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无症状性脑梗死47例临床分析

罗慧杰;王中锋;梁新生

关键词:无症状性脑梗死, 危险因素, 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无症状性脑梗死的病变部位和危险因素.方法:分析2003年9月~2006年9月住我院的经CT或MRI证实的47例病人的临床资料,与30例健康者对照,进行百分比统计和χ2检验.结果:本组病人基底节区病灶占46.8%,侧脑室旁白质占21.2%,放射冠占17%;病灶类型主要是腔隙状态占83%.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者分别占66%、61.7%、29.7%,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无症状性脑梗死大多存在危险因素,应早期进行干预.
中国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微创术治疗脑出血脑疝30例体会

    目的:观察微创治疗脑出血脑疝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早期脑出血脑疝形成,配合止血剂,观察恢复情况.结果:早期微创治疗脑出血脑疝死亡率下降,再出血率无明显升高.结论:超早期微创治疗脑出血加不同止血剂可能是未来治疗的方向.

    作者:李向锋;买玉枝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谈对化疗患者血管保护的护理方法

    近些年来,慢性恶性肿瘤病人不断增多,化疗时间也相应延长,通过静脉对中晚期患者的治疗、营养是必须的途径之一.护士在执行治疗和营养操作时,要有计划的、合理的选择和利用病人的血管条件,保证营养和治疗的顺利实施.

    作者:王素梅;刘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DHS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

    目的:探讨DHS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方法:本组病例38例均在术前采用骨牵引3~7d,手术在C臂X光机透视下行切开复位DHS内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38例全部骨性愈合,优22例,良16例,无内固定失败及髋关节严重活动受限.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DHS内固定是比较可靠的方法,它具有固定牢固,抗弯性强,符合生物固定要求等优点.

    作者:马万里;李文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提高保健意识早期防治骨质疏松症

    本文针对骨质疏松症防治存在的问题及我国严峻的老龄化形势,提出应加大宣传力度,开办社会公益课堂,开展三级预防.举例说明骨质疏松症不是老年人的专病年轻人也能患病.促进每一个人树立自我终身准备的保健意识,让全社会都行动起来,提高全民素质及体能,早期防治骨质疏松症.

    作者:王桂荣;王双春;韩光岩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人工流产术并发子宫粘连15例病因分析

    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开展,人工流产术作为非意愿妊娠的一种补救措施极为普遍.人工流产术所致的子宫穿孔、出血、感染因病情多比较严重,从而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而人工流产术并发的宫颈、宫腔粘连还没有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以致常因误诊和疏忽而影响治疗.为了减少此病的发生,我们对本站收治的宫颈、宫腔粘连15例患者粘连原因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丽;黄文全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康复护理在脑瘫康复治疗中的作用

    康复护理贯穿脑瘫康复的全过程,护士根据总的康复治疗计划,以全面康复为目标,对患儿进行康复护理评价,制定计划并得以实施,我们通过康复护理,使患儿在住院期间得到了生活、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护理,患儿家长对疾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和家庭康复训练有了初步的了解,护士参与team组的评价与各项治疗的协调工作,大大缩短了医患间的距离,提高了康复治疗的质量和要求,在护理质量调查中,满意度达99%,同时也提高了护理队伍的服务质量和业务水平,康复计划的制定为临床康复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所以说康复护理在脑瘫康复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作者:景春燕;王花敏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护士长对新护士上岗前培训体会

    由于临床工作的需要,新旧护士不断更新.对于每个新到科室的护士,护士长如何使她们很快适应工作,岗前培训十分重要.新护士由于专业知识欠缺,临床操作不熟练,经验缺乏,应急应变能力差,工作条理性差,工作环境不熟悉,职业意识及法律意识淡薄等原因,工作中很容易出现差错事故,给病人造成痛苦,工作中造成被动.

    作者:李晓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催产素米索前列醇序贯用法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导致我国孕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为宫缩乏力[1],为预防产后出血,多年来临床采用催产素以增强宫缩,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催产素敏感性的个体差异较大,为探讨一种安全高效的预防产后出血的方法,我们采用催产素米索前列醇序贯用法观察其对产后出血的影响,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黄银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不同给药方法用于13~20w引产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不同给药方法用于13~20w引产的不同效果.方法:将132例孕13~20w妇女随机分为两组,A组口服米非司酮3d共300mg,第4d晨口服米索前列醇共0.6mg,以后无效改每隔3h口服一次.B组口服米非司酮3d共300mg,第4d晨口服米索前列醇0.4mg,后穹隆置0.4mg,3h无效再给0.4mg,高放药4次.观察绒毛(胎儿)、胎盘排出,阴道流血情况及副反应.结论:口服米索前列醇0.4mg,后穹隆置0.4mg减少流产时间,副反应更少,更有利于患者,值得推广.

    作者:孙绍敏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引进修复观念走出护理误区

    笔者从事护理工作三十余年,天天穿梭在病房之间,忙碌为病人进行各种治疗、护理和记录.可是病人的病是怎么得的,又是怎么好的,却很少去考虑这个问题.近有幸拜读了部分营养学方面的专著,使我对疾病和健康的问题有了新的认识,想就此谈点粗浅的看法.

    作者:范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急性心肌梗死并室间隔穿孔1例

    1 临床资料男,71岁,主因上腹部疼痛,面色苍白,大汗淋漓29h,ECG(心电图)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于2006年10月12日19时30分收入院.查体:血压80/60mmHg,痛苦面容,神志清楚.双肺底闻及细小湿啰音.

    作者:于晗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新生儿肠旋转不良的诊治体会(附23例报告)

    目的:总结新生儿肠旋转不良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996~2006年间我院收治的23例新生儿肠旋转不良的临床表现.放射线检查及诊断,治疗进行分析.结果:全部患儿皆出现胆汁性呕吐,其中生后7d以内出现者为19例,占82.6%,呕血1例,便血3例,有腹膜炎体征者3例,腹平片见双泡征者16例,钡灌肠见回盲部位置异常者13例,上消化道造影见十二指肠水平段及上升段梗阻及空肠起始部异常者6例,十二指肠经小肠垂直而下,小肠肠曲于右腹部者4例,全部病例均行Ladd手术,术中见合并中肠扭转16例,占69.8%其中肠坏死3例,伴发及合并畸形8例,治愈21例,死亡2例.结论:新生儿肠旋转不良中肠扭转发生率高(69.8%),对胆汁性呕吐患儿,放射线检查者有助于明确诊断.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以减少肠坏死的发生,并改善预后.

    作者:李哲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中医药治疗中风的临床观察

    笔者自1990年~2004年,治疗中风症30例,用中药及针灸分别对中经络、中脏腑的病例,按肝肾阴虚及肝阳上亢型,痰热腑实及痰风上扰型,闭证,脱证及后遗症的治疗做比较详细的论述,治疗中抓住有利时机,重点突破,通过三个疗程的治疗,取得了显效率80%以上的疗效.方法简单,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对于中风的治疗确属较好的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赵永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加强消毒效果监测工作的环节管理,提高结果的可信性

    目的:进一步规范消毒效果的监测方法,将标本污染的可能性减少到低程度,使结果真实可信.方法:从完善职责、制度、加强人员的培训、改变监测模式等方面实行环节管理.结果:杜绝各环节存在的问题,真实了解各环境污染情况.结论: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杨惠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对伴高血糖的颅脑损伤患者治疗转归的影响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对颅脑外伤后高血糖患者治疗转归的影响.方法:将1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研究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在使用胰岛素期间对末梢血糖进行动态的监测直至清晨空腹静脉血糖连续2次正常.研究组同时制定营养支持措施和早期功能锻炼的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ADL、意识、吞咽障碍的恢复情况,并对意识恢复者进行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结果:研究组中意识障碍、吞咽障碍人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各项ADL评分明显改善(P<0.05或P<0.01),ADL总评分为58.4±18.5.结论:对重症颅脑损伤后血糖升高患者尽早实施护理干预,能降低病死率,提高救治水平.

    作者:刘超群;林丽珍;谢乃强;邓妙芬;黄琼芳;程汝妍;叶翠玲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氨力农对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氨力农对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心功能影响.方法: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和氨力农组30例.对照组常规强心、利尿治疗;氨力农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氨力农150mg,葡萄糖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7d.第7d评估患者心功能,超声心动图测定心脏指数.结果:术后第7d,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氨力农组和对照组为93%和67%(P<0.05).术后第7d,氨力农组LVEDD、LVESDCI、FS和EF为(49±7)mm,(35±4)mm,(3.7±0.5)L/min/m2,36%±3%和62%±8%,对照组为(54±7)mm,(38±5)mm,(3.3±0.4)L/min/m2,33%±4%和56%±6%,以上各数据二组间均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氨力农对风心瓣膜置换术后心功能的改善确有明显疗效.

    作者:张远东;于文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66例急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治疗

    通过对我院1999~2004年66例急性硬膜下血肿术前术中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中男性45例,女性21例,年龄17~78岁,平均36岁.

    作者:高宏亮;李广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胃癌243例姑息性手术疗效观察

    本文收集1980年~1989年10年间收治的胃癌姑息性手术患者243例.通过调查了解生存情况,资料整理分析后报告如下.目的:探讨姑息性手术方式在胃癌不可能行根治术情况下的可行性、预后、围手术期相关的支持措施.方法:探查决定使用姑息性术式时作胃大部分切除,不能切除者,行胃空肠吻合(短路)术,广泛性胃癌(皮革胃)作胃或空肠造瘘.为二期手术作准备.结果:3年总生存率(36/243)14.81%;5年总生存率(19/243)7.81%;8年生存率(12/243)4.0%;10年以上生存率(7/243)2.05%.结论:晚期胃癌患者的全身情况不允许行根治术时,姑息性手术能有效维持生命的需要,为二次手术创造条件.

    作者:王苹;林凯臣;陈锐平;蔡伯基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心理放松训练及集体晤谈对应激事件后陆航部队飞行员的心理影响

    目的:消除飞行事故(事件)对当事飞行员及相关人员的心理影响,尽快适应新的作战训练任务.方法:在飞行事故发生后36h与机组人员进行集体晤谈,同时实施心理放松训练.并且在心理放松训练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EPQ测量飞行员的个性特点和心理状况.结果:心理放松训练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总分下降明显.结论:集体心理晤谈和心理放松训练等方法对创伤后应急反应的效果良好.

    作者:邢艳霞;陈开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加强部队营区院前急救工作的体会

    院前急救的成败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院前急救是急诊医学中的一门正在迅速发展的重要分支,如何在部队营区这样比较简陋的医疗条件下抢救急危重症患者是我们急诊工作者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作者:周亚虹;洪小茜;丁文;张玉锦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中国保健杂志

中国保健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