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管理

孙华;杜淑珍

关键词:机械通气患者, 气道管理, 护理不当, 呼吸衰竭, 肺部感染, 并发症, 治疗
摘要:机械通气(MV)是治疗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而有效的气道管理是保证MV成功的必要条件,是能否撤机的先决条件.若护理不当,常可引起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护理对策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超过500ml或2h失血量超过400ml,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通过对257例产后出血病例的分析,发现其中156例均为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

    作者:王利敏;刘保芳;岳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前仁润通散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63例疗效观察

    慢性功能性便秘是临床常见多发病,以排便周期延长、粪便干结、粪便量减少、排便费力为主要临床变现.其病程长、治疗难度大,常常是服药缓解,停药即发.

    作者:刘登祥;蔡懿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采集新生儿股动脉血标本的探讨

    在临床护理操作技术中,采集新生儿血液标本是难度较大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而采集新生儿动脉血行血气分析检查又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基本操作.新生儿四肢动脉细弱,相对而言,股动脉比较粗且固定,穿刺成功率高.

    作者:任志青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玻璃酸钠配合其他方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关节疾病,其主要病变是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多见于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也是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如能给予有效的治疗,可以延缓病变的发展,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王泓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头孢哌酮双硫仑醒样反应3例报告

    近几年来,随着头孢哌酮的临床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越来越多,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头孢哌酮为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其特点为抗菌谱广,杀菌力强,毒性低等.

    作者:丁燕;王琦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临床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不合理用药处方的情况,提高药师指导医生和病人合理用药的能力.方法 随机抽取门诊及病房处方16780张,从中挑选出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归类分析.结果 不合理用药处方498张,不合格率为2.96%.不合理用药发生频率较高的是药物配方不合理、药物用法不合理及选药不合理等.结论 我院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用药现象,主要是由临床医生的专业知识缺陷引起的,药师应具备药学综合性知识,加强用药指导.随着医药科技的迅速发展,用于临床的各类药物日益增多,合理地使用药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不合理用药,既影响了药物疗效又使不良反应增加,甚至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笔者现就我院处方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目的 在于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刘阳英;刘嫣妮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我国卫生服务公平性的现状与对策

    探讨了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的现状,根据我国卫生服务公平性的成就及存在问题,提出通过大力发展经济,有计划地投入资金,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明确政府职能,建立多部门合作体制,正确地权衡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扩大医疗保险的覆盖面,加强卫生法制建设,做好公民的健康教育等措施改进卫生服务公平性的策略,从而使有限的卫生服务资源得到合理高效的利用,从整体上提高卫生服务的公平和效率.

    作者:王思琛;钟旋;欧燕妮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克罗恩病30例临床分析

    克罗恩病(Crohn disase,CD)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消化道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在西方国家多见,国内相对较少,但近年来有逐步上升的趋势,临床表现多样化,病情复杂.1992年1月至2002年7月,我们共收治了30例CD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际东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换血前后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

    目的 动态观察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换血前后,T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变化,为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换血疗法提供细胞免疫学基础理论.方法 采用美国RD有限公司提供的试剂,运用间接荧光法和SP法,检测高胆新生儿换血前、换血中、换血后血中T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表达水平.结果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换血前与换血中、换血后比较,除了换血中CD8外,其它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换血治疗后各种免疫细胞的变化,证实了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换血治疗是迅速的、科学的、临床行之有效的一种治疗法.为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换血疗法充实了免疫学基础理论.

    作者:江凡;祝爱霞;蔡叶琴;何水群;邹建话;卢光进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a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02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常规应用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应用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的基础上,加用a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是92.2%、74.5%(P<0.05),治疗组对心功能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a受体阻滞剂可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延长患者寿命.

    作者:毛广泽;卜繁强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炎症性肠病186例临床分析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一词专指病因未明的炎症性肠病(idiopathic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及对本病认识水平的提高,我国IBD有上升趋势,早期诊断是临床上决定治疗方案、提高疗效、改善预后的重要基础[2].

    作者:石国范;关世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引起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在接受医疗护理服务过程中,不但对技术活动的结果有较高的期望值,对服务也有较高的要求.护理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影响医院利益及相关医护人员的利益.

    作者:李稚鸥;刘朝辉;赵英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小剂量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观察

    收集我院2003年~2007年7月住院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以下称TIA)病人共160例,应用小剂量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80例TIA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本组160例患者均符合TIA诊断标准[1],经头颅CT排除脑出血及脑梗死,无活动性消化性溃疡及近期出血病史,无使用抗凝血及溶栓药等禁忌证.

    作者:陈晓玲;栗迪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硬膜外腔持续滴注治疗顽固性呃逆

    呃逆是反复的、不随意的、痉挛性膈肌及肋间收缩,随后突然声门闭合产生一个特有的声音.呃逆按发作的持续时间分成:单发性或一阵性,数分钟至48h以内,为暂时性;持久性或延迟性为48h以上;慢性为7d以上;难治性或顽固性为1mo以上.

    作者:周文军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小儿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点是起病急、传染性强、流行广泛、传播迅速,易引起流行和大流行.多发生于冬末春初和雨季,我国也有在夏季流行的报道.

    作者:张红梅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门诊患者滴虫性阴道炎阳性检出率分析

    阴道炎是妇科常见疾病,感染滴虫又是造成阴道炎的常见原因之一.阴道分泌物中检出滴虫是诊断滴虫性阴道炎的重要依据之一,较长时期利用湿片直接镜检查找滴虫的方法受气候环境温度、白带标本离体时间、检测工作人员技术的影响,造成漏检率高、检出率低.

    作者:周国才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卒中后癫痫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方法 对320例卒中后癫痫进行临床分析,总结影像学表现及治疗途径.结果 早发性癫痫发生在卒后1~2wk,晚发性癫痫发生在卒中后1~2a,以全身强直阵挛样发作多见,其次,为部分性发作,部分性发作继发全身强直阵挛样发作,癫痫持续状态.精神运动性发作、失神性发作少见.靠近脑叶及皮层卒中后癫痫多见,一旦出现卒中后癫痫,应给以强化抗癫痫治疗1~3个月.

    作者:王宝忠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浅谈手术室消毒供应的专人管理

    我院自2005年以来,手术室器械的清洗、检查、保养、打包和敷料的打包工作均由专人负责,3a来效果很好,体会如下.1 管理条件1.1 人员要求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清洗消毒设备的使用方法、各种清洗技术、手术器械的性能及构造.

    作者:朱翠琴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无症状心肌缺血是指有客观证据的心肌缺血,而无心绞痛的有关症状,临床约有半数的冠心病患者可发生无症状心肌缺血.故早期发现及治疗无症状心肌缺血,可改善患者的预后.2004年1月~2007年1月我们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测冠心病患者180例,观察其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特点及发生规律,现总结如下.

    作者:牛雪梅;胡伟;吴增文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利培酮与奎硫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体液免疫功能影响的对照研究

    目的 了解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过程中的体液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及体液免疫因子与精神症状、治疗敏感度的关系.方法 患者组(43例)分为利培酮治疗组和奎硫平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及治疗第4周末和第8周末测定IgA、IgM、IgG及补体C3、C4.对测定结果 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治疗前及治疗4周末,患者组(维思通组和舒思组)IgG、补体C4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补体C3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4周末患者组IgG、补体C4的含量明显高于治疗前,而补体C3的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8周末,这种差别消失.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免疫球蛋白(IgG)、补体(C3、C4)含量异常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8周后,这种差别消失,且与PANSS量表评分无明显相关性.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体液免疫功能存在异常且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抗精神病药物对患者体液免疫功能的恢复可能有帮助.

    作者:马俊国;徐富玲;谭余龙;高树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