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囊性卵巢综合征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临床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于学英

关键词: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 多囊性卵巢综合征, 临床因素
摘要:目的:分析多囊性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中的反应蛋白水平和临床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80例多囊性卵巢综合征患者做观察组,再选择80例正常者做对照组,然后分析患者血清中的C反应蛋白水平,对观察组进行进行胰岛素释放、葡萄糖耐量实验.结果:观察组患者的logCRP高于对照组;胰岛素敏感指数和HDL-C呈负相关,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囊性卵巢综合征患者的CRP水平升高,这可以预测着是2型糖尿病.
健康之路杂志相关文献
  • 冠心病患者检测血浆TXB2、ROS值变化临床意义

    本研究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冠心病患者不同病期血浆TXB2、6-Keto-PGF1a、NO、ROS的浓度,旨在探讨这些物质在冠心病发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吕瑛;毛齐学;张优明;陈海风;王丽;于婧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老年外科急腹症患者的诊断与治疗对策

    目前,我国已逐渐步入了老龄化社会,老年人不仅免疫力下降、重要器官能力减弱,相当一部分病人还并存一种以上的慢性疾病.同时老年急腹症发病率正在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老年外科急腹症多数病史叙述不清,在诊治上具有其特殊性,经常出现的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不吻合的现象,其病因复杂、病情发展迅速,再加上老年患者全身器官、组织处于退变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其平均手术病死率是年轻人的2.5倍.因此采取正确有效的诊断、治疗和护理措施才能减少误诊、漏诊,才能有效的提高治疗老年急腹症的成功率.

    作者:黄朝连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浅谈对7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的思考

    血液从破裂的血管直接进入脑组织,称原发性脑出血(intracerbral hemorrhage,ICH).临床中以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出血为常见,死亡率、致残率都相当高.究其原因,大都是由于各种诱发因素导致血压急剧上升,从而使动脉破裂而引发出血,形成血肿,引起占位效应.现在神经外科领域,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有多种多样的方法,然而疗效不一,但是通过手术治疗脑出血已得到普遍认同.神经外科手术能迅速清除血肿、减轻继发性脑组织损伤,有效降低高血压脑出血的致残率及死亡率.本院自2005年10月至2011年10月共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6例,疗效满意,现回顾性报告如下.

    作者:严书德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双向查对制度在门诊输液护理中的效果研究

    目的:对双向查对制度在门诊输液护理中的效果进行有效性探讨.方法:从医院收治的门诊输液病例中选取100例,按照数字表的形式将其划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一组有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性查对制度的方法,而观察组患者则给予双向查对制度的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双向查对制度实施后的满意率为90%,而对照组患者为76%,两组结果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结论:将双向查对制度引入门诊输液护理中,有助于降低纠纷与护理差错的发生率,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蔡玉萍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丙戊酸钠致癫痫患儿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观察丙戊酸钠治疗儿童癫痫时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为临床癫痫患儿的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各类癫痫患儿200例,给予丙戊酸钠单药治疗,从开始治疗起连续观察12个月,记录分析患儿所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在该200例治疗癫痫的患儿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有22例,其中胃肠道反应较常见,有9例,罕见不良反应为脱发,便秘等.结论:癫痫患儿的丙戊酸钠治疗应多加关注,加强用药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乔政维;卫丹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脑梗防治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防治脑梗护理措施.

    作者:李秀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药物流产终止早期妊娠160例效果观察

    怀孕的妇女口服药物终止早期妊娠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很受大家欢迎的药物抗早孕;孕妇在口服米索前列醇三小时后再口服茜芷胶囊,可使血清中雌激素维持在较高水平,从而增进子宫的血流运行,使子宫内膜功能层上皮细胞和腺细胞增生,支持子宫内膜呈增殖状态,从而达到止血目的;茜芷胶囊不但可以提高药物流产完全流产率,缩短孕囊排出时间及药流后阴道出血时间,减少出血量,对防止出血时间过长引起的失血和继发感染,减少清宫率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李玉勤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浅谈门诊人流术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探讨门诊实施人工流产术患者的心理问题,针对术前、术中和术后存在的不同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并注重术后的健康教育,减少人流术对患者带来的身心损害,促进个体尽快恢复至正常非疾病状态.

    作者:刘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老年心梗患者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及GMP140的临床意义

    心肌梗塞是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临床上有剧烈而较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加快,血清心肌酶活力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笔者通过检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G)及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酶140(GMP140)水平治疗前后的变化,探讨其对临床诊断及预后的影响.

    作者:陈海风;毛齐学;吕瑛;于虹;王丽;付鑫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剖宫产术后肺栓塞1例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对剖宫产术后肺栓塞的临床分析,总结肺栓塞的早期诊断、处理及预防.方法:对发生于我院的1例术后肺栓塞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因病情较重死亡.结论:及时正确的诊断肺栓塞,以便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是提高抢救成活率的关键.

    作者:乔娜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探究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及其临床治疗方法

    目的:探究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及其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7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治疗组,采用抗凝治疗、神经细胞保护及溶栓治疗,选择69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血浆凝血酶时间(TT)及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凝血指标和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具有差异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各项凝血指标和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通过研究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选择适合的临床治疗方案,可取的显著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任艳红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肺癌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发现及研究现状

    肺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出了吸烟,额外的危险因素参与其中.肺癌的研究小组在世界各地寻找存在于肺癌中的HPV基因组,其从0%变化到100%的检出率,取决于所采用技术手段和所用的引物组.肺癌病例研究中,22%检出HPV DNA,主要在鳞状细胞癌,经常发现的致癌性HPV16型和HPV18型.严格来说,HPV DNA的检测是不足够单独确认的病毒在这个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因为HPV导致肺癌的机制并不完全清楚,其阳性病例的肺癌细胞株的建立对于研究病毒转录过程和扩大我对于其致癌过程的理解将是一个有价值的模型.

    作者:陆兴热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乳腺癌术后化疗与放疗优组合方案分析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持续化疗与不同放疗方案的佳组合方案.方法:放化疗分为4组,并追踪随访.结果:放射性肺损伤和放射性皮炎A组发生率高,而D组发生率低.结论:乳腺癌术后化疗同时设野分阶段放疗可明显降低放射性肺损伤及其他毒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刘艳娇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安眠药中毒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的急救与护理

    目的:探讨安眠药中毒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的急救与护理措施,提高安眠药急性中毒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对80例安眠药中毒患者行常规内科抢救治疗,重症患者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6例治愈,4例死亡.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是抢救急性重症中毒的快速而有效的重要治疗方法,联合综合内科治疗可显著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率.

    作者:孟丽萍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奥美拉唑与胃康灵联合治疗在慢性浅表性胃炎治疗中的疗效

    目的:观察分析使用奥美拉唑与胃康灵联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使用奥美拉唑与胃康灵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独使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使用奥美拉唑与胃康灵联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胃粘膜状况,具有更为理想的临床疗效.

    作者:张新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白细胞介素15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原发性高血压不能治愈,但可通过治疗得到很好的控制,防止并发症发生.由于高血压本身多无症状,因此医生总是尽量避免使用引起病人不适和干扰患者生活方式的治疗方法.本文阐述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5浓度和心血管疾病并发症的关系,血清白细胞介素15水平升高仅仅出现在严重心血管并发症组,但另一方面,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心血管并发症相关.

    作者:付鑫;毛齐学;周倩男;于婧;陈海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浅谈对妇科临床患者的人性化护理

    服务就是以病人为中心,对病人存在的意义、病人的价值.护理工作通过对妇科病人实施人文关怀,提供人性化服务,融洽了护患关系,降低了护理缺陷,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得到了广大妇女病人的信赖,实现了医患双赢.

    作者:刘玉梅;敖旭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检验科医疗纠纷的原因和防范措施探讨

    检验科常见纠纷有两种,一是本科人员与患者间的直接纠纷,二是与临床科室间的纠纷,而后一种纠纷实际上是间接与患者的纠纷.通过采取必要的措施,可有效防范纠纷的发生.

    作者:高志国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老年高血压病病人降压效果的社区护理干预

    目的:研究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病病人降压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09年10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另外,根据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将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参照组,每组50例患者.对参照组患者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而干预组患者则在参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加用社区护理进行干预,在对两组患者进行1年的跟踪观察后,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发现,在对治疗组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后,患者在血压等方面的情况较参照组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在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病情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刘翠萍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探讨窦性心律震荡现象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

    目的:对窦性心律震荡现象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100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定义为观察组,另外选取100例存在窦性心律震荡的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比较两组间的心率震荡(HRT)的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等情况,进而对窦性心律震荡现象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结果:在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TO、TS结果比较,观察组的TO值显著升高.TS显著降低,两组患者的TO、TS值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存活组与死亡组的TO和TS结果比较上,死亡组TO显著升高,TS显著降低,两组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RT的减弱或消失是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的预测指标,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许通文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健康之路杂志

健康之路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医学会 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