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敏治;廖根琴;林玉娇
心力衰竭是临床上极为常见的危重症,准确、及时、合理用药会使病情得到控制和缓解.硝普钠能较均衡地扩张小动脉和小静脉,有效地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
作者:赵志岩 刊期: 2008年第11期
针对学校师生员工较集中,医护人员必须承担起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等方面的工作,以适应高校师生文化素质高、心理需求高、自我意识强的特点.护理工作者要面对高校医疗工作的特定环境,应从单纯的临床护理、一般性护理操作、急诊出诊等扩大到护理咨询、心理服务,就必须在服务理念、服务方式、服务内容等方面有相应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
作者:金丽华;苏长兰 刊期: 2008年第11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幼儿膀胱结石已极为少见.我院于2007年12月~2008年1月先后收治2例此类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文胜 刊期: 2008年第11期
前列腺摘除术后因手术创伤、留置导尿管、止血气囊牵引压迫膀胱颈部、引流不畅以及冲洗液反复刺激膀胱三角区、膀胱颈及后尿道等,使膀胱敏感性增强,引起膀胱平滑肌无抑制性收缩出现膀胱痉挛,不仅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而且易发生继发性出血和引流管阻塞等并发症,影响术后恢复.
作者:马文素;徐莲莲 刊期: 2008年第11期
不服药现象在精神病病房很常见,是很难解决且必须解决的护理问题.为探索这一问题,笔者随机分析了47例不服药病人的情况,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作者:田希梅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用于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例18~75岁的手术病人在整体护理中运用舒适护理方式,并评价其效果.结果 200例手术病人均有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改善,术后随访满意度达99.6%.结论 将舒适护理运用于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病人均获得了生理、心理方面的满足感和安全感,接受手术时充满信心,为手术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条件.
作者:蒋向春 刊期: 2008年第11期
1临床资料本组收集了2001年5月~2006年4月我院采用空气灌肠手法辅助复位的小儿肠套叠患者9例.男6例,女3例.年龄5个月~6.7岁.临床表现:起病急,均有阵发性哭闹、腹痛、呕吐.
作者:姜志勇 刊期: 2008年第11期
针刺伤在血站采血工作中经常会发生,危害极大,后果严重.因为采血人员每天要接待大量献血者,而目前的采血模式主要是采后检验,献血者中HBV、HCV、HIV以及梅毒螺旋体等的感染均占有一定比例.
作者:王美秋;丁喜成;高丽 刊期: 2008年第11期
正常肝脏脂肪约占重量的3%~5%.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超过肝脏比重的5%即为脂肪肝.严重者脂肪量可达40%~50%,脂肪肝的酯类主要是甘油三酯.
作者:贾淑荣;李洪英;刘卫东 刊期: 2008年第11期
临床上常见各科住院患者,因各种原因留置导尿,原发病痊愈之后,拔除尿管,出现排尿困难,笔者在工作中常遇类似问题,现把经治的32例患者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马顺利 刊期: 2008年第11期
中药不良反应比较复杂,通过分析对中药的不良反应的概念、原因、临床表现、安全用药等进行阐述,使人们正确地对待中药,合理地使用中药,促进中药事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刘根节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测定来探讨其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2007年1~12月在我院儿科住院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30例作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组,其中轻度13例,中度10例,重度7例.对照组20例,均于入院后24h内抽取股静脉血2~3ml,3000r/min离心后采用ABC-ELISA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轻度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浓度略高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而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痛中,重度组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与对照组比均明显上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重度与中度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差异亦显著(P<0.01).结论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惠儿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测定是判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简便、可靠且快速的生化指标.此项研究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降低了儿童致残率,提高了儿童生存质量,并对人类医学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作者:陈雯微 刊期: 2008年第11期
急性压疮是重症颅脑外伤手术较易发生的一种现象,预防压疮的工作应以评估一预防一治疗,积极评估是患者预防压疮的关键一步,预防是避免压疮发生的主要手段,因而应采取多种有效的预防措施,消除手术中各种诱发压疮的因素,提高整体护理的质量.
作者:程树莲;毋红霞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癃闭,又称小便不通,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但新生儿出生后两日无尿实属少见.此病如不及时治疗,将造成不良后果,甚至危及生命.新生儿由于太小,无法进行导尿,用针刺治疗本病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小琴 刊期: 2008年第11期
随着妇科感染疾病的增加,异位妊娠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阴式B超的使用及血β-HCG的监测,使得异位妊娠得以早期诊断,为临床保守治疗创造了条件、赢得了时间.
作者:鞠艳;刘涛;贾丽华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对子宫切除病人术后下床时间进行探讨.方法 全子宫切除病人于术后2d开始下床活动,次全子宫切除病人于术后1d开始下床活动,选择子宫切除术后病人共138例,与传统的护理方法比较.结果 并发症明显减少;输液天数:全子宫切除病人缩短了1.48d,次全子宫切除病人缩短了0.88d;住院天数:全子宫切除病人减少了3.44d,次全子宫切除病人减少了0.9d.结论 子宫切除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可加速病情恢复,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陈火明;容桃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挫伤性前房出血综合疗法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我院2003年5月~2007年5月收治的99例(99眼)挫伤性前房出血患者根据出血程度进行综合治疗,方法是双眼绷带包扎,丰卧位休息,给予止血剂、皮质类固醇激素,必要时应用降眼压药物及散瞳剂,并及时处理并发症,行前房穿刺冲洗.观察出血吸收时间、视力和并发症.结果 98眼挫伤性前房出血中积血吸收时间:Ⅰ级28眼,1~4d;Ⅱ级52眼,5~9d;Ⅲ级18眼,10~18d.出血吸收后视力:0.1以下者1例,0.1~0.5者8例,0.5以上者90,其中1.0以上者84例.结论 挫伤性前房出血的视力恢复程度与损伤程度、出血量的多少有关.综合治疗是治疗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壮昌;徐海宁;邹琪 刊期: 2008年第11期
方丝弓矫治器结合后牙(牙合)垫矫治个别前牙反牙各4例,反矜解除时间分别为1.5mo、1.8mo和2mo、3mo,反(牙合)的解除以个别反(牙合)前牙唇向倾斜和压低为主.笔者介绍了上颌(牙合)垫的制作方法、临床应用.利用方丝弓矫治器控制牙齿移动,纠正反牙(牙合).笔者认为此方法适于覆(牙合)大于3mm的病例,反(牙合)解除后即可停戴(牙合)垫,牙争垫有压低后牙的作用,会加重覆(牙合).
作者:李冬芬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正常新生儿肺部x线表现.方法 随意取本院开诊一段时间内新生儿胸片136例,抽出无呼吸道症状及体征,无明显心影及肺血异常改变的胸片46例.结果 46例中,表现肺部征象正常者13例,纹理增粗28例,纹理增厚5例.伴斑点状阴影30例.伴颗粒状阴影7例.结论 新生儿胸片必须在吸气末曝光.读片时密切结合临床,注意与正常生理状态下部分肺泡未舒张,阊质内尚有液体存留所表现x线征象相鉴别.
作者:马洪元;李永生 刊期: 2008年第11期
我科使用重组基因表皮因子局部贴敷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40例,同时保守治疗25例,并进行了临床对比观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东涛 刊期: 200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