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莉
目的 研究利培酮口服液对143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以我院2013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143例,对照组患者使用氯氮平片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利培酮口服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以后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两组之间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没有明显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PAN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使用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并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吴丹;李长远;郑家仁;洪金时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析术前应用氨溴索对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老年患者开胸术后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所收治的108例行开胸手术的老年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存在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情况.以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其中对照组54例,在术前给予其安慰剂,观察组54例,在术前给予其氨溴索.对患者术前术后心肺功能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前其心肺功能指标并无较大差异(P>0.05);在术后,观察组患者在心肺功能指标上显著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左心室舒张功能老年患者实施开胸手术前给予其一定剂量的氨溴索,可保证其心肺功能正常,确保手术治疗能够顺利进行,可在手术治疗中大力推广.
作者:张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对围手术期超前平衡镇痛应用于肛肠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现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肛肠科收治的4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按照其镇痛的方式将患者随机划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0例患者.所有患者需予以腰俞穴麻醉,然后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镇痛方式,观察组患者予以围手术期超前平衡镇痛方式,对两组患者的VAS评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使用盐酸曲马多的概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手术之后观察组患者使用盐酸曲马多的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围手术期超前平衡镇痛应用于肛肠手术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其止痛效果明显,安全性更高,在手术后盐酸曲马多的使用频率低,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韦阿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应用氯吡格雷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69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69例患者分成两组,其中34例患者应用噻氯匹啶治疗设为对照组,另外35例患者应用氯吡格雷治疗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血流比例、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轻度出血比例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心血管事件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应用氯吡格雷疗效理想,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鹏;林培佑;朱贤章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析品管圈活动在ICU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5年12月我院ICU科室的53例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2月~2016年7月我院ICU科室的53例实施品管圈管理患者为此次研究观察组.对两组患者满意度、护理投诉率及医用耗材使用有效率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护理投诉率及医用耗材使用有效率分别为96.23%、1.89%、98.78%,与对照组的83.02%、9.43%、86.09%对比,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ICU科室管理中实施品管圈活动,可更好的提升ICU护理管理质量,降低护理投诉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有利于护患、医患关系的良性、和谐发展,可在临床护理上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作者:吴建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老年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诊断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52例老年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设为研究组,选取同一时间段收治的48例老年肺心病患者,并设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均对两组患者实施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结果.结果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现,研究组患者的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塞、心界扩大、心力衰竭发生率分别为19.23%、28.85%、21.15%、23.08%、36.54%,均较对照组患者高(P<0.05);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发现,研究组患者心电图房室传导阻滞、肺型P波、心电轴左偏的出现率分别为2.08%、14.58%、22.92%,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心电轴右偏的发生率为50.00%,较对照组患者低(P<0.05).研究组患者心脏超声的左心室扩大、双室扩大、左室后壁搏动幅度降低的出现率分别为28.85%、23.08%、17.31%,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老年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结果与老年肺心病患者比较存在明显差异,临床可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对患者病情做出诊断.
作者:李锦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256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及左心功能评价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本组104例研究对象选自2016年1月至9月来我科室进行检查的疑似冠状动脉疾病患者.104例患者均应用256层螺旋CT行心脏冠状动脉CT成像(CTCA),二维经胸超声心动图(2D-TTE)检查,及冠状动脉造影(CAG).对比分析心脏冠状动脉CT成像(CTCA)与冠状动脉造影(CAG)对冠状动脉狭窄的检出情况;并对比分析心脏冠状动脉CT成像(CTCA)与二维经胸超声心动图(2D-TTE)检查对患者LV-EDV、LV-ESV、LVEF各项心功能参数的评价情况.结果 通过对患者左冠主支、左回旋支、左前降支、右冠动脉等340支血管进行检查,CTA检出146支冠状动脉狭窄,CAG检出134支冠状动脉狭窄,两种方式均显示狭窄的冠状动脉共计128支,两种检查方式冠状动脉狭窄检出情况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经CTCA与2D-TTE检查患者的LV-EDV、LV-ESV、LVEF等心功能参数的评价情况,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狭窄方面的诊断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同时其对患者左心功能的评价具有较高的准取性,且该检查方式还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无创的优点,因此该检查方式可作为目前临床进行冠状动脉疾病诊断的首先方式.
作者:吴景强;赖发明;何永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并发症预防及其护理措施.方法 采取方便抽样法抽取50例于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均为25例患者.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给予常规临床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并发症预防护理干预.结果 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来说,对其实施早期并发症预防护理,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的肺部感染、髋关节脱位、泌尿系统感染、静脉血栓、褥疮、肌肉萎缩等并发症发生率,对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提高预后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老年冠心病临床诊断中展开动态心电图技术的意义.方法 研究筛选71例因冠心病、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进入我院的老年患者,选择动态心电图技术对其进行诊断,重点观察患者心律失常症状、心肌缺血症状的发生情况.结果 71例患者接受专业检查后,发现58例(81.69%)存在心肌缺血问题,其中有症状的患者共20例(34.48%),而无症状的患者共有38例(65.52%).此外,55例患者(77.46%)存在心律失常问题.结论 对于患上冠心病的老年患者,专业诊断工作中,通过展开动态心电图技术,可实现对其心律失常情况及其心肌缺血情况的及早判断,防止出现误诊现象或者漏诊现象,以充分改善转归.
作者:肖玉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功脉介入围手术期对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的效应.方法 将2012年至2016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两组患者各50例,均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围手术期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比较两组患者服用药物后抗血小板效应.结果 两组患者的临床情况相比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抑制血小板情况上,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抑制情况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两组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功脉介入围手术期,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效应要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作者:蒋恒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心肌梗死的相关性及临床研究的意义.方法 收集2015年6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45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4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血浆Hcy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前(19.28±0.17)μmol/L,Hcy水平明显比对照组(9.62±0.11)μmol/L高,治疗后,观察组(11.91±0.13)μmol/L血浆Hcy水平明显降低.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可知,高水平Hcy可作为心肌梗死独立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参考.结论 血浆Hcy水平是心肌梗死的独立致病因素,Hcy水平超过正常值,心肌梗死危险性明显增加.因此,Hcy水平可作为诊断和治疗心肌梗死的重要指标.
作者:覃康 刊期: 2017年第02期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通过调节动脉血压,水、电解质平衡在维持人体的血流动力学稳定中起着重要作用[1].然而,病理的激活RAAS可导致过多的血管收缩,血管平滑肌和心肌增生肥厚、纤维化.已形成的动脉僵硬度和心功能不全是导致发生心血管和肾脏并发症的关键因素.RAAS 的阻断已经证明有利于高血压,急性心肌梗死(AMI),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脑卒中和糖尿病肾病(DN)患者.本文就RAAS对心血管系统的病理生理作用及RAAS 阻断的药物进行简要介绍.
作者:王希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对经腓骨截骨并植骨加螺钉固定踝关节融合术治疗终末期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进行讨论.方法 抽选我院2014年4月-2016年4月间68例终末期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患者入院后采用系统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以34例为一组,干预组患者采用经腓骨截骨并植骨加螺钉固定踝关节融合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比较患者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疗效评估有效率分别为97.1%、73.5%,比较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AOFAS评分水平(89.6±5.3)分、(74.1±9.7)分,比较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经腓骨截骨并植骨加螺钉固定踝关节融合术在终末期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更为理想.
作者:王栋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心血管内科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选择近三年我院收治的91例心血管内科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接受治疗的未感染的91例心血管内科患者作为对照组,结合患者病情变化,给予不同方案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由于抗生素、抑酸剂、侵袭操作以及合并症等因素出现感染的患者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血管内科感染患者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方式,其优势明显,医护人员要做好用药指导和预防工作,按照流程要求进行操作,避免出现感染的现象.
作者:沈栩;吴永雪;杨砚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冠心病患者通过介入检查的临床可行性及取得的临床成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入院的疑似为冠心病的患者200例,所有患者进行介入检查,若确诊为冠心病患者,则通过介入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并对介入检查的可行性和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经过介入检查发现,疑似为冠心病的200例患者中有155例为冠心病患者,通过介入检查和治疗方法对该155例患者后,结果发现病情好转患者有140例,所占比重为90.30%.心律失常、急性左心衰竭、穿刺部位出血、术中无复流、低血压、血管迷走反射及造影剂过敏等均为介入术中常见并发症,通过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改善或消失,疗效显著.结论 冠心病患者通过介入检查的临床可行性及取得的临床成效均十分显著,可对病变部位情况、侧支循环及冠脉狭窄部位情况进行全面观察,有利于对患者病情更好把握,从而促进患者接受全面对症治疗,应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郭红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当前护理工作中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进行护理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及探讨在护理中应采取的方法及措施,以便提高后期护理质量.方法 通过对我院近年在日护理中所暴漏出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调查,指出了睡眠障碍问题是目前护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出现护理问题,如对患者了解与沟通、药物护理、睡眠护理及饮食护理制定改良措施;对近两年收治的200名老年心血管患者实行改良后的护理模式.结果 经制定改善措施并付诸实施后,减少了在护理患者进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达92.5%,进而提升了护理质量.结论 在日常护理中应加强护理,降低护理事故率,提升护理质量.
作者:黎春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经螺内酯(小剂量)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予以分析和探讨.方法 将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54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将其以随机的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均为27例,两组在采用ACEI、β受体阻滞剂以及利尿剂进行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加之螺内酯40mg/d治疗,观察组加之小剂量20mg/d螺内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26(96.2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21(77.77%),且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剂量螺内酯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刺激患者交感神经,改善患者血管的舒张情况和心肌的活性情况,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而且不良反应少,利于患者的身体恢复.
作者:李征;傅金木;蔡笔锋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血液净化疗法在急性农药中毒患者救治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60例急性农药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时间的差异,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洗胃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血液灌流治疗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情况、昏迷时间、血清胆碱醋酶活性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30例患者中,治愈的患者29例,治愈率为96.70%,死亡1例,占3.3%.而对照组30例患者中,治愈的患者有26例,治愈率为86.70%,死亡4例,占13.30%.结论 利用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血液滤过行血液净化治疗急性农药中毒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的几率,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改善,有效的保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林龙;向小方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心血管危险性分层与治疗措施的疗效.方法 从我院选取10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0例,为对照组患者施以常规治疗措施,为观察组患者实施患者心血管危险性分层与相应治疗措施,观察心血管危险性分层状况与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中高危比例为82.0%,治疗有效率达到94%,均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采用心血管危险性分层及其治疗方法,有效提高了高血压病的治愈率,因而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亚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硝苯地平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影响.方法 8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性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予以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观察组44例则予以硝苯地平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对比评价不同用药后疗效、血压水平、心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压心率改善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硝苯地平联合倍他乐克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可有效稳定血压水平,疗效安全可靠.
作者:熊帆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