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和预防

皋忠岚

关键词:输液外渗, 原因分析, 预防处理
摘要:输液外渗是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护理问题,如果处理不当,极易产生局部组织肿胀或坏死等后果.深入探讨输液外渗的原因,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有效的处理措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护理实践,从患者因素、药物因素、疾病因素、技术因素等方面对输液外渗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可通过提高穿刺技术、合理使用药物、细心观察、加强沟通等措施进行预防,并针对小范围外渗、大范围外渗、局部水疱等症状提出有效的治疗措施.
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人文关怀在晚期肿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工作压力的逐渐增大,同时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目前肿瘤发病率逐年升高,虽然肿瘤治疗在近几年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很多种肿瘤目前已经有了很多有效的治疗手段,特别是对于早期发现的肿瘤,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但仍有一部分患者不可避免地进入肿瘤晚期而面对临终状态,对于晚期肿瘤患者不仅需要及时有效的治疗,更需要及时提供人文关怀.近三年来,我科在30例晚期肿瘤患者护理中实施人文关怀,取得满意效果,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戚立菊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超敏TSH在亚临床甲状腺疾病监测的意义

    亚临床甲状腺疾病是内分泌系统的常规疾病,是指患者没有或者几乎没有甲状腺功能紊乱的临床表现而血清甲状腺激素或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或两者的浓度有异常.由于甲状腺功能变化微小,它所引起的代谢和器官功能的改变常常持续多年,因此认识亚临床甲状腺疾病对于甲状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而超敏TSH检测对该疾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就2986例患者门诊做FT3、FT4,超敏TSH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作者:高刚;苗爱荣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关节腔持续冲洗患者的观察与护理要点

    目的:探讨关节腔持续冲洗患者的观察、护理要点.方法:对5例关节腔持续冲洗患者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冲洗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不良反应,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给予正确的护理.结果:5例患者均取得满意治疗效果.结论:严密观察与合理有效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徐云;陈秀丽;王晓萍;夏芳;李娜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文明程度的提高,患者对医疗护理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患纠纷数量递增上升,这已经成为困扰医院管理者和医务人员的难题之一.在临床工作中,如何规范护理服务行为,强化质量意识,做到以病人为中心,安全第一,大限度地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确保病人安全,实行防微杜渐、防患未然的护理安全管理及防范对策,是医院护理管理者需要探索的课题.

    作者:王杰;庄吉丽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1例下咽癌胃代食道手术的护理体会

    下咽癌是指原发于下咽部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亦称喉咽癌.手术后由于病人心理、生理、营养等多方面的因素,常会导致术后伤口愈合不良、咽瘘、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我科于2006年2月收治1例下咽癌患者,由于病变部位特殊,给予实行胃代食道手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吴昱;张贞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高血压病人疾病知识和生活方式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疾病知识和生活方式的相关因素及有效的护理干预,以提高掌握疾病的知识和生活水平.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资料,应用spss10.0处理所有数据资料.结果:(1)57.9%的病人疾病知识在好的水平;(2)62.1%的病人生活方式在中等水平;(3)高血压病人的疾病知识和生活方式之间的相关系数r=0.555(p<0.01).结论:高血压病人的疾病知识和生活水平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临床护士在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时,应重视病人,如果其具有较好的疾病知识,就会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利于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李月芹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从病理生理看老年慢性肺心病护理特点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有其突出的病理生理特点,针对这些特点有其特别的护理要求.科学细致的护理对促进康复,延长存活十分关键.我们结合多年来对慢性肺心病患者进行的临床观察、分析,从病理生理出发对其护理特点总结如下.

    作者:孙永娟;付效国;裴建忠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赏识教育在呼吸科临床护理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方法:对我院呼吸科实习的2003和2004级护理实习生分别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赏识教育法进行带教,实习结束时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兴趣、自信心、分析判断能力、创造思维能力、自我认知能力、基本知识掌握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进行调查.结果:赏识教育对提高护理本科生的学习效果有良好作用,采用赏识教育方式带教可提高护理本科生的临床综合能力.

    作者:张惠霞;顾丹凤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落实五常法提高病区环境管理

    五常法起源于日本,是现代管理的基础,主要用于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包括: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病区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既是一个具有特殊性质的人文环境,又是一个必须符合医疗、卫生原则,满足病人身心需要的物理环境,它们构成了病区环境管理工作的重心.然而在目前,病区环境管理中存在着物品分类、定点放置不够规范,有些物品标识不清,标识不明显,护士对工作场所的安全重视不够等现象都影响了工作效率.为了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将五常法应用于病区环境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作者:胡月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科护士长在病情观察中的安全管理作用

    科护士长是护理管理系统的中间层,在护理管理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了做好安全管理,科护长一定要深入临床一线,掌握第一手资料,使护理安全管理更有针对性.通过轮流参加护士交接班、巡视病房,参加和指导危重、疑难病人的抢救及护理等,既能发现病区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又能发现护士由于责任心不强、工作忙、经验不足等在病情观察中所致的漏洞.使护理安全管理落到实处.下面通过几个典型例子的分析,谈一下笔者的个人体会.

    作者:辛煜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头孢哌酮钠双硫仑样反应1例的护理体会

    总结了1例使用头孢哌酮钠患者出现双硫仑样反应的抢救与护理,主要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给氧,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防止并发症,做好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等.经及时有效的治疗与护理,患者痊愈出院.

    作者:吴红梅;王春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观察

    溶栓治疗是近年来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国产溶栓剂多采用尿激酶,疗效明显、安全,可为治疗脑梗塞的首选.我科与内科病房合作,从2002年至今,对178例发病6小时内的急性脑梗塞病人,采用了大剂量尿激酶冲击治疗,均获得成功.

    作者:赵琳;叶浩波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疑似碘伏过敏1例

    碘伏是一种目前在临床广泛应用的中效消毒剂,其化学成分为吡咯酮,其消毒作用主要是其中的有效碘[1].由于碘伏的安全性很高,在外用消毒方面的应用广泛,在临床护理中由于使用碘伏而出现过敏的反应病例很少见.

    作者:王春艳;王秀莲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对策

    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护患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变化和康复,而且影响到护患矛盾的产生和消除.影响到正常的医疗工作秩序,当前研究和探讨护患关系,对提高护理质量,改进医疗护理服务,稳定护理秩序,促进护理学的发展,维护社会安定团结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也是适应医学护理模式转变的需要.

    作者:杜芳秀;任洁;任素芹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探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法律问题及对策

    为了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更好地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减少护患医疗纠纷的发生;针对目前病人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而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的现象,从护理文件书写、病情观察、执行制度、操作规程以及服务态度方面,指出了存在的法律问题并加强内涵建设、强化法律意识,明确护士长护理雇主的法律责任,加大管理力度、实行护理记录公开化方面探讨相应对策.

    作者:奚慧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儿童哮喘沙酊胺醇气雾剂喷雾与悬液氧驱动雾化吸入效果的护理观察

    儿童哮喘的频繁发作直接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单纯使用储雾罐,由于儿童尤其低龄儿童的理解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差,使吸入配合难度增大,效果不理想.对哮喘症状较重的患儿,我院儿科采用沙酊胺醇悬液氧驱动雾化吸入,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梁意妹;麦惠玲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奥美拉唑在抗幽门螺杆菌治疗中的影响观察

    目的:临床上为快速缓解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症状控制溃疡,常常单独使用奥美拉唑,而此类患者往往需要进一步接受抗Hp治疗.本实验的目的在于观察近期内使用奥美拉唑对抗Hp治疗的影响.方法:将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分为:A组69例(奥美拉唑20mg,2次/日,阿莫西林0.5g,3次/日,甲硝唑0.2g,3次/日,治疗15天);B组66例(奥美拉唑20mg,2次/日,治疗15天后以A组相同方案继续治疗15天).结果:A组61例Hp转阴,转阴率88.4%;B组为51例Hp转阴,转阴率77.3%.两者比较0.10<p<0.20.结论:在使用奥美拉唑后近期内开始抗Hp治疗疗效有所下降.

    作者:裴建忠;付效国;孙永绢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寓情感培养于临床护理带教中

    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人们情感交流的心理需要也日益增加.作为人类健康的卫士,护士如何去满足患者的情感需求,从而促进其恢复就显得尤为必要.当然,这首先要求护士必须具备相当的情感能力,而护士情感能力的培养可从护生时代开始,这已逐渐被广大的护理教育者所认识[1].

    作者:程桂兰;黎贵湘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肛瘘手术病人的护理

    肛瘘,多为肛门周围脓肿的自然溃破或切开排脓后仅处理脓肿,而未对病人进行治疗,遗留下来的后遗症,是肛管和直肠腔与肛周皮肤相通的一种异常管道,是痔瘘科常见病.它主要表现:(1)间断性外口溢脓疼痛;(2)分泌物刺激肛周出现湿疹、瘙痒;(3)外口闭锁后出现新的脓肿外口,同时表现全身症状为发热恶寒,疲乏等.我科自2002年1月-2005年1月,共收治206例经积极治疗和全面护理全部治愈,现将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李春;刘芳;杨晓荣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门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患者持续性发热的护理体会

    门脉高压症是因肝门静脉血流受阻,血液淤滞引起肝门静脉系统压力增高的临床综合征.脾切除术是治疗门脉高压所致脾肿大、脾功能亢进的重要手术方法,但手术可发生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如感染、肝昏迷及再出血等,其中发热与感染是脾切除术后较为突出的问题.国外报告,发热39--40℃持续2w以下的为8.8-49.2%,可见对脾切除术后持续性发热的护理尤为重要.现将几点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唐梦娟;潘色杰 刊期: 2006年第11期

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杂志

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杂志

主管:

主办:中华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协会 国际中华名医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