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讨临床生化检验前过程对检验质量的影响

李红军

关键词:生化检验, 检验质量, 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生化检验前过程对检验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来我院体检的130例健康者与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检验前过程各因素对检验质量的影响.结果:临床生化检验前过程中的溶血、体位与检测时间影响着检测质量.结论:临床实践中应关注生化检验前过程的质量,落实各项准备工作,保证检验仪器的精密性与科学性,提高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以此降低生化检验前过程对检验质量的影响,进而为临床治疗奠定坚实的基础.
健康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急诊集束治疗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性肺水肿12例临床护理

    目的:对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性肺水肿患者行急诊集束治疗,探析临床护理方法.方法:择取本院于2013年10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性肺水肿患者12例,对患者行急诊集束治疗,并在治疗期对患者行预见性护理,观察并对比患者护理前后的氧合指数以及护理有效率.结果:患者治疗前的氧合指数为(203.1±69.5),治疗后的氧合指数为(434.5±97.2),数据组间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患者治疗有效率高达100%.结论:在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性水肿患者接受急诊集束治疗过程中,对其行以有效的预见性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氧合指数,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值得应用及推广.

    作者:沈芳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消化内科临床护理应用优质护理模式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模式在消化内科应用的效果.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1年期间选取我院消化内科收治患者2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护理内容包括:加强护理规范化操作、健康教育以及心理指导;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康复情况、住院时间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康复率为92.50%,住院时间为(12.38±1.78)d,满意度95.83%;对照组患者分别为83.33%,(17.87±1.98)d和84.1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消化内科开展优质护理,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促进患者的病情康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钱中会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结核性脓胸的外科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结核性脓胸外科治疗的合适方式.方法 利用我院近两年来的结核性脓胸外科治疗的临床病例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189个病例,痊愈率达97%.结论 通过外科手术治疗结核性脓胸,需要根据病人不同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才能达到想要的结果.

    作者:余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黛力新联合多潘立酮治疗伴有轻中度焦虑或抑郁状态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疗效研究

    目的:评价黛力新联合多潘立酮治疗伴有轻中度焦虑或抑郁状态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我院40例伴有轻中度焦虑或抑郁状态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20例,予多潘立酮10mgtid及黛力新1片qd口服;对照组20例,予多潘立酮10mgtid口服.分别于入组时及治疗后第1周、2周、4周测量胃肠道症状评定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均在治疗1周后即可观察到疗效,疗效随着治疗时间而加强;实验组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分别为19.2%、37.5%、29.8%,好于对照组(分别为5.7%、11.4%、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情绪障碍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观察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黛力新联合多潘立酮治疗伴有轻中度焦虑或抑郁状态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疗效显著且安全.

    作者:黎博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6月在我院进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术后各项观察指标和满意度,总结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护理方法及效果.结果:52例患者手术时间为1.0-1.5h,住院总时间为3-7天,患者在术后1-2天均可下床活动,并成功排气,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52例患者中50例患者对此次手术疗效满意,患者满意度为96.15%.结论:经研究发现,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能够显著促进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尽快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武枝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急性脑梗塞早期CT、MRI诊断研究进展

    1.急性脑梗塞早期诊断和预防急性脑梗塞典型的脑血管疾病,影像学检查是急性脑梗塞临床诊断重要参考.为了更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急性脑梗塞,需要避免由于脑组织缺血而产生的不可逆损害,急性脑梗塞的早期诊断是十分重要的.其影响学检查方法包括CT和MRI检查,进而对急性脑梗塞早期予以准确的诊断,进而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防止其进展成为急性脑梗塞及其并发症.

    作者:夏士博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谈谈米索前列醇在产后出血运用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在产后出血运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 2015年2月分娩产妇100例为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观察组产妇在胎儿娩出后采用口服米索前列醇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产妇在胎儿娩出后采用缩宫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产时出血量与产后2小时总出血量,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少,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t=7.45,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在产后出血运用的临床价值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谢秀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系统追踪法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分析实施系统追踪法应用于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所取得的效果.方法:建立系统追踪管理督查小组,选择2014年6月~2015年5月入我院行手术治疗的733例患者为观察组,并设201 3年5月~2014年4月来我院行手术治疗的729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及上报等情况.结果: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比对照组明显低,差异显著(P<0.05);而从其上报率比较,观察组显著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明显(P<0.05).结论:系统追踪法应用于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可有效控制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且保证其及时上报,推广意义大.

    作者:汤宁;孙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脂代谢检验分析

    目的 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脂水平,并分析血脂代谢检验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重要性. 方法 对嘉善县康慈医院的4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试验组,将40名健康人群分为对照组.试验组接受4周的抗精神类药物治疗,对照组不适用任何药物.对两组研究研究对象试试验后的血脂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试验前后两组研究对象的各项血脂项目均具有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及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脂代谢进行检测有助于帮助医生判断治疗效果.

    作者:董琼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DHS和PFNA固定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和防旋股骨髓内钉两种内固定方式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骨折接诊收治的78例老年IFOF患者,随机分为DHS组和PFNA组,各种39例,分别行相应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效果.结果:PFNA组术后Harris评分、优良率和术中、术后随访结果均优于DHS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FNA较DHS固定效果更加理想,对老年患者更为适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存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改良的预防性造瘘“可吸收吻合环经盲肠行回肠末端预防性造瘘”在低位直肠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新型改良的预防性造瘘方法-—可吸收吻合环经盲肠行回肠末端预防性造瘘在低位直肠恶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4年30例低位直肠恶性肿瘤保肛手术中,实施可吸收吻合环经盲肠行回肠末端预防性造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实施可吸收吻合环回肠末端预防性造瘘的患者, 20天后吻合环均完全或大部分吸收拔管,拔管后引流道经换药均愈合,1例发生吻合口瘘,无回肠狭窄梗阻病例.结论:低位直肠恶性肿瘤手术中,实施可吸收吻合环经盲肠经改良的预防性造瘘——回肠末端预防性造瘘,术后各项指标与实施经回肠末端预防性造瘘相当,但无须再次手术回纳造瘘回肠,并可减少术后回肠狭窄梗阻等并发症,这种改良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吕堂稳;陈胜红;杨春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新型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与传统包皮环切术治疗包皮过长、包茎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应用新型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与传统包皮环切术治疗包皮过长包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4年5月至2015年11月于我院行包皮手术的患者共160例进行观察,分别应用新型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及传统包皮环切术治疗,对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外观满意度、术后并发症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新型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组的疗效显著优于传统包皮环切术组(P<0.05),术后并发症及水肿也显著减低(P<0.05),但费用相对较高.结论 新型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较传统环切术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痛苦小、美观、术后水肿等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而传统手术费用低廉、适应症广、技术成熟,仍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因此,临床上究竟选择何种术式,需综合考虑患者经济条件及病情的需要.

    作者:周庆琴;安宗利;秦声庆;赵长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探讨临床生化检验前过程对检验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临床生化检验前过程对检验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来我院体检的130例健康者与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检验前过程各因素对检验质量的影响.结果:临床生化检验前过程中的溶血、体位与检测时间影响着检测质量.结论:临床实践中应关注生化检验前过程的质量,落实各项准备工作,保证检验仪器的精密性与科学性,提高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以此降低生化检验前过程对检验质量的影响,进而为临床治疗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李红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加强药房药品数量和效期管理的措施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加强药房药品数量和效期管理的措施和效果.方法:将我院药房管理作为研究对象,2014年采用传统方式进行管理,2015年采用药品数量和效期管理,将两年的差错率和患者满意度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药品数量和效期管理模式差错率显著低于传统管理模式;其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传统管理模式(P<0.05).结论:针对医院药房加强药品数量和效期管理,可以极大地提升药房的工作效率,进一步降低差错率,提升患者满意度.

    作者:童永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种类及药敏实验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情况.方法:选取对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下呼吸道感染的老年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取患者痰标本,进行病原菌鉴定及药敏实验分析.结果:老年下呼吸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120例患者共检出17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共有38株,占比21.35%;革兰阴性菌140例,占比78.65%.在120例患者共检出17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共有38株,占比21.35%;革兰阴性菌140例,占比78.65%.革兰阳性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糖菌多,革兰阴性菌中以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弗氏志贺菌及沙门菌属占比多.革兰氏阴性菌药敏实验表明,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对其敏感性达到了100%.结论:针对老年下呼吸道感染医务人员应做好病原菌的检测及药敏实验分析,从而更好的指导医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高治疗效果,提高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杨凌志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集束化护理预防急诊患者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评价集束化护理预防急诊患者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1月~2013年12月,医院急诊科共收治患者1652例,2014年1月,实施集束化护理后,截止2014年12月,收治患者1785例.结果:改进后,转住院患者3日内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医务人员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手卫生抽检合格率、物品表面消毒合格率、门诊呼吸道感染入院前1周有急诊科停留史发生率低于改进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科开展集中束化护理,有助于降低相关人员呼吸道感染发生风险.

    作者:马春仙;刘丽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高血压性脑出血36例急诊手术的配合及护理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急诊手术配合及护理措施.方法:本次研究中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诊治的3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18例患者,参照组患者施以常规手术护理,对实验组患者进行优质手术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满意率为88.9%,参照组护理满意率为55.4%,实验组相较于参照组具有明显优势,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满足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过研究数据表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急诊救治之后,需要辅以相应的优质临床护理,这在某种意义上促使患者康复时间缩短,改善预后效果,是一项切实可行的措施,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颜仙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316例胸痛患者急诊护理体会

    目的:明确胸痛急诊患者的有效护理方式,为今后的护理工作提供有力的指导.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16例胸痛急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其进行全面的综合护理干预,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的100例同类型疾病患者为其进行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在护理满意度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相比,P<0.05,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胸痛急诊患者进行全面的综合护理干预对其治疗措施具有良好的促进性效果,同时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金灵芝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检验科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探讨检验科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与对策.方法:研究我院2014年8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发现的105例血液标本不合格情况,分析其不合格原因与来源科室情况.结果:不合格原因中主要集中在凝血、溶血和标本量不规范等方面,分别占比41.9%、29.52%、20%,来源科室中主要集中在内科与外科中,分别占比39.05%、28.57%.结论:对于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要细致查证,而后针对相关工作环节做对应管理提升.

    作者:牟小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与呼吸机集束干预策略

    目的:探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与呼吸机集束干预策略.方法:选择于2015年1月-2016年2月于我院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133例做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无菌操作、病房管理等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成立专门的VAP护理小组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机集束干预用于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效果优越,是患者较好的护理选择,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大力推广.

    作者:于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健康前沿杂志

健康前沿杂志

主管: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