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福才;杨希山;陈村龙;张亚历;潘德涛
息肉在大肠疾病中占有重要地位,内镜是诊断和治疗息肉可靠方法,我院自1977年至1995年5月用欧林巴斯、宾得纤维、电子结肠镜检查21155人次,发现直肠、结肠息肉3456例,占16.3%,在小儿肠镜检查616例中,发现肠息肉423例,占68.7%,并成功在内镜下电凝切除息肉454颗,发生穿孔1例;残蒂出血34例,未发生死亡,经近期观察和信访亦无再次便血者,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潘德寿;冯福才;周殿元;杨希山 刊期: 1996年第02期
自1977至1995年,应用成人纤维/电子肠镜检查3个月至14岁(平均6.9岁)小儿677例,其中诊断肠息肉者453例,占66.9%,并于内镜下摘除息肉521颗.
作者:冯福才;杨希山;陈村龙;张亚历;潘德涛 刊期: 1996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1996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1996年第02期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是一种人群中发病率很高的消化系统症状群,其发病机理未完全阐明,胃幽门螺杆菌是否与NUD发生有关尚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吴颖敏 刊期: 1996年第02期
静脉滴注抗肿瘤药物5氟脲嘧啶(5-Fu)能抑制胰液的分泌,改善急性胰腺炎的腹痛症状,降低血、尿淀粉酶并使之迅速恢复正常,且有作者认为5-Fu联用甲氰咪呱(CMT)能起到协同作用,但因缺乏对照分析,故是否CMT能确实提高5-Fu的治疗急性胰腺炎(AP)的作用尚不明了.
作者:尹合坤 刊期: 1996年第02期
调查了某部111名执行正常勤务官兵,HP感染率为63.9%.有上腹症状者HP感染率67.7%,高于无症状者58.1%(P<0.05).胃镜检出的溃疡病、十二指肠球炎、浅表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正常人的HP感染率分别为10%、83.3%、71.4%、64.8%和37.5%(P<0.05).再次论证了HP感染与慢性胃病发病的相关关系.
作者:范立群;智发朝;马武祥;陈毓芬;曹洪流;刘换新;牛桂花;张燕;王凌云;张莹 刊期: 1996年第02期
内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是临床诊断幽门螺杆菌的重要方法,正确评价其应用价值对开展HP的临床和治疗研究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介绍利用3定点内镜活检法评价各种临床HP检测的敏感性.
作者:山田宣孝 刊期: 1996年第02期
食管狭窄常导致吞咽困难,甚至完全不能进食.1995年12月我科为一例3岁的化学性灼伤后食管狭窄的患儿应用钛镍记忆合金支架治疗,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牛晓红;肖方 刊期: 1996年第02期
利用盐酸二甲肼(DMH)诱发Wistar鼠大肠癌的动物模型,通过分组、分阶段研究蝎毒素对大肠肿瘤发生过程和组织病理改变的作用.结果发现蝎毒素可以减少诱癌的鼠死亡率和诱癌率.20周内单纯诱癌组死亡率达32.69%,蝎毒灌胃组和腹腔注射组分别为23.08%和20.51%,其中蝎毒注射组死亡率与单纯诱癌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20-31周单纯诱癌组诱癌率为81.82%,蝎毒注射组为44%,两组差异显著(P<0.01).大肠癌核仁组成区染色结果发现单纯诱癌AgNOR颗粒明显增加而蝎毒注射组显著减少,每核AgNOR颗粒数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提示蝎毒素具有去除DMH毒性,降低实验肿瘤的发生,抑制大肠肿瘤细胞Rrna活性,直接抑杀肿瘤细胞的作用.
作者:吴保平;高春芳;李冬晖;刘江宁 刊期: 1996年第02期
Sigmonds于1914年首次描述了放射性同位素镭治疗直肠癌.当时有些外科学家与放射肿瘤学家共同研究综合治疗,后因外科技术不断提高,手术危险性降低,且认为直肠癌对放射线不敏感,故手术治疗一直是直肠癌的首选治疗.
作者:李建国;王春莲 刊期: 1996年第02期
食道胃底静脉曲线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死亡率高达40%以上[1].传统治疗方法静脉使用止血剂、血管加压素,冰盐水加去甲肾上腺素洗胃,口服或胃内灌注凝血酶,单纯三腔二囊管压迫等,效果不甚理想,局部硬化剂注射也受时间、人员配备及出血量大时影响视野所限制.
作者:张文茹 刊期: 1996年第02期
结直肠癌是我国消化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本病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尽管目前医疗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本病的误诊率依然很高.
作者:林金容;郭文 刊期: 1996年第02期
本文观察立止血治疗上消化道出血63例,以探讨立止血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实用性.一、病例选择63例中,男42例,女21例,年龄14-76岁,平均47岁.
作者:吴必嘉;何宝婵;杨丽君 刊期: 1996年第02期
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主要原因,但与高位胃炎(HG)的关系少见报告,本文对1994年346例连续门诊胃镜检查发现的42例HG进行研究.
作者:林江;李红;程同霞 刊期: 1996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1996年第02期
对36例行纤维胃镜检查的患者,分别进行胃与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试验,结果发现: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明显高于胃内感染率;胃内有感染者,口腔也有感染;胃内无感染者,口腔仍可有感染;但口腔无感染者,则胃内亦无感染.
作者:洪毅东 刊期: 1996年第02期
萎缩性胃炎(CAG)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呈明显上升趋势,此病与胃癌的发生率受到人们重视,伴异型增生被认为是胃癌重要的癌前病变,本文随访观察如下.
作者:陈旭昌;郭文 刊期: 1996年第02期
十二指肠球部单发性神经纤维瘤少见,本院于1989年收治一例,报告如下:男性,47岁,因反复糊状、少量成形黑便一月,伴疲乏入院.入院前一天饮酒后感头晕、眼花.否认慢性腹痛史.检查:贫血貌,皮肤无结节,皮色正常.
作者:许子彬;姜和 刊期: 1996年第02期
门静脉癌栓是肝癌肝内广泛转移的根源,也是造成致命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原因.本文12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并门静脉癌栓患者,于B超引导下进行门脉介入治疗,取得满意疗效.12例门脉癌栓大小为0.8×1.0~4.6×1.6cm,分别注入无水乙醇1.0~5.0ml.治疗后1周~1个月复查B超,门脉癌栓完全消失(治愈)3例(25%);缩小>1/2(显效)1例(8.3%);缩小<1/2(有效)4例(33.3%);无变化(无效)1例(8.3%);未复查3例(25%).总有效率66.7%(8/12).该法安全简便,疗效满意,为中晚期肝癌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
作者:蓝琳;侯淑琴;袁爱力;张春恩 刊期: 199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