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快速置胃管探讨

孙建花;孙建慧;李玲

关键词:置胃管, 麻醉润滑剂, 插入反应
摘要:目的 观察置胃管前使用麻醉润滑效果.方法 按常规方法置胃管多数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反应,出现恶心、呕吐,难以一次成功.为此笔者自2005年6月以来,对常规置胃管方法进行改良,采取局部麻醉加快速置胃管法.实验对象选择置胃管病人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操作.结果 实验组插管一次成功率100%,对照组一次成功率85%,恶心、呕吐例数明显高于实验组,对照组插管失败8例.两组对照结果各项指标差别明显,P<0.01,有显著差异.结论 本法特点是插管迅速、准确,病人痛苦小,符合生理学功能,操作方便,病人容易接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麻黄碱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对比观察小剂量麻黄碱、异丙酚、芬太尼配伍使用与单纯使用异丙酚、芬太尼对接受无痛胃镜检查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BP)、心率(HR)、呼吸频率(R)、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探讨麻黄碱减少异丙酚、芬太尼对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的可行性.方法 76例拟行胃镜检查的高血压病人,年龄65~80岁,均无严重心肺功能衰竭及心律失常.检查前行心电图、血压检查,心率均在60~100次/min之间,血压均控制在(160~100)/(100~70)mmHg范围内.将76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38人,A组(观察组):异丙酚+芬太尼+麻黄碱组,B组(对照组):异丙酚+芬太尼组,二组患者胃镜检查均为同一人操作,分别对2组患者的SPO2、BP、HR、R等进行监测,并对检查结束后患者的反应进行评价.结果 ①2组患者检查前BP、HR、R、SpO2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观察组):检查中,检查后BP、HR、SpO2与麻醉前无明显下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对照组)检查过程中BP、HR、R、SpO2与检查前、后相比较有明显下降,尤以收缩压下降显著(P<0.05).②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胃镜检查,检查结束后均不能回忆检查过程,无任何不适.检查清醒后头昏、头晕、乏力等不良反应,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5).

    作者:赵向阳 刊期: 2007年第32期

  • 口服胺碘酮致间质性肺炎1例分析

    1 临床资料患者,男,75岁,主因体检发现血压增高20年,间断胸闷15年,伴心悸2年,加重2周入院.入院时查Bp 180/100mmHg,神志清楚,双肺呼吸音清,心界向左侧扩大,心率84次/min,节律不齐,可闻及早搏12次/min,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浮肿,未引出病理反射.

    作者:宋慧敏;李红英 刊期: 2007年第32期

  • 急性胰腺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139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在急性胰腺炎(AP)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39例急性胰腺炎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生SIRS为139例,SAP病例SIRS发生率(100%、75/75)明显高于MAP病例SIRS发生率(35.4%、64/181),P<0.05.SIRS异常指标出现2项、3项、4项在SAP分别为5、16、54例,在MAP分别为24、32、8例,二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SIRS指标对判断AP病情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赵凯;张小平 刊期: 2007年第32期

  • 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心电图的伪性改善

    急性心肌梗死自超急性期向急性期演变过程中,偶而出现异常心电图暂时正常化现象,此现象称为超急性期心电图的伪性改善.而这种伪性改善,极易引起漏诊或误诊,应引起临床医师和心电图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作者:吕琳 刊期: 2007年第32期

  • 植入性胎盘15例临床分析

    植入性胎盘是指由于子宫蜕膜发育不良或创伤性内膜缺陷、胎盘绒毛穿透底蜕膜侵入子宫肌层等引起.根据植入面积的大小分为完全性和部分性.

    作者:高素珍;徐晓兰 刊期: 2007年第32期

  • 特殊哺乳服的设计及应用

    病员服作为医院方便病人管理,减少院内感染的一项措施已在我国各家医院广泛应用.但临床上见到许多医院将普通病员服作为产妇服,造成产妇哺乳及乳房护理时的不方便和不舒适.

    作者:明雅焜;薛坚 刊期: 2007年第32期

  • 玻璃体切割手术病人的护理

    目的 为了配合玻璃体视网膜显微手术的开展,探讨玻璃体切割手术病人的护理措施,达到巩固疗效、促进康复的目的.方法 对63例视网膜玻璃体疾病患者进行玻璃体切割、视网膜复位、光凝、注气、注硅油等治疗,手术前针对不同病人、病情进行心理护理、体位训练和健康教育,术后采取俯卧位及自制多种支撑物的特殊护理,以及对术后并发症的及时处理.结果 63例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对护理表示满意.结论 玻璃体切割手术是眼科手术中相对比较复杂的手术,其手术前及手术后的精心护理是促进病人早日康复的关键.

    作者:任晓丽;梁惠玲 刊期: 2007年第32期

  • 第二产程时间与母婴预后关系的探讨

    目的 比较第二产程与母婴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250例产妇按第二产程持续时间分为三组.A组为第二产程时间小于等于1h,B组为第二产程时间为1~2h,C组为第二产程时间大于等于2h.比较三组产妇的宫缩、产后出血、产后发热、新生儿窒息及手术产的情况.结果及结论 第二产程时间越长,难产、产妇并发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都相应增加.

    作者:周小红 刊期: 2007年第32期

  • 急性肠梗阻的诊治体会(附85例临床分析)

    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具有病因复杂、病情发展快、对机体生理影响大、死亡率高、诊断治疗困难等特点.目前其病死率仍高达5%~10%[1],我科从2002年3月~2007年3月共计收治急性肠梗阻患者8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桂钊 刊期: 2007年第32期

  • 急性胰腺炎B超图像的特点分析

    分析12例急性出血性坏死型胰腺炎和18例水肿型急性胰腺炎的B超图像表现特点,并对图像的不同病理成图进行分析讨论.

    作者:徐红霞 刊期: 2007年第32期

  • 当前医院供应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自1988年我国卫生部第一次颁发《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以来,消毒供应室越来越被重视.它向医院供应各种无菌医疗器材、敷料和一次性无菌物品,已成为医院感染管理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安危及医院的声誉.

    作者:庄若 刊期: 2007年第32期

  • 儿科常见护理不安全因素原因分析与对策

    儿科是接受患儿就诊,抢救治疗护理危重患儿的场所,是医疗护理工作的前线,儿科病人由于患儿年龄的特殊性,患儿病情变化快,自理能力差.对周围不安全因素缺乏认识,属弱势群体,再加之患儿家属对医护人员的技术要求特别高.

    作者:赵洁;李萍 刊期: 2007年第32期

  • 腰椎爆裂性骨折行内固定术病人的护理

    腰椎爆裂性骨折是腰椎骨与软组织严重损伤的一种不稳定型骨折,并常合并内脏及脊髓损伤.为解除脊髓压迫,恢复脊柱稳定性,必须手术治疗.我科于2003年1月~2006年12月收住腰椎暴裂性骨折病人45例,均行手术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杨菊香;冯金莲 刊期: 2007年第32期

  • 荞麦临床应用研究

    1 荞麦概述荞麦也称荍麦(荞与同音qiao,通用)、三角麦.荞麦分为三种,即普通荞麦(甜荞麦)、苦荞麦(鞑靼荞麦)和翅荞麦.荞麦为种子植物门,被子植物纲,双子叶植物的蓼科荞麦属植物.《辞海》载:荞麦(鞑靼荞麦)原产于亚洲中部和北部,我国广为栽培,并有野生.

    作者:郑向黎;霍秀兰 刊期: 2007年第32期

  • 二十五味鬼臼丸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20例

    二十五味鬼臼丸由鬼臼、藏茜草、石榴子、藏紫草、肉桂、巴夏嘎、熊胆、喜马拉雅紫茉莉、沙棘膏、朱砂、枸杞子、紫草茸等二十五味藏药组成,有祛风镇痛、活血化瘀的功效.我院以之为主,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20例,取得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春燕;曹新胜 刊期: 2007年第32期

  • 小剂量阿司匹林导致上消化道出血22例临床分析

    临床上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心肌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加重.随着人口老龄化,阿司匹林应用日益增多,但不良反应也日渐受重视,尤其是消化道反应.现收集我院2002年6月~2007年8月门诊及住院病人中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导致上消化道出血22例,进行临床分析.

    作者:高永良;任丽华;于蕾 刊期: 2007年第32期

  • 交通意外院前救护体会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增多,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据统计,2006年全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约10.4万,在中国总死亡人数中居第7位.

    作者:叶翠萍;汪爱玲 刊期: 2007年第32期

  • 如何处理指挥型急救中心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

    荆门市,湖北省地级城市,于2003年在湖北省率先成立地级紧急医疗救援中心(指挥型急救中心).通过三年多的运行,中心成为湖北省运行好、发展快的地市级急救中心.

    作者:李元宏;李艾娥 刊期: 2007年第32期

  • 肠内营养在胃肠外科术后的应用

    目的 探讨胃肠外科术后经肠内营养的佳方案和实施方法.方法 总结并分析515例胃肠手术后早期经鼻胃管、空肠造瘘管行肠内营养的病例资料.结果 全部病例均能顺利完成肠内营养,无1例发生与导管相关的并发症,行肠内营养治疗期间有150例出现轻微腹胀、腹痛,无1例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结论 采用合理的肠内营养方案和实施方法,在肠内营养的过程中,进行周密的监测和切实做好各个环节的护理工作十分重要,有助于及时发现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徐锡琴 刊期: 2007年第32期

  • 氮芥冲击治疗肾病综合征的观察与护理

    肾病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病之一,我院开展氮芥冲击配合激素冲击治疗肾病综合征多年,疗效满意.现就氮芥冲击过程中各阶段的护理体会阐述如下.

    作者:刘再辉;刘艳 刊期: 2007年第32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