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48例临床分析

黄文念

关键词:股骨干骨折, 带锁髓内钉,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研究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2012年期间接受治疗的48例股骨干骨折的患者作为试验研究对象,将48例股骨干骨折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各24例患者.一组采用带锁髓内钉对其进行治疗,作为试验研究的观察组;一组采用限制接触骨板对其进行治疗,作为试验研究的对照组.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术后调查走访中发现,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在愈合时间、治愈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有明显优势,其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带锁髓内钉在治疗股骨干骨折临床中手术操作简单、固定牢靠、损伤较小、愈合时间较小、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极低,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并积极推广.
健康之路杂志相关文献
  •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与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以包括心理干预、社会支持干预及早期康复训练和健康教育等在内的康复护理干预.分别对两组患者在入院时(治疗前)和护理干预实施8周后(治疗后)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定.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抑郁程度均有改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有所提高,但干预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华柳霞;冯芳;陈丽珍;杨蔚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终止早孕妊娠手术并发症及其防治

    终止早期妊娠手术时60年代初由我国首创负压吸引术,被公认为一种使用简便、安全、痛苦少的终止早孕的方法,对控制避孕失败所致的意外妊娠起到一定作用,但手术要求严格的无菌操作,规范的术前检查,掌握手术时机,适应症和禁忌症.随着手术的广泛开展,其并发症的预防成为每一位计划生育医务工作者研究的课题.

    作者:田映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兴宁区流行性腮腺炎的疫情特征与防控策略

    目的:分析2010年1月至2010年7月兴宁区流行性腮腺炎的疫情特征,为科学有效的制定防治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生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对兴宁区2010年1月至2010年7月的系统监测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0年1月至7月兴宁区总共发病为247例,其中男女病例报告的发病率之比为1.68∶1.5到7月份为发病的主要月份,以4-7岁的患儿发病率高,且好发于人口比较密集的学校与幼儿园,接种过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的患儿仍有发生腮腺炎的可能性.结论:流行性腮腺炎好发于学龄前儿童,好发人口集中的地方,我们应该加强流行性腮腺炎时期对孩子的保护.

    作者:邓佩荣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农村外出育龄妇女生育行为与生育观念探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妇女外出打工,其中包括了庞大的育龄妇女.本文通过农村外出育龄妇女生育行为与观念的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通过建立农村婚育新型生育文化,从而转变育龄妇女的生育行为与生育观念.

    作者:翁奏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确诊青光眼睫状体综合征患者30例,30例患者临床治疗方案具体为:①局部用药法:患者每天在眼内滴注0.5%的氢化可的松眼药水及噻吗洛尔眼药水5至8次,每日交替使用.②全身用药疗法:口服氟灭酸片200mg,每日3次,以降低眼内压,再配以中药治疗,口服中药杞菊地黄丸6g,每日3次,直至症状消失.统计临床治愈率,确定临床疗效.结果:30例患者治愈28例,治愈率为93.3%.患者用药疗程长者为4周,疗程短者为1周,平均用药疗程为2周.通过出院随访半年,治愈患者均未出现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复发情况.结论:通过中西医加上全身局部用药治疗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其通过抗炎作用及降低眼内压作用,疗效较手术治疗好,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李棐朝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探讨不同治疗时机对新诊断癫痫患者复发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时机对新诊断癫痫患者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新诊断癫痫患者162例,随机分为两组,即刻治疗组与延迟治疗组,各81例患者.即刻治疗组指的是患者在发作次数小于等于2次就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延迟治疗组指的是患者发作次数大于2次才给予相应药物治疗.结果:在随访3、6、12、24个月时,即刻治疗组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延迟治疗组,但仅在3、6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于等于2次发作是进行癫痫病治疗,降低癫痫病患者早期复发风险的佳时机.

    作者:吴春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电子病历的发展现状和展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了医疗领域,建立和完善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普及电子病历的应用是实现医院现代化和信息化的基本内容,其客观记录了临床医护人员的工作内容和过程,体现了医疗质量及管理水平的高低,并为临床、科研、教学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本文从国内外电子病历的发展历程及国内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等角度进行综述.

    作者:邹湘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用TP-ELISA RPR TPPA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应用与分析

    目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快速血浆反应素实验(RPR)、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实验(TPPA)检测梅毒螺旋体的结果符合率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评价.方法:对418例梅毒ELISA实验阳性的标本再进行RPR、TPPA检测;同时用TPPA进行滴度检测.结果:TP-ELISA法检测出的418例阳性标本,TPPA法检测出阳性412例,阳性符合率为98.56%;RPR法检出率121例,阳性符合率为28.94%.随着TPPA滴度升高,RPR法和TPPA法的阳性符合率也随之升高.结论:TP-ELISA是一种高特异性、高敏感性的梅毒血清学诊断检测方法,结果较为准确可靠,适合大样本筛查,而RPR只能作为辅助实验,适宜疗效观察.TPPA可作为确诊实验,也可用于疗效观察.

    作者:张新友;杨文惠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老年痴呆患者的脑电图分析及应用价值

    目的:考察脑电图在老年痴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至2013年1月间接诊的50例AD患者以及50例健康老年人,观察AD患者脑电图表现与正常人之间的区别;并对其脑电图显示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组脑电图异常比例达86.0%,其中轻、中和重度比例分别为46.0%、20.0%和18.0%;健康组电脑图异常比例为16.0%,其中轻度和中度分别为14.0%和2.0%.结论:通过上述研究结果可知,老年性痴呆的脑电图异常表现明显;因此脑电图检查对于老年性痴呆的诊断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作者:尹桂珍;陶硕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对126例乳牙牙髓炎患儿以两种方法治疗效果对比的思考

    目的:以两种方法治疗乳牙牙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共收治乳牙牙髓炎的患儿126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63例患儿(共74颗患牙)给予空管用药治疗;对照组的63例患儿(共71颗患牙)给予根管填充治疗,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是90.6%,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是91.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不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对于乳牙牙髓炎患儿来说采取以上两种方法治疗效果相似,并且操作简单方便,是合理、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孔永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浅谈胆囊癌的外科治疗及预后影响因素

    目的:浅谈胆囊癌的外科治疗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采用外科治疗原发性胆囊癌的临床资料并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本组术前均行B超检查,诊断率为81.67%(49/60),胆囊癌的总体5年生存率为6.32%胆囊癌根治切除组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8.24%、48.5%、22.52%与姑息手术组剖腹探查组非手术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施行根治性切除术辅以放疗化疗可望改善胆囊癌的疗效.

    作者:潘宇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奥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胃溃疡合并胃出血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治疗胃溃疡合并胃出血时奥美拉唑与铝碳酸镁联合用药的疗效.方法:将因患胃溃疡并胃出血需治疗的153个病例随机分为三组,各51例.一组予奥美拉唑和铝碳酸镁联合用药,设为A组;一组予奥美拉唑治疗,设为B组;后一组予铝碳酸镁治疗,设为C组.比较三组再出血状况及疗效.结果:用药5天后A、B、C三组再出血率分别为11.76%、29.41%和31.37%,A组明显低于其余两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60d后A组总有效率为94.11%,显著高于B组80.37%和C组的78.43%,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胃溃疡合并胃出血,奥美拉唑与铝碳酸镁联合用药临床使用价值高.

    作者:张松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浅谈慢性胃炎的中医辩证施护

    总结56例慢性胃炎患者从饮食、心理、服药、生活起居和个人生活习惯有针对性的进行中医辨证施护,帮助患者建立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有效地预防疾病的复发.

    作者:曹巍巍;张桂芬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在脑外伤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脑外伤患者治疗过程中运用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的治疗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08年10月-2012年10月间进行诊治的120例脑外伤患者,所有患者均存在脑积水及颅骨缺损症状,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首先进行脑室腹腔引流,经过3-6个月后再进行颅骨修补术;实验组患者早期(受损伤后1个月内)即进行颅骨修补,同时进行脑室腹腔引流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为96.7%,对照组为60%,观察组的总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外伤患者早期同时进行颅骨修补术及脑室腹腔分流,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马爱群;彭璞;祝超永;李海峰;罗滿辉;雷国;李臻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老年高血压的临床护理研究进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高血压发病率逐渐上升,已经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血压类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有非常严重的威胁,尤其是对老年患者.高血压很容易导致老年患者产生心脑血管疾病,给患者的生命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在临床中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有效护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患者治疗周期,确保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密佳惠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心脏损害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心脏损害的临床特征.方法:将2011年5月~2013年5月我中心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根据心脏有无损害分为有心脏损害组32例和无心脏损害组22例,对两组的相关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在病程及活动性指数方面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SLE可以使心脏中所有地方受到损伤,心电图ST-T缺血性改变是常见的一种病症,大部分SLE心脏损害者无症状或者症状比较轻微.

    作者:田洋洲;王安兵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双排螺旋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目的:探析肠梗阻诊断中双排螺旋CT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肠梗阻疾病患者66例临床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肠梗阻诊断中双排螺旋CT的作用进行讨论.结果:66例肠梗阻患者的诊断以及临床治疗资料统计分析显示,双排螺旋CT能够完全显示肠梗阻,显示率为100%,使用双排螺旋CT对于患者肠梗阻具体位置的准确诊断率达97.0%,对患者肠梗阻病因的诊断准确率是92.4%,另外双排螺旋CT能够100%诊断绞窄性肠梗阻.结论:双排螺旋CT能够准确率很高的诊断肠梗阻,对于肠梗阻的诊断、治疗的准确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普遍推广和应用.

    作者:蔡玖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消化系统癌症患者的生存分析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身体质量却不断下降.匆匆忙忙的工作行程让人们的饮食变得紊乱,并且开始出现一些恶性疾病,在我们常见的亚健康病状当中,消化系统方面的疾病占有了很大比例,本文将从消化系统病症的起因开始,进而了解癌症患者当下的生存状况,并针对影响患者生存的因素、这些因素对患者康复情况的影响程度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作者:柳书浩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一次性根管治疗和多次根管治疗在隐裂性牙髓炎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一次性根管治疗和多次根管治疗在隐裂性牙髓炎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160例隐裂性牙髓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一次性根管治疗,对照组给予多次根管治疗.治疗后评定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根据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定,其中显效58例、占72.5%;有效18例,占22.5%;无效4例,占5.0%.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根据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定,其中显效40例、占50.0%;有效20例,占25.0%;无效20例,占25.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成功共74例,不成功6例,成功率为92.5%;对照组患者中治疗成功共64例,不成功16例,成功率为80.0%;观察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根管治疗隐裂性牙髓炎疗效显著,值得借鉴.

    作者:钟万全;杨立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胰岛素泵治疗110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究分析对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11年-2013年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共110例,采用胰岛素泵治疗,对比患者接受治疗前后的指血血糖变化.结果:相对于治疗前,患者接受治疗后指血血糖均有明显的改善,两者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应用胰岛素泵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突出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健康之路杂志

健康之路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医学会 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