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诊内科抢救昏迷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研究

刘强

关键词:急诊内科, 昏迷患者, 临床诊断
摘要:目的:分析急诊内科抢救昏迷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 .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100例急诊内科抢救的昏迷患者进行实验,对病人病因的形成方式、早期诊断的结果 、临床抢救中的效果进行全面分析.结果:在对100名患者进行诊断及治疗的过程中,发现脑血管疾病患者具有60例,糖尿病患者具有22例,急性中毒患者具有10例,其他患者具有8例;急诊内科医生在对患者实施抢救的时候,获得成功抢救的患者具有90例.结论:不同的昏迷患者具有差异化的发病原因,医护人员在对不同患者进行分析时,便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治疗,从而将具有较好的进行治疗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死亡人数将会较少的出现,合理的治疗方法对临床医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它能够促进医学的发展.
健康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

    目的:在治疗短暂性脑缺血患者时,不只是用一种药物,在使用阿托伐他汀的同时,也使用氯吡格雷,在联合使用这两种药物的同时,观察治疗的效果.方法:选自从2014年12月31日到2015年12月31日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这100名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为实验组,乙组为对照组.在治疗期间,给予每组的基本药物是一样的,另外对照组给予20mg阿托伐他汀钙和100mg拜阿司匹林肠溶片;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要服用75mg氯吡格雷.对照组和观察组的额外用药都是每天一次,连用两周,观察用药前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次数、脑梗死的发生率以及凝血功能、血小板的数量变化、患者的皮肤变化、消化道的情况、血脂和患者在空腹时的血糖浓度.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和各项数据比较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对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治疗更有效果,并且安全可靠.

    作者:钱丽花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重症监护室冠心病患者应用舒适性护理的效果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重症监护室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82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于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前提下,将纳入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前者行常规护理,后者实施舒适性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对比,研究组SAS评分、SDS评分在护理均低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4.88%)低于对照组(19.51%),而护理满意度(97.56%)则高于对照组(75.61%)(P<0.05).结论 重症监护室冠心病患者应用舒适性护理,对于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护理满意度较高.

    作者:孙雯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医院财务风险成因及对策

    医疗卫生体制的不断改革,对医院财务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财务管理作为整体管理的重点所在,在实践过程中需要了解财务管理的具体要求,掌握成因和延伸关系,做好财务具体管理工作.财务风险会影响医院的正常运行,在具体管理中必须了解成因,及时确定管理对策.在本次研究中将以医院财务风险的成因为基础,结合实际情况,探究有效的管理对策.

    作者:刘浩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的临床探究与分析

    目的:分析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急诊内科的治疗方法 和效果.方法:本次对象为我院2014年5月-2017年5月收治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98例,将其分成2组:常规治疗对照组49例,急诊内科综合治疗观察组49例,比较两组的治疗结果 .结果:试验组控制率为93.9%,比对照组的75.5%高,有统计差异(P<0.05);死亡率为2.5%,比对照组的12.2%低,有统计差异(P<0.05).结论:给予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急诊内科综合治疗,能改善心功能,降低复发率,值得学习和应用.

    作者:胡群淑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优质护理预防重度颅脑外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

    目的 深入探究优质护理预防重度颅脑外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原则,将2017年6月~2018年5月于我院接受重度颅脑外伤手术的86例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43例)和实验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经护理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率.结果 实验组形成率2例(0.05%)低于对照组的形成率8例(18.60%),且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优质护理对于重度颅脑外伤术后患者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有积极作用,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周慧慧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8年6月收治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25例,对所有患者采取精心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25例,经过细致的病情观察、心理护理、出血护理、药物护理等护理措施,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皮肤粘膜出血点和瘀斑明显减轻或消退,鼻腔、牙龈出血消失,血小板有明显上升,平均住院时间为(12.5±2.9)d.结论:加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有利于促进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卢美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对反流性食管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关联性进行探析,为以后病人的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选择一段时间内,来我院体检的总人数为30000人,其中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的病人1000位.根据反流性食管炎的严重程度划分为五个等级.对这些病人实行快速尿素酶试验,然后确定病人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程度和感染率.结果:受检人员患反流性食管炎的病人占3.33%.其中反流性食管炎病人的严重程度不同,其感染率也不尽相同,其中Ⅰ级病人的感染率为68.06%,Ⅱ级为66.99%,Ⅲ级为52.25%,Ⅳ级为43.13%,Ⅴ级为27.77%.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越严重的反流性食管炎病人,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反而降低.结论:随着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程度和感染率的上升,其反流性食管炎疾病的严重程度反而降低,二者存在反比关系,因此,再治疗该种疾病时,要选择好治疗的时间,以免出现其它严重后果.

    作者:周乐英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麻醉诱导前给予咪达唑仑在甲状腺癌根治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对苏醒质量的影响

    目的 研究麻醉诱导前给予咪达唑仑在甲状腺癌根治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对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 在我院收治的所有行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中选出76例(均为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间)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患者分为例数相同的对照组与观察组,将丙泊酚、舒芬太尼与顺苯磺阿曲库铵作为对照组麻醉诱导药物,而观察组则在麻醉诱导前给予咪达唑仑,评价两组麻醉效果与苏醒质量.结果 两组在T0、T1、T5与T6四个时间点BIS值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比较上,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在T2、T3与T4三个时间点BIS值、唤醒睁眼时间与拔管时间方面上,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麻在醉诱导前给予咪达唑仑静脉注射可有效控制患者在行甲状腺癌根治术中的麻醉深度,故值得推广.

    作者:王珍花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分析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近一年我院收治的接受血常规检查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案例,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给予的是血细胞分析和血涂片分析,分析后对结果 对比.结果:对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进行分析,乙组的准确率高于甲组,对比后差异明显.对两组患者的诊断满意率效果分析,乙组的满意人数34例,甲组的满意人数25例,乙组的满意率94.4%,甲组的满意率为69.4%,乙组的满意率高于甲组,对比后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采用血涂片分析方式,符合当前检验要求,值得推广和实施.

    作者:乔少彬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多层螺旋CT在甲状腺癌和甲状腺腺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讨论多层螺旋CT在甲状腺癌和甲状腺腺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本院2016年5月-2018年4月期间病理学证实的35例甲状腺癌患者、35例甲状腺腺瘤患者,借助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的方式,对CT征象予以鉴别,以此探讨其在两种疾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多层螺旋CT检查中,可对甲状腺癌、甲状腺腺瘤单多发性、病灶直径、形状和钙化形态、CT值予以精准鉴别.例如:35例甲状腺癌患者,单发癌30例、多发癌5例;病灶直径约为0.4-5.2cm,中位数为1.5cm;CT值均在20-59HU,中位数为40HU,动脉期CT值为17-51HU,静脉期CT值为20-49HU.35例甲状腺腺癌患者,单发35个,多发13个;病灶直径约为0.9-4.9cm,中位数为1.7cm;CT值均在33-50HU,中位数为43HU,动脉期CT值为25-50HU,静脉期CT值为23-53HU.结论:在甲状腺癌和甲状腺腺瘤患者中,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的使用,能够对二者征象予以精准鉴别,便于区分诊断,值得推广.

    作者:林静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儿童保健宣教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

    目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保健宣教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通过对儿童保健宣教的分析来探究其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通过对20位儿童进行研究,这些儿童都定期有规律的进行儿童保健宣教.研究对象设定为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进行宣教的儿童.通过对比本次试验中的患儿干预前后的身体状况以及生长发育的情况,来进行合理的对比研究,再通过统计进行整体分析.结果:儿童干预前后有一定的变化,无论是在身高还是在体重上,都有了一定的变化,而且在营养性疾病的发病率上也有了一定的变化,且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定期对儿童进行儿童保健宣教工作,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与健康发展.

    作者:关雪卿;严鹏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预见性护理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

    目的 对预见性护理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以2017年1月-2017年12月医院收治的256例产妇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预见性护理,观察两组产妇产后的出血情况及情绪状况.结果 实验组产妇产后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产妇;两组产妇产后出血的具体统计情况见表1.P<0.05,数据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对照组产妇在产后有2例有不同程度的产后抑郁发生,实验组产妇在产后情绪相对平稳;两组产妇在术后均无严重出血、休克或死亡事件发生.结论 预见性护理可以显著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量,可以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作者:张波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分析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近一年我院收治的8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案例,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全程优质护理,护理后对效果分析.结果:乙组的满意率92.5%,甲组的满意率为75%,乙组的满意率高于甲组.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护理质量等分析,乙组的住院时间少于甲组,护理质量高于甲组,对比后乙组优势明显.结论:全程优质护理方式在新生儿实际护理中有突出的作用,严格按照现有护理指标实施,能减少异常反应,值得推广和实施.

    作者:时欣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期中的应用

    目的:针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方式进行护理管理,分析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8年4月收治的58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按照随机方式分成两组,实验组29例,对照组29例.实验组患者采取护理风险管理方式进行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管理方式,对比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出现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对其进行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改善护理效果,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保障患者安全,该护理管理模式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林露霞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探讨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护理中舒适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护理中舒适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2月运用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68例患者,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个3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而实验组在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治疗.对比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之间的不良反应,护理满意度以及心理不适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59%,而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则达到了50.00%,两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06%,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5.27%,实验组数据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适心理发生率为12例,占35.29%,实验组不适心理发生率为4例,占11.76%,两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护理患者采取舒适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不适心理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作者:胡迪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PDCA循环在精密器械清洗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精密器械清洗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本院在精密器械清洗质量控制中落实PDCA循环管理模式,收集清洗质量监控数据,共计1200件为观察组,并与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常规管理模式下清洗质量监控数据共计1200件为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两组不合格率.结果:观察组精密器械清洗质量控制中不合格率1.00%显著低于对照组4.33%,P<0.05.结论:在医院精密器械清洗质量控制中落实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进一步降低不合格清洗质量情况的发生,减少危险因素,利于降低成本,提高器械使用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蒙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对小儿哮喘发作期寒饮内停证的疗效评价

    目的:研究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对小儿哮喘发作期寒饮内停证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到2017年9月期间就诊的60例哮喘发作期患儿,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对60例患儿平均分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30例.其中,采用普米克令舒与博利康尼雾化吸入联合治疗方式,实验组以此为基础服用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分析,实验组临床疗效远远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能够使哮喘发作期患儿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明显.

    作者:桂素梅;何平;杨若俊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诊治研究

    目的:针对老年性白内障病人的临床诊断治疗特点和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2017年1月~2018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老年性白内障诊病人134例(144眼)作为研究对象,对病人做好充分且有效的术前准备、治疗和检查工作,然后采取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术中,有6.94%病人出现囊破裂情况;手术脱盲率达到94.4%,手术脱残率达到77.8%;术后并发症主要有角膜水肿,达到23.88%.结论:全面仔细的局部个体化治疗和术后、术中、术前全身因素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手术风险,为手术安全顺利进行提供可靠的保障.

    作者:闫家青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延续护理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影响

    目的 探究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中实施中西医结合延续护理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情况.方法 自我院2016年3月-2018年7月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选取8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就诊奇偶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治疗中实施常规护理及出院指导,观察组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延续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感以及护理完成后焦虑、抑郁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VAS、SDS及S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中实施中西医结合延续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状况,提升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值得进行广泛推广.

    作者:马玲;王荔弘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重症监护室(ICU)脑出血患者预防肺部感染采取护理干预的效果探究

    目的 对在重症监护室(ICU)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中运用护理干预对其肺部感染的预防效果进行探讨,以期为改善其预后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63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护理模式的不同将患者资料分为观察组(33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组加强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护理,对两种护理模式下患者肺部感染发生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与实施常规临床护理的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较低,数据检验结果为P<0.05.结论 加强对重症监护室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患者并发肺部感染,促进其预后的改善,应大力推广实施.

    作者:户晓旭 刊期: 2018年第11期

健康前沿杂志

健康前沿杂志

主管: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