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欣;杨玉荣
在几年的临床工作中,应用头针治疗脑血栓、脑栓塞、脑出血等脑血管病导致的瘫痪病人58例,均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陈晶秋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病人在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切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80例,在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切除术,与60例单纯剖宫产的产妇作对照.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血色素改变、手术时间、产后住院时间、产后发热率和出血率.结果 肌瘤切除组出血率高于单纯剖宫产组(P<0.01),但在产后发热率、手术时间和产后住院时间方面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恰当选择病例并由有经验的手术医生进行手术,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是一种安全的手术方法.
作者:周湘霞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TMLR)是利用激光的高速汽化作用在心肌缺血区域,制造多个贯穿心肌壁的隧道,促使动脉血于左心室收缩期注入到缺血心肌内,从而改善缺血心肌的局部血运和代谢.
作者:阚洪英;王作敏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沙眼衣原体(CT)作为非淋球菌泌尿生殖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在性传播疾病中占有重要地位.据国外报道,近年来衣原体较淋病双球菌致急性子宫颈炎者更为常见.我们自2001年1月~2002年10月,应用上海天龙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阿奇霉素配伍吉林柳河博士乐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孚舒达栓(及卫生垫)治疗沙眼衣原体(CT)性子宫颈炎40例.报道如下.
作者:葛建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阴式子宫切除术是治疗子宫脱垂伴膀胱膨出的主要的方法,其中,尿潴留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是指术后24~48小时拔除尿管仍不能自行排尿或能自行排尿,残余尿≥100ml,其发生率为3.8%~21.0%[1].长期子宫脱垂伴阴道前壁膨出、膀胱膨出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明显增高.
作者:赵忠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急性腰扭伤为临床常见病,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针刺内关对急性腰扭伤,有很好治疗作用.
作者:安向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9年中宝山地区精神病人自杀死亡状况.方法 通过宝山区精防办1997~2005年所有自杀登记在册的115例自杀死亡精神病人进行资料整理.自编《精神病人自杀死亡调查表》,内容包括一般资料、自杀方式、自杀原因、疾病诊断等,输入计算机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 宝山区9年精神病人年平均自杀率为1.93‰.男性62例,女性53例,平均年龄(42.3±10.5)岁(19~52岁).平均病程(12.1±4.3)年(2~25年);农村自杀率(4.1%)显著高于城市(1.0%);监护差占54.9%,其次为一般占36.6%;拒绝服药占70.7%;自杀方式以服农药为多,占46.1%,其次为自缢占27%,13例为服精神病药物;自杀原因以家庭纠纷为多,占56.5%,其次为久病厌世,占24.3%,8例为发病状态;精神分裂症为多,占43.4%,其次为抑郁症,占9.6%.结论 精神病人是自杀高危人群.精神科医师及社区医务工作者应加强诊治及精神卫生的社区服务,家属应加强监护力度,监督患者坚持服药,提高家庭的和睦度,切实降低精神病人自杀率.
作者:朱宏伟;施永斌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经结膜入路摘除肌锥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方法、手术适应证、手术技巧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1997年5月以来我院手术治疗的海绵状血管瘤22例,其中15例肌锥内海绵状血管瘤经结膜入路手术.结果 经结膜入路摘除肌锥内海绵状血管瘤15例,手术顺利,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结膜入路是摘除肌锥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关键在于术前对肿瘤性质、粘连程度的正确判断和手术操作的技巧.
作者:申长新;李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预后影响.方法 将67例HIE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35例,对照组32例;仅干预组从新生儿期开始接受为期24个月的干预治疗.两组患儿接受相同的综合治疗和育儿知识,所有的病例均于3、6、12、24月龄进行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检测.结果 相同月龄时干预组的智力发育指数和运动发育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中脑瘫、智力低下、后遗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在体格发育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给予早期持续的干预可改善其智力及运动发育,有效的降低后遗症的发生率.
作者:余巍;钱蔚珍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股动脉插管造影后灌注化疗药物和栓塞剂,术后密切观察患者出现发热、恶心、呕吐、肝区疼痛、穿刺部位出血或血肿、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及早运用整体护理程序进行干预.结果 通过运用整体护理程序加强心理护理、不良反应的护理等措施,本组患者术后均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后患者常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应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加强心理护理和饮食指导,才能有效的控制TACE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的机率.
作者:尹启英;周梅花 刊期: 2007年第02期
1 临床资料孕妇,31岁,G2P1L1,于2006年11月13号因孕9个月,腹痛2小时住入我院.查体:T 37℃,P 80次/分,R 20次/分,BP 120/80mmHg.孕妇精神可,主动体位,心率80次/分.产科查:腹外形膨隆,腹围100cm,宫高36cm,骨盆正常,脐左下听胎心138次/分,宫口开大2cm,未破膜.于2006年11月13日11pm开始规律宫缩,于11月14号2点30分宫口开全,每次监测胎心均在正常范围之内,于11月14号2点40分,以LOA分娩一男新生儿,脐带绕颈4周,立即松解脐带,新生儿颈部有明显压迹,新生儿发育可,产后1分钟Apgar评分7分,给予吸氧抢救5分钟后,Apgar评分9分,回病房给予氧气吸入,检查脐带有四处弧形的弯曲,粗细相间,测量约95cm.
作者:陈美英;袁彦玲;霍俊霞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医学论文写作对一个医学工作者的影响,并不比某些基础课程或临床课程小.即使从事临床工作,只要我们希望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或临床经验,以文字的形式进行交流和发表,就一定会涉及到论文的写作.有人总认为医院是治病的地方,不是写论文和搞科研的地方,写论文和搞科研是专业科研机构的事.
作者:王素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常见的良性肿瘤.腹式全子宫切除术是妇科常见的手术之一,但因传统术式比较繁琐,致使手术时间较长和出血较多,术后愈合欠佳.为提高手术质量,笔者查阅了国内大量有关腹式全子宫切除资料,并结合各种碟片,找到了既安全省时,出血又少的新术式.我科自2005年1月至2005年12月对有全子宫切除术指征的50例行改良式全子宫切除术.
作者:成兰仙 刊期: 2007年第02期
1 临床资料患者,39岁,因原发不孕在门诊行输卵管通液术,术中用药0.9%氯化钠20ml,庆大霉素16万u,糜蛋白酶4000u,氟美松10mg,推注药液10ml即开始外溢,且阻力较大,但病人除稍感下腹酸疼外无其他不适.第2日给予头孢曲松皮试阴性后肌肉注射1g,同时加用庆大霉索8万u,无不良反应.第3日用头孢曲松1g,庆大霉索8万u,糜蛋白酶4000u,氟美松5mg,0.9%氯化钠10ml,行侧穹窿封闭,术中患者无不适感,术后观察1小时无不良反应,患者骑自行车返回家中,约2小时后患者突感胸闷,咽部有异物感,全身皮肤变红,口唇、眼睑、面部及四肢浮肿,并出现片状荨麻疹,家人急用车送回医院,急给于吸O2,肾上腺素1mg皮下注射,10%葡萄糖40ml+10%葡萄糖酸钙10ml,氟美松10mg分别静推,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1小时后皮疹及浮肿消失,胸闷缓解,2小时后症状完全消失离院.
作者:杨秋莲;王晓楠;王道强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气囊导尿管因生物相容性好,对组织刺激小,不需外固定,内固定牢固不易脱出,可减少反复插管的痛苦和污染几率;便于清洁,便于对烦躁不安的病人进行护理而广泛用于临床.但由于气囊导尿管的特殊结构(气囊+导管),如果操作和使用不当也会发生一些不良后果,如:尿道损伤出血、尿液引流不畅、尿道水肿等.我院在临床中遇到1例由于操作不当致尿道损伤出血约100ml、尿道水肿、尿液引流受阻,经妥善处理和积极治疗后恢复,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湘云;施美萍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手术护理记录单的不安全因素及相关法律责任问题.方法 对1126份手术护理记录单中存在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96份手术护理记录单存在法律责任问题,其中缺项或记录不全79份,字迹不清或涂改34份,洗手护士未签名12份,代签名23份,手术置入物无记录27份,手术护理记录单与麻醉记录单内容不符21份.结论 手术护理记录单具有重要法律凭证作用.护士应加强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及相应法律知识学习,增强法制观念,提高证据意识,正确、规范、实事求是书写手术护理记录单,才能在保护病人权益的同时,更好地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作者:姜祥梅;郭晓华;王春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手术间空气中细菌的采样培养,是经常进行的一项消毒效果的监测方法.根据国家规定其采样高度要求在80~150cm范围内,如严格的按测试标准去做,事先要准备培养皿放置的高度,操作较为繁琐.为此,我们进行了3种不同高度的采样测试.
作者:王作敏;阚洪英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植入性胎盘是指由于子宫内膜蜕膜发育不全或创伤性内膜缺陷,使底蜕膜部分或全部缺乏,胎盘绒毛植入子宫肌层者.是产科较少见的并发症,常可导致严重的出血,甚至子宫破裂和继发感染,其急症子宫切除的机会较高,直接威胁产妇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
作者:王淑春;李立新;张翠霞 刊期: 2007年第02期
主动脉夹层是发生于主动脉壁中层的血肿,这种剥离性血肿可沿主动脉壁及其分支延伸一定距离.临床上,患者常有剧烈疼痛、休克和压迫症状,是一种少见的严重的心血管急症,病死率高.近五年期间,我们应用彩色多普勒显像技术诊断主动脉夹层3例.现报告讨论如下,旨在为早期诊断和急症内外科治疗,防止主动脉夹层迅速致死性发展,以减少病死率.
作者:屠荣芝 刊期: 2007年第02期
1998年12月~2005年10月我们采用X光监视下,撬拨复位,经跟距反弹固定器治疗跟骨骨折78例,经临床观察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梁征南;徐广新;徐俊东;郭啸;滕连生 刊期: 200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