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神经康复科护理安全潜在隐患分析与防范管理

张丽

关键词:神经康复科, 护理安全, 防范管理
摘要:目的:对神经康复科护理安全潜在隐患进行分析与研究,并对防范管理进行研究.方法:选择了在2017年10月到11月来我院神经康复科进行治疗的20名病人作为对照组,对对照组的病人治疗情况进行统计,我院在2017年12月开始实行防范策略,选择2017年到现在来我院治疗的病人20名作为观察组,对病人的治疗情况做好记录.结果:通过分析与研究说明,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观察组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此次研究表明,对神经康复科护理安全潜在隐患进行分析与研究,并制定相应的策略,能够促进病人的身体恢复,具有很好的效果,能够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健康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胆结石合并糖尿病病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护理分析

    目的 探讨胆结石合并糖尿病病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64例胆结石合并糖尿病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 观察组护理有效率(96.13%)和护理满意度(96.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有效率(80.45%)和护理满意度(78.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胆结石合并糖尿病病人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显著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临床效果显著且更符合患者的就医需求,可在日后的临床工作中大力推广.

    作者:窦丽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及脑梗塞患者易栓因素研究

    目的:研究三种抗凝蛋白在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和脑梗塞患者易栓中的关系和影响作用.方法:将我院近几年来所收治的168位静脉血栓VTE和CI患者作为本次研究中的对象,分析患者的年龄分布和血栓形成部位,并检测这些患者的PC、PS、AT活性水平.选择50位健康的人员组成对照组,并检测他们的PC、PS、AT活性水平,将两组检测出来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结果:40~50年龄段的静脉血栓栓塞症和脑梗塞患者非常容易发病,对于VTE患者来说,他们容易疲劳的地方是下肢静脉,而且下肢静脉处形成血栓的情况为普遍.将VTE患者与对照组进行比较,三种抗凝蛋白所呈现出来的差距都存在统计学意义;但是将脑梗塞患者同对照组进行比较后,仅有PS和PC两项活性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AT水平则不具有.将VTE患者同脑梗塞患者作比较,三种抗凝蛋白都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VTE患者而言,三种抗凝蛋白都会对其起到影响作用,但是对于脑梗塞患者而言,仅PC和PS两项抗凝蛋白会起到影响作用.

    作者:陈秀晓;牛超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全程护理对小儿哮喘雾化治疗依从性、血氧饱和度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的影响效果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对小儿哮喘雾化治疗依从性、血氧饱和度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78例小儿哮喘患儿,按照入院号奇偶数按1:1比例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儿39例,全部患儿行雾化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实施全程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血氧饱和度和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就治疗依从率而言,观察组为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76.92%,P<0.05;相较于对照组,护理后观察组患儿血氧饱和度较高,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较早,P<0.05.结论:小儿哮喘雾化治疗过程中,全程护理干预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作者:陈玲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心脏大血管外科安全管理的预见性分析与防范对策

    目的:就心脏大血管外科安全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解决的办法.方法:本次试验选取2013年下旬至2015年下旬在我院进行心脏大血管手术的患者作为实验的研究对象,一共选取六十八例.并根据以往在手术中出现的风险方面进行总结,制定出相关防范的对策.结果:通过总结进行心脏大血管手术的安全问题,并进行细致的分析找出解决的措施,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在进行心脏大血管手术中的风险,增强了手术治疗的效果.结论:我们要注重心脏大血管外科安全问题,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责任心,才能避免患者在进行手术时出现风险,大大增强治疗的效果,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王雅琼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急诊创伤患者护理中应用规范疼痛评估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规范疼痛评估在急诊创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80例急诊创伤患者,按照为患者采取的护理措施将其分入不同的两组,即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40例)、基于规范疼痛评估结果 进行针对性护理的研究组(40例).对比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疼痛评分(1.12±0.37)分,对照组疼痛评分(2.46±0.64)分;研究组患者满意度97.5%,对照组患者满意度82.5%,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急诊创伤患者在护理中采取规范疼痛评估并基于评估结果进行针对性护理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疼痛,使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更加满意.

    作者:田培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口腔外科门诊手术操作规范化策略

    目的 探讨口腔外科门诊手术操作的规范化策略.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7年9月期间规范口腔外科门诊手术操作规范前诊治的15例口腔外科门诊手术患者和2017年10月到2017年12月期间规范口腔外科门诊手术操作规范后诊治的15名口腔外科门诊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规范口腔外科门诊手术操作规范前收治的15例患者归为研究组,规范口腔外科门诊手术操作规范后收治的15名患者归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各类感染发生机率和患者对医院治疗的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15例患者在手术开展期间和术后痊愈期间,有2例患者发生交叉感染,而对照组患者中无一例患者发生感染事故;研究组患者对手术期间医院服务的总体满意度为66.67%,而对照组患者对医院服务的满意度为93.33%.结论 对于口腔外科门诊手术患者,行规范化的手术操作策略,对于提高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减少医疗感染发生事故,降低手术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厚云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提高肾内科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的管理措施研究

    静脉输注是指治疗临床疾病和补充人体电解质的目的 .这是一种常见的以无菌溶液或液体输液进入人体的方法 ,这是常见的临床治疗方法之一.如何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以快的速度建设城市静脉通路,保证患者及时治疗和用药,减少患者的危害,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关注的问题之一.

    作者:刘靖靖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超薄瓷贴面在前牙美学修复的应用

    目的:探讨超薄瓷贴面在前牙美学修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前牙美学修复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为患者应用常规牙齿美学修复,观察组为患者应用超薄瓷贴面美学修复,对比两种方案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好于对照组.结论:超薄瓷贴面在前牙美学修复的应用效果显著,前牙功能得到改善,提高了美观性和满意度,值得应用.

    作者:孙翠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核磁共振影像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讨论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核磁共振影像诊断价值.方法:抽取本院2016年5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划为对照组40例、实验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使用超声诊断,实验组患者使用核磁共振影像诊断,对比两组患者敏感性、特异性、诊断准确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敏感性为94.60%、特异性为97.27%、诊断准确率为100.00%;对照组患者敏感性为58.34%、特异性为82.77%、诊断准确率为90.00%.即两组患者各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中,超声诊断虽可起到疾病诊断的目的,但无论是在敏感性,特异性,还是在诊断准确率等层面均较差于核磁共振影像诊断.

    作者:曹一杨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球囊扩张介入治疗支气管结核气道狭窄的护理

    目的 探讨支气管结核气道狭窄行球囊扩张术治疗的护理支持,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耐受性.方法 通过对35例支气管结核气道狭窄行球囊扩张术治疗,治疗过程中护理的经验总结.结论 对支气管结核气道狭窄行球囊扩张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全过程的、个体化的护理支持,对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耐受性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宏伟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过渡期护理模式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重症监护过渡护理中的分析

    目的:探讨过渡期护理模式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重症监护过渡护理中的护理效果.方法:本次试验选取2016年下半年在我院进行神经外科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为实验研究的对象,一共选取五十例患者,根据随机分配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二十五例.经过重症监护室的过渡,对照组采用一般的护理方式,观察组选用过渡期护理的模式,通过对比体现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通过一段时间的护理,观察组相比对照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重回重症监护室等方面的概率明显降低,并且住院时间会缩短,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明显提高.结论:过渡期护理模式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重症监护过渡护理中的效果十分明显,值得大力的推广.

    作者:韩聃聃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护理管理在小儿开胸手术后疼痛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护理管理在小儿开胸手术后疼痛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6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60例开胸手术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2组患儿各30例,对照组予以传统护理,观察组强化护理管理措施,予以优质护理,并观察2组患儿经相应护理方案干预后的术后模拟视觉(VAS)评分、焦虑自评量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量表(SDS)评分、舒适度评分、睡眠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开胸手术患儿的VAS评分、SDS评分、SAS评分、舒适度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护理管理措施,予以优质护理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作者:苏润霞;吴永红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在儿科护理治疗中,静脉留置针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一段时间内该院治疗的儿科住院患者的一些例子,以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该院治疗的儿科患者500例为例子,并随机把这组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观察组中使用专用的静脉留置针处理治疗,对照组则使用通用的护理手段,通过收集两组患者的数据,记录并整理分析去发现临床的治疗效果和患者对治疗过程的满意程度.结果:在使用不同的治疗后发现,在对穿刺技术、输液情况、健康和心情等方面的接受和认同程度的统计上来看,观察组的患儿和他的家属对静脉注射的满意明显要高于对照组的,而且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地降低.差异符合统计学的误差范围要求(P≤0.5).结论: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采用,有助于患儿配合医疗工作者完成治疗工作,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是在临床上很有用的的护理方法.

    作者:冯伟伟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脓毒症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观察及预后分析

    目的:分析脓毒症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方式及预后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2例脓毒症患者作为调查对象,以随机分组的形式纳入观察组与常规组(n=36).常规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连续性血液静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及转归效果.结果:治疗前组间心率、MAP水平无显著区别,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MAP、心率水平显著降低,组间数值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患者相比较,观察组患者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显著减少,且住ICU天数较短,差值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实施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机体状态,促进患者症状的快速恢复,建议推广应用.

    作者:齐文美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118例术后护理体会探索

    目的:分析对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行术后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择取118例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收治时间在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将患者的护理体会予以总结.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4.65±2.19)天.出院后6个月,所有患者未发生脑脊液漏、压疮以及尿路感染等不良反应.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69%,且经过治疗后痊愈.结论:对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行术后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护理整体质量,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应予以临床推广.

    作者:张萍;张静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在硬核白内障患者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入住本院的硬核白内障患者共64例,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其中试验组实施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对照组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术后3个月检查两组病例的视力恢复情况,并统计术后并发症事件.结果:两组视力区间在0.1-0.3经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视力区间在0.7-1.0经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2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在硬核白内障患者临床应用中效果明显,安全性高,手术时间短,费用也易于被患者接受.

    作者:郭萌;史建江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效果及发生率影响分析

    目的:研究和分析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7.8-2018.8接受诊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例数合计100例,依据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基础护理,观察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各50例,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暴力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暴力行为发生率比对照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更有优势,P<0.05;观察组患者的BPRS(精神病症状严重程度)因子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通过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改善暴力行为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向杰;胡燕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临床护理中的运用探究

    目的 研讨产科护理中运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积极影响.方法 择取我院产科接收的产妇175例为对象,按照临床护理方法的差异将上述产妇分别纳入观察组(88例)、参照组(87例),参照组对产妇实施常规产科护理,观察组对产妇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评比两组产妇对于新生儿护理技能的掌握状况及护理满意率.结果 经护理后,观察组产妇对于新生儿护理技能及相关母婴保健知识的总体掌握情况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对护理的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产科护理中有效推行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有助于提升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能和母婴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促使产科护理满意度有效提高.

    作者:程志芬;黄义萍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聚乙二醇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生长激素缺乏症对血脂的影响

    目的:分析聚乙二醇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生长激素缺乏症对血脂的影响.方法:2015年1月~2017年9月,医院采用聚乙二醇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生长激素缺乏症35例,治疗时间均在1年以上,对比治疗前后的血脂检测结果 .结果:治疗后,患者的TC、TG低于治疗前,HDL-C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乙二醇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生长激素缺乏症可以改善血脂指标,降低TC、TG,提升HDL-C水平.

    作者:郭毅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检验在呼吸系统感染治疗中的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分析和探讨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检验在呼吸系统感染治疗中的临床意义和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40例呼吸系统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感染组,并以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群40例作为健康组,两组研究对象均给予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检验,分析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前后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的检验结果 .结果:感染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较治疗前更低,且感染组所得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存在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对呼吸系统感染患者进行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检验,可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提高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效果,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作者:胡宏玢 刊期: 2018年第11期

健康前沿杂志

健康前沿杂志

主管: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