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64例脑卒中后癫痫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文莎

关键词:脑卒中, 癫痫, 临床特点
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癫痫患者的临床特点,为诊断与治疗脑卒中后癫痫提供有力的临床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64例脑卒中后癫痫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癫痫的发病时间、部位以及发作类型等,得出结论.结果:出血性脑卒中早发型癫痫的发病率要显著高于迟发型癫痫;缺血性脑卒中也存在同样情况;对于癫痫病灶位置,癫痫发生在皮质的患者明显多于皮质下的患者;对于癫痫发作类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多发作全身性癫痫,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多发部分性癫痫.结论:分析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点,了解癫痫发作的时间、位置以及类型能够帮助临床医生依据患者病情进行疾病的临床治疗,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健康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心律失常合并焦虑症的心理干预与效果观察

    目的:为探讨心理干预对心律失常合并焦虑症状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2018年在我院诊断患有心律失常合并焦虑症状的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观察组54例,对照组50例.对观察组54例实施常规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对对照组50例仅以常规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和焦虑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心律失常改善率达94.40%,对照组为5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心理干预可提高心律失常并焦虑向健康方向转化的效果.本研究为心率失常合并焦虑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和依据.

    作者:刘玲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气管插管和电除颤对院前急救心肺复苏的影响

    目的:探究气管插管和电除颤对院前急救心肺复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自2017年10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医师院外抢救的3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单纯采用心肺复苏.2018年1月-2018年4月我院医师院外抢救的39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心肺复苏后的气管插管及电除颤,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复苏情况.结果:实验组颈动脉搏动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舒张压、收缩压、血氧饱和度、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心肺复苏后的气管插管及电除颤可以提高患者的复苏率,并稳定血流及血氧饱和度的作用.

    作者:陈宇坤;顾耀峰;郁兵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社区护理干预对COPD缓解期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析社区护理干预对COPD缓解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8月至2018年5月间收治的50例处于COPD缓解期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在其基础上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期间研究组患者疾病复发住院人次为10,住院率为40%,对照组疾病复发住院人次为19,住院率为76%;研究前对照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2.17±1.14,研究后评分为1.98±1.06,研究组则分别为2.09±1.18和1.79±1.07,研究组的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研究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病情得到缓解,COPD发作次数减少,生存质量得到提高,临床推广意义较大.

    作者:吴娟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无痛胃镜检查的护理配合的几点见解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消化道内镜技术也得到快速发展,电子上消化道内窥镜已成为治疗与诊断消化道疾病的常见的一种基本工具.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医疗水平与医疗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尽可能实现胃镜检测的无痛与高安全性.虽然目前无痛胃镜检查的操作非常简单,但若是护理工作不得当,则会加大检查失败的几率.基于此,本文笔者结合多年实际工作经验,对无痛胃镜检查的护理配合措施给予一些看法,望借此为实际工作提供参考的依据.

    作者:王明珠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多索茶碱联合噻托溴铵粉治疗慢阻肺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多索茶碱联合噻托溴铵粉治疗慢阻肺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单双数球抽签的方式将本院收治的88例慢阻肺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44例患者使用多索茶碱治疗)与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44例患者使用噻托溴铵粉治疗),对两组慢阻肺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详细比对并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97.73%vs75.00%)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慢阻肺患者而言,应用多索茶碱联合噻托溴铵粉治疗效果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困难与咳嗽等临床症状,促进慢阻肺患者早日康复,值得推广.

    作者:陈金金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新形势下做好医院纪检监察工作的探讨

    新形势下,医院纪检监察工作会对医院的管理将造成直接的影响.基于此,分析医院纪檢监察工作的重要性,然后提出医院纪检监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做好医院纪检监察工作的措施,希望对基层医院推进纪检监察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陈宝茹;谢春;邓世昌;孙彦丽;杨丹静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宫腔镜术后不同给药途径治疗中重度宫腔粘连的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 针对宫腔镜术后不同给药途径治疗中重度宫腔粘连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将90例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宫腔粘连患者进行分离手术,并在手术之后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在两组患者手术3天之后给予对照组患者戊酸雌二醇,给予观察组患者β-雌二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比对照组患者的厚度高,对照组患者的月经量评分明显比观察组患者的评分低,两组患者宫腔粘连程度评分≥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出现状况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术后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雌二醇用药能够很程度的降低患者再次粘连的几率,降低不良反应几率.

    作者:巩凤霞;张艳玲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24h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监测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421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先后施以常规心电图信号监测、24h动态心电图信号监测,并对比两组冠心病检出结果.结果:24h动态心电图临床监测效果显著优于常规心电图临床监测效果,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24h动态心电图信号监测相较于常规心电图信号监测而言阳性检出率较高,临床监测效果优,适宜临床推广.

    作者:王亚敏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舒适护理在膀胱结石围手术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评价舒适护理在膀胱结石围手术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4月~2018年5月,泌尿外科收治膀胱结石手术患者90例,每入组1名对象,抽签分组,直至对照组、观察组各完成45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舒适护理.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健康教育、症状控制、服务态度、住院环境管理、护理技术操作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膀胱结石围手术期治疗中的应用舒适护理,可以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获得患者的好评.

    作者:姚淑如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普外科术后规范化疼痛护理临床效果分析

    手术是临床上非常重要的一种治疗病人疾病的方式,手术后病人疼痛是普外科很常见的临床上的现象,这是病人在进行手术后机体产生的正常的生理反应,这种手术后的疼痛对于病人来说是身体和精神上同时的难受的感受.而手术后病人疼痛时,如果能够接受疼痛护理,则可以有效的缓减病人的痛苦程度,同时对于病人心灵上也具有抚慰作用,可以促进病人更好的康复,减少病人产生系列并发症和不良的精神焦虑等的风险,术后疼痛护理对于病人术后修养身体和逐渐康复非常重要.

    作者:魏蕾;田建英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全身麻醉腹腔镜手术肠梗阻患者术中低体温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探析全身麻醉腹腔镜手术肠梗阻患者术中低体温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6月我院行全身麻醉腹腔镜手术的104例肠梗阻患者为观察目标,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52)、试验组(n=52).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体温护理,试验组患者实施系统化体温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各时间节点体温变化.结果:两组术前、术后30min体温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麻醉后、气腹建立后、手术60min时体温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全身麻醉腹腔镜手术肠梗阻患者应用系统化体温护理干预后,可有效稳定术中体温,值得在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作者:王希;黄梦丹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经胸腔镜下滑石粉行胸膜固定术后护理规范探讨

    目的 探究胸腔镜下滑石粉行胸膜固定术后护理规范.方法 将在我院选取行胸膜固定术的30例患者,患者均于2017年1月~2017年11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给予30患者常规护理配合术后护理作为观察组.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满意度.结果 本次研究总有效率93.33%,总满意率为100.00%.结论 给予经胸腔镜下滑石粉行胸膜固定术后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并且提升患者的治疗满意度.

    作者:钟明莲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妊娠合并心力衰竭产妇行剖宫产围手术期护理实践效果观察

    目的:探索妊娠合并心力衰竭产妇行剖宫产围手术期护理实践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120例妊娠合并心力衰竭产妇,收治时间均集中在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并对此次研究产妇进行动态随机化分为2组,每组60例产妇,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围手术期护理.结果:观察组产妇和对照组产妇,对比护理后的总并发症发生率、HAMD评分≤7分率、HAMA评分≤7分率、产妇产后VAS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均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在妊娠合并心力衰竭产妇中效果显著.

    作者:苏润霞;吴永红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内科脑梗塞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内科脑梗塞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按照患者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随机选取本院100例内科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分为常规组50例、对照组50例.其中常规组采用常规脑梗塞护理模式,而对照组在常规脑梗塞护理模式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服务,以此对比两组患者之间的临床治疗效率与护理满意程度.结果:常规组治疗效率为70.2%,满意度为80.3%,对照组治疗效率为91.5%,满意度为95.6%,其两组对比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脑梗塞护理工作中应用效果显著,有利于患者治疗与满意度的提升.

    作者:司开连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普外科护患矛盾分析及对策

    护患关系是人际关系的一种,是指以护理工作者为一方,以患者为另一方之间的人际关系.护患关系从患者就诊即建立,直至出院后才告完结,因此,可以说护患关系贯穿于护理的全过程.而在临床工作中,与患者接触多的也是护士.面临当前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的形势下,怎样在护理工作中协调护患关系,减少摩擦与纠纷,取得患者信赖已成为摆在护理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护理工作者只有不断规范护理行为,加强护患沟通,提供与社会进步、患者需求相适应的护理服务,才能有利于护患和谐的构建.

    作者:陈文倩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 对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护理中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措施对病人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方式对该疾病的患者进行护理,并分别记录两组所有病人的护理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发生相关并发症的几率比对照组低,所以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结论 通过研究表明,针对急性心肌梗死的预见性护理模式,对病人的负面心理有较好的减轻,减少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使病人能够较快的恢复健康,并且安全性高,这种预见性护理方式对临床治疗具有很好的帮助,可以进行广泛的应用.

    作者:任松娜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手外伤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

    目的:对术后创伤患者综合康复治疗的疗效进行深入探讨和认真分析.方法:在各种物理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进行临床治疗.从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60名手外伤后需要康复的患者接受了综合康复训练.在治疗前和两个疗程后,对患者进行精细运动(PPT)和主动活动活动(TAM).结果:经过我院两个疗程治疗,患者双手的组装运动能力均有显着提高(P<0.05无统计学意义),TAM也出现增加趋势,P<0.01.经临床评价,优等20例(33.3%),良占24例(40%),中等占4例(6.3%),差占12例(20.0%),优良率73.3%.结论:在物理因素下,针对手外伤手术后出现功能障碍进行引导协调正确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黄少英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优质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患者在护理的过程中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门诊输液室2018年1月-2018年6月期间前来进行治疗的肺炎患儿52例进行本次的研究,按照患儿入院的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分成护理1组与护理2组,每组患儿的人数为26例,分别对患儿进行常规护理以及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咳嗽消化时间、体位恢复时间以及肺啰音消失时间,同时对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患儿在使用不同的护理干预后,护理效果有显著的变化,护理2组的患儿啰音消失时间等显著降低,两组之间的护理满意度也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结论:肺炎患儿在使用不同的护理干预后,效果有明显的变化,将优质护理干预应用到临床上是提高患儿护理质量的关键,也是降低患儿不良情绪的先决条件,是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方法.

    作者:熊海英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接收的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并按照是否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6例:常规康复护理干预)与实验组(36例: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术后康复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4周腰椎功能术后恢复优良率为,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JO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个体腰椎功能的恢复.

    作者:赵艳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应用罗伊适应模式护理心绞痛患者的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应用罗伊适应模式护理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心绞痛患者共80例,予以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形式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罗伊适应模式护理.对比两组心绞痛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健康指标.结果:观察组的心绞痛患者依存性、健康指标都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分析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伊适应模式应用到心绞痛患者护理中效果良好,能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和健康指标,临床推广价值存在.

    作者:樊丽芳;周月霞;王燕;徐艳;周会 刊期: 2018年第10期

健康前沿杂志

健康前沿杂志

主管: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