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诊断绝经后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应用

李丽娟;谢红宁;蔡文;郭含群;孔秋英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 子宫内膜病变, 恶性
摘要:目的观察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鉴别早期子宫内膜癌与内膜良性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4例绝经后异常子宫出血妇女行阴道二维超声检查、经阴道彩色多普勒(TVCD)检查及诊刮病理活检,比较良、恶性内膜病变组子宫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I)以及子宫内膜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en)及阻力指数(RIen)的差异,并观察良、恶性内膜病变组内膜内血流显像的差异。结果子宫动脉的PSV、RI在良恶性病变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恶性病变组内膜血流显示率为90.0%,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的9.1%(P<0.01)。两组间内膜动脉PSV值无显著差异,而RI值虽有重叠,但恶性内膜病组内膜动脉显示出低阻力的血流动力学特点,与良性病变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VCD可进一步提高内膜良恶性病变的鉴别水平,对子宫内膜癌的早期检出有一定价值。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经皮注射无水乙醇治疗巨块型肝癌

    目的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TOCE)后经皮穿刺注射无水乙醇(PEI)治疗原发性巨块型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18例巨块型肝癌患者先行TOCE,2周后再行2~3次PEI.结果18例患者6、12、24、3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100%、94.4%、22.2%、11.1%.结论TOCE后PEI是进一步提高巨块型肝患生存率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应和;李良;梁文钊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经微导管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肺癌的初步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化疗并栓塞治疗肺癌的价值.方法对照组(A组)30例中晚期肺癌行支气管动脉灌注(BAI);实验组(B组)30例中晚期肺癌使用3F微导管行肺癌靶动脉的灌注+栓塞(BAI+BAE).药物:卡铂、表阿霉素、丝裂霉素等.栓塞剂:超液化碘油.结果A组肿块明显缩小者40%,部分缩小者48%,无变化12%,总有效率88%;B组肿块明显缩小者83%,部分缩小者17%,总有效率100%.结论BAI+BAE较单纯BAI能明确提高疗效,使用3F微导管能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陈丙丁;姜杰;熊小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介入治疗小肠急性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小肠急性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23例经26次造影诊断为小肠急性出血病人行导管内灌注和(或)栓塞(TAE)治疗,其中16例于靶动脉末级动脉弓或直动脉水平用明胶海绵(GF)颗粒栓塞,5例于弓动脉吻合上方主干水平用钢圈栓塞.结果20例23次造影发现出血征象,病变发现率87%(20/23),定性率73.9%(17/23).3例GF颗粒栓塞后再出血,其中2例分别用GF颗粒及钢圈再栓塞止血成功,单纯灌注后1例再出血,1例无效,1例空肠血管畸形灌注加钢圈栓塞发生肠坏死.故止血总有效率、成功率、复发率、肠坏死率分别为95.7%(22/23)、87%(20/23)、17%(4/23)、4%(1/23).结论于空回肠出血靶动脉末级动脉弓或直动脉水平栓塞是有效安全的,在有3级动脉分支或以上的条件下于弓动脉吻合上方主干用钢圈栓塞也是可行的.

    作者:唐郁宽;陈汉威;周泽健;邵培坚;许向东;叶海鸣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学龄前儿童CT检查时药物制动方法与应用

    对于学龄前儿童CT检查时的制动方法,据有关文献报道有水合氯醛口服法和静注安定法,笔者通过对多种药物制动方法的应用观察,提出几种制动方法.现参考有关文献总结如下:

    作者:谢彦奇;陈国富;彭锡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先天性左肺缺如一例

    笔者搜集了先天性左肺缺如1例,就其影像表现报道如下:患者女性,19岁.既往足月顺产,半年后发现胸廓畸形,随年龄增长,左侧胸廓逐渐塌陷.生活学习如正常人,日常活动无呼吸困难表现.院外多次就诊,均诊断为:左肺不张或发育不全.我院胸部平片显示:左侧胸廓塌陷,肋间隙变窄,纵隔心脏左移,胸腔密度均匀致密,无支气管和血管纹理,仅胸腔上部见气体影,左侧横膈抬高,膈面显示不清(图1).脊柱胸段侧弯畸形,胸腰椎未见半椎畸形.超声检查双肾未见异常.钡餐透视未见膈疝及胃肠道畸形.心电图未见异常表现.肺功能检查提示中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进一步行螺旋CT扫描,见纵隔及心脏完全疝入左侧胸腔,左肺完全缺如,右肺代偿行肺气肿并形成肺疝,部分扩张的右肺经纵隔前方凸出至左胸腔上部.三维重建观察(Lung-SSD),左肺及左主支气管完全缺如.(图2~4)

    作者:朱俭;王保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乳腺癌钼靶X线放大摄影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钼靶X线放大摄影在乳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普通钼靶X线摄影及钼靶X线放大摄影的资料,比较两种方法在显示病变方面的差异.结果钼靶X线放大摄影在显示肿块的毛刺、分叶、钙化方面明显优于普通X线摄影,在显示乳腺癌的间接征象方面也优于普通钼靶X线摄影.结论加做钼靶X线放大摄影可提高乳腺癌诊断的准确率和精确性.

    作者:王海彦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霉菌性鼻窦炎的CT诊断(附11例报告)

    目的探讨霉菌性鼻窦炎的CT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霉菌性鼻窦炎11例,其中曲菌病6例,毛菌病3例,隐球菌2例,回顾性分析它们的X线、CT表现.结果霉菌性鼻窦炎CT表现特点为:①单侧发病;②病变仅位于上颌窦或以上颌窦为主;③病变窦腔密度增高、不均匀、CT值较高,45~85Hu,内可有小砂粒状、线团状钙化;④鼻窦局限性骨质破坏,可伴增生.结论霉菌性鼻窦炎X线表现无特异性,而CT则有一定特异性,对诊断有一定帮助.

    作者:王卫光;沈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胰腺巨大假性囊肿一例报告

    男性,55岁.患者因反复中腹部隐痛4月余,曾在外院就诊,CT诊为:急性胰腺炎收入住院,经10余天治疗,症状好转出院.出院一周后腹痛发作到本院就诊.查体:慢性病容,生命体征正常.皮肤、巩膜无黄疸.中腹部可扪技一囊性包块,质中.查血清淀粉酶360u.超声检查揭示:上腹部有囊实性混合包块2个.大小分别为10cm×9.6cm×7.3cm、8.5cm×6.9cm×9.0cm.MRI显示:位于肝胰间隙胃体前下方有2个圆形囊性肿块,大小分别为10cm×10cm ×13cm,12cm×10cm×8cm,呈长T1长T2信号,两囊块相互贴近,胰头可见,胰体胰尾受压推向后下方,胰体信号正常.诊断:胰腺多发性巨大假性囊肿.

    作者:徐梓榕;冯阳宁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空肠神经鞘瘤并出血一例报告

    患者男17岁, 年多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排黑便,量中成形无恶心、呕吐、盗汗、腹痛、腹泻等症状,在当地按胃或十二指肠炎症治疗,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以后多次反复发作体查:腹平软、无玉痛、反跳痛,未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扪及.余各系统未见异常.患者既往健康,元任何病史。

    作者:陈文填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一例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是一种少见心血管病变,我院收治一例,心导管造影证实为先天性冠状动脉--右室瘘.  患者,男,12岁,反复胸闷,胸痛12年,咳嗽2d入院,体检,生长发育好,心界略向左扩大,胸骨左缘第3,4肋间Ⅳ级双期杂音,心尖区Ⅲ级收缩期杂音.B超诊断为冠状动脉左室或肺动脉瘘.心电图检查正常.X线平片检查:双肺血轻度增多,主动脉结无增大,肺动脉段隆起,心尖圆隆,心影稍增大,心胸比率约为0.56,以右心系统增大为主(图1).初步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左向右分流.

    作者:黄少英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肝囊肿合并感染CT误诊分析

    患者女,29岁,体检时发现甲胎球蛋白(AFP)阳性,无发热,无腹部不适,血常规正常.  B超:肝右后叶膈下强回声光团,约1.3cm×1.1cm.诊断:肝中叶占位性改变,海绵状血管瘤?小肝癌?CT检查:肝右叶包膜下结节状低密度灶,圆形,约1.2cm×1.2cm,边清,平扫CT值58Hu,增强CT值53Hu(图1),密度均匀,延迟2'4'8'及13'扫描密度未见改变,诊断:肝右叶占位性改变,性质考虑小肝癌可能性大.

    作者:曾惠良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恶性淋巴瘤胸部CT诊断与分析

    目的熟悉和了解恶性淋巴瘤的胸部CT表现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30例恶性淋巴瘤(分为何杰金病和非何杰金病)患者的资料,对其CT表现及组织病理学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男18例,女12例;何杰金病7例,非何杰金病23例.恶性淋巴瘤的肺部改变又可分为3类:①结节型,②支气管血管-淋巴管型,③肺炎肺泡型、这3类都伴有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少数病例还可侵犯胸膜和心包.结论恶性淋巴瘤在纵隔肺门淋巴结、胸膜和心包等处都有异常CT表现,CT检查可以发现肺部病变,且更有利于反映肺部病变情况与范围.

    作者:张颖;方伟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经腹超声对急腹症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并提高常规经腹壁超声检查对急腹症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常规经腹超声探查腹部器官异常病灶声像图特征,并观察横膈上下至盆腔区有无积液及包块、脏器周围结构与关系等情况,追踪266例超声诊断与手术结果,并与152例临床治疗经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超声检查418病例中以胆系疾病、肾绞痛、妇科、腹部外伤、阑尾等疾病多见,罕见的有腹内疝、缺血性肠炎、腹膜后自发性血肿.其中266例超声诊断与手术结果符合率为90.6%,误诊4.1%,漏诊5.3%;152例临床治疗证实符合占96%,漏误诊占4%.结论超声检查简单、迅速、方便,在急腹症检查中可首选,对保守治疗的监视、指导临床决策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淼源;徐晓院;吴祖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像分析

    目的分析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16例(19个病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患者,所有病例均行一种或多种影像学检查.结果腹部平片及静脉尿路造影对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无特异性,大部分(11/13)病灶在超声上为高回声,8/11个病灶CT表现为含脂肪的混杂密度肿块,10/14个病灶内见T1WI、T2WI上高信号的脂肪组织.结论CT、MRI对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确诊有赖于检出病灶内脂肪成分,而超声、平片及静脉尿路造影的诊断价值有限.

    作者:杨灼培;刘庆余;梁碧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探讨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TUAE)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8例子宫肌瘤患者行经导管子宫动脉注射碘油平阳霉素乳剂栓塞治疗,其中5例于栓塞后1~3周行全宫切除或肌瘤剔除术,标本送病检.另33例随访3~6个月,主要观察症状改善及肌瘤大小与子宫体积变化.结果总的症状改善率90.6%(39/32),其中月经完全恢复正常占90.3%(28/31),下腹部、腰腿胀痛消失占83.3%(25/30),尿频、尿急等压迫症状消失占45.57%(5/11).肌瘤体积平均缩小61.3%,子宫体积平均缩小50.6%.手术标本病理观察,碘油仅分布于肌瘤组织,栓后2周肌瘤出现点状坏死,3周出现大量片状坏死,而正常子宫肌组织未见异常.TUAE后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TAUE治疗子宫肌瘤具有明显的近期疗效,而且是一项安全的治疗方法.

    作者:杜娟;左约维;陈晓明;胡小平;林华欢;罗鹏飞;洪淡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西艾克、卡铂、丝裂霉素联合动脉灌注治疗晚期肺癌(附31例分析)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灌注(BAI)治疗晚期肺癌的联合化疗方案,了解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癌对西艾克、卡铂、丝裂霉素联合支气管动脉内灌注治疗有无差异,以及根据支气管动脉造影(BAG)分型了解富血型和少血型肺癌与疗效的关系.方法本组31例,经临床X线及病理证实后,先行BAG确定为肿瘤供血动脉后,再采用BAI灌入西艾克、卡铂及丝裂霉素.结果本组共灌注85次,其中CR 2例(6.45%)、PR 18例(58.06%)、NC9例(29,03%)、PD2例(6.45%),总缓解率64.52%,非小细胞肺癌(鳞癌+腺癌)总缓解率为72,72%(16/22).鳞癌、腺癌、小细胞未分化癌三组间疗效差异不显著(χ2检验P>0.05).富血型和少血型两组间疗效有非常显著差异(χ2检验P<0 01).结论西艾克、卡铂以及丝裂霉素联合BAI治疗晚期肺癌疗效明显高于西艾克、卡铂、丝裂霉素联合静脉化疗,且具有疗程短、总用药量少、全身毒副反应小等优点.

    作者:康友根;曾伟华;王道德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诊断绝经后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应用

    目的观察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鉴别早期子宫内膜癌与内膜良性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4例绝经后异常子宫出血妇女行阴道二维超声检查、经阴道彩色多普勒(TVCD)检查及诊刮病理活检,比较良、恶性内膜病变组子宫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I)以及子宫内膜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en)及阻力指数(RIen)的差异,并观察良、恶性内膜病变组内膜内血流显像的差异。结果子宫动脉的PSV、RI在良恶性病变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恶性病变组内膜血流显示率为90.0%,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的9.1%(P<0.01)。两组间内膜动脉PSV值无显著差异,而RI值虽有重叠,但恶性内膜病组内膜动脉显示出低阻力的血流动力学特点,与良性病变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VCD可进一步提高内膜良恶性病变的鉴别水平,对子宫内膜癌的早期检出有一定价值。

    作者:李丽娟;谢红宁;蔡文;郭含群;孔秋英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术中脊髓造影在AF治疗胸腰段骨折并不全瘫中的应用

    目的在后路椎弓根系统(AF)手术中,通过术中脊髓造影,根据造影结果为AF矫形后是否作椎板切除减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在胸或腰椎骨折并不全瘫病人中,行AF内固定后,术中采用依索显作脊髓造影加拍床边片,根据造影结果,决定是否需进一步减压.结果12例病人中11例疗效满意,术后恢复达E级,1例腰4右侧神经根已压断不能修补.右胫前肌肌力0级,术后恢复达D级.结论在AF内固定中,通过术中脊髓造影,可判断是否需进一步减压,从而避免盲目减压导致椎体结构破坏引起后遗症.

    作者:郭建恩;卓新明;刘先银;何仲佳;曾昕明;王伟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主动脉夹层的MRI诊断价值(附14例分析)

    目的评价主动脉夹层MRI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14例不同类型的主动脉夹层患者采用了心电门控、胸部压迫屏气法,应用SE、VE序列摄入轴位及左前斜位相.结果14例均获得满意检查结果.其中Ⅰ型8例,Ⅱ型2例,Ⅲ型4例.分析图像可识别主动脉夹层真假两腔、内膜瓣、破裂口的起始部及附壁血栓.结论MRI对诊断主动脉夹层及时、准确、全面、无创伤,具有很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可作为首选检查及时为临床提供明确信息.

    作者:王化敏;程若勤;金红花;时成刚;吴予晨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TIPSS术后肝性脑病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为了预防Tipss术后并发肝性脑病.方法对20例行Tipss手术的病人实施了预防及护理措施,术前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及呼吸功能训练的指导;术中密切配合医生手术;术后严格限制蛋白质饮食,洁净肠道并注意观察病人性格和行为的改变和出血倾向;详细做好出院指导.结果术后7d并发HE仅2例,占10%,比国内文献报道的10%~20%发生率低.结论上述采取的预防护理措施对防止Tipss术后肝脑病的发生有主要的作用.

    作者:雷丽婵;卢少萍;吴健红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杂志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山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