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彩霞;舒元旦
脑血管疾病神经介入放射治疗是经皮穿刺股动脉超选择插管在电视监视下将微导管送至靶血管,通过微导管将栓塞材料及溶栓药物注入病灶部位,使病变血管闭塞或使血管再通,溶栓而达到治疗目的,这种技术不仅使病人痛苦少,见效快,而且安全有效,是脑血管疾病神经治疗的一种新方式.
作者:危丽萍;文国萍 刊期: 2003年第11期
锁眼手术(Keyhole Surgery)是我院神经外科自2000年8月新开展的显微微创手术.它根据手术部位选择相应的小切口入颅(如眉弓、颞底直切口,枕下乳突后直切口)[1],切口长度一般小于5cm,病人所受创伤小;患者术前不需剃除全部头发(只需在手术区域剃除小块头发),减轻了病人恐惧、紧张的心理;术中病人出血少,无需污物桶或贮血袋;消毒范围小,但并不增加感染率;术后不需放置引流,减少了逆行感染的机会;病人康复快,住院时间短,节约了住院费用.
作者:周演铃;俞素云 刊期: 2003年第11期
我院于2001年4月26日22时急诊收治1例左大腿近根部至膝部严重挫裂伤、软组织缺损、股骨粉碎缺损、大腿近根部离断患儿,经积极抗休克治疗后,急诊行大腿毁损小腿旋转上移再植,术后50天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曹萍;李彩玲;时艳珍;王岩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提高术前访视的质量减轻患者术前的焦虑程度.方法对2001年9~12月98例胸外科患者术前焦虑及71例手术患者术前访视需求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术前访视后患者的术前焦虑程度明显低于访视前(P<0.01);术前1日访视后患者的术前焦虑程度明显低于未访视患者(P<0.01);目前术前访视的内容、方式不能完全满足患者的需求.结论调查结果显示了术前访视可以减轻术前患者焦虑.要求护士应根据患者需求寻找和选择一种佳的术前访视内容和方式;术前访视还应满足患者情感与心理的需求.
作者:刘素芳;洪黛玲;王丽娟;赵秋月;王学敏;原红;李海霞;盛瑞楠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提高婴幼儿室缺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术后的监护、减少患儿死亡率.方法1993年11月~2001年11月,355例3岁以下的室缺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儿实施了心内直视手术.结果5例患儿因呼吸系统原因死亡.结论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应用呼吸机、充分镇静、保证有效供氧和吸痰、防止误吸和肺动脉高压危象的发生,是术后呼吸道监护的关键,可有效减少术后呼吸道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儿存活率.
作者:张赤铭;王新莉;杨秀玲;黄若宇 刊期: 2003年第11期
股静脉留置导管是急诊血液透析时快速建立血管通路的一种有效方法.它不但能充分保证病人得到及时的抢救治疗,又能减少反复动静脉穿刺造成的血管破坏,减少了病人的痛苦和护士的工作量.我院7年来采用上述方法建立血管通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高同凤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对比观察时辰化疗与常规化疗方法在肿瘤患者中的不良反应程度.方法对108例肿瘤病人化疗后的不良反应进行程度评定.结果时辰化疗所致不良反应远低于常规化疗方法.结论时辰化疗可达到选择对癌细胞杀伤力强而正常组织毒性小的时间给药的目的,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刘丽艳;姜宁西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高颈段肿瘤手术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9例手术患者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治愈例13例,好转4例,死亡2例.结论术前后严密观察,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是防止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
作者:郭琼;刘云芳;王卓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颈部深度烧伤早期功能恢复与干预方法,以避免或减轻颈部深度烧伤后遗症.方法对颈部深Ⅱ°烧伤早期切痂中厚植皮的病例,于皮片成活后即行功能恢复护理与干预.施以手法按摩,并采用中草药喷雾、中草药祛斑面膜、瘢痕霜、植物油涂布等,疗程3~6个月.对相同深度而创面自行愈合的病例在创面愈合后亦即采取同样方法.结果本组80例,手术与非手术者各40例.经3~6个月功能恢复护理与干预,促进植皮软化、防止皮片收缩,有效地遏制瘢痕增生,效果满意.结论移植皮片成活后与创面治愈后早期进行功能恢复护理与干预是防止或减轻颈部烧伤后遗症的重要手段.
作者:卢军玲;路琳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的非细菌性腹泻病人应用食醋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6例食管癌术后非细菌性腹泻的病人给予食用食醋,同时做好病人的饮食指导及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对106例非细菌性腹泻病人给予食醋后,治愈96例,占90.6%;减轻8例,占7.5%;无效2例,占1.9%.结论对食管癌术后非细菌性腹泻病人给予食醋应用,对病人术后的恢复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作者:胡秀容;江宾;向明芳;曾定芬;张萱 刊期: 2003年第11期
随着光学与电子技术的进步及腔镜手术器械的不断创新和发展,许多传统的开放性手术均可由微创手术来完成,泌尿外科手术也不例外,尤其是腹腔镜肾上腺手术,不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在手术创伤和术后恢复方面也明显优于开放手术.
作者:秦筱静;颜婕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了解新型带锁钢板颈前路内定的手术配合并了解新型钢板的使用程序.方法总结28例采用颈前路新型带锁钢板内固定的手术配合经验,着重强调手术过程中的洗手配合重点.结果28例患者手术中均取得了良好的复位效果,术后随访18个月,无植骨块脱出、塌陷及不愈合发生.结论新型带锁钢板颈前路内固定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可靠性,减少了术后并发症.
作者:吴荷玉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在间接法铸造桩核过程中应用硅胶印模材料Oranwash的护理要点.方法183例患者接受桩冠修复,使用Oranwash取根管印模及制备铸造桩核,根据各项操作步骤进行器械、材料准备及护理配合,并加以分析和讨论.结果除2例出现桩脱位外,其余患者修复效果均满意.结论在取模、制备铸造桩核过程中,护理配合的关键在于熟悉新材料特性和操作步骤.
作者:金爱琼;魏先;王爱军;朱明颖 刊期: 2003年第11期
本文报道了4例心脏移植病人术后康复期的护理,心脏移植病人术后经过一段时间的ICU监护后转入普通心外科病房,我们认为护理人员不能单纯满足于传统的护理技术服务,应从心理护理、病情监护、健康教育等方面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的系统化整体护理,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病人自我监护和自我保健能力.从而大大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加快病人康复.
作者:刘萍;宋建萍;程咏;张磊洁;顾雪玲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眶颅沟通瘤指源发于眼眶的肿瘤突破前颅底或经视神经管、眶上裂长入颅内形成的肿瘤.临床主要表现为眼部和颅内的症状和体征.手术切除瘤体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手段,由于眼眶与颅腔解剖关系密切,眶顶即为前颅底的一部分,并经视神经管、眶上裂相交通,手术条件要求较高,术后并发症也较易发生;加强临床观察和护理,及早处理各种并发症,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和病人生存质量非常重要.
作者:谢晓清;向明芳;田仁娣;王芳玉;付正英;肖定群 刊期: 2003年第11期
喉癌是喉部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2%,占耳鼻咽喉科癌肿的11.7%~22%[1].由于喉是呼吸道狭窄部位,有呼吸、发音、吞咽三大功能,因此喉癌手术的成功与否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龚穗清 刊期: 2003年第11期
术后椎间隙感染是脊柱外科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0.1%~0.28%.多见于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后,因痛苦极大给病人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近年来,我院已治疗椎间隙感染5例,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注重了心理、疼痛、体位护理,预后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高立新;朱爱军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结合3年临床护理带教经验,认为我国目前高护生临床实习由于采用医疗与护理两时段划分的模式,存在着单调性、定位不准、积极性不能充分发挥及效果不够理想等弊端.故提出新的临床带教模式,并结合现实条件对这一设想做出评估,指出这一方法的积极意义及局限性.
作者:李宁;吴娜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为颅脑外科病人抢救和长时间接受治疗,建立一条良好的静脉通路,避免长期药物刺激对血的破坏.方法分别采用改良经外周静脉置管(PICC)无针输液系统与颈内静脉置管(CVP)2组,进行置管给药并观察长期置管的临床效果.结果A组置管成功率高为96.6%;操作时间短为13 min;无针输液系统,接头内压+0.035 ml;留置导管时间平均为95天;无并发症发生.B组置管成功率83.3%;操作时间21.6 min;有针输液系统,接头内压-0.1;并发症发生率为20%.P<0.01[1],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改良PICC无针输液系统是一种安全、省时间、省人力、技术性强,有多通道功能,减少病人痛苦,适用于抢救和长期治疗病人,从而降低医疗费用,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陈妙华;周玉华;曾文;黄丽香;黄秀英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胆囊切除术后不同方式自控镇痛的效果、并发症及其护理.方法100例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A组术后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术,PCEA泵加入吗啡4 mg、布比卡因100mg、氟哌啶5 mg共100ml;B组术后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术,PCIA泵内加入芬太尼0.014~0.020 mg/kg、氟哌啶5 mg共100 ml,均以2 ml/h速度持续给药镇痛,72 h内观察其镇痛镇静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疼痛高分平均值低于B组,但并发症高于B组.结论A组用药量小,效果确切,但并发症较多;而B组因个体差异及剂量关系,虽镇痛效果稍差,但副作用小、操作简单、便于护理.
作者:凌亚;王惠芬 刊期: 200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