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刺加电针治疗中风偏瘫68例疗效观察

陈庆华

关键词:中风偏瘫, 疗法, 针刺, 电针
摘要:目的 观察针刺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方法 对急性期继内科常规治疗之后,生命体征平稳的68例中风偏瘫病人采用针刺疗法进行治疗.结果 68例患者经过4wk治疗,显著进步48例,占70%,进步20例,占30%,无效0例.结论 针刺治疗中风偏瘫疗效满意、疗程较短,适合基层医院应用.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头孢哌酮双硫仑醒样反应3例报告

    近几年来,随着头孢哌酮的临床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越来越多,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头孢哌酮为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其特点为抗菌谱广,杀菌力强,毒性低等.

    作者:丁燕;王琦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妊高征患者血清尿酸含量与围产期结局的分析

    目的 探讨尿酸对围产期结局的影响.方法 测定40例正常孕妇和42例妊高征患者的血清尿酸(UA)、尿素氮(BUN)的水平.结果 妊高征患者血清尿酸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妊娠(P<0.01).而妊高征的围产儿病死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对照组(P<0.01).结论 妊高征患者血清尿酸的变化不仅可作为临床监测围产儿预后的指标,也可对妊高征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闫莉萍;粘桂霞;龙艳芬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健康教育在防治糖尿病足中的作用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tus,DM)慢性并发症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特点.尽管糖尿病教育已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开展,但尚未引起广大糖尿病病友,甚至部分医生的足够重视,从而出现了许多本不应该发生的悲剧,许多患有糖尿病足的病友不幸被截趾或截肢,甚至死亡,给糖尿病病友及其家属的精神和经济上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作者:乔晓娜;李晓红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输卵管积水误诊5例临床分析

    了解输卵管积水的发病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本病多有盆腔手术史,慢性证体炎病史,卵巢囊肿多无上述病史.

    作者:雷快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卒中后癫痫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方法 对320例卒中后癫痫进行临床分析,总结影像学表现及治疗途径.结果 早发性癫痫发生在卒后1~2wk,晚发性癫痫发生在卒中后1~2a,以全身强直阵挛样发作多见,其次,为部分性发作,部分性发作继发全身强直阵挛样发作,癫痫持续状态.精神运动性发作、失神性发作少见.靠近脑叶及皮层卒中后癫痫多见,一旦出现卒中后癫痫,应给以强化抗癫痫治疗1~3个月.

    作者:王宝忠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85例产后尿潴留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产妇产后超过8h膀胱胀满、尿液不能随意排出为产后尿潴留.产后尿潴留是产科常见并发症,常影响子宫收缩,致阴道出血量增多,易导致产后泌尿道感染,不仅增加了产妇的痛苦,也影响了治疗及护理工作.

    作者:李玉波;王鑫花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浅谈肢体骨折病人康复期功能锻炼的护理

    在肢体骨折病人康复的过程中,及时指导功能锻炼是促进肢体康复的重要措施之一.功能锻炼可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使肌肉不萎缩,软组织不粘连,尽可能地保持或恢复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尽量减轻因创伤和疾病所引起的不良后果,预防并发症,使受伤机体功能获得大限度的恢复.

    作者:夏菊珍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尼尔雌醇用于绝经后妇女取IUD33例体会

    目前绝经期年龄普遍推迟,放置宫内节育器(IUD)的年限也相应延长,有的绝经期妇女由于无不适症状,或者有思想顾虑而一直未取器,加上绝经后卵巢功能衰退,并逐渐消失,雌激素水平低落,生殖器官出现萎缩,绝经后子宫萎缩变小,致使宫内节育器错位嵌顿,给取器带来很大难度.

    作者:孙淑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白细胞介素-10与儿童肾病综合征的临床关系

    本文利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INS)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IL-10水平的变化,以进一步了解T细胞亚群功能失衡及IL-10在INS发病中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张丽萍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脑卒中发作的诱因分析

    目的 分析与脑卒中发作有关的常见诱因,为更好地预防卒中提供依据.方法 对逐例统计的218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总结,分析脑卒中发作的常见诱因.结果 218例脑卒中患者中,有明确诱因者108例,占49.5%;出血性脑卒中45例(42%);缺血性脑卒中63例(56.7%).诱因的频数依次为过度劳累、睡眠或晨起、情绪改变、洗澡时间过长、饮酒过多、旅途较长、心脏病、失眠、饮食失调、玩牌(含打麻将、下棋)等.结论 脑卒中的诱因有的能使机体在一短时间内处于易发病状态,而有的可即时引起发作.积极控制诱因,有助于明显减少脑卒中发作.

    作者:彭扬君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56例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方法 和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自1998年~2006年应用电视腹腔镜行精索静脉曲张56例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56例均获成功,无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半年随访无复发.结论 腹腔镜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损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复发率低、疗效确切.

    作者:王彬;高建军;李维安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小儿惊厥的病情观察及护理

    惊厥是1~3岁小儿常见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的症状.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不尽相同,而严重的、长时间的、反复的惊厥发作,可致明显的脑损伤而留有严重的后遗症,甚至威胁患儿的生命.

    作者:鲍影华;王春晶;王超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利培酮与奎硫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体液免疫功能影响的对照研究

    目的 了解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过程中的体液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及体液免疫因子与精神症状、治疗敏感度的关系.方法 患者组(43例)分为利培酮治疗组和奎硫平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及治疗第4周末和第8周末测定IgA、IgM、IgG及补体C3、C4.对测定结果 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治疗前及治疗4周末,患者组(维思通组和舒思组)IgG、补体C4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补体C3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4周末患者组IgG、补体C4的含量明显高于治疗前,而补体C3的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8周末,这种差别消失.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免疫球蛋白(IgG)、补体(C3、C4)含量异常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8周后,这种差别消失,且与PANSS量表评分无明显相关性.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体液免疫功能存在异常且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抗精神病药物对患者体液免疫功能的恢复可能有帮助.

    作者:马俊国;徐富玲;谭余龙;高树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异位妊娠与生殖道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的关系

    目的 探讨异位妊娠与生殖道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选择2006年1月~2007年8月在我院住院的91例异位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期因早孕在我院要求终止妊娠的患者52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生殖道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情况.结果 异位妊娠组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率为25.27%、衣原体感染率为14.29%、两者合并感染率为16.48%,对照组支原体感染率为9.61%、衣原体感染率为1.92%、两者合并感染率为1.9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生殖道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增加异位妊娠的机会.

    作者:谢芳;杨靖东;伍彩雯;陈立红;盛瑞兰;林元恒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前仁润通散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63例疗效观察

    慢性功能性便秘是临床常见多发病,以排便周期延长、粪便干结、粪便量减少、排便费力为主要临床变现.其病程长、治疗难度大,常常是服药缓解,停药即发.

    作者:刘登祥;蔡懿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胸腔镜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护理

    恶性胸腔积液是恶性肿瘤侵及胸膜的常见晚期表现.传统的诊治方法是反复胸腔穿刺抽液、胸腔内注药等,但疗效差,不良反应大(胸痛、发热),消除胸水的成功率低.

    作者:刘淑英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的护理

    通过对18例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患者的护理,总结了术前、术后护理体会.其经验是以健康教育为指导,术前做好心理护理,使病人及家属积极配合治疗;术后认真做好生命体征监测和全麻术后呼吸道管理,加强饮食、活动指导,做好各管道护理以及并发症的观察,切实落实出院指导.

    作者:李丽星;林美娥;陈丽周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现代监护仪的工作原理和使用

    医用监护仪是各类医用电子仪器中应用极为普遍的一种,它通常被配置于医院的CCU、ICU和手术室、抢救室及其它一些需要长时间监测病人生理参数的场合.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它监护仪及中央监护仪一起联网构成监护系统.

    作者:辛桂英;王志成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癌症末期患者的临终关怀及护理

    临终关怀是指对已经失去治疗价值,而需要忍受躯体病痛的折磨,求生欲望和对死亡恐惧的精神煎熬的病人,对临终阶段患者包括其家属的特殊服务,实际上也是一种对临终患者处置死亡的方式.

    作者:鹿占春;刘艳凤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老年社会心理学的探索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医学科学的进步,人类的寿命正在不断延长,全世界人口的年龄结构发生了历史的变化,中国也不例外.按国际标准,一个国家60岁以上人口占10%即成为老年型国家.

    作者:郭琳;庞应福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