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危重病患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季青

关键词:危重病患者, 下呼吸道, 真菌感染
摘要:目的:对危重病患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讨论,以期对影响脑梗死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的预防的发展提供帮助.方法:对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本院32例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危重病患者以及68例非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危重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并将诱发其的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原因进行数据整理分析.结果:引起危重病患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为:年龄、侵入性操作、广谱抗生素的使用、糖皮质激素的长期使用以及合并糖尿病.结论:在对危重病患者进行治疗时,临床医生和相关医护工作者应当对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早期的筛查与预防,观察常见的几种引起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健康之路杂志相关文献
  • 学龄前儿童全血中5种微量元素含量分析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全血中5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比例,为促进学龄前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医学建议,为临床提供些许借鉴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这些年内收治的前来检查微量元素的学龄前儿童100例,采用多通道原子吸收光谱仪对全血中微量元素进行检测,包括锌、镁、钙、铁、铜等,对其中的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然后收集所有学龄前儿童的临床资料,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接受研究的100例学龄前儿童中主要缺乏的微量元素是铁、锌、钙,所占比例分别为40%、34%、18%;不同性别的情况下的微量元素的缺乏情况存在着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学龄前儿童的微量元素缺乏情况明显好于农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龄前儿童全血中的微量元素普遍存在着缺乏的情况,其中主要见于铁、锌和钙,我们应该把补充微量元素的教育重点放在农村学龄前儿童上.

    作者:朱启红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化疗药物对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

    目的:了解化疗护士防护现状,探讨有效防护措施.方法:采用发放问卷方式对临床一线接触化疗药物的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存在防护设施配备不足,防护措施未得到有效落实,接触化疗药物护士的职业防护意识较差等问题.结论:应健全管理制度和规范操作规程,配备防护设施,接触化疗药物的护士应提高自我防护意识,规范防护行为,减少职业危害.

    作者:赵忆琴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出血患者早期康复治疗体会探讨

    目的:分析探讨对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出血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1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7例,观察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在患者病情得到稳定之后进行康复治疗.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病情均得到好转,但观察组患者的效果比对照组更加明显.结论:对于生命体征比较稳定的脑出血患者,配合进行早期的康复治疗具有安全有效的作用,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陆敏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乳腺癌术后化疗与放疗优组合方案分析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持续化疗与不同放疗方案的佳组合方案.方法:放化疗分为4组,并追踪随访.结果:放射性肺损伤和放射性皮炎A组发生率高,而D组发生率低.结论:乳腺癌术后化疗同时设野分阶段放疗可明显降低放射性肺损伤及其他毒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刘艳娇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52例临床分析

    目的:对腹腔镜在卵巢剥除手术的应用进行观察和评估.方法:将80例患者分为腹腔镜手术组和传统手术组,分别进行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和开腹术.结果:两者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别,但腹腔镜手术组术中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均优于传统手术组.讨论:腹腔技术应用于卵巢剥除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出血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提高操作技巧.

    作者:王顺顺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白内障术后治疗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我院在白内障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2月-2011年1月接受白内障手术的60例术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强的松片+0.1%双氯芬酸钠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消炎,中医治疗及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及疗效.结果:试验组在眼内炎、高眼压,角膜水肿、结膜充血等并发症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组的不良反应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我院综合的治疗对白内障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有着良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

    作者:刘承前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浅谈中职护理技能实训改革

    目前大部分中职护理技能实训存在着实训条件简陋、实训内容陈旧、实训方法单一等问题,导致护理技能实训效果差,使护生的各种护理能力得不到培养.本文对中职护理技能实训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以提高护理技能实训效果.

    作者:孟留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舒适理论在放疗过程中的护理应用

    近年,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舒适护理逐步被重视.在舒适护理过程中主要以满足患者正常需求、降低患者痛苦、改善患者病情、延长患者生命为主要原则.在实际的构建过程中可以从心理、环境等方面进行构建.本文从舒适护理的概述出发对护理过程中的舒适手段的适用以及落实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从放疗前后的时间点为依据对其进行了实现研究.此后,根据实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优化对策.

    作者:柴树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关于乳腺癌患者焦虑情绪的探讨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世界范围内,乳腺癌是主要危害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可高达40/10万以上,在各地区女性恶性肿瘤中排位一般在第一位或第二位且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并趋于年轻化.对乳腺癌患者焦虑情绪的研究有助于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颜小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如何提高诊断学实验教学

    如何提高学生的<诊断学>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其在临床上如何理论联系实际,缩短了教室与病房之间的距离,首先在实验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丰富实验教学的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其次充分利用教学时间对学生有效进行实验操作技能练习,并制定出诊断学实验课操作技能的考核标准与考核制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今后的临床实习或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王瑾;张荣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社区高血压病护理干预策略

    目的:探究社区高血压病护理干预的策略.方法:选取笔者所在社区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的72例高血压患者,对患者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的护理前后血压以及对高血压的认知情况,加强心理护理,完善各项护理措施.结果:护理前血压正常18人,正常率为25.0%,护理后血压正常67人,正常率为93.1%;护理前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情况优秀24人,良好35人,差13人,护理后患者对疾病的任职情况优秀45人,良好26人,差1人.护理前后具有显著差异,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加强护理干预,增加患者对高血压的认知,使患者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习惯,可以显著地控制高血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林芬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120例动态心电图与体表心电图分析

    目的:通过对我州院60例冠心病、隐匿型冠心病、心肌炎与拟诊心肌炎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和60例健康组进行的动态心电图和体表心电图检查与分析,观察比较其分析结果.结果: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如冠心病、隐匿型冠心病、心肌炎与拟诊心肌炎等在需要常规动态心电图的检查外,还要进一步的体表心电图的检查.患者组的动态心电图检查与体表心电图检查相比较,动态心电图在隐匿型冠心病患者中,对ST段改变、对T波改变及早搏的检出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冠心病、心肌炎患者中,对早搏的检出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健康组的动态心电图检查与体表心电图检查相比较,对ST段改变、对T波改变及早搏的检出率都没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健康者只需要做体表心电图检查即可.

    作者:刀保萍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检测血清IgA、IgG、IgM对脂肪肝纤维化诊断与预后的影响

    脂肪性肝纤维化是指在肝细胞周围发生了纤维化改变,纤维化的程度与致病因素是否持续存在以及脂肪肝的严重程度有关.酒精性肝纤维化可发生在单纯性脂肪肝基础上,而非酒精性则是发生在脂肪性肝炎的基础上.肝纤维化继续发展则病变为脂肪性肝硬化.本文本应用血清IgA、IgG、IgM水平的检测分析,探讨脂肪肝与肝纤维化的关系.

    作者:于婧;毛齐学;于虹;周倩男;张优明;吕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BPH患者血小板活化CD62P、CD41+CD11b的表达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和冠心病是老年男性常见的两种疾病,二者相互联系和影响.研究发现有无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生率差异显著.本文通过测定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血小板活化CD62p、血小板与白细胞黏附CD41+CD11b的表达及颈动脉超声检查,探讨BPH患者BPH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作者:金富国;张莹;陈海风;于虹;付鑫;于婧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患者11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抽取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有58例,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患者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以明显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和护理满意度.

    作者:刘青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晚期肿瘤患者临终关怀的护理体会

    目的:使晚期肿瘤患者达到高可能的生命质量.方法:对2008年12月-2010年12月以来与我院治疗的肿瘤晚期患者43例,通过临终关怀及各项护理措施,延长患者存活时间,直到家属参与临终关怀护理,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结果:临终关怀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改善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结论:临终关怀是一项高尚而艰巨的工作,它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作为医护工作者,应根据实际需要,因人而异地做好临终关怀工作,给予他们临终关怀的温暖和力量,使他们安宁的走完生命的后历程.

    作者:朱琳琳;陈彦霞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996次肾移植术后环孢素A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关系的回顾性研究

    目的:探讨监测肾移植术后服用环孢素A患者血药浓度峰值和排斥反应及毒副作用的关系,以帮助调整药物剂量,提高用药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共996次血药浓度,将术后患者分为正常组、排斥反应组和肝肾中毒组,统计各组间血药浓度的差异,对比研究C0和C2的监测在预测肾移植术后排异反应和肝、肾中毒的价值.结果:正常组和排斥反应组、肝肾中毒组分别比较,C0和C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多数时间内,正常组和排斥反应组和肝肾中毒组分别比较,谷浓度C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峰浓度C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C2比C0浓度监测更能预测临床疗效.结论:环孢素A药物浓度监测可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C2能有效预测肾移植术后排异反应和肝肾中毒的发生,在临床用药时要结合患者的年龄、对CSA的耐受性、药动学和药效学特点等,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提高疗效,避免排斥反应和毒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陈辉;李付广;任伟宏;王光策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饮食因素与高血压关系探讨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上升的趋势,近年来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呈持续增长趋势,患病率、死亡率、残疾率都很高和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都低的特点.高血压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而高血压的发生与不合理饮食密切相关,因此高血压也被认为是代谢病.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合理饮食可以有效地降低和控制血压.为此就高血压与饮食关系进行综述,为人们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和饮食提供依据.

    作者:唐利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胫骨骨折后骨不连的常见病因及治疗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胫骨骨折后骨不连的发生原因和临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02年10月~2012年10月我院骨科收治的胫骨骨折后骨不连1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对10例患者进行随访发现,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后3~12个月均已痊愈.结论:胫骨骨折后骨不连接的原因众多,治疗方法多以手术为主,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和固定方式.

    作者:杨晓荣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不稳定锁骨外侧端骨折治疗分析

    目的:评价不稳定性锁骨外侧端骨折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对90例不稳定性锁骨外侧端骨折患者分别行手术复位克氏针张力带固定,克氏针张力带加喙锁钢丝固定和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平均随访1.5年.结果:采用Karlsson评分标准评估治疗效果.优良率克氏针张力带组为76.2%(16/21),张力带克氏针带喙锁间钢丝固定组为83.3%(30/36),锁骨钩钢板内固定组93.9%(31/33),因此,锁骨钩钢板固定符合生物力学要求,提供牢固固定,并发症少,疗效好.结论:对不稳定锁骨外侧端骨折内固定首选锁骨钩钢板,并应常规修复重建喙锁韧带.

    作者:赵辉;杨国栋;卢勇民;陈宇鹤;张秉文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健康之路杂志

健康之路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医学会 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