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微
目的:探讨内科脑梗塞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按照患者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随机选取本院100例内科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分为常规组50例、对照组50例.其中常规组采用常规脑梗塞护理模式,而对照组在常规脑梗塞护理模式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服务,以此对比两组患者之间的临床治疗效率与护理满意程度.结果:常规组治疗效率为70.2%,满意度为80.3%,对照组治疗效率为91.5%,满意度为95.6%,其两组对比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脑梗塞护理工作中应用效果显著,有利于患者治疗与满意度的提升.
作者:司开连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在进行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期间手术室细节护理应用可行性.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05月~2017年11月收治的72例手术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抽签法分组后进行手术患者护理安全管理方式研究;对照组(36例):选择普通方式完成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工作;观察组(36例):选择细节护理方式完成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工作;终就两组手术患者生活质量、症状改善、安全性、依从性以及满意度评分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手术患者生活质量、症状改善、安全性、依从性以及满意度评分对比,观察组获得明显提升(P<0.05).结论:医疗人员对于手术患者在进行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期间,手术室细节护理的有效应用,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症状改善、安全性、依从性以及满意度评分的提升可以做出充分保证,从而促进手术患者综合水平提升.
作者:窦娜娜;周爱芹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视频支撑喉镜下单侧杓状软骨切除对于治疗双侧声带麻痹的疗效观察.方法 双侧声带麻痹患者9例,均以呼吸困难及声音嘶哑入院,急诊行气管切开术,择期在全麻视频支撑喉镜下行单侧杓状软骨切除术.结果 4例患者术后3月好转拔管,2例患者在术后6月好转拔管,2例患者术后8月好转拔管,1例患者由于术区肉芽组织增生致二次手术,并于术后18月后好转拔管.结论 1.视频支撑喉镜下行单侧杓状软骨切除术能有效缓解双侧声带麻痹患者呼吸困难,手术创伤较小,并发症较少;2.视频支撑喉镜下行单侧杓状软骨手术方式简单,设备投入较少,易于在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梁秋林;杨秀海;周奇;冯超;曹长兴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前,恶性肿瘤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妇科肿瘤居于主要地位,这严重对正常女性的身体造成了威胁.虽然我国的医学技术正在不管改进,各种先进化医疗技术逐渐被引进中国的手术室中,医生能够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这些都可以大大的降低肿瘤恶化的可能性.但是肿瘤手术一旦开始,就意味着有风险存在,妇科肿瘤患者及其家属一方面需要担心手术的高额费用,另一方面担心手术能否成功.这种情况会给妇科肿瘤患者带来诸多压力,他们心里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痛苦,这将会影响患者自身病情的恢复.在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以帮助他们减轻一些内心的烦闷与恐惧,让病人可以安心接受手术.本文针对优质护理服务对于妇科肿瘤患者造成的影响展开了讨论.
作者:张霞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和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癫痫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80例患儿作为本次试验研究的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研究对象,两组患儿各40例;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评分好额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到小儿癫痫患儿的护理当中,能明显增强和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和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武丽英 刊期: 2018年第10期
手术是临床上非常重要的一种治疗病人疾病的方式,手术后病人疼痛是普外科很常见的临床上的现象,这是病人在进行手术后机体产生的正常的生理反应,这种手术后的疼痛对于病人来说是身体和精神上同时的难受的感受.而手术后病人疼痛时,如果能够接受疼痛护理,则可以有效的缓减病人的痛苦程度,同时对于病人心灵上也具有抚慰作用,可以促进病人更好的康复,减少病人产生系列并发症和不良的精神焦虑等的风险,术后疼痛护理对于病人术后修养身体和逐渐康复非常重要.
作者:魏蕾;田建英 刊期: 2018年第10期
随着我国医学的发展,疾病治疗方法也取得了很大进步.目的:探讨肾内科老年患者的安全护理管理策略和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 ~2017年1月在医院肾脏内科进行治疗的100名高龄患者,运用随机分组的办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安全护理,护理结束后,以调查问卷的形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肾内科老年患者进行安全护理,可以有效防范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提高患者护理安全质量和护理满意度,为患者提供更加舒适、更加和谐的治疗环境.
作者:刘靖靖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在对产妇的日常护理过程中,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观察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5月于我院分娩的产妇164例,均分为两个组别.其中一组实施传统母婴同室护理,作为常规组,另一组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作为实验组.比对各自产妇对护理者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产妇满意度为98.78%,远高于常规组的7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产妇的日常护理过程中,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不但能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同时能极大的提高产妇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认可度,提升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高金霞 刊期: 2018年第10期
护患关系是人际关系的一种,是指以护理工作者为一方,以患者为另一方之间的人际关系.护患关系从患者就诊即建立,直至出院后才告完结,因此,可以说护患关系贯穿于护理的全过程.而在临床工作中,与患者接触多的也是护士.面临当前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的形势下,怎样在护理工作中协调护患关系,减少摩擦与纠纷,取得患者信赖已成为摆在护理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护理工作者只有不断规范护理行为,加强护患沟通,提供与社会进步、患者需求相适应的护理服务,才能有利于护患和谐的构建.
作者:陈文倩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动脉溶栓联合支架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近几年来所收治的80位急性脑梗死患者,将这80位患者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观察组,每组各有40位患者.对观察组中的患者使用动脉溶栓联合支架取栓的治疗方法,对对照组中的患者仅使用常规的动脉溶栓治疗方式,对这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NIHS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中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其NIHSS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来讲,动脉溶栓联合支架取栓的治疗方式对他们起到非常有效的作用,这种治疗方式应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起来.
作者:陈秀晓;牛超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予以针灸配合补阳还五味汤加味治疗的效果.方法 抽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采用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予以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的为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以针灸治疗的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ADL及Fugl-Meyer评分情况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味配合针灸治疗,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从而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谭玉洁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分析糖尿病健康教育和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调查需要保证结果的客观与准确性,因此在研究对象选择的过程中就要万分注意,首先要将收入研究调查的78例患者进行疾病确诊,结果表明所有患者均为糖尿病患者,在此基础上将所有患者进行平均分组,每组均为39人,其中主要包括观察组和对照组,78例患者的病例选取时间为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其中常规护理应用在对照组中,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了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健康教育效果.结果:经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远高于对照组,健康教育效果也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健康教育与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为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发展.
作者:赵茜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2016年5月~2018年5月两年内,来我院进行治疗就诊的冠心病患者12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以及参照组,两组患者均为60例,其中参照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的在此基础上加用尼可地尔进行联合治疗,依据两组患者所采用的治疗方法不同,对比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参照组患者,P<0.05,经卡方检验,卡方值为:,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冠心病相比于单独使用阿托伐他汀,患者的临床效果更好,值得临床中的推广以及应用.
作者:王丽花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分析CT及磁共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在我院的2017.05-2018.05期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40例),将其设定为实验组,展开CT及磁共振(MRI)诊断,同期选取我院健康人员(40例)为对照组,对其进行CT及MRI诊断,同时观察两组诊断结果.结果:实验组中,CT检查的异常率62.5%(25/40),MRI检查为97.5%(39/40),而对照组中,CT检查的异常率5%(2/40),MRI检查为12.5%(5/40),组间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CT检查2例是腔隙性脑梗死,MRI检查5例是轻度脑萎缩.而在实验组患者中,MRI检查异常率较高CT检查,且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临床诊断中,CT及磁共振诊断具有较为理想应用价值,其中MRI准确率较高CT检查,将两种检查方法进行联合应用,可以有效减少其漏诊和误诊率.
作者:曹一杨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临床护理的效果.高血压是一种高发病率、高并发症、高致残率的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方法:本文重点介绍自2003年1月-2011年5月老年高血压患者38例的护理体会.结果:有效地控制高血压,帮助患者正确认识高血压病的治疗对减少和避免患者重要脏器的损害具有重要的意义.结论:作为护理人员应积极向病人及家属解释引起高血压的生理、心理、社会因素及高血压对机体的危害,指导患者调节自身饮食结构,戒烟限酒,多食新鲜蔬菜、水果防便秘,控制好自身的少食高脂的食物.
作者:戴玉清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提高社区门诊在辖区无业妇女生殖健康中的指导作用.方法:2018年6月对本辖区500例无业已婚妇女进行免费的妇科检查、宫颈疾病检查和乳腺疾病检查.结果:白带异常122例,患病率为24.4%;宫颈疾病74例,患病率为14.8%;乳腺疾病16例,患病率3.2%,患病年龄主要在31~40岁.结论:社区门诊要重视对无业已婚妇女的生殖健康检查,避免妇科病给女性造成的危害.
作者:忽彦男;谢延明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针对宫腔镜术后不同给药途径治疗中重度宫腔粘连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将90例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宫腔粘连患者进行分离手术,并在手术之后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在两组患者手术3天之后给予对照组患者戊酸雌二醇,给予观察组患者β-雌二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比对照组患者的厚度高,对照组患者的月经量评分明显比观察组患者的评分低,两组患者宫腔粘连程度评分≥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出现状况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术后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雌二醇用药能够很程度的降低患者再次粘连的几率,降低不良反应几率.
作者:巩凤霞;张艳玲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对颅脑损伤重症监护护理干预进行研究,对临床效果展开分析.方法:本次护理研究活动所选择的研究对象为在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重症监护室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共计40例,经过对患者格拉斯哥(GCS)评分,均小于8分,颅脑损伤后昏迷达到了12小时以上.按照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症程度以及家属意愿,随机将患者分为两个护理小组,分别为对照组20例,在治疗中,采用基础护理措施.综护组:20例,在治疗中,采用基础护理的同时,加入了综合性护理干预.结果:对照组:20例,好转率55%(11/20);并发症率60%(12/20);致残率30%(6/20);死亡率15%(3/20);护理满意度75%(15/20);综护组:20例,好转率80%(16/20);并发症率40%(8/20);致残率20%(4/20);死亡率5%(1/20);护理满意度95%(19/20);结论:在对颅脑损伤重症监护护理过程中,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效果,降低患者死亡率、致残率,减少护理争议的出现.
作者:常丽;惠爱爱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中应用米非司酮与去氧孕烯炔雌醇片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60例.常规组应用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实验组应用米非司酮片治疗,统计并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完全控制止血时间、控制出血时间显著短于常规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血清FSH、LH、E2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子宫内膜厚度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缺血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抑制子宫内膜增长,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作者:黄义萍;程志芬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脑外伤早期癫痫患者的护理策略方法:随机选取22例自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我院收治脑外伤早期癫痫患者做回顾性分析,将22例脑外伤早期癫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观察组.观察组11例患者在治疗期间仅给予常规护理服务,而对照组11名患者则在给予常规护理服务的基础上实行综合性护理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观察组结论:为脑外伤早期癫痫患者在治疗期间提供综合性护理服务,有助于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和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大力推广.
作者:雷昌敏 刊期: 201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