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茹
目的:探究食管癌CT图像GTV和三维放疗预后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2010.4-2013.8期间收治的80例食管癌患者,所有患者实施放疗,根据百分位间距将GTV体积采用三分级法分组,命名为A组、B组与C组,对不同食管癌CT图像GTV与三维放疗预后关系进行评价.结果:A组27例、B组26例、C组27例,三组患者均随着时间延长且生存率下降,随访1年、3年、5年期间的生存率方面,A组均大于B组、C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不同时间段生存率也高于C组,组间差异性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食管癌CT图像GTV与三维放疗预后存在一定的关系,采用三分级方法可较好的对患者预后做出评价,分级越高,患者预后越差.
作者:樊婧;申淑景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改良式无菌敷贴在静脉输液留置针中的固定效果.方法 选择静脉输液治疗的精神病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无菌敷贴和弹性绷带固定留置针,观察组使用改良式无菌敷贴和弹性绷带固定留置针.对两种方法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留置针使用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结论 使用改良式无菌敷贴固定留置针效果好,操作方便,可有效延长留置针的固定时间.
作者:蒋艳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析社区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遵医嘱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社区医院于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间收治的6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针对性研究,在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的前提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办法,观察组采用社区护理干预,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高血压复发率以及遵医嘱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在遵医嘱行为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高血压复发率为9.38%(3/3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4%(11/32),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社区护理干预可显著提升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遵医嘱状况,患者疾病复发率下降,临床应用价值突出.
作者:施萍萍 刊期: 2018年第10期
护患关系是护士与患者为了医疗护理的共同目标而发生的多元化的互动关系.在医院,护患关系是护士所面临的重要的关系.建立护患关系的目的是帮助患者确认并满足其需要.在护理实践中,护患关系与护理效果密切相关……如何正确处理外科的护患关系,协调护患矛盾.是摆在护理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在护理实践中,笔者总结影响护患关系的相关因素并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高瑞丽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析传染病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4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传染病患者予以分组研究,即参照组(n=20)、试验组(n=20).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应用健康教育,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试验组躯体症状、心理状况、自理能力、社会关系及总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传染病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的效果十分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应用与借鉴.
作者:张磊芬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后凸形成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対照组(给予常规椎体成形术治疗)和观察组(后凸成形术治疗)各50例,根据针对两组患者采用的两种不同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观察.结果:应用两组治疗方法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疗效明显优于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疗效,其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促进患者病变椎体高度的恢复,还能够有利于缩短患者骨折康复所需的恢复时间,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霄虎 刊期: 2018年第10期
2017年1月-2018年7月,我科采用外固定器治疗胫腓骨骨折,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男8例,女2例;年龄7~56岁.胫腓骨上段骨折3例,胫腓骨下段开放骨折7例;车祸伤6例;其中粉碎骨折伴严重软组织损伤2例,小腿中段完全离断伤2例.经2~2.5年随访,膝关节活动度恢复至伸直0°和屈曲120°范围,踝关节活动度恢复至背伸20°和跖曲30°范围,患者完全恢复至受伤前的行走功能.
作者:石林林;吴珊珊;王晔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如何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充分的认识并且建立起良好的自我风险意识.方法:对于本次研究我们选择的主体是2010年5月到2011年7月在我院进行过不同科室的手术治疗的病患共88例,根据病患的先后入院时间分为A组和B组,每组44例,全部病患无差别的进行一般手术室护理模式,其中对A组病患额外增加风险意识,密切注意两组病患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发生风险事件的概率、护理的实际效果以及风险事件发生的诱因等等.结果:B组病患的护理实际效果评分为(84.32±4.47)分,A组病患为(94.71±3.24)分,A组要高于B组;在护理的满意程度上,A组为(92%),B组的满意程度为(71%);在发生风险事件的概率上,A组的实际发生率为(4.5%),而B组为(23%);在风险事件发生的诱因上,A组的认知程度评分为(93.03±3.96)分,B组为(81.57±4.75)分,经过对比分析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可以提高病患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发生风险事件的概率、护理的实际效果以及风险事件发生的诱因等,值得被推广和普及应用.
作者:王素科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预防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在重症监护室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相关炎性因子指标情况、入住ICU时间、总住院天数及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病率与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终出现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为5%,低于对照组的20%,死亡率为2.5%,低于对照组的12.5%,P<0.05.在相关炎症因子指标方面,观察组患者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与降钙素原均比对照组更低,P<0.05,且ICU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更短,P<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预防重症监护室患者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促进患者尽快恢复,降低死亡率.
作者:孙雯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肿瘤相关性贫血与胃癌病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分析胃癌患者肿瘤相关性贫血与胃癌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胃癌病理组织学分型与贫血发生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大体类型、病理分期与贫血的发生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胃癌贫血程度构成比明显高于Ⅰ、Ⅱ期胃癌(P<0.05);不同分化程度胃癌中贫血程度构成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贫血与胃癌大体类型、病理分期间存在相关性,可以根据贫血的发生及贫血的程度大致估计胃癌的病理分期,因此贫血是胃癌的一个预后因素.
作者:刘露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究在急诊抢救多伤患者中施以急诊护理的效果.方法 抽取我院收治的76例多发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患者各38例.施以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施以急诊护理的为治疗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者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且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多发伤患者在急诊抢救中采用急诊护理,其抢救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钱小敏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针对内科护患沟通现状,通过调查结果来分析护患沟通的一些列相关因素,只有沟通得当,才能使护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达到更好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2年2月份至2012年7月份期间内科住院患者68例,男40例,女28例,年龄在21岁至65岁之间,然后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4人.对这两组分别实行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注重科学的沟通技巧和常规护理.并且对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和护理的满意度比较和分析.结果对照组的患者满意程度远远低于观察组.结论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若采用科学的沟通技巧能有效地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马含玉 刊期: 2018年第10期
慢性肾衰竭的原因比较多,主要是由于一些常见的肾脏疾病转化而来,在肾内科当中,常用血液透析的方法为慢性肾衰竭的患者延续生命.血液透析就是用机器实现患者体内的血液置换,通过过滤患者体内的血液实现血液净化的目的.在血液透析的过程当中,良好的护理质量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基础.因此,血液透析患者护理的质量是临床上护理工作者重点研究的问题,如何能够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是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当中重点关注的问题.
作者:侯瑞娟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脓毒症相关性脑病的诊疗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35例脓毒症相关性脑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对象,将同期在本院接受治疗的35例无脓毒症相关性脑病患者视为参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白蛋白、pH及Na+对比存在显著区别,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整体治疗有效率为97.14%,参照组患者整体治疗有效率为71.43%,差值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相关性脑病需要及时治疗,患者的预后效果会受到较大影响,需要提升临床研究重视程度.
作者:齐文美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对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护理中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措施对病人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方式对该疾病的患者进行护理,并分别记录两组所有病人的护理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发生相关并发症的几率比对照组低,所以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结论 通过研究表明,针对急性心肌梗死的预见性护理模式,对病人的负面心理有较好的减轻,减少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使病人能够较快的恢复健康,并且安全性高,这种预见性护理方式对临床治疗具有很好的帮助,可以进行广泛的应用.
作者:任松娜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认知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7月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80例,利用随机数表法均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进行常规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治疗,试验组在常规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认知训练,而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治疗,分析认知训练是否有效.结果 试验组联合进行常规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和认知训练2个月后,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结论 认知训练对于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康复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雪燕;范录平;柯品妤;厉晨丹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对冠心病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程序模式进行探讨.方法从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中,抽取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有17例冠心病患者是自行来院就诊的,在院内接受常规急救治疗,设为对照组;有15例患者入院前经过急救医务人员实施急救治疗后再来院继续接受治疗,设为观察组.然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对比讨论.结果对照组冠心病患者经过院内急救治疗和护理后死亡率为35.29%,观察组冠心病患者经过院前急救护理和院内急救治疗和护理后死亡率为13.33%,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具有明显差异,观察组冠心病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1.18%)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20.00%),且其治疗总有效率(52.94%)显著低于观察组(80.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发病后,对其尽早采取正确的急救护理措施,以实施院前急救护理,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冠心病患者的急救成功率,还能够对院内后续治疗产生很大的积极作用.
作者:张雯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特重度烧伤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1例特重度烧伤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研究,采取我院针对性护理干预处理,包括消化道出血防护、心理疏导、营养支持、创面护理等,其中消化道出血防护为关键.结果:该例患者经过本院精心的护理干预后,消化道出血症状明显改善,顺利出院.结论:特重度烧伤并发消化道出血病情危重,应积极做好并发症预防与护理,特别是消化道出血应做好防护,才能促进其更快出院.
作者:赵媛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惊厥患儿实施急救护理结合健康教育对护理效果与疾病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的方式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将常规护理方法应用于对照组临床,观察组采用急救护理结合健康教育模式,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儿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惊厥患儿急救护理结合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低患儿疾病复发率,有助于促进患儿疾病的康复,其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荆华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分析CT及磁共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在我院的2017.05-2018.05期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40例),将其设定为实验组,展开CT及磁共振(MRI)诊断,同期选取我院健康人员(40例)为对照组,对其进行CT及MRI诊断,同时观察两组诊断结果.结果:实验组中,CT检查的异常率62.5%(25/40),MRI检查为97.5%(39/40),而对照组中,CT检查的异常率5%(2/40),MRI检查为12.5%(5/40),组间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CT检查2例是腔隙性脑梗死,MRI检查5例是轻度脑萎缩.而在实验组患者中,MRI检查异常率较高CT检查,且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临床诊断中,CT及磁共振诊断具有较为理想应用价值,其中MRI准确率较高CT检查,将两种检查方法进行联合应用,可以有效减少其漏诊和误诊率.
作者:曹一杨 刊期: 201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