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洁
2004年5月14日晚8时,接中心医院保健科疑似食物中毒疫情报告,随即派3名食品卫生监督员进行了调查处理,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丽霞;马莉;雷莉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了解龙岗区健康人群乙脑抗体水平.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按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03年7~9月在龙岗区的2所幼儿园、2所学校及从业人员中采集不同年龄人群血清标本,应用间接法ELISA检测乙脑抗体.结果共采集不同年龄人群血清标本246份,乙脑抗体阳性17人,抗体阳性率为6.9%,其中,<10岁年龄组的抗体阳性率高,为22.2%,其他年龄组的抗体阳性率为1.2%~2.5%之间,各年龄组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男性抗体阳性率为8.7%,女性抗体阳性率为5.3%,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龙岗区健康人群乙脑抗体阳性率较低,要警惕乙脑流行.建议提高乙脑疫苗免疫接种率;开展乙脑监测工作;加大防蚊、灭蚊力度.
作者:陈海玲 刊期: 2005年第07期
1职业卫生评价的目的和意义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劳动创造了财富,但劳动过程中存在的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无论是在现代化生产,还是手工作业中,一定条件下都可对劳动者的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如引起职业病、工伤和职业相关疾病等.
作者:蔡立群;陈永青 刊期: 2005年第07期
为了解太原市各级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现状,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太原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对市区各级医院,院内感染管理情况进行专题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跃光;解菁;姜波;张瑞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随着医疗诊查技术的发展,内镜在临床诊疗中广泛使用.然而内镜属于创伤性检查,由于消毒不严而导致患者间产生交叉感染,甚至暴发流行以及医患之间的医疗纠纷,现拟对内镜清洗消毒中的风险因素谈几点看法.
作者:李媛利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我市地处沿海地带,牡蛎是丰富的海产品之一,其营养丰富,是人们喜爱的美味佳肴.然而我们在检测牡蛎罐头时发现铜的含量很高,在排除了食品加工过程与容器的污染后,我们对全市的新鲜牡蛎及加工的熟品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发现铜的超标率达100%,高达118mg/kg,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昭英;姜建芳;陈丽杰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官劲癌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变化及交感神经紧张状况.方法 28例宫劲癌患者和28例正常对照者分别手术前3天、手术后2周、手术后1月用心理行为评定量表(SDS、SAS)和皮肤电测试仪对其心理状况、交感神经昆张度进行测试.结果手术前患者组与正常组相比,存在明显的情绪障碍和较高的交感神经紧张度;术后2周时患者的焦虑情绪好转,接近正常对照组水平;手术1月出院时,患者的焦虑情绪又显著升高,与术后和正2周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这反映交感神经紧张度的皮肤电阻值的变化与不良情绪的动态变化相一致.结论官颈癌围手术期病人存在明显不良情绪和较高的交感神经紧张度,并有规律的动态变化,临床护理人员应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
作者:廖英 刊期: 2005年第07期
为加强对蔬菜中农药残留问题的监督管理,确保百姓菜篮子的卫生安全,2004年4月中旬,黑龙江省卫生监督所对哈市市售蔬菜的农药残留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共抽检了5个品种的62份蔬菜,抽检结果表明,哈尔滨市市售蔬菜的总合格率为90.32%,蔬菜的农药残留情况有了很大改观,但是,个别种类蔬菜卫生安全问题不容乐观.
作者:刘忠伟;仲伟鸥;韩晶 刊期: 2005年第07期
高电压、强电流所致电击伤常致致命性猝死.我院自2002年以来临床收治2例电击伤致猝死患者,并成功救治,现介绍救治体会如下:
作者:王娜;张剑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碘释放器是一种水加碘装置,用于碘化饮用水防治碘缺乏病,碘释放器由包装部分和含碘硅胶棒(Silicone-Sodium iodine elastomer)构成,每个碘释放器的包装部分有上下接口,碘释放器可相互连接在一起,成为一组.
作者:李国维;黄志刚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前,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在所有肿瘤中所占比例仍然很大,而且很多就诊时已到晚期,以往多采用手术切除配合化疗.而晚期肿瘤浸润局部切除多不能彻底,虽配合全身化疗效果仍不理想.从2002年我们在手术切除后用放射性粒子局部植入迄今为止治疗了60例消化道肿瘤病人,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王建文;王娟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根据<食品卫生法>的规定,食品行业的从业人员实行预防性健康检查证明制度,这对预防控制某些传染病流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监督部门在平时的监督管理中,对从业人员是否持有有效的健康证明的监督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雷莉;马莉;张利霞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了解首钢矿区传染病发病趋势,探讨传染病发病规律,为制定矿区传染病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回顾性和现状分析方法,对1990~2003年矿区传染病发病资料进行汇总、统计、分析.结果 1990~2003年首钢矿区报告传染病15种,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传染病发病总体呈散发状态,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肠道传染病发病占第一位,其次是呼吸道传染病;虫媒传染病主要是斑疹伤寒;计免相关传染病发病较少,主要是麻疹报告较多.结论结果提示首钢矿区传染病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但要警惕高峰的到来;控制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应为今后矿区传染病预防工作的重点.措施根据讨论结果,提出完善管理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控制预案,加强与地方卫生部门协作的传染病控制措施.
作者:韩兰香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前感染性疾病科的主要业务内容是传染病,而现有的传染病医院或传染科已处于难以为继的境地,建议在建设感染性疾病科的过程中要统筹考虑本地的卫生资源,合理布局,重点建设,不搞一刀切,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有条件建设感染性疾病科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不具备条件的医院严格做好预检分诊,积极做好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作者:胡学珍;徐蕴;王忠战 刊期: 2005年第07期
为了在重庆市更好地预防控制食物中毒,对2004年重庆市食物中毒事故进行了分析,共发生食物中毒43起,1176人中毒,死亡3人.与2003年同期相比均有下降.中毒主要发生在二、三季度;远郊区县中毒起数、人数多;家庭聚餐和家庭宴席引起的中毒起数居首位,且主要发生在农村;引起中毒的食品主要是肉及肉制品、水产品;食物中毒的致病因素主要是细菌性、化学性和自然毒物;引起中毒死亡的原因是误食毒蕈、亚硝酸盐.建议进一步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加大执法力度,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监测,加强对农村家宴的食品卫生管理,实行集体用餐申报制度.加大食品卫生知识和亚硝酸盐、农药、毒蕈危害性的宣传,增强市民食品卫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作者:张嵘;张建;谷政;龚玲 刊期: 2005年第07期
为了解市售裱花蛋糕的卫生状况,我们对大型超市、酒店蛋糕房以及糕点生产销售企业所生产销售的裱花蛋糕进行了抽检.并对加工环节是否符合<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的要求及卫生设施、卫生管理状况进行了监督检查.结果表明,引起裱花蛋糕菌落总数严重超标的原因诸多,其中,成品的储存、原材料的使用及保存、销售时间的长短、以及生产场所的卫生设施是造成本次抽查裱花蛋糕卫生质量的关键因素,并对裱花蛋糕的生产销售进行严格规范.
作者:段青;刘彬;王长辉 刊期: 2005年第07期
课桌椅是陪伴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设施,因而课桌椅也是与学生的生长发育、视力的好坏有一定关系.为此我们于2003年初在对学校进行经常性卫生监督监测时对太原市的部分中小学校学生课桌椅的配套情况进行了调查.
作者:高改仙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卫生监督信息是卫生监督建设体制中重要组成部分.自从宁波市卫生监督机构实施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后,卫生监督信息工作日渐发展,为了更好地搞好此项工作,对卫生监督信息工作现状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加强卫生监督信息工作提出建议.
作者:项晓云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本文从3方面对我国全民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与效率进行了探讨.1.对我国全民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与效率的变化情况从三个阶段进行了分析论述:第一阶段一新中国成立后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前的30多年间.以可及性、公平性、覆盖率高与服务效率低为主要特征.卫生事业被定性为单一的福利事业,由国家按计划经济进行管理.忽视了卫生事业发展中存在的经济规律,缺乏积极性,服务效率越来越低.第二阶段一自80年代初至1998年城镇医疗保险尚未开展前.以公平性、可及性、覆盖率与效率低为主要特征.由于卫生体制改革不配套,医院补偿机制不健全,使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与公平性受到严重冲击,卫生过度服务与服务不足并存:(1)贫困人群获得必要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受到了严重障碍;(2)忽视了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3)中国享受不同形式医疗保险的人口从90%锐减到了5%;(4)盲目求医、过度消费,形成恶性循环;(5)医院靠多卖药,多做高新仪器检查,开展特需医疗服务创收,维持生存;(6)医院之间的不合理竞争,医院的产出不能真实地反映医院服务效率.第三阶段-自1996年中央召开全国卫生工作大会至今.以关注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与公平性为主要特征.(1)全国卫生工作大会的召开,拉开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序幕;(2)实行新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制度功成身退;(3)发展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纳入日程,中央出台了相关政策;(4)药品管理改革全方位展开,药品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2.对我国改善全民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可及性与提高服务效率提出了7点建议:(1)建立全民健康保险制度,增加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实现可持续发展;(2)恢复和健全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增加抵御风险的能力,解决因病致贫和返贫的问题;(3)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医疗保险,增加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4)改革财务预算投入方式,引进病例诊断相关组(DRGs)管理系统,控制过度服务与服务不足;(5)建立双向转诊制度,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6)引进药品津贴计划,实行医药分开,提供高效、廉价、安全的药品,避免过度用药;(7)完善区域卫生规划,合理配置卫生资源,促进城市、农村卫生事业协调健康地发展.为全民提供公平、可及与方便、高效率的医疗卫生服务将成为各级政府、全体医疗卫生人员和全国人民的公共追求.
作者:宋国华;刘英;裴丽昆 刊期: 2005年第07期
作者通过对目前卫生监督机构与卫生行政部门、疾病控制机构、部门执法监督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系统内的不协调以及卫生监督机构基础设施、财政支持和监督员队伍建设中有关问题的思考、探讨目前卫生监督体制运行中存在的弊端,为进一步完善卫生执法监督体制提供建议.
作者:江海洋 刊期: 200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