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蕾;周华
目的:探讨六味补气胶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D4+CD25+Foxp3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干预基础上联合硝苯地平干预,研究组常规干预基础上联合六味补气胶囊治疗,观察患者CD4+CD25+Foxp3变化.结果:研究组CD4+CD25+Foxp3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六味补气胶囊的效果极为理想,患者CD4+CD25+Foxp3得到明显降低,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宋贝贝;武思羽;阎锡新;曹敬;刘晓丹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新生儿脐部皮肤感染中的运用价值.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于本院出生的200例新生儿视为研究对象,随机编号法划入参照组与干预组(n=100).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新生儿脐部感染发生率及脐带平均脱离时间.结果:常规组新生儿感染4例,干预组未见感染患儿,组间差值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新生儿脐带脱离平均时间长于干预组,数值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新生儿脐部感染发生率,缩短新生日脐带脱离时间.
作者:耿宝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和肌腱损伤修复和功能重建的术式选择.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5月我院周围神经和肌腱损伤患者120例,患者入院后均行腓总神经探查术.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活血药物及神经营养药物,并指导患者被动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僵硬及肌肉萎缩.术后6个月时对腓总神经功能恢复进行评定.结果:12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其中优70例,良46例,差4例,优良率为96.67%(116/120).(P<0.05).结论:对周围神经和肌腱损伤患者,确诊后应尽早行一期修复断裂神经,有利于肢体的功能恢复.
作者:胡春鹤;金驰;徐屹;张晓;张栋栋;朱晓光;张桂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探讨综合性护理策略在神经外科患者中的运用策略方法随机选取32例自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XX院收治的神经外科患者做回顾性分析,将32例神经外科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6名神经外科患者在治疗期间仅开展常规护理服务,而对照组16名神经外科患者在治疗期间则在给予常规护理服务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性护理,将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对护理服务的总体满意度为75%,而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3.75% 结论实施综合性护理服务的对照组神经外科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和对护理的满意度远高于仅开展常规护理服务的观察组患者,应该在临床上进行大力推广.
作者:彭国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研究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在胸外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胸外科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35例和常规组33例,常规组采用经验评估及日常护理,实验组采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对患者病情加以评估,同时结合其自身实际情况合理开展综合性护理,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不良症状严重程度及护理满意度对比.结果:与常规组相比,实验组住院时间较短、不良症状发生率也较低、总满意率较高,P<0.05.结论:对胸外科患者采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及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缩短其自身住院时间,改善患者不良症状,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预后情况,有效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婧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后的护理要点进行探究.方法:选取的研究对象为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60例,在我院的治疗时间为2015年12月到2016年12月之间.采用抽签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采用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另一组采用综合护理措施,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为40例.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来说,采用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改善治疗效果,具有临床借鉴意义.
作者:高丽锋;吕彩凤;房婷婷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究抗生素联合妇科千金片在子宫内膜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常规治疗组(n=55例)和联合治疗组(n=56例)的形式将111例子宫内膜炎患者进行分组,进而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联合治疗组经过治疗后IL-4(4.88±2.32)和IL-10(21.52±3.77)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经过治疗后IL-4(7.52±3.66)和IL-10(17.03±2.55)的改善情况(P<0.05).结论:在对子宫内膜炎患者进行疾病的治疗期间,为了提高患者经过治疗后的身体健康,促使患者疾病问题得到改善,医护人员需要将抗生素和妇科千金片联合运用到患者疾病的治疗过程中.
作者:王海萍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衰的临床护理.方法:以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急救中心门诊收治的67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衰患者为例,对67例患者采取基础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对症护理等措施实施临床护理.结果:67例患者病死率为4.48%,护理总有效率为95.52%.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衰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取积极的临床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护理效果,进而优化治疗效果,使患者逐渐康复,进而降低致死率.
作者:马敬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分析高血压患者舒适护理方法及结果.方法 选择我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份一年期间收治的82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分别采用舒适护理干预措施以及传统干预措施,比较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舒适护理所涉及的内容更加全面,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整体效果较好,具备临床推广实用价值.
作者:王婷婷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体内调节性T细胞核转录因子FoxP3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3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再选38例肺部健康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为肺部健康人群,研究组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体内调节性T细胞核转录因子FoxP3的表达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调节性T细胞核转录因子FoxP3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体内FoxP3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可以作为研究患者是否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机制的重要依据,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宋贝贝;武思羽;阎锡新;曹敬;刘晓丹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出血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择40例符合研究报道的缺血性脑卒中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方式治疗,对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对比,总结治疗效果.结果:本次研究中对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对比,治疗后的评分高于治疗前.40例患者中治疗前并发症症比例为30%,治疗后的并发症比例为7.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方式进行治疗,整体效果明显,符合要求.
作者:齐文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前,虚拟现实技术已应用到多个领域,在生物医学领域也具有广阔的前景.虚拟现实暴露疗法是将虚拟现实的特定应激场景与暴露疗法相结合的心理治疗方法,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让患者沉浸于虚拟的特定环境中,通过渐进的刺激作用,让患者逐渐适应虚拟的特定环境中,缓解症状,终得到治愈.本文介绍了虚拟现实的概念,分析了虚拟现实暴露疗法的特点,探索了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恐惧症心理治疗系统的设计,并分析了存在问题,展望了其在心理治疗领域的发展方向.
作者:郝琪;吉振宁;成朴之;邵洁;程子尧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研究日间手术患者身份识别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8年6月-2018年8月医院收治的手术患者中,选取100例日间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管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应用身份识别方案.对比两组患者在手术中发生身份识别问题的机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身份识别问题的机率为4.00%,对照组患者发生身份识别问题的机率为20.00%,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日间手术患者,采用身份识别方案,仔细核对信息和身份,提高对患者识别的正确率,避免出现错误手术,确保手术无误.
作者:张静 刊期: 2018年第09期
淋菌是发病率较高的一种人类性传播疾病.研究的目的 观察综合治疗措施对急性淋菌性盆腔炎的效果并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收治的急性淋球菌行盆腔炎40例.将其分为综合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经临床观察,综合治疗组疗效较好.
作者:冯丽娴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老年患者56例,随机平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对参照组给予本院常规护理措施,对研究组给予系统护理干预方式.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病患的满意程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病患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96.43%,而参照组患者则分别为75.00%、85.71%,两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系统护理干预方式治疗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症状,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方志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探讨进行急诊护理流程对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的作用.方法:对我院于2017年9月~2018年6月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选取,选取其中的80例患者进行研究.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观察组,每组人数为40.在本次研究中,对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则进行急诊护理流程.后对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病情稳定情况和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的影响.结果:将两组的有关数据进行比较,发现进行急诊护理流程的观察组患者的病情稳定情况和治疗效果都要好于进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急诊护理流程,能够有效的提高急救效率,稳定患者的病情,提高治疗效果.在临床护理上,有着较高的价值.
作者:唐洁;郝序日;韩洋;鲁旺塔加;于新民;彭巍 刊期: 2018年第09期
心力衰竭主要是由于心脏的舒张功能或(和)收缩功能发生障碍,无法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除心脏,致使动静脉系统血液出现异常,包括静脉血液淤积、动脉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心力衰竭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病情危重,因此临床为早期识别心力衰竭的发生,阻止心力衰竭进展,不断对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深入研究,并取得了明显进展.
作者:王维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分析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刮宫治疗子宫瘢痕妊娠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择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医院收治的子宫瘢痕妊娠患者4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刮宫治疗,随机分为两组,包括对照组24例和观察组2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平均出血量比对照组明显更少,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C)转归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明显更短(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显著更低(p<0.05).结论:临床对于接受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刮宫治疗的子宫瘢痕妊娠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减少出血量,缩短β-HCC转归时间,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恢复效率提高,值得推广.
作者:雷敏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探究舒适护理在心血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3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40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7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而观察组则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中失眠、腰背疼痛、尿潴留、便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长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血管护理中采用舒适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不良症状,增加患者的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黄静静 刊期: 2018年第09期
新生儿的神经功能监测是判断新生儿大脑发育情况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在危重症新生儿的治疗工作当中,对于判断新生儿的疾病预后以及神经功能的受损情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影响新生儿的神经功能的常见疾病,其致病原因较多,治疗的过程当中需要进行密切的神经功能检测,对于判断治疗效果和预后发挥较好的作用.缺氧缺血性脑病不仅会影响到神经功能的发育,对于智力发展以及今后的自理能力、生活能力等方面均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新生儿神经功能监测应该贯穿于疾病治疗的全过程.本文对不同的新生儿神经功能监测方法进行介绍,希望能够对新生儿的疾病治疗工作当中监测手段的选择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作者:谢彦英;甄庆丰 刊期: 201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