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直肠癌累及直肠系膜筋膜患者直肠超声评估特点观察

饶洪杰;柏艳红;倪倩倩

关键词:直肠癌, 直肠系膜筋膜, 直肠超声
摘要:目的 研究直肠癌累及直肠系膜筋膜(MRF)患者的直肠超声(ERUS)影像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陕西汉中3201医院140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患者均接受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以手术病理结果 为金标准,评价ERUS判断直肠癌累及MRF的准确性.结果术前ERUS检查显示,140例直肠癌患者肿瘤位于前壁和前侧壁64例,累及MRF与手术病理结果的准确性为96.88%;后壁和后侧壁42例,累及MRF与手术病理结果的准确性为100%;累及全周34例,累及MRF与手术病理结果准确性为88.24%.ERUS发现12例累及MRF,其中4例肿瘤位于前壁和前侧壁,8例肿瘤累及全周.术后病理证实10例累及MRF,其中6例肿瘤位于前壁和前侧壁,4例肿瘤累及全周.术前ERUS检查判断直肠癌MRF受累的总敏感度为80.00%、总特异度为96.92%,总准确度为95.71%,总阳性预测值为66.67%,总阴性预测值为98.44%,约登指数为0.769.结论 ERUS用于直肠癌术前检查能准确判断MRF累及情况,为指导临床提供参考.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杂志相关文献
  • 溃结康胶囊联合奥曲肽对溃疡性结肠炎细胞因子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 探讨溃结康胶囊联合奥曲肽对溃疡性结肠炎细胞因子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01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患者皮下注射奥曲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溃结康胶囊.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对比两组治疗前后IL-1、IL-6、TNF-α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及纤维蛋白原)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5%(P<0.05).治疗前,两组的IL-1、IL-6、TNF-α水平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IL-1及TNF-α明显下降,而IL-6明显上升,且治疗后组间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以上指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溃结康胶囊联合奥曲肽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安全有效,可能与改善患者炎性细胞因子及血液粘度有关.

    作者:李武良;李萍;李鑫;巨伟;孔文霞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拉帕替尼对HER2过表达胃癌的抗肿瘤活性及疗效机制分析

    目的 探讨拉帕替尼对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表达胃癌的抗肿瘤活性及疗效机制.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HER2过表达胃癌患者13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紫杉醇+顺铂+氟尿嘧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拉帕替尼.在两组治疗3个周期后评价近期疗效,分别在治疗前、治疗3个周期后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记录两组毒副作用发生率,并比较2年内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总缓解率为47.69%,高于对照组的3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GF-1、IGF-2水平低于治疗前,血清IGFBP-3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GF-1、IGF-2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IGFBP-3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恶心、呕吐、血小板减少、骨髓抑制、血红蛋白下降、白细胞减少、肝肾损害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年内生存率为61.54%,高于对照组的4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拉帕替尼的应用能提高HER2过表达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抗肿瘤活性显著,它可能是通过抑制下游信号通路磷酸化激活状态与HER2受体上调补偿机制达到治疗目的.

    作者:梁小娥;周静;徐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艾司奥美拉唑为主的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儿童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幽门螺杆菌(H.pylori)阳性儿童消化性溃疡采用艾司奥美拉唑为主的四联疗法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随州市中心医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H.pylori阳性消化性溃疡患儿108例.根据患儿的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艾司奥美拉唑+铋剂+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四联疗法,54例;对照组采用雷尼替丁+铋剂+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四联疗法,54例.观察两组患儿治疗2周后的治疗效果、H.pylori根除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97%(P<0.05).观察组的H.pylori根除率为92.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22%(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75%(P<0.05).结论 H.pylori阳性儿童消化性溃疡以艾司奥美拉唑为主的四联疗法临床治疗效果显著,H.pylori根除率高,药物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方之洪;刘春;周慧;李敬之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延续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放疗患者自我照护水平及预防放射性皮炎发生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食管癌放疗患者实施延续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2017年6月-2018年5月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收治的120例行放疗的食管癌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延续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自我照护水平、生活质量及护理后放射性皮炎发生情况.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健康知识水平及情绪功能、躯体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自我照护水平(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健康知识水平)及生活质量(情绪功能、躯体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Ⅰ级放射性皮炎出现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Ⅱ级、Ⅲ级放射性皮炎出现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食管癌放疗患者出院后实施延续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自我照护水平及生活质量,减轻放射性皮炎发生程度,值得推广实施.

    作者:邵春燕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消化道出血54例临床分析

    目的 通过了分析血液透析患者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其特点,改善患者的预后.方法 2011年3月-2017年3月,54例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消化道出血,并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54/216例(25.00%),上消化道出血44/54例(81.50%),其中胃黏膜糜烂渗血20/44例(45.45%),反流性食管炎5/44例(11.35%),十二指肠球炎3/44例(6.82%),急性胃黏膜病变8/44例(18.18%),胃溃疡4/44例(9.09%),十二指肠溃疡3/44例(6.82%),复合型溃疡1/44例(2.27%),幽门螺杆菌(Hp)感染35/54例(64.8%).下消化道出血11/54例(18.5%),为小肠克罗恩病3/11例(27.27%),血栓外痔3/11例(27.27%),肠系上动脉血栓形成5/11例(45.45%);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消化道出血发生在透析进行1~3个月者23/54例(42.59%),3~12个月者8/54例(14.81%),12~36个月者11/54例(20.37%),36~60个月者5/54例(9.26%),>60个月者7/54例(12.96%);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消化道出血发生在透析当天者30/54例(55.56%),发生在透析间歇者24/54例(44.44%);23/54例(42.59%)患者并发消化道出血时服用非甾类消炎药(NSAID);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消化道出血发生后给予综合治疗,透析采用无肝素透析,并减少透析时间,每次透析时间为3 h,增加透析次数,为每周4次,缓解消化道出血.50/54例(92.59%)患者均在2周内得到了控制,3/54例(5.56%)患者转为腹膜透析,2/54例(3.70%)患者因大出血控制无效死亡.结论 采用奥美拉唑为主的综合治疗,联合使用低浓度肝素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代替纯肝素封管,减少进入体内的肝素用量,降低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病死率,改善预后.

    作者:孔令军;赵佳龙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老年结直肠癌组织miRNA-21表达与浸润转移的关系研究

    目的 观察老年结直肠癌组织miRNA-21表达与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于我院收治的43例行手术治疗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为结直肠癌组,另选取同期入院的43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

    作者:宋志军;陈国庆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血清HA、LN、PC-Ⅲ、Ⅳ-c检测在肝癌诊断及术后的价值分析

    目的 研究肝纤四项指标在不同类型肝癌中的表达及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确诊的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患者各55例,分别纳入原发组和继发组,同时选取55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首先对三组研究对象的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指标进行检测比较,然后分别采用竞争性抑制法和双抗体夹心法对患者透明质酸酶(Hyaluroni-dase,HA)和Ⅲ型前胶原(Procollagen TypeⅢ,PCⅢ)、Ⅳ型胶原(Collage TypeⅣ,Ⅳ-c)、层粘连蛋白(Laminin,LN)进行检测,接着对两组肝癌患者进行分期指标检测,观察指标与不同类型肝癌分期的相关性,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手术(TACE)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肝纤四项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原发组和继发组AST、ALT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P<0.05),患者不同年龄段之间的肝纤四项水平没有差异性(P>0.05),肝纤四项水平与患者肝癌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手术后原发组和继发组肝纤四项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但依旧高于对照组指标水平.结论 肝纤四项指标的水平检测能够为肝癌的分类、严重程度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张明哲;常文龙;周雪;李志红;张斌斌;邢琪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粪便钙卫蛋白、降钙素原在溃疡性结肠炎及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本研究通过检测UC及IBS-D患者粪便中FC及血液中PCT的水平,探索FC、PCT诊断UC、IBS-D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UC患者(缓解期UC 20例;活动期UC全结肠型20例;活动期UC部分结肠、直肠型20例)60例,IBS-D患者3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30例.留取受检者粪便5~10 g,进行ELISA检验.空腹8 h后于次晨取静脉血5 mL,用罗氏701生化分析仪测定PCT.结果 UC组FC水平显著高于IBS-D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BS-D组F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C与UC内镜下分期高度正相关(rs=0.806)、与累及范围正相关(rs=0.593).UC组PCT水平显著高于IBS-D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BS-D组PC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与UC内镜下分期呈正相关关系(rs=0.720)、与内镜下累及范围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FC在UC与IBS-D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其可作为一种临床上诊断和鉴别UC、IBS-D的辅助指标;FC可作为监测患者治疗期间UC活动、缓解情况的辅助指标;可作为评估活动性UC累及范围的参考指标.PCT在UC与IBS-D的鉴别诊断中具有临床意义,但对于活动性UC、累及范围无显著相关.

    作者:牛丽娜;李艳梅;刘小方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NAFLD患者血清学检测的临床价值及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血清检测对诊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2月由我院体检并诊断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患者和同期体检结果 为健康状态的受检者各60例,常规检测所有人员的肝/脾CT比值、血脂四项(TC、TG、LDL-C、HDL-C)、肝功三项(ALT、AST、GGT)等指标,对观测指标进行组间对比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结果NAFLD患者的血清TC、TG、LDL-C、ALT、AST、GGT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P<0.05),但NAFLD患者血清HDL-C水平与健康人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分析显示,NAFLD患者血清TC、TG、LDL-C、ALT、AST、GGT与肝/脾CT比值均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TG、ALT、GGT对诊断NAFLD具有较高准确性(AUC>0.9),而TC、LDL-C、AST则对诊断NAFLD具有一定准确性(0.7

    作者:张倩;孙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术前超声内镜诊断浅表性胃癌准确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术前超声内镜在浅表性胃癌中的诊断价值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三家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30例浅表性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接受超声内镜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诊断证实为浅表性胃癌.以病理诊断结果 为金标准,根据超声内镜与病理诊断的吻合情况,分成吻合组、非吻合组.比较两组临床病理特征,包括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组织学分型、肿瘤直径、肿瘤大体分型、肿瘤侵袭深度、病理分期,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明确影响超声内镜诊断准确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在130例患者中,有102例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吻合,占78.46%,有28例不吻合,占21.54%.非吻合组肿瘤位于胃底部占比为35.71%,肿瘤直径<3 cm占比为78.57%,均高于吻合组的17.65%、49.0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提示肿瘤部位(胃底部)、肿瘤直径(<3 cm)是超声内镜诊断浅表性胃癌准确性的独立危险影响因素(P<0.05).结论 超声内镜在浅表性胃癌患者术前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其独立影响因素包括肿瘤部位与肿瘤直径.

    作者:李一鸣;孙菡;安县朝;孙杰;李红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生长抑素联合雷替曲塞及奥沙利铂治疗进展期胃癌的近远期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生长抑素联合雷替曲塞及奥沙利铂治疗进展期胃癌的近远期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95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卡片分组分为两组.研究组51例,给予生长抑素联合雷替曲塞及奥沙利铂进行治疗;对照组44例,给予雷替曲塞及奥沙利铂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近远期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7 d,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的毒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2、3年胃癌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1年胃癌复发率和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3年后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使用生长抑素联合雷替曲塞及奥沙利铂治疗进展期胃癌患者可降低毒副反应,可延长患者远期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苏红领;高正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肠外营养方案对胃癌根治术后氧化应激及临床结局的影响

    目的 观察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肠外营养方案对胃癌根治术后氧化应激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于两院收治的86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随机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各43例,均于胃癌根治术后2~6d予以等氮、等热量的肠外营养,其中观察组肠外营养中使用橄榄油脂肪乳,对照组使用普通中长链脂肪乳.对比两组术前1d及术后7d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水平,分析炎性指标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水平,并观察两组临床结局指标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感染、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7 d MDA显著高于术前1 d(P<0.05),但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7 d(P<0.05);而SOD、GSH-Px、CAT显著低于术前1 d(P<0.05),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7 d(P<0.05).观察组术后7 d CRP、IL-6、TNF-α、PCT均显著高于术前1 d(P<0.05),但IL-6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7 d(P<0.05),CRP、TNF-α、PCT与对照组术后7 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感染、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肠外营养方案能减轻患者胃癌根治术后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结局.

    作者:徐惠锋;曹华祥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糖尿病胃轻瘫胃排空状态与肾功能水平的关系研究

    目的 研究糖尿病胃轻瘫胃排空状态与肾功能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4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是否发生糖尿病性胃轻瘫(DGP)将观察组分为A组(发生胃轻瘫)和B组(未发生胃轻瘫),另纳入同期4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记录80例研究对象的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及胃半排空时间(GET1/2).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胃排空时间Scr、eGFR及GET1/2水平,分析GET1/2与Scr和eGFR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Scr显著高于对照组,GET1/2较对照组显著延长,eGFR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A组Scr和GET1/2显著高于B组,eGFR显著低于B组(P均<0.05).GET1/2与Scr呈正相关性(r=0.385,P=0.000),与eGFR呈负相关性(r=-0.802,P=0.000).Scr判断DGP的AUC为0.720(β=0.080,95%CL 0.563-0.877,P=0.019),敏感度为0.841,特异度为0.435.eGFR判断DGP的AUC为0.812(β=0.068,95%CL 0.679-0.945,P=0.001),敏感度为0.824,特异度为0.745.结论 DGP与肾功能损伤具有一定关系,临床监测eGFR和Scr有助于早期筛查DGP.

    作者:雒否乐;胡文华;曾晓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肠道靶向微生物治疗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免疫平衡和肠黏膜屏障的影响

    目的 探讨肠道靶向微生物治疗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免疫平衡和肠屏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我院诊治的72例老年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术后行常规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常规治疗中增加肠道微生态调节剂(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观察术后1 d、7 d两组患者Th17、Treg细胞比率,检测患者术后1 d、术后7 d的黏膜屏障功能指标[包括二胺氧化酶(DAO)、内毒素(ET)、D-乳酸(D-lac)浓度].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腹腔感染、尿路感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1 d,两组Th17、Treg、Th17/Treg、二胺氧化酶、内毒素、D-乳酸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术后7 d,观察组Th17、Treg、Th17/Treg、二胺氧化酶、内毒素、D-乳酸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总感染的发生率为30.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33%(P<0.05).结论 肠道靶向微生物治疗可维持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免疫平衡,并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有利于患者预后.

    作者:易钢锋;周宇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胃十二指肠出血的疗效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讨氩离子凝固术(APC)对胃十二指肠出血患者的疗效和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新疆军区总医院2016年5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胃十二指肠出血患者98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给予内镜下肾上腺素注射止血治疗;观察组49例,给予内镜下APC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初次止血的成功率、再次出血率、转急诊手术率及死亡率;观察皮质醇(cortisol,Cor)、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及肾上腺素(epinephrine,E)等应激反应指标的变化;记录住院相关指标(出血量、输血量、止血时间及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9%,对照组为85.7%,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初次止血率、再次出血率、转急诊手术率及死亡率等治疗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or、NE及E等应激反应指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出血量、输血量、止血时间及住院时间等住院相关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4%(P<0.05).结论 内镜下APC对胃十二指肠出血患者的疗效显著,可以有效减轻患者应激反应,减少出血量,缩短出血时间,并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蒋丽丽;于霞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联合引流对经腹会阴直肠癌切除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和切口愈合质量的影响

    目的 研究骶前引流及联合引流对经腹会阴直肠癌切除术(APR)患者术后并发症和切口愈合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80例接受APR的低位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中引流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术中行骶髂引流联合皮下负压引流;对照组40例,行单纯骶前引流.比较两组手术引流和恢复效果、术后并发症及切口愈合质量.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及平均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期愈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0%(P<0.05).观察组术后第3天引流量为(46.47±16.19)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0.15±21.68)mL(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P<0.05).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为(14.84±5.97)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8.32±5.08)d(P<0.01).结论 骶前引流联合皮下负压引流用于APR低位直肠癌患者,能显著缩短术后切口愈合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切口愈合质量.

    作者:刘建磊;姜军;金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营养风险筛查2002对指导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营养支持的价值

    目的 研究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用于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围术期营养支持指导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NRS 2002评分分为<3分(34例)、≥3分(38例),两组组内规范、不规范营养干预患者均占半数,比较以上患者康复指标、营养指标血红蛋白(Hb)、血清蛋白(Alb)水平及感染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NRS 2002评分<3分者规范及不规范术后恢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3分者规范干预后术后恢复显著低于不规范干预(P<0.05);<3分患者规范或不规范干预患者术后Hb、Alb无显著差异(P>0.05),≥3分患者规范营养干预后Hb、Alb较不规范营养干预显著较高(P<0.05);NRS2002评分<3分患者规范干预、不规范干预及≥3分规范干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分不规范干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较高(P<0.05).结论 NRS 2002<3分患者进行营养支持干预并不会显著改善营养状态,而≥3分患者实施有效营养支持可获得显著效果.

    作者:黄婷婷;钟君;张琦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HBV与胰腺癌病理分化程度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与胰腺癌的病理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胰腺癌患者122例(观察组),选取同期本院体检健康者24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两组HBV状态比较两组研究对象HBsAg-/anti-HBc-、HBsAg+、Anti-HBs+/HBc+和Anti-HBs-/HBc+分布,并比较观察组不同分期和分化程度患者HBsAg-/anti-HBc-、HBsAg+、Anti-HBs+/HBc+和Anti-HBs-/HBc+分布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HBsAg-/anti-HBc-、HBsAg+、Anti-HBs+/HBc+和Anti-HBs-/HBc+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同肿瘤分期患者HBsAg-/anti-HBc-、HBsAg+、Anti-HBs+/HBc+和Anti-HBs-/HBc+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同肿瘤分化程度患者HBsAg-/anti-HBc-、HBsAg+、Anti-HBs+/HBc+和Anti-HBs-/HBc+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感染可能是引发胰腺发生癌变的重要因素,但HBV感染与胰腺癌肿瘤进展和肿瘤恶性程度无明显关联.

    作者:阙海涛;储建华;曹斌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改良肠梗阻导管技术与传统胃肠减压治疗老年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改良肠梗阻导管技术与传统胃肠减压治疗老年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治的老年粘连性肠梗阻患者60例,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鼻胃管胃肠减压治疗,观察组给予改良肠梗阻导管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肠梗阻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00%(P<0.05).观察组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拔管时间和进食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肠梗阻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改良肠梗阻导管技术可显著缩短老年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伊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FBXO5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FBXO5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癌和癌旁组织配对的结直肠癌临床标本中的FBXO5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240例石蜡包埋的结直肠癌标本,统计学分析FBXO5表达与临床病理学指标、预后的关系.结果 与相应配对的癌旁组织相比,癌组织标本中FBXO5 mRNA和蛋白明显上调.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FBXO5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临床分期(P=0.004),T分期(P=0.009),M分期(P=0.003).进一步的多因素分析显示,FBXO5表达可作为结直肠癌独立的预后因素(P=0.045,HR 1.53,95%CI 1.01~2.31).结论 FBXO5在结直肠癌中表达升高预示结直肠癌患者的不良预后.FBXO5可以成为判断结直肠癌预后的一个新指标.

    作者:周启明;赵艳;付晓红;段江曼;康文全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杂志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