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欣;许静
护理的基本核心是建立护士与患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基于互相信任与相互尊重基础上的一种专业性关系.护患沟通不是目的,而是治疗病人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增加病人满意度的重要渠道,是减少医疗纠纷的重要因素.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常有护士抱怨与患者沟通困难或达不到理想的沟通效果,这除了护士本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外,很大程度上与沟通技巧不佳有关.
作者:王春玲 刊期: 2007年第27期
新形势下对医务人员的素质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就医务人员素质教育工作的创新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汪剑琴 刊期: 2007年第27期
探讨社区留置胃管、尿管病人的管理.建立健康档案,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及时上门服务,降低因家庭护理不当引发的各种并发症,提高社区慢性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霞 刊期: 2007年第27期
随着农作物种植技术的不断提高,伴随着杀病虫害的农药种类也得到扩展.由原来常规使用的有机磷类、菊脂类等农药,到现在新问世的很多化学合成的杀虫剂,在世面上彼彼皆是,很容易购买.这些药物在杀农作物病虫害的同时,对人类也构成了很大的威胁.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增大,一些感情脆弱者往往选择了逃避,服药自杀、误服中毒的事件经常发生.我科自2006年8月~10月,共收治3例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3例患者在救治过程中全都出现了呼吸、心跳骤停.经抢救心肺复苏成功后,选择了切开洗胃.其中有1例抢救成功,2例救治失败而死亡.现谈体会如下:
作者:吕建荣;杨倩 刊期: 2007年第27期
ASAⅡ~Ⅲ级胸腹手术病人30例,年龄30~72岁,麻醉过程如下:①持续监测BP、MAP、HR、SPO2的变化并记录.②经T6~7、T8~9穿刺置管,并推注2%利多卡因实验量.③全麻诱导:力月西0.1mg~0.2mg/kg、乙咪酯0.3mg/kg、芬太尼2ug/kg、司可林100mg插管,手术开始后,硬膜外推注利布合剂8~10ml,定时维持5ml/次,术中全麻转浅时酌情给芬太尼及吸入安氟醚、万可松维持肌松.④术中输血输液,维持生命体征平衡,术后常规PCEA.⑤与同期全凭静吸复合麻醉病人做BP、HR、麻醉药用量、平均拔管时间作对比.结果表明:硬膜外阻滞加浅全麻,用于胸腹部手术病人的麻醉,能减少全麻药用量,缓解手术麻醉所致的应激反应,术中循环功能平稳,术毕病人早期清醒,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可靠,有利于病人术后呼吸功能的早期恢复.
作者:钱光明;杨玉霞 刊期: 2007年第27期
胎头位置异常是头位难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手术率极高,如果不能及早识别及正确处理将给母儿带来严重危害,我科于2006年1月~2007年3月随机选择276例产程中判断为枕横位、枕后位的产妇,指导产妇取与胎背对侧俯卧位,使胎位按分娩机转逐渐从枕横位或枕后位旋转至枕前位顺利分娩,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艳;苏言辉;曾菲 刊期: 2007年第27期
医院廉政文化是人们关于医院廉政的知识、信仰、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社会评价,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以医院廉政文化武装全体医务人员的头脑,教育广大医务人民,才能在医院广大医务人员中确立廉洁的价值取向,在培养廉洁的理念追求,逐步从根本上铲除医院滋生腐败的文化条件,促进医疗市场健康和良性的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基础.
作者:沈玲 刊期: 2007年第27期
目的 通过14例宫颈微偏离腺癌(MDA)临床病理学分析,进一步探讨MDA的临床症状、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特征.方法 收集14例宫颈MDA病理活检和/或全子宫切除标本进行巨检、光镜观察,其中9例行免疫组化染色测定CEA、p16、p53、Ki-67、CA125、ER、PR、HPV16/18等免疫表型.结果 14例患者平均年龄48.5岁,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宫颈水样溢液,伴或不伴接触性出血,体征多数为宫颈肥大、增粗变硬和/或宫颈糜烂.术前病理活检确诊为8例,术后随访3~6个月,其中2例分别于6个月和7个月死亡,3例转移,4例健在,余4例失访.结论 宫颈MDA的早期确诊率极低,应高度警惕宫颈水样溢液和/或宫颈肥大、增粗变硬者,应尽量深取组织(>5mm),必要时施行高频电刀宫颈锥形切除术.CEA、p53(+)及CA125、ER(-)具有辅助诊断价值.
作者:计雪梅 刊期: 2007年第27期
乡镇卫生院是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落实公共卫生职能的基层机构和前沿的阵地.在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水平,预防传染病的传播,宣传普及公共卫生知识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形势下,特别是中央关于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决定》的出台,为乡镇卫生院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加快农村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切实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协调同步,充分履行乡镇卫生院的公共卫生职能,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作者:李应君 刊期: 2007年第27期
青光眼是眼科常见的一种严重眼病,是由于眼内压增高所致的一系列眼底病变,它可损伤视神经,引起视野缺损,终还可引起难以挽救的失明,给患者身心带来巨大痛苦.早期诊断、治疗和护理,可保护视力,减轻由眼内压增高引起的剧烈头痛眼胀,控制病情发展.大多数青光眼可通过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得到控制,同时,在治疗过程中配合有效的心理护理,对青光眼的好转可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现笔者将临床护理体会浅述如下:
作者:王红玉 刊期: 2007年第27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23岁,未婚.因发热半月,皮肤巩膜黄染伴全身皮疹12天,于2003年11月27日入院.发病1周后静滴青霉素800万u/日,氨苄青霉素5.0克/日,共5日,头面部皮疹开始消退,仍持续高热,黄疸日渐加深入我院.既往健康,发病前在外地打工.
作者:乐音广 刊期: 2007年第27期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是一组由脑变性、脑血管病、颅内感染、颅脑创伤、颅内肿瘤或癫痫等器质性因素直接损害脑部所致精神障碍,不包括全身性感染、中毒、躯体疾患和精神活性物质和非依赖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精神症状可表现为意识障碍、遗忘综合征、智能障碍、人格改变、精神病性症状、情感障碍、神经症样表现或行为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恢复期临床症状以性格改变、记忆力下降、智力减退为主伴有情绪障碍、睡眠障碍、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等症状,护理时存在一定的困难.根据近6年来我院神经症病房收治的54例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恢复期的病人,结合临床护理实施及经验,谈一下体会.
作者:杨玉芹 刊期: 2007年第27期
手术室是医院感染非常敏感重要地方,也是院内控制交叉感染的重点之一.随着医学事业的迅猛发展和外科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尤其是一些新的和高难度手术的开展.对手术室的院内感染的控制与管理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现就手术室感染的控制作初浅探讨.
作者:刘晓健 刊期: 2007年第27期
银屑病义称牛皮癣,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多发性、炎症性皮肤病.西医对本病治疗方法虽然多种多样,但是只能达到近期疗效,且无良好的预防方法.一般患者心理负担较重,常严重困扰患者正常生活.
作者:杨启贤 刊期: 2007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过程中发生的呼吸窘迫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 对40例呼吸窘迫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234例机械通气患者中40例发生了呼吸窘迫.其中包括:气道阻塞12例,潮气量不足8例,急性肺水肿3例,感染高热3例,气胸2例,气道痉挛5例,疼痛焦虑6例,呼吸机故障1例.结论 气道阻塞、潮气量不足、疼痛焦虑是呼吸窘迫是主要因素.加强气道管理,合理设置呼吸参数、祛除诱因、解除气道痉挛等措施,可减少或避免呼吸窘迫的发生.
作者:储成龙 刊期: 2007年第27期
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是一种嘌呤代谢障碍性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和人口的老龄化,HUA的发病率有升高趋势.HUA及其相关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我们对血尿酸(UA)水平与冠心病、高血压、脑梗死、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的关系进行了观察,总结如下.
作者:许俊 刊期: 2007年第27期
目的 比较成品螺纹桩核与铸造桩核修复前牙残根、残冠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前牙冠折或残根、残冠患牙各30例,分别采用成品螺纹桩核与铸造桩核烤瓷冠修复.结果 通过3年观察,铸造桩核组全部成功,成品螺纹桩组有3例桩核松动或脱落,经重新铸造桩核修复后,恢复咀嚼及美观.结论 前牙多为单根,成品螺纹桩核规格受限易产生旋转、松动,好采用铸造桩核修复.
作者:李瑛 刊期: 2007年第27期
随着我国糖尿病(DM)患病率的升高,DM并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病人数也逐年增加.DM是冠心病(CHD)的独立危险因素,心血管病变是DM严重的并发症,约占DM死亡原因的80%.据报道,CHD合并DM病人的病死率较非合并DM病人可增加2~4倍[1].CHD与DM二者互为因果、互相干扰,严重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需要长期、有效的治疗与护理,而病人饮食调控、运动坚持、合理用药等都可以通过自我照顾和护理实现,现对68例CHD合并DM组和70例非DM组进行对比分析,探讨CHD合并DM病人的护理干预措施.
作者:任翠仙;刘二梅;张艳霞 刊期: 2007年第27期
目的 观察微创碎吸术治疗颅内血肿的疗效,并探讨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30例颅内血肿微创碎吸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发生肢体功能障碍60例,经治疗均已康复、好转40例,治愈好转率达76.9%.结论 重视术后护理、保持引流通畅、预防和治疗脑疝、做好五查、及时发现继发性脑出血、加强尿激酶药物应用的管理,保持引流插管部位的清洁、干燥是预防颅内感染发生的有效措施,重视基础护理,严防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申茂玲;申智慧 刊期: 2007年第27期
落枕是指急性单纯性颈项强痛,转动受限而言,本病多由睡眠枕位不当或因负重颈部扭伤或风寒侵袭项背,局部脉络受阻、经气不利所致.临床表现:多在早晨起床时或午睡后,发现颈项一侧牵拉痛,甚则影响同侧肩背及上臂,颈项活动受限,局部有明显压痛,但不肿胀.笔者临床以针刺外关穴为主,治疗落枕,取得可喜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刘贺云 刊期: 2007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