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优质护理服务对普外科基础护理质量的价值研究

冯淑萍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 普外科, 基础护理质量, 价值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我们可以发现任何一个行业想要发展,必须注重内部的调整和规范.在我国医疗行业一直以来都是经久不衰的,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医疗行业也不断做出调整,通过加大技术的投入,提高护理水平等方式,来不断提高我国的医疗水平.近年来,我国在医疗行业方面做出了相应的改革,首先是从基础做起,处理好医患关系.从实际中我们可以发现,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如何更好的推动医疗行业更好的发展,仍然需要从实际出发,解决具体问题.
健康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大面积烧伤病人的早期胃肠道营养护理体会

    营养支持作为大面积烧伤病人临床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营养护理的好坏,将会直接决定患者的救治情况.本文主要分析了我院近几年来36例大面积烧伤患者的营养支持和护理经验.现就严重烧伤病人肠内营养护理中应注意的几个重要问题.

    作者:孙晓勤;闫广娟;付丽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产科病房安全管理的隐患及防范措施

    目的:探讨产科病房安全管理的潜在隐患及防范对策.方法:将我院产科病房2015年1月~2015年6月入住的11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潜在的安全隐患,另将2015年7月~2015年12月入住的126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安全隐患实施防范措施.结果:对照组护理差错发生率显著高于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显著低于研究组(P<0.05).结论:产科病房针对潜在的安全隐患,实施针对性的防范措施,能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高金霞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女性盆腔囊性肿瘤的超声鉴别诊断及误诊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对女性盆腔囊性肿瘤的误诊原因分析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208例女性盆腔囊肿应用超声诊断并与手术病理检查对照,部分病例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囊性肿瘤血管血流速度和分布情况等来鉴别囊肿的良、恶性.结果:囊性肿瘤因其复杂的组织结构而致声像图的多样性,超声诊断与手术病理符合率91.35%(190:208)(含基本符合率),误诊率8.65%(18:208).结论:女性盆腔囊肿中按其典型声像图,超声可作出准确诊断.结合彩色多普勒检查肿瘤内血管血流速度及分布情况,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l等,可鉴别肿瘤的良、恶性.对典型的囊肿,应结合临床等情况,综合考虑并分析其误诊原因.

    作者:赵亚宁;史雪双;王向东;李蕊;姜美净;李莳菁;魏丹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新生儿神经功能监测的临床应用

    新生儿的神经功能监测是判断新生儿大脑发育情况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在危重症新生儿的治疗工作当中,对于判断新生儿的疾病预后以及神经功能的受损情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影响新生儿的神经功能的常见疾病,其致病原因较多,治疗的过程当中需要进行密切的神经功能检测,对于判断治疗效果和预后发挥较好的作用.缺氧缺血性脑病不仅会影响到神经功能的发育,对于智力发展以及今后的自理能力、生活能力等方面均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新生儿神经功能监测应该贯穿于疾病治疗的全过程.本文对不同的新生儿神经功能监测方法进行介绍,希望能够对新生儿的疾病治疗工作当中监测手段的选择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作者:谢彦英;甄庆丰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人性化护理干预对肺炎球菌肺炎患者的作用探讨

    目的:观察人性化护理干预在肺炎球菌肺炎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7年10月-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肺炎球菌肺炎患者38例,以随机数字表+患者意愿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19例,接受常规对症护理,干预组患者19例,接受常规对症护理+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4.73%,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68.42%,比较两组数据,差异统计学意义明显,即P<0.05.结论:肺炎球菌肺炎患者在接受常规对症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张露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高频彩超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在临床上采用高频彩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并采用高频彩超对诊断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186例患儿进行检查.结果:CDFI(彩色多普勒)显示血流信号丰富,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右下腹和脐周可探及椭圆形肿大淋巴结回声,长径:宽径大于2,长径≤2.5CM.结论: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检查方法首选是高频彩超,对病例追踪和临床诊断治疗具有重大应用价值.

    作者:陈光营;高建秋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如何提高宫外孕的超声诊断

    宫外孕是指受精卵着床过程中发生异位造成的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病症,造成宫外孕的主要原因是卵子与精子结合后形成的受精卵着床在子宫体腔区域外.宫外孕的发生几率基本在百分之一左右,随着女性身体条件在近些年的发展变化,盆腔发生炎症的概率增加,宫外孕的发生率也在不断上升.宫外孕按受精卵的着床位置分类:主要有卵巢妊娠、腹腔妊娠、输卵管妊娠等,其中以输卵管妊娠为常见.当宫外孕患者以急腹症就诊时,一般具有病情危急、临床症状较为严重等特征.一般宫外孕的治疗可以采用保守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的方法,而准确地治疗宫外孕需要依赖于精准的诊断,超声检查作为临床医学上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提高了宫外孕的检出率.超声检查能对子宫及周围的状况进行扫查探测,对于宫外孕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研究超声诊断的基本处理方法,以及宫外孕本身的危害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并给出利用超声提高宫外孕诊断准确率的具体方法.

    作者:谭慧妍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护理干预在重度颅脑损伤术后昏迷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针对重度颅脑损伤术后昏迷患者采用护理干预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00例重度颅脑损伤术后昏迷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而研究组患者则采用压疮预警干预机制联合问题导向的护理干预.在护理之后对比两组患者出现压力性损伤的患者数量.结果:采用压疮预警干预机制联合问题导向的护理干预的研究组患者出现压力性损伤的患者数量明显低于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患者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颅脑损伤术后昏迷患者采用压疮预警干预机制联合问题导向的护理干预,可降低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睿婷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93例

    目的:探究临床治疗新生儿黄疸,采用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新生儿科2009-2010年18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93例)、治疗组(93例),对照组给予蓝光照射治疗,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服茵栀黄口服液,对比治疗后两组患儿总体疗效、胆红素下降量/日及降至正常水平所需时间.结果:治疗组胆红素下降至102.6umol/L正常参考值所需时间显著小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胆红素/日下降量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总有效率及痊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无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治疗新生儿黄疸,采用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的疗效显著,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娟蕾;杨松岩;齐亚宁;乔玲;陈洁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颈项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神经阻滞对颈项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效果及应用时间.方法 收集我院2017年6月1日至2018年8月1日门诊及住院的颈项部带状疱疹后疼痛患者23例进行研究,早期应用神经阻滞干预治疗效果显著.结论 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早期应用效果明显优于晚期应用.

    作者:仇蕊蕊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手术室体位性神经损伤的防治及护理

    目的:分析手术室体位性神经损伤的防治及护理.方法:选择来我院就诊的100例病患为研究对象,依照就诊顺序,分成2组,每组5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性体位安置护理法,观察组接受科学的体位安置护理法.分析两组病患体位性的神经损伤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评价.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患术后体位性的神经损伤发生率较低,且护理满意度相对较高,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接受手术的病患,开展科学的体位安置护理法,能提升病患治疗效果,改善生存质量,降低病患术后体位性的神经损伤发生率,促进病患疾病转归,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李杰杰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产后妇女生殖健康服务需求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产后妇女对生殖健康服务的需求,以完善产后生殖健康服务.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院分娩的450例产妇进行调查.结果 产妇不同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月收入、首次性生活年龄等对生育知识了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产妇服务需求前4位为:产后营养(95.50%)、婴儿喂养护理(94.38%)、产后生殖系统感染(91.24%)、休养环境(89.21%).产妇希望获得生殖健康知识渠道的前5位:宣传手册(68.54%)、一对一指导(56.63%)、网络媒体(52.58%)、门诊咨询(48.99%)、热线电话咨询(47.87%).结论 产妇对生殖健康服务需求涉及面广,健康教育模式需求多元化,生殖健康知识有待加强.

    作者:祁小英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集束化护理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感染预防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集束化护理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感染预防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7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留置PICC导管的肿瘤患者,数字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患者40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较护理前有显著的效果,集束化护理比常规护理更具有优势(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集束化护理可有效提升肿瘤患者PICC置管感染预防中的效果,值得加强推广和应用.

    作者:林犀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关于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结核的护理心得

    目的:研究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结核的临床护理办法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结核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性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贺巧琼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浅析ICU护理人员不良事件风险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

    目的了解ICU护士护理不良事件的风险认知现状,分析影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因素.方法抽取某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的220名ICU护理人员,采用护理不良事件风险认知量表及患者安全文化的感知调查问卷,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展开相关分析.结果ICU护理人员护理不良事件风险认知的总分为49.23±11.71分.结论临床管理者应更加关注ICU护理人员护理不良事件风险认知水平,尤其是工作年限较短的ICU护理人员,提高其患者安全文化感知水平,以改善ICU护理人员风险认知状况.

    作者:曾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针灸治疗失眠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针灸治疗失眠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我院接收的失眠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接受西医治疗,观察组接受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①观察组治愈25例,显效16例,好转5例,治疗有效率92.0%,对照组治愈8例,显效12例,好转18例,治疗有效率76.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观察组PSQI指数评分(9.9±1.4)分,对照组(18.9±1.9)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失眠症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雲蕾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的影响

    目的:分析探讨进行急诊护理流程对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的作用.方法:对我院于2017年9月~2018年6月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选取,选取其中的80例患者进行研究.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观察组,每组人数为40.在本次研究中,对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则进行急诊护理流程.后对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病情稳定情况和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的影响.结果:将两组的有关数据进行比较,发现进行急诊护理流程的观察组患者的病情稳定情况和治疗效果都要好于进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急诊护理流程,能够有效的提高急救效率,稳定患者的病情,提高治疗效果.在临床护理上,有着较高的价值.

    作者:唐洁;郝序日;韩洋;鲁旺塔加;于新民;彭巍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子宫内膜微创术及宫腔内人工授精治疗不明原因不孕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微创术及宫腔内人工授精治疗不明原因不孕的疗效并进行观察.方法:将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不明原因的不孕不育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使用人工授精治疗,研究组于月经周期第8-10天行子宫内膜微创术,用5号刮匙酌情轻微搔刮子宫内膜壁,当周期于卵泡成熟破裂前后行人工授精治疗.对比两患者临床妊娠率及累积妊娠率.结果:研究组临床妊娠率及累积妊娠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明原因的不孕不育患者临床应用子宫内膜微创术联合宫腔内人工授精治疗,患者临床妊娠率及累积妊娠率高,应广泛使用.

    作者:赵少华;冯会敬;郑江丽;李玲;张子东;范怀雨;董君;王会玲;王会霞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全身麻醉在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手术期间中的应用策略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在老年骨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策略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50名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将其平均分成两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25名,其中观察组老年骨科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采用全身麻醉方式,而对照组患者则采取硬膜外麻醉的方式进行麻醉,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认知功能改变状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以及手术期间出血量和对照组患者相比较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前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不同时间段(术后12h、术后1h、术后7d)的MMSE评分分别和本组术前评分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硬膜外麻醉方式相比,全身麻醉对骨科手术患者的认知功能影响较大,更有利于临床治疗中手术的开展,应该在临床上进行大力推广.

    作者:王敏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及功能恢复评价

    目的:探讨评价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及功能恢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周围神经损伤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神经损伤修复方式,研究组采取新型生物修补方式.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效果的评定更加注重于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迫切需要筛选出佳的修复材料以及构建方案以满足组织工程神经移植以及功能康复的要求,达到对周围神经损伤后形态、结构修复与功能重建的目的.

    作者:胡春鹤;金驰;徐屹;张晓;张栋栋;朱晓光;张桂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健康前沿杂志

健康前沿杂志

主管: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