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调剂质量对药物临床疗效的影响

高婷

关键词:中药调剂质量, 中药方, 药物临床疗效, 影响
摘要:目的 探讨中药调剂治疗对药物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制定中药调剂质量管理措施,应用于2015年7月至12月的中药调剂工作中.纳入2015年1月至6月以及7月至12月期间在我院中药房购买药物治疗的1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个时间段各70例.将前一时间段纳入的患者设为参照组,将后一时间段纳入的患者设为试验组,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后的临床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经调查得出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参照组患者高(94.3%vs 82.9%),P<0.05,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参照组患者低(4.3%vs 15.7%),P<0.05.结论 中药调剂质量可对药物临床疗效产生明显影响,医院中药房应加强对中药调剂质量的管理,以确保患者用药后获得佳疗效.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中的应用

    目的 探析经桡动脉途径开展冠状动脉介入术应用于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经挠动脉开展冠状动脉介入术医治的46例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患者为观察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成功率84.78%,并发症发生率为8.70%.结论 对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性患者采取经桡动脉开展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方式,可获取较高的成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手段.

    作者:董永达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室性心律失常与心动过缓的关系分析

    目的 分析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室性心律失常与心动过缓的关系,以减少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2015年收治的风湿挂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128例,其中有60例患者术后发生了室性心律失常,命为观察组,有68例患者术后未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命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手术前的心率、心律、心功能情况及两组患者术后的血糖、血钾及血乳酸水平予以比较.观察组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后予以异丙肾上腺素及654-2对症支持处理,观察其室性心律失常的纠正效果.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的心率、心律、心功能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的血糖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的心动过缓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予以对症处理后治疗有效率为98.3%.结论 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患者其术后24h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与心动过缓有关,予以纠正心率等药物治疗可有效的降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作者:刘永利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DSCT和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斑块评估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DSCT和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斑块的诊断价值对比.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临床疑似冠状动脉斑块患者80例,同时对其行DSCT与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的结果作为参考标准,比较评价DSCT与CAG对冠状动脉斑块的诊断价值.结果 80例冠心病患者中,冠状动脉节段838段,按CAG为标准,587段冠脉正常,251段血管狭窄,而DSCT的结果是正常为603段,血管狭窄为235段.DSCT诊断冠状动脉中血管狭窄敏感性为79.3%,特异性达97.4%,阳性预测值达93.0%,阴性预测值达91.7%,准确性达92.0%.经x2检验,DSCT对于不同程度冠状动脉斑块血管狭窄的评估同CAG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CT用于诊断冠脉小寨有很高准确性,并可将其作无创性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的手段,这对冠状动脉斑决的筛选和评估有重要意义.同CAG比较,可考虑选取DSCT为冠心病筛选手段之一.

    作者:陈湧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高龄髋部骨折病人肺部感染的预防

    目的 探讨高龄髋部骨折患者肺部感染的有效预防护理方法.方法 将92例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分为研究组和一般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一般组患者实施肺部感染预防护理,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对研究组患者实施肺部感染预防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和对我院预防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6.5%,与一般组患者的21.7%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预防护理满意度为91.3%,高于一般组患者的78.3%(P<0.05).实施预防护理前两组患者的GQOLI-74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实施预防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GQOLI-74评分较一般组患者高(P<0.05),住院时间为(19.6±0.8)d,短于一般组患者的(24.6±1.1)d(P<0.05).结论 对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黄丽娥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碳酸镧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高磷血症患者疗效观察研究

    目的 分析研究碳酸镧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高磷血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高磷血症患者一共有68例,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对患者采取醋酸钙进行治疗,观察组对患者采取碳酸镧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给予对比分析.结果 临床治疗以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其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治疗之前的血磷、血钙以及全段甲状旁腺素指标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以后的血磷、血钙以及全段甲状旁腺素指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管钙化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高龄血症患者采取碳酸镧进行治疗,可以使患者的相关症状得到显著改善,使临床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郑金朋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临床路径用于甲状腺肿瘤手术患者的护理探讨

    目的 观察临床路径用于甲状腺肿瘤手术患者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接收的110例甲状腺肿瘤手术患者,根据抽签法随机分成观察组(n=55)和对照组(n=55),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临床路径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知识、态度和行为(KAP)评分、住院时间、医疗费用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KAP各项评分分值分别是(19.08±3.61),(4.99±1.33)以及(15.12±3.64),高于对照组(25.11±3.87),(7.01±1.81)以及(18.85±3.91);观察组住院时间为(7.05±0.46)d短于对照组(8.56±2.20)d,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4%高于对照组81.2%,两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临床路径用于甲状腺肿瘤手术患者的护理有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提高护理满意度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柳月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认知行为干预对离退休老干部冠心病合并抑郁、焦虑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究认知行为干预对离退休老干部冠心病合并抑郁、焦虑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6月到2015年6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抑郁、焦虑离退休老干部患者90例,随机分为45例观察组和45例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并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并进行认知行为干预,采用焦虑自测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一个月心理状况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焦虑、抑郁得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一个月后焦虑、抑郁得分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冠心病合并抑郁、焦虑离退休老干部患者采用药物治疗并运用常规护理,并在此基础上并进行认知行为干预,能有效改善离退休老干部冠心病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缓病情发展.

    作者:陈少萍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研究社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水平及其照顾者疾病管理行为的调查

    目的 研究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护理水平和照顾者对患者的行为管理情况.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在我科接受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对84例患者及其照顾者进行关于疾病护理和管理方面的问卷调查,观察患者的自我护理水平得分和其照顾者对患者的行为管理情况.结果 经过调查发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护理水平总分为(32.65±1.76)分,照顾者对患者疾病进行的管理行为的各维度的总分为(60.57±6.85)分.结论 增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对自身疾病的重视,提高其自我的护理水平和照顾者管理行为水平.

    作者:许梦莹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关于血压正常高值与踝肱脉搏波波速度(baPWV)及人体动脉硬化的探究

    目的 探究关于血压正常值与踝肱脉搏波波速度(baPWV)以及人体动脉硬化的关系,以供临床参考以及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从2013年2月~2016年3月于我院进行体检的人员中选取300例,之后根据临床检验后,分为血压理想组(150例)以及血压正常高值组(150例),探究2组受检人员的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C反应蛋白、踝壁指数、颈动脉膜中层厚度、踝肱脉搏波波速度的差异性.结果 通过本文研究中可以看出,血压正常高值组的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C反应蛋白、颈动脉膜中层厚度、踝肱脉搏波波速度等指标与血压理想组指标相比较,存在较大差异(P,<0.05),血压正常高值组受检人员的踝壁指数与血压理想组受检人员相比较(P>0.05).结论 血压正常高值与踝肱脉搏波波速度以及人体动脉硬化具有一定关系,而踝肱脉搏波波速度可以作为人体动脉硬化的一个指标,针对临床检验患者的踝肱脉搏波波速度指标,可以有效评估患者的动脉硬化程度,从而为患者早期疾病进行一定的预防,可应用推广.

    作者:郭益红;吴志坚;李培英;黄馨;袁鹏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冠状动脉造影术及药物治疗观察体会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术用于冠心病检查及治疗的效果.方法 收了2014年9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考虑诊断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资料,对其临床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术进行诊断,对60例有类似心绞痛的患者进行了检查,以冠脉造影狭窄≥50%为阳性;重点检查考虑冠心病血管狭窄导致临床症状患者,对临床治疗提供正确的指导依据.结果 发现冠脉异常44例,阳性率为73.3%;冠心病患者常见症状包括:典型劳力性胸闷、胸痛、心前区不适、心悸、乏力、憋气、大汗、紧缩感等,由于合并高血压,常与高血压导致胸闷、心悸、疲劳、乏力等症状相关联,均可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术进行确诊.本次对60例采用药物治疗方式,于6个月后回访调查,患者症状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冠状动脉造影术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结合诊断结果实施药物治疗,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文宪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佳治疗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32例,给予所有患者机械通气(主要为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和药物治疗,详细记录患者入院时和接受药物治疗后心率、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和尿量.结果 患者治疗后主要指标均得到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本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7.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通过机械通气和及时有效的药物治疗,能明显控制患者病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高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脂蛋白(a)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青年人(≤45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脂蛋白(a)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7年1月至2014年09月期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年龄≤45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血清脂蛋白(a)水平将患者分为高脂蛋白(a)组(>200mg/dl)和低脂蛋白(a)组(≤200mg/dl),将两组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其他临床指标进行比较,同时对血清脂蛋白(a)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研究共纳入113名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平均年龄(42.0±8.0)岁,其中男性101例(89.4%).与低脂蛋白(a)组相比,高脂蛋白(a)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12.40±7.67)mg/L与(7.19±9.17)mg/L,P<0.01].相关分析显示,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清脂蛋白(a)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0.212,P<O.05).结论 在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血清脂蛋白(a)作为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与超敏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体内的炎症强度.

    作者:曹明强;张方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青年患者突发心肌损伤诊断分析及临床教训1例

    随着冠状动脉造影的普及以及化验检查的不断改进,越来越多的超敏肌钙蛋白阳性患者冠脉造影之后并未发现狭窄或者仅仅是轻度狭窄,本文就2016年2月份1例青年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心肌损伤进行分析并文献复习.

    作者:林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结核性脑膜炎的脑神经损害与脑脊液免疫球蛋白、白蛋白的关系

    目的 分析结核性脑膜炎的脑神经损害与脑脊液免疫球蛋白、白蛋白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我院2011年9月-2015年2月接收结核性脑膜炎患者50例作为调查对象,根据其脑损伤与否分为脑神经麻痹组(A组、20例)和无脑神经麻痹组(B组、30例),分析脑神经受损程度.结果 临床20例脑神经麻痹组患者神经损伤者11例(55.0%),动眼神经损伤者7例(35.0%),视神经和听神经损伤者分别为3例、2例,占15.0%、10.0%;脑神经麻痹组患者IgG、IgM、白蛋白含量和无脑神经麻痹组相比较高,存在临床差异(P<0.05).结论 临床结核性脑膜炎脑神经损害患者的脑脊液中,蛋白、免疫球蛋白和白蛋白等含量相对较高.

    作者:吴彩堂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一起农村婚宴引起食物中毒的报告

    目的 查明一起食物中毒原因,提出预防建议.方法 对2013年10月发生的一起食物中毒事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从病人的4份呕吐物、5份肛拭样、1份梭子蟹、1份砧板残留物中全部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结论 本次食物中毒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海产品煮熟煮透、生熟食品加工器具及容器严格分开是预防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关键.

    作者:李惠芬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阴道超声在妇科急腹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 通过对比研究分析阴道超声在妇科急腹症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早期在我院确诊为妇科急腹症的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诊断方法的不同将98例患者分为研究组(阴道超声诊断)和对照组(腹部超声诊断),对比两组患者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结果 经回顾分析发现研究组患者的阴道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为96.1%,对照组患者的腹部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为89.1%,两者患者的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比较存在明显差异(x2=4.002;P<0.05).结论 与腹部超声比较,阴道超声在妇科急腹症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更为显著,可为患者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具有高度客观性的参考依据.

    作者:袁清虹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奥拉西坦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奥拉西坦进行治疗,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2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2组,对照组51例行以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5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奥拉西坦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状况(MMSE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状况(MMSE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奥拉西坦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能够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促进患者脑部功能及脑代谢的恢复,该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潘在轩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曲美他嗪治疗酒精性心肌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浆脑钠肽(BNP)的影响

    目的 观察曲美他嗪治疗酒精性心肌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浆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我院心内科就诊的ACM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AC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曲美他嗪,疗程2个月.结果 经治疗后,两组患者LVEF及6min步行距离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而LVED明显减少,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两组的BNP水平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x2=4.785,P<0.01).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曲美他嗪治疗ACM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不同纬度地区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点对比

    目的 了解中国南北方不同人群的高血压流行特点.方法 随机选取黑龙江省在儋州过秋冬季节、年龄≥60岁的高血压患者100例,比较南北方生活时段高血压的流行特征.结果 海南生活期间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北方生活期间,而治疗率和控制率均明显升高(P<0.05);北方的高盐饮食、高脂饮食、大量饮酒和运动减少比例高于海南省(P<0.05);有规律治疗、摄盐量、运动量、饮酒过多是在血压控制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对于老年“候鸟”高血压人群,南方更有利于其血压控制,同时,应注重保持规律治疗、清淡饮食、减少饮酒量,采取健康的生活习惯,以降低血压持续升高的危险.

    作者:蒲宏伟;陈漠水;刘文举;许云;李文霞;陈世雄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心血管疾病患者伴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分析

    目的 通过实验探讨分析心血管疾病患者伴焦虑抑郁症状在临床的表现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 从已收治的心血管疾病伴焦虑抑郁症状患者中随机抽取200例,并对其临床表现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 伴焦虑抑郁症状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出现的几率在12%-15%之间,在治疗过程中,合并使用心血管药物和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使用心血管药物治疗的效果.结论 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患者的心理状态,避免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症状,加重病情.一旦出现,要注意其与单纯的心血管疾病存在差异,此时不能单纯的使用心血管药物对其进行治疗,同时还应联合使用抗焦虑抑郁药物,两者同时使用治疗效果会更加显著.

    作者:戢增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