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捏脊治疗小儿厌食症

杨花花

关键词:厌食症, 捏脊
摘要:小儿厌食症是以小儿不思饮食为主症的小儿消化不良症,不同于神经性厌食.采用捏脊疗法,通过局部刺激,调整相关脏腑阴阳气血平衡及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疗效显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外药物敏感性分析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15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进一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6年12月分离的15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15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D试验的阳性率.结果 124株(79.5%)金黄色葡萄球菌为MSSA,32株(20.5%)为MRSA,D试验阳性率为54.4%(6/11).MSSA药物敏感度依次为万古霉素(100%)、替考拉宁(100%)、左氧氟沙星(96.8%)、头孢肤肟(96%)、环丙沙星(93.5%)、氯霉素(93%).MRSA药物敏感度依次为万古霉素(100%)、替考拉宁(100%)、复方新诺明(87.5%)、氯霉素(75%).结论 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以糖肽类抗生素如万古霉素、替考拉宁为首选用药.

    作者:李惠卿;曹丽君;苏颖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咪唑安定和芬太尼辅助硬膜外麻醉的临床观察

    硬膜外麻醉是我们基层医院应用广泛的麻醉方法,术中病人常处于清醒状态,要达到较满意的麻醉效果,常需要辅助其他药物,咪唑安定具有镇静催眠抗焦虑及顺行性遗忘等作用,芬太尼属阿片受体激动药具有抑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迷走神经张力、抑制代谢和应激反应的作用,能抑制来自手术刺激引起的血管反应,我院近年来硬膜外麻醉成功后静脉内辅于咪唑安定加芬太尼,术中取得良好的镇静、镇痛作用,提高了硬膜外麻醉的质量.

    作者:谢静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功能性胃肠病与情绪障碍

    功能性胃肠病常见,是生理、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复杂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消化系统功能性的综合病征,与情绪障碍密切相关.本文介绍其生理学基础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

    作者:刘东升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生长抑素联合凝血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60例疗效观察

    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症,发病凶险、病死率高,以往应用垂体后叶素治疗副作用多、并发症多.

    作者:鲍艳霞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糖尿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护理体会

    目的 为分析胰岛素泵安置前后的护理特点并观察其疗效.方法 对10例糖尿病胰岛素泵治疗的患者进行了心理、技术、家庭等全方位的综合护理和随访.结果 10例患者用胰岛素泵后血糖控制良好、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次数减少,生活质量相应提高.结论 综合护理保证了胰岛素泵控制高血糖的良好效果.

    作者:黄霞;王克蓉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关于开展社区健康档案管理的研究与探索

    目的 总结健康档案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寻求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的方法.方法 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实际出发,参照国内文献,分析建立健康档案的意义、内容、基本要求以及存在的现状.结果 健康档案的建立思想上要重视,内容上要统一,管理上要规范化、信息化.结论 加强社区健康档案的建立,灵活运用健康档案是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的基础途径.

    作者:邬美花;沈红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中晚期食管鳞癌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食管癌足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以鳞癌为主.紫杉醇(paclitaxel,PTX)是目前治疗食管磷癌有效药物之一,有效率在67%~77%[1,2],但副作用较大.

    作者:李淑君;张艳;张宏波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与护理

    一氧化碳(CO)中毒亦称煤气中毒,CO中毒是冬季常见的急症,吸入的CO气体与血红蛋白(Hb)相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COHb),致使血红蛋白丧失携带氧的能力,造成人体的各器官组织缺氧.

    作者:费小芸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双氧水用于宫缩乏力性子宫出血43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方便快捷的止血的新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三年来我院妇产科用双氧水宫腔内擦洗产后因宫缩乏力性子宫出血病例43例.结果 43例因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病例100%达到迅速、快捷、有效止血的效果.结论 双氧水局部宫腔擦洗是有效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子宫出血的方便快捷的好方法.

    作者:李多映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加强产妇出院指导巩固爱婴工作成效

    目的 探讨在母婴护理中开展健康教育的方法和内容,提高产科护理质量,更好地巩固爱婴医院工作成效.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产妇需求.引入健康促进新理念,实施全程健康教育,出院时进行效果评价并加强指导.结果 产妇掌握了如何进行自我保健的方法及母乳喂养技巧和新生儿护理知识,广泛认同健康教育的作用.结论 开展全程健康教育,出院时加强指导,对提高母婴生存质量,巩固爱婴医院工作成效的作用十分重要.

    作者:王莉玲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护士心理素质在静脉穿刺中的影响

    静脉穿刺是护士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静脉穿刺的成败与否,如果认为无非是手法、技巧和熟练程度的问题,那是片面的,因其只看到了事物机械静止的一面,忽视了操作过程中护士的心理因素.护士作为一换个生物有机体,作为社会的一员,其心理状态也会受到个体的、社会的各种因素而发生变化,笔者认为只有提高护士自身的心理素质,才能提高静脉穿刺中的成功率.现就护士心理素质在静脉穿刺中的影响作一分析.

    作者:秦海燕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大容量注射液触发点注射在治疗肌筋膜痛综合征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比较不同容量注射液触发点注射在治疗肌筋膜痛综合征中的效果.方法 选48例肌筋膜痛综合征患者,ASA Ⅰ~Ⅱ级,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试验组,B组为对照组.A组每一触发点注射配制液8~10ml,B组每一触发点注射配制液3~5ml,观察两组患者在治愈率、并发症及疗程等方面情况并在疗程结束后随访,将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第1疗程后A组治愈率较B组有优势(P<0.05).第2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在治愈率上的差异已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未有并发症发生.随访1a,B组有2例好转的患者复发且A、B两组的患者在治愈率上也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较大容量注射液触发点注射疗法较传统疗法治疗肌筋膜痛综合征在疗程、疗效及降低复发率方面有一定优势.

    作者:周勇;高立华;刘书玉;王晓睿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卵巢合并子宫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23岁.因盆腔包块在当地医院行剖腹探查术,术中仅行右侧附件包块切除.术后病理报告为卵巢浆液性囊腺癌.即转入我科.

    作者:陈朝晖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体格检查与临床误诊

    每个临床医生工作中,都可能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误诊.严重地误诊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必须加以重视.误诊的原因众多,常见如询问病史不认真、体格检查不仔细等.

    作者:周卫敏;郭建民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健康管理品牌的创建以及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

    近几天,某健康管理公司获得2500万美元的融资,成为医疗界到目前为止大一笔风险投资案.这表明投资方对未来中国健康管理行业的乐观态度.

    作者:任朝相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硬膜外针代小针刀的临床创新研究

    十多年来,受朱汉章教授针刀医学思想的激励与启迪,对针刀医学兴趣浓浓,情有独钟.由于诸多种主客观因素,没有寻找到机会参加朱汉章老师及高徒们的针刀医学讲座及临床观摩,只是拜读了朱老师及贴身弟子们的名著所受教益与肩发,加之派出医生们学习回来后的操作演示,观察请进来的针刀医师治病过程,欣赏倍至,跃跃欲试钻研、体会、心悟,从中悟出一些道理,摸索出一些治疗经验.

    作者:刘佩骅;刘雪梅;刘冬梅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病毒性肠炎

    病毒性肠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80%婴幼儿腹泻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伴全身症状,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刘育红;王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综合治疗肺癌化疗伴发恶心呕吐36例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 将54例以恶心呕吐为主证的肺癌手术或未手术静脉化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18例),分别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和胃复安治疗.结果 两组有效率分别为68.6%,47.3%.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但治疗组对原发性肺癌咳嗽、咯痰、呼吸困难等伴随症状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综合治疗对痰浊型、脾虚型恶心呕吐疗效较好.

    作者:李卉;陈效勇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胎心监护发现胎盘早剥并子宫卒中1例报道

    患者因停经35+wk、腹泻1d、阵发性下腹痛14+h入院,胎心监护示胎儿宫内窘迫,基线细变异减少,其曲线呈和缓的波浪状,宫缩曲线与之同步,呈正弦样改变,收缩峰间无明显间歇期,腹部触诊见子宫持续收缩,B超提示胎盘早剥,急行剖宫产术结束分娩,术中证实为胎盘早剥并子宫卒中.

    作者:李秀荣;李学燕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后护理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挽救了大量的心血管病患者的生命和提高了生活质量.

    作者:贾在香;刘爱萍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