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危重病患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季青

关键词:危重病患者, 下呼吸道, 真菌感染
摘要:目的:对危重病患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讨论,以期对影响脑梗死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的预防的发展提供帮助.方法:对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本院32例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危重病患者以及68例非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危重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并将诱发其的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原因进行数据整理分析.结果:引起危重病患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为:年龄、侵入性操作、广谱抗生素的使用、糖皮质激素的长期使用以及合并糖尿病.结论:在对危重病患者进行治疗时,临床医生和相关医护工作者应当对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早期的筛查与预防,观察常见的几种引起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健康之路杂志相关文献
  • 浅析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及安全管理

    护理安全管理,是医院管理中不可或缺并且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尤其是在精神科病区.病人由于症状的支配会出现精神、行为的异常,某些行为往往会具有相当的危险性.医护人员需在事故发生之前发现苗头,并采取有效措施,使病人转危为安.因此,护理安全是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关键组成部份,也是护理人员护理精神障碍病人的重要环节.笔者就我院精神科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归纳总结,并就其对策提出几点建议.

    作者:向静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慢病的现状、危险因素及干预对策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我国中老年人群中较为普遍,部分患者甚至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在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同时对患者家属造成心理的压力以及经济上的负担,因此增加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重视程度十分具有必要.

    作者:邱守中;林小华;廖业山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中医中药对58例胃肠道功能紊乱患者治疗的体会

    胃肠道功能紊乱(functional disturbances ofgast rointestnal tract),又称胃肠神经宫能症或胃肠神经症(gastrointestinalneurosis),是一组胃肠综合症的总称,多有精神因素的背景,以胃肠道运动功能紊乱为主,而在病理解剖方面无器质性病变基础,因此也不包括其他系统疾病引起的胃肠道功能紊乱.临床表现主要在胃肠道涉及进食和排泄等方面的不正常,也常伴有失眠、焦虑、注意力涣散、健忘、神经过敏、疼痛等其他功能性症状.胃肠道功能紊乱是农村常见病,目前国内尚缺乏有关发病率的精确统计,在各种脏器的神经宫能症中,胃肠道的发病数高,多见于青壮年,严重地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笔者自2008年9月至2011年9月应用中医中药治疗胃肠道功能紊乱58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红庆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药品拆零销售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目的:探讨并分析我国药品拆零销售的必要性、存在现状以及在拆零销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根据药品本身特性以及外部贮存环境等方面来评估药品拆零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并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结果:药品拆零销售过程中由于改变了原包装的环境,往往会存在一些质量上的问题,所以务必采取规范化的药品拆零销售管理方法来大限度的减小药品销售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结论:政府相关药品监管部门、药品生产经营商需共同努力,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药品拆零销售的规范化管理,强化责任意识,定期检查,防止药品质量出现问题,降低药品使用安全隐患,使药品拆零销售可得到长远发展.

    作者:路洁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锁骨骨折手术的麻醉方法选择

    目的:观察采取不同的神经阻滞方用于锁骨骨折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比较和选择本组病人90例,全部为锁骨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其中男54例,女36例,年龄18-55岁,体重60-90kg,ASAΙ-Π级,无高血压及心脏病病史.根据不同的麻醉方法,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30人,A组为颈6横突阻滞组,B组为改良的肌间沟入路组,C组为颈6横组突阻滞+改良的肌间沟入路组.结果:三组麻醉效果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颈椎6横突阻滞加颈丛神经阻滞,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是锁骨骨折手术的有效麻醉方法之一.

    作者:孙墨明;李新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青光眼24小时眼压持续监测与日间监测眼压的临床对照观察

    目的:探讨应用24小时眼压持续监测与日间监测眼压对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70例青光眼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用正常人群70例作对照组,两组均采用24小时眼压持续监测,进行定点检测,持续观察一周后,对比两组患者同一时间眼压变化,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两组患者在凌晨0点钟和上午10点钟分别有眼压增高并达到峰值,但对照组峰值比观察组数值低,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4小时眼压持续监测对临床为青光眼患者提供针对性治疗提供了直接有效的资料,对提高青光眼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有很大的意义.

    作者:汤岩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输卵管再通术20例体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婚后不孕的女性患者逐渐增多.我国不孕症发病率7%-10%,其中引起不孕症原因中输卵管阻塞约占女性不孕因素的1/2.现对输卵管阻塞再通方法有输卵管吻合术、输卵管造口术、输卵管子宫内移植术,而我院对输卵管阻塞患者施行输卵管吻合术,获得了可喜的硕果.

    作者:赵兴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磁共振成像(MRI)在肺心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磁共振成像已经成为与心血管造影相媲美的无创性检查,本文拟就肺心病在临床诊断中的一些常见问题进行阐述,以此说明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心血管系统疾病诊断过程中的优势.

    作者:陈立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小针刀配合镇痛液治疗网球肘51例

    肱骨外上踝炎又名网球肘,多因用力过度致劳损,肘关节外侧遭到强力损伤或受风寒.中医学认为是由于劳伤引起的筋脉气血壅滞不畅所致,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因急慢性损伤而致的肱骨外上踝周围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常见于需反复作前臂运动,用力伸腕的成年人.采用小针刀加镇痛液治疗,针刀直达病灶,起到活血化瘀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加之镇痛液又有消炎消肿止痛,能加速局部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促进了组织对炎症的吸收.因此疗效非常确切,值得借鉴.特别适合在农村和边远山区缺医少药的地方推广应用,以解决更多广大人民群众的疼痛.

    作者:尹成新;张学昌;姚燕卫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护理

    高血压是指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持续升高.高血压按其病因是否明确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种类型.绝大多数病人的原发性高血压的原因不明,称为原发性高血压.约5%的病人血压升高是继发某些疾病基础之上的症状,称为继发性高血压.

    作者:许晓杰;姜楠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急性脑卒中患者误吸的护理管理方法及效果观察

    目的:对比不同护理手段后的护理满意度和误吸率,分析护理干预组的护理管理方法的临床优势.方法:将本院接收的139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主体,依据临床护理方式差异分为常规与优质护理两组,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和误吸率.结果:护理干预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5.71%.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84.06%的护理满意度(P<0.05);常规护理组中有43例(62.32%)出现误吸,护理干预组中有8例(11.43%)出现误吸,两组误吸率差异明显(P<0.01).结论:采用护理干预管理模式在的护理满意度和预防误吸方面,都优于常规护理模式,该种护理手段在预防急性脑卒中患者误吸方面具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罗玉静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糖尿病患者血浆IL18含量水平检测的意义

    脂肪性肝纤维化是指在肝细胞周围发生了纤维化改变,纤维化的程度与致病因素是否持续存在以及脂肪肝的严重程度有关.酒精性肝纤维化可发生在单纯性脂肪肝基础上,而非酒精性则是发生在脂肪性肝炎的基础上.肝纤维化继续发展则病变为脂肪性肝硬化.本文本应用血清IgA、IgG、IgM水平的检测分析,探讨脂肪肝与肝纤维化的关系.

    作者:张优明;毛齐学;王丽;吕瑛;付鑫;陈海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中医医院手术室外来器械、内植物规范化管理的实践与体会

    目的:规范化管理手术室外来器械、内植物,确保其安全使用,保证手术患者的安全.方法:分析我院2011年之前在外来器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比较2011年和2012年外来器械、内植物的情况(消毒合格率、器械完好率、器械差错),医护人员满意度,手术所用时间等综合情况.在2012年进一步完善外来器械、内植物的管理制度,规范外来器械的准入、验收、清洗、灭菌和术前、术中、术后的管理.结果:外来器械、内植物的清洗、灭菌质量得到了保证,建立了质量监督和追溯机制.结论:规范化管理手术室外来器械、内植物,能确保外来器械的清洗、灭菌质量,降低了手术切口感染率,杜绝了器械的备错和丢失,保证了手术病人的安全和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

    作者:李蓉;高述琼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乳腺化生性癌16例临床病理分析

    乳腺化生性癌十分少见,其发生率在所有乳腺恶性肿瘤不足1%.化生性癌常包含多种异质性成份,如肉瘤样成份、鳞癌或分化差的癌,梭形细胞癌,良性间叶成份及恶性间叶成份,如骨肉瘤,软骨肉瘤等.由于病理形态的多样化,病例数及相关的资料有限,导致分类不统一,易造成误诊.本文收集了两院16例乳腺化生性癌,对其病理形态学特征、组织学类型,免疫组化特点,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旨在加深对此组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认识.

    作者:傅海兰;张小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对抗结核药不良反应影响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抗结核药不良反应影响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入院结核病区的200例肺结核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常规给药护理方法与制定人性化护理给药两种方法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所用药物名称、剂量、作用、副作用、用药原则的了解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22例(22.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例(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378,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肝功能损害,其次为消化道反应,视力下降,关节疼痛发生率较低.结论:密切的观察,细致的护理可以提高肺结核患者的抗结核治疗依从性,提高治愈率,减少及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唐煜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大批车祸伤员的院前急救护理体会

    大型车祸发生时,由于具有突发性、多员性、复杂性等特点,给救护工作带来很多困难.为了减少车祸患者的伤残率及死亡率,有效合理的院前急救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文良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新进展

    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传染性疾病中常见的一种,是世界范围内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其中大部分患者处于乙肝病毒慢性携带状态,每年大约有几十万人死于乙肝及其各种的并发症.乙肝是一种病机错综复杂、发病率高、病程长、难治愈、易反复的疾病,后期甚至会引发肝硬化和肝癌,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近年来,其治疗方法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和重视,但到目前为止尚无满意的治疗手段,传统的西药治疗效果不佳,而且复发率较高,而中医中药则在乙肝治疗上显示出了特有的优势.本文通过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现状、中医方面的认识、中医治疗的疗效以及前景和展望等进行了研究探讨,以便为日后本病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作者:谢家能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论可吸收缝合线体外降解及在妇产科临床的应用

    目的:分析可吸收缝合线体外降解,探究可吸收缝合线在妇产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0年8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手术的36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181例,采用常规缝合线进行缝合;实验组181例,采用可吸收线缝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感染情况及愈合情况等.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住院天数相对于对照组明显减少,实验组患者术后没有出现发热情况,没有感染情况出现,愈合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可吸收缝合线有比较好的体外降解作用,在妇产科术中具有比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妇产科手术中进行大力推广.

    作者:敖爱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

    目的:分析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方法:以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本科收治的206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为对象,对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支原体肺炎好发于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咳嗽是突出的表现,肺部阳性体征常缺乏,多伴有其他脏器损害,红霉素、阿奇霉素治疗均有效.

    作者:王静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喜炎平联合α-干扰素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喜炎平联合α-干扰素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53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喜炎平联合α-干扰素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临床有效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显效19例,好转7例,总有效率为95.53%(26/2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92%(2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喜炎平联合α-干扰素治疗手足口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建设;邢秀伟;李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健康之路杂志

健康之路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医学会 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