享,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文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在各部门的作用及经济效益.
作者:陈遵彪 刊期: 2007年第15期
急性脑血管病系脑部或支配脑的颈部动脉病引收起的脑局灶性血液循环障碍,本病发生于中老年,尤其是高血压病患者,其发病特点为起病急骤,短时间内脑损害症状达到高峰,临床治疗棘手,死亡率、病残率均较高,我们自2004~2006年采用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急性脑血管病78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彭仲良 刊期: 2007年第15期
近年来,妇女的各种阴道疾病呈上升趋势,阴道分泌涂片直接镜检是医院妇产科病人必查的常规项目,该法简便、快速,在对4890例阴道分泌物标本涂片常规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冉瑶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评价50mg国产和进口氯吡格雷在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PTCA)+冠脉支架植入术后的防治冠脉血栓的效果.方法:120例PTCA+冠脉植入支架术患者,服用氯吡格雷50mg按服用国产和进口药随机双盲分为两组,随访1年,观察防治急性和亚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和出血等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总疗效相同,并且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相同.结论:国产和进口50mg氯吡格雷均能有效的防治PTCA+冠脉植入支架术后1年内急性和亚急性冠脉血栓形成,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同,疗效相似.
作者:李纲;李玉东;牛桂林 刊期: 2007年第15期
冠状动脉造影(CAG)术是指向左、右冠状动脉开口处插入一种特制的冠状动脉导管,注入造影剂,可以显示冠状动脉走行和病变的一种心血管造影方法[1],此方法能明确冠状动脉狭窄的部位和程度,从而确定治疗方案.目前我科采用经皮穿刺股动脉入径,为避免穿刺部位出血,术后病人肢体处于被动仰卧位24h.
作者:王梅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重症病毒性脑炎(VE)患儿血清心肌酶异常与病情发展及轻重的关系.方法:对2002年7月~2004年10月住院39例重症VE患儿进行血清心肌酶检测,并以26例轻症VE患儿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重症VE患儿易于发生血清心肌酶升高.血清心肌酶升高与VE患儿病情轻重、存活关系密切.结论:血清心肌酶释放水平高低,对危重症的VE的危重程度和预后的判断有重要意义.心肌酶释放水平越高,病情则越重,预后越差.
作者:林德华 刊期: 2007年第15期
随着电子工业突飞猛进的发展,超声雾化器的电子振荡管已逐步被晶体管所取代.而晶体管超声雾化器的主要故障就是振荡管在工作中烧毁.
作者:康春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为提高对发热疾病诊断的认识,强调发热并非等于体温升高.发热是机体体温调节中枢正、负调节失控的结果,与一般机体体温升高有本质区别.方法:复习相关文献,综述近年来对发热病因、发病机理研究的一些进展.结果:不同的原始病因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导致发热,可能是内生性致热原(EP)引起发热介质释放改变调定点位置,从而使体温在比较高水平上进行调节的结果.结论:发热并非是单一的体温升高,而是由致热性细胞因子介导机体一系列生理、内分泌、免疫功能激活的综合反应.
作者:雷伟华;刘丽萍;刘自光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心绞痛(AP)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及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4例成功实施PCI的AP患者,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左室收缩功能及舒张功能指标,包括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率(WMSD).结果:自术后3个月LVEF、FS明显改善(P<0.01),而A、E、A/E及WMSD好转出现在术后6个月.结论:PCI可在近期内改善AP患者左室收缩功能,而左室舒张功能的改善是个较缓慢的过程.
作者:闫培全;王淑芹;任末翎 刊期: 2007年第15期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老年病人的常见手术.以手术创伤大、出血多、刺激大为特点.鉴于老年人的生理变化,术前常合并呼吸、循环等系统疾病.故处理不当常可致难以纠正的低血压及术后并发症.本文总结了26例老年病人在硬膜外麻醉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麻醉观察.
作者:李敬平 刊期: 2007年第15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维权意识日益增强,对自我健康的期望值大大提高.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实现人性化的护理,适应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已从原来的被动服务转变为全方位优质的主动服务,随着医院人事制度的改革,分配制度不断深化,使每一位护士充分认识到懒惰、麻木、冷漠、推诿、不求上进的工作态度,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护理工作的需要.2002年1月,我院门诊输液室护理工作实行量化考核,通过5年的实践,使我科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和思想意识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玉珍 刊期: 2007年第15期
1临床资料患者,女,62岁.进行性吞咽困难4个月,伴消瘦,乏力而就诊.查体:一般情况可,无明显阳性体征,X线钡餐检查:食管下段不规则巨大充盈缺损,呈倒杯形.
作者:张来丽;张勇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镜下诊治的整体护理配合.方法:总结16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24h内紧急镜下诊治止血的术前、术中、术后产生的护理问题而施行整体舒适护理配合.结果:16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诊疗配合率及治愈率达100%.结论:做好术前认知评估准备,术中、术后舒适关怀的护理配合,使患者病情控制,缩短诊治时间,达到疗效满意目的.
作者:范永嫦;陈小琼;冯天妹 刊期: 2007年第15期
IFMA法是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测定的简称,是继免疫吸附试验和放射免疫技术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免疫酶技术.它以免疫学反应为基础,将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反应与金属铕标记抗体作用相结合,再加入增强液将复合物标志记抗体上的Eu3+解离到溶液中,并与增强液中有效成份形成高荧光强度的螯合物,其荧光强度与溶液中的待测物质的浓度成正比.
作者:陈雪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观察盐酸西替利嗪片联合雷尼替丁胶囊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6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均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10mg,每日1次,连续服用4w;治疗组加用雷尼替丁胶囊150mg,每日2次,连续服用4w.结果:治疗1w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2.09%和65.8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2w后,两组有效率分别为84.88%、73.17%,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4w后,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4.19%、84.15%,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未发现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盐酸西替利嗪片联合雷尼替丁胶囊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明显、安全.
作者:汤军宏;陈焕英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手辅助下电视胸腔镜手术(HVATS)的作用和地位.方法: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操作时做一小切口将手指或一只手伸入胸腔内,协助胸腔镜操作器械作探查、解剖分离、切割或钳夹等操作,来完成一些较复杂的内镜手术.结果:HVATS 342例,其中左全肺6例、右中肺袖状切除1例,肺叶切除276例,合并部分心房切除11例,淋巴清扫250例,肺大疱切除43例,肺良性肿物楔形切除16例.结论:与传统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相比,HVATS可安全快速地完成一些较复杂的、用胸腔镜不能单独完成的手术,尤其在肺癌手术中发挥出重要作用,使VATS应用范围进一步加大,也可减少一次性耗材的使用.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HVATS可以减轻病人术后的痛苦,促进病人的早日康复.
作者:赵志毅;张波;张峰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甲状腺疾病手术治疗中,快速冰冻切片的病理诊断是外科医生决定手术方式的主要依据,为提高快速冰冻切片病理诊断的正确率,我们对286例甲状腺疾病手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病理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延迟诊断和误诊原因,以便进一步提高快速冰冻切片病理诊断甲状腺病的正确率.现将我院1998~2005年286例甲状腺病变快速切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时景文;庞霞 刊期: 2007年第15期
生理学是研究和阐述正常人体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是理论与实验结合非常紧密的一门学科.对于医学生而言,生理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然而在生理学中有很多抽象的理论知识,它又不可能象形态学科那样进行直观教学,因此同学们普遍反映很难、很抽象.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为同学们的后续学科的学习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因此在教学中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欧瑜 刊期: 2007年第15期
1712例胃部疾病胃镜与送检标本诊断符合率为68.1%,为提高诊断符合率,胃镜医生应提高胃镜检查及取样的操作技术.病理诊断必须与胃镜肉眼观察所见相结合,动态观察病变组织,同时注意少见病例对诊断的影响.
作者:朱崎;朱蓉;张军 刊期: 2007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