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红涛
设计意图:在传统的幼儿园音乐教学中,歌唱教学一直被认为是容易进行的,只要教师自己会唱,幼儿自然会跟着模仿,这样也就出现了教师唱一句,幼儿模仿一句,幼儿在机械的重复训练中表现出了很大的无奈,美感表现更无从谈起.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也总是逃脱不了固有的教学模式,面对歌唱教学也很无奈.
作者:修利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设计意图:我园地处县城城郊地带,正值金秋时节,周边的农田果园远山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个季节,也是各种虫子活跃的时期,一天有个孩子拿着一个蚂蚱笼来到幼儿园,孩子们被蚂蚱清脆的叫声吸引,互相谈论,于是在家长的积极支持与密切配合下,带孩子们捉虫子的活动产生了.
作者:李红红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设计意图:中班幼儿对于分类活动有了一定的基础,可以按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由于本班刚刚开了商店的游戏活动,幼儿对整理货物有了初浅的概念,在此基础上,选择了幼儿比较容易掌握,贴近幼儿生活的一些商品作为内容.集体活动中引导幼儿巩固按一个特征分类,依次学习按两个特征分类并做标记,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活动中不仅注重幼儿操作,还要求幼儿表达分类结果,从而提高幼儿概括能力,加深幼儿对分类标准的概念.
作者:张淑琴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设计意图:经过皮影主题活动中的前几个活动后,幼儿已对皮影这一古老而有趣的民间艺术活动有了较全面的了解,也对皮影表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我们根据幼儿的喜爱经过改进后制作了熟悉的、有趣的皮影角色,并请幼儿自己编故事,自己选择角色、背台词,进行了分组排练.本次活动就是幼儿将排练的皮影故事在皮影戏台上进行表演,进一步熟悉皮影戏,感受这种艺术活动的魅力.
作者:刘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设计意图:幼儿到中班以后,交往的圈子也越来越大了,他们渴望和更多的朋友在一起,抓住这一时机,引导幼儿与同伴交往中学会合作,学会关心他人,从而为健康的个性的形成奠定基础,这是很有必要的.结合中班社会领域教育目标要求开展此活动,通过故事鼓励幼儿学会关心他人,初步体验把快乐带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快乐,并且知道好朋友要互相帮助,激发幼儿与同伴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情感.
作者:耿俊雯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设计意图:在一次用三原色涂色的美术活动中,部分幼儿发现两种颜色混在一起后还可以变成另外一种颜色.看到孩子们的兴趣非常浓厚,使产生了本活动.运用实验、观察、操作等方法,让幼儿自己去感知,去发现颜色的变化.
作者:韩雅斐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设计意图:春天到了,我们开展了《认识春天》主题活动,我们园的花园里、操场里绿茸茸的小草新新露出了头.孩子们喜欢在花园的草地上游玩、嬉戏,但是对小草的特征并不太了解,有的孩子还喜欢拔草.因此想通过组织这样一次集体活动,帮助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有意识的去观察、发现、了解草的一些特征以及小草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从而懂得要爱护小草.
作者:桑吉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设计意图:中班幼儿积累了大量看图讲述的能力,能运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讲述图片内容.因此,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少量的排图讲述活动.在活动中,部分幼儿没有发现图与图之间的联系,导致排图顺序不正确,讲述内容牵强.由此,可以看出幼儿的观察不够细致,逻辑思维不强,需要循序渐进地、由易到难地引导幼儿提高观察能力,促进逻辑思维的发展.因此选择此活动《猫和老鼠》,由于其内容幼儿很感兴趣,图片的线索较多,并易于幼儿进行观察与发现,适合本班幼儿的兴趣特点和能力水平.
作者:赵丽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设计意图:形象设计是一种视觉文化,它的艺术作品象溢满油彩的画笔一样点缀着我们的生活,电视中、商场里、大街上处处展示着它时尚的魅力,冲击着我们的视觉,引发人们对它的关注.能否引领幼儿感受社会多元文化发展的时代气息,如何欣赏流行的视觉文化艺术,并与之对话?于是产生了该主题的愿望.该系列活动根据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能力,尝试从幼儿感兴趣的动画片中的卡通人物形象为切入点,从发型设计、面部化妆造型、服装服饰设计等方面让幼儿感受时尚艺术之美,激发幼儿审美情趣,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鼓励幼儿大胆地进行个性化的创造和表现.
作者:林燕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设计意图:藏戏演出佩戴面具具有藏民族特色,它与京剧、川剧等面具风格迥异.我园教师根据所处藏族地区的特点,结合幼儿喜爱面具的兴趣点,设计了本次艺术领域的活动——藏族面具.目的是为了让幼儿初步感受藏族面具的特点,了解藏族文化的悠久和神秘.我们用制作的方式进行探索活动,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老师在支持、鼓励幼儿用粘贴、剪、穿等技能大胆设计制作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艺术的表现力和审美能力.
作者:司立琼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设计意图:周末过后,几个孩子兴高采烈地谈论着广场上的音乐喷泉,后来越来越多的孩子参与议论,他们都对神奇的音乐喷泉赞不绝口,有些孩子还连说带比划.我想这不正是引导幼儿用肢体语言来表达对音乐、生活的感受和理解的好机会吗?于是,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作者:张弘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设计意图:由于大班幼儿生活内容不断丰富,经常会在生活中遇到单、双数的问题.而他们对单、双数的实际意义并不理解,经常会出现一些错误.为了使幼儿能真正理解单、双数的实际意义,正确处理生活中有关单、双数的问题,我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同时,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让他们充分感受成功的快乐,并通过环节的层层深入,使幼儿的思维方式顺利地从直觉行动思维过渡到具体形象思维并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
作者:杜晓娜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设计意图:这是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喜欢小动物设计的一节活动,通过小兔找小羊为线索连接整个活动,在情感上让幼儿学习帮助他人的快乐.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教师不仅要帮助幼儿复习巩固5以内数与量的对应,而且引导幼儿认识数字6及6的形成.幼儿的思维有着直观、形象性的特点,而数却是抽象的概念,幼儿理解和掌握会比较困难.因此我们通过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制作了教学课件,优美的动画配以轻快的音乐,充分调动了幼儿的感官,使幼儿在轻松的状态下积极的学习.
作者:吕娜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设计意图:剪纸是中国为流行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而甘肃彩陶是中国彩陶文化为发达的地区.将民间剪纸与丰富多彩的彩陶文化相结合开展教育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审美感受与体验,而且使幼儿多角度,立体化的增强对民间艺术认识,建构多元的民间美术知识,从而感受并喜欢本土文化,萌发爱家乡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作者:张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设计意图:超市是孩子们和父母经常去的地方,货架上的商品琳琅满目,他们常常会问:这些好东西是怎么运来的?……而车是幼儿喜欢玩的玩具.他们往往会手拉着东西如:小车或纸鞋等,在活动场地上跑.跑累了就三五成群地商量,用车运送什么物品,怎样运得快等.为此我利用废旧物品自制的汽车、火车、飞机设计了此次活动.
作者:蒋文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设计意图:每次孩子用自己的小毛巾擦手的时候,总是边擦边玩,有的孩子干脆把小毛巾当成手绢折着玩.有次我看到一个孩子用自己的擦手毛巾卷成一根棉棒然后又一折,就做成一个望远镜放在眼前玩耍.中午孩子午睡后,我就试看用小毛巾折出形状各异的花,孩子起床后看到了这些花都很好奇,都在询问这是什么花.看到孩子的好奇心,我就设计了这个活动.通过让孩子自己卷卷折折,既让孩子在玩耍的过程中感知了毛巾的形状和柔软质地,又能丰富孩子的认知能力,也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
作者:宋丽红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设计意图:零食是孩子们喜欢的食物.在日常生活中,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零食,其中,有许多可以为孩子生长提供必须的营养,也有许多提供不了营养,反而会危害孩子的健康,可孩子们并不懂得.为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希望孩子们通过本次活动,初步了解零食、尝试学习选择零食,在生活中吃健康的零食.
作者:王卓英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设计意图:对5.12汶川和4.14玉树大地震中我们失去了很多同胞亲人,也有很多人失去了双臂和腿.通过图片让幼儿了解我们身边有很多有困难的人,这节活动设计教育激发我们的幼儿对残疾人的同情心,同时产生帮助残疾人的愿望.
作者:马丽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设计意图:午休的时候,我发现班里有些幼儿喜欢脱掉袜子翘起小脚丫,指一指、摸一摸,互相比一比,看谁的大谁的小、谁的白谁的黑、谁的胖谁的瘦、兴致很高,看到幼儿对身体的初步探索表现出了较强的兴趣,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于是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活动中,我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幼儿创设了轻松的感知氛围,让幼儿在玩中、动中发现、感知,将艺术、语言、科学等领域有机整合,通过幼儿说、看、摸、动等形式,让他们充分感知、比较认识脚的特点,激发幼儿对生活、对自己成长的热爱和渴望.
作者:曹晓珍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设计意图:本节课是根据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的.他们的思维方式比较单一,对数的概念的获得需要运用大量的操作活动和游戏来完成.他们特别的喜欢小动物,会把小动物当成自己的朋友.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以可爱生动的小瓢虫为载体,通过瓢虫飞、瓢虫找妈妈、瓢虫捉虫子等一系列的情景游戏让幼儿手口一致点数三以内的数,尝试根据数量匹配实物,让幼儿在玩中学,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以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优化的结合.
作者:刘洁 刊期: 201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