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梅毒误诊7例临床分析

宋玲

关键词:早期梅毒, 误诊, 梅毒血清学检查, 临床资料, 滴度, 已婚, 阳性, 未婚, 年龄, 患者, 病例
摘要:1 临床资料收治的早期梅毒误诊患者7例,男4例,女3例;年龄21~53岁;已婚5例,未婚2例;病程1~2mo.所有病例梅毒血清学检查均阳性(RPR滴度1∶ 4~1∶ 64,TPHA滴度均超过1∶ 80).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白细胞介素-10与儿童肾病综合征的临床关系

    本文利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INS)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IL-10水平的变化,以进一步了解T细胞亚群功能失衡及IL-10在INS发病中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张丽萍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舒芬太尼用于术后病人自控镇痛的观察

    目的 评价舒芬太尼用于术后病人自控镇痛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的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3组.A组:应用舒芬太尼100mg+氟哌利多5mg+生理盐水配至100ml,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B组:应用布比卡因150mg+舒芬太尼40mg+氟哌利多5mg+生理盐水配至100ml,术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C组:应用布比卡因150mg+吗啡4mg+氟哌利多5mg+生理盐水配至100ml,术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结果 C组与A组、B组比较,各时段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段Ramsay评分C组高于A组、B组(P<0.05).结论 舒芬太尼经静脉或硬膜外用于患者术后自控镇痛均可取得安全满意的效果.

    作者:韩金华;刘国文;裴福刚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支原体的鉴定计数与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支原体(Mycoplasma)是一类大小与结构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与增殖的微生物,主要存在于人体和动物的腔道黏膜上,目前发现寄居于人体的支原体有16种,其中解脲脲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生殖支原体(Mg)和肺炎支原体(Mp)这4种支原体对人体有致病作用,前三者可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后者是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目前临床主要通过分离培养法检测Uu、Mh.

    作者:李立清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血管病患者的观察和护理

    脑血管疾病是临床常见病,我院脑血管病专科2006年共收治血管病患者310例,经过积级的治疗和科学细致的护理,有303例病人痊愈或好转出院,下面将我们对此类病人的观察和护理体会浅述如下.

    作者:冯海英;王利敏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依那普利与吲达帕胺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4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依那普利与吲达帕胺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中、重度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40例,开始服依那普利5mg,1次/d,吲达帕胺2.5mg,1次/d,然后依据血压在2~3wk逐渐调整两药剂量,尽量使血压稳定在理想水平.结果 治疗前后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依那普利联合吲达帕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显著.

    作者:周玉洁;王丽昕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鼻塞CPAP在新生儿呼吸衰竭应用中的护理

    目的 探讨鼻塞法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0.5~5d的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护理方法 ,使呼吸衰竭新生儿得到安全、有效的护理.方法 对我科2006年9月~2007年9月出现呼吸衰竭的新生儿18例,于出现呼吸困难时尽早使用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2~5d,观察疗效.结果 16例均在2~3d显效,1例在5d显效,1例自动放弃.结论 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效果显著,且操作简便,经济实用.

    作者:黄萍;陈友芬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膝关节骨析治疗后骨性关节炎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与探讨膝关节骨折治疗后骨性关节炎发生情况.方法 收集1987年5月~1997年5月50例膝关节骨折治疗产生骨性关节炎后遗症病例,回顾分析骨折损伤程度及治疗方法 对产生骨性关节炎的影响.结果 本组50例膝关节骨折患者治疗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膝关节活动受限,反复肿胀,疼痛,生活、劳动能力均受到影响,非手术治疗18例(36%),手术治疗32例(64%).结论 治疗方法 不当对骨性关节炎发生率有很大影响.传统的非手术治疗有一定的适应证,复位不良,固定不妥的手术治疗后,骨性关节炎发生率较高.

    作者:吴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脑室引流并注射尿激酶治疗原发性脑室出血的临床观察(附51例报告)

    目的 探讨脑室引流并注射尿激酶治疗原发性脑室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51例原发性高血压脑室出血患者出血量多的一侧侧脑室,钻孔并置引流管,尿激酶3万U注入脑室,每12h 1次.结果 51例患者存活42例.结论 脑室引流并注射尿激酶治疗原发性脑室出血效果较好,生存率提高,疗程明显缩短.

    作者:王金立;徐建新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产后抑郁症的心身护理

    产后抑郁症是产妇孕期及分娩前后因精神压力过重导致情绪变化,引起心理及内分泌功能紊乱等方面的原因所致,不仅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还影响到婴儿、家庭、婚姻、社会,处理不当容易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了解本病,及时有效地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极为重要.笔者对我院29例产后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发病原因进行调查了解,并针对性对其进行心身护理.结果 29例患者全部康复出院,仅1例在1年后复发.

    作者:张敏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38例严重多发伤十二指肠损伤救治分析

    近年来,随着高速公路机动车辆普及,高层、超高层建筑物的涌现,创伤动能不断加大,杀伤力增强,组织器官损伤的严重性大大增高,病情危急,外科处理复杂,并发症多,死亡率高.

    作者:李海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老年社会心理学的探索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医学科学的进步,人类的寿命正在不断延长,全世界人口的年龄结构发生了历史的变化,中国也不例外.按国际标准,一个国家60岁以上人口占10%即成为老年型国家.

    作者:郭琳;庞应福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85例产后尿潴留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产妇产后超过8h膀胱胀满、尿液不能随意排出为产后尿潴留.产后尿潴留是产科常见并发症,常影响子宫收缩,致阴道出血量增多,易导致产后泌尿道感染,不仅增加了产妇的痛苦,也影响了治疗及护理工作.

    作者:李玉波;王鑫花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小剂量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观察

    收集我院2003年~2007年7月住院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以下称TIA)病人共160例,应用小剂量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80例TIA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本组160例患者均符合TIA诊断标准[1],经头颅CT排除脑出血及脑梗死,无活动性消化性溃疡及近期出血病史,无使用抗凝血及溶栓药等禁忌证.

    作者:陈晓玲;栗迪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望闻问切尝溶烧辨药品伪劣

    药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社会在发展,物质在丰富,人们的健康及安全用药意识随之日益增强.特别在我国,推行药品分类管理、不断加大非处方药的实施力度,人们自我药疗的意识趋于日常化、社会化,为确保用药的安全有效,了解和掌握伪劣药品的简易鉴别方法尤为重要.

    作者:李太红;冯国旗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在胸外科的应用

    以往的临床观察方法不易识别早期缺氧,而应用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监护仪持续无创监测,能连续动态地观察机体氧合情况,及时发现早期低氧血症,为临床抢救及护理提供依据.

    作者:张艳红;赵艳颖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30例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探讨

    近年来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血栓形成后遗症严重影响病人的工作能力,甚至致残.我院于2002年1月至2007年1月共发现各类骨科手术后有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深静脉血栓3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春江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貌似脑梗死的低血糖性偏瘫2例

    低血糖症伴有孤立的、局灶的神经体征,以往在临床上罕见,随着对本病认识的提高及临床辅助检查的改进,国外陆续有这方面的报道.本文报告2例如下:例1:女,67岁,糖尿病史3a.

    作者:杨春梅;田雅春;宋慧敏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绝经妇女激素替代疗法的进展

    激素替代疗法(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是以补充雌激素为主,以解决与雌激素不足有关的健康问题为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1].该方法自1932年首先由Geist和Spielman提出后,才逐步得到认识和发展.

    作者:赵桂兰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151例妊娠晚期肝功能异常临床资料分析

    妊娠期间,孕妇的营养物质需要量增加,以供给胎儿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的明显增加,使肝内糖元储备减少,胎儿的代谢和解母作用,主要依靠母体的肝脏来完成,使孕妇肝脏负担加重,较易感染病毒性肝炎.据统计,孕妇发病率比未孕妇女高5~6倍.

    作者:张福琴;高峰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与防护措施

    本文从生物、物理、化学、心理因素方面就手术室护士所面临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进行了探讨.

    作者:刘玉兰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