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萍
目的:探讨麻醉护理在临床麻醉工作中的管理效果.方法:将2015年8月ˉ2017年10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且需实施麻醉处理的92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不同麻醉护理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有46例患者,对照组行常规麻醉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强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是30.4%,麻醉护理满意度是80.4%;研究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是6.5%,麻醉护理满意度是95.7%,两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麻醉工作中加强麻醉针对性护理管理具有显著临床效果,可明显减少患者麻醉不良反应,提高对麻醉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春红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障碍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于2017年05月--2018年05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利用电脑随机分组的方式,将研究对象划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32例.常规组行康复训练,研究组行针灸联合康复训练.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SSS评分、FAM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康复训练的同时,为脑梗死患者实施针灸疗法,有助于患者改善神经功能及运动障碍,护理效果确切,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作者:杨引弟;李玲;张晓英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颜面部血管瘤患儿父母焦虑的影响.方法:对颜面部血管瘤患儿父母进行个性化认知干预及行为干预.在干预前后发放焦虑调查问卷,比较干预前后焦虑的变化.结果:干预前患儿父母的焦虑得分高于常模,干预前、后患儿家长焦虑得分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颜面部血管瘤患儿父母存在焦虑情绪,进行认知行为干预能取得实效.
作者:杨瑞华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临床血脂生化检验中采用分级检验方法的检验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集的158份血液标本,采用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9例,对照组采取拉网式检验方法进行检测,观察组采用分级检验的方式进行检测.观察两组血脂指标的生化检测结果和检测阳性率.结果: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阳性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APOA-1)、载脂蛋白B(APOB)与对照组对比存在差异,且检测阳性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血脂生化检验中采用分级检验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血脂生化的检验准确性以及血脂异常的检出率.
作者:胡振兴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老年甲状腺瘤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甲状腺肿瘤患者100例,收治时间为2016年12月到2018年1月,按照接受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以及术中出血量加以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0%,比对照组患者高16.0%,数据的比较差异显著.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对照组患者相比显著优于.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8.0%,而对照组患者为20.0%,二者相差8.0%,p<0.05,数据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甲状腺肿瘤患者接受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取得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秦文席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分析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后生活能力的改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是我院8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收治时间均在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将所有入选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对照组老年脑梗死患者实施常规康复护理,实验组老年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能力.结果:两组老年患者护理后,生活能力都得到提高,实验组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能力评分是(63.71±8.26)分,比对照组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能力评分高,比较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生活能力的改善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应用.
作者:张淑雅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究ICU护士医疗设备报警疲劳程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ˉ2017年5月110名ICU护士,对其进行医疗设备报警疲劳程度、影响因素调查和分析.结果:ICU护士医疗设备管理得分中,临床报警目的 为提醒护士存在/潜在风险得分高,为(4.29±0.78)分.ICU护士报警疲劳得分中,医疗设备报警所致焦虑不安得分高,为(3.01±0.79)分.结论:ICU护士医疗设备报警疲劳程度,和较多因素有关,临床方面需结合具体状况进行分析,以便降低报警所致风险事件发生率.
作者:杨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从医学的角度来讲,在患者妇产科手术之后出现组织粘连的问题是十分普遍的,属于一种十分常见的并发症,对于组粘连的发病原因和发生机制,目前的医学领域并没有一致的结论,国内外范围内的多种文献都没有完成彻底的阐明.为了能够在大程度上有效防治患者手术之后出现组织粘连的问题,众多专家学者和主治医生都尽大努力尝试用多种措施来从根本上有效防止粘连的形成.本文着重针对妇产科手术后组织粘连的形成与防治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希望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的参考.
作者:耿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2014年10月15日下午,某连官兵在进行实弹射击训练时,发生一起枪走火亡人事故,该事故在连队引发了严重的心理危机,如不及时预防,与躯体疾病相比,产生的后果也更加严重[1],因我们处置及时,措施得当,有效维护维护了官兵的身心健康.现将调查处置结果 报告如下.
作者:张剑峰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究健胃消食口服液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腹胀积分情况.方法:针对本院在2017年5月到2018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开展研究,从中随机抽选例数80例,将其以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观察组(40例/组),给予对照组消化不良患儿多潘立酮,给予观察组患儿多潘立酮联合健胃消食口服液进行治疗,对比2组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腹胀积分以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病症消失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而且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较大:P<0.05.同时,观察组患儿的腹胀积分治疗后显著降低,和对照组患者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胃消食口服液联合多潘立酮进行治疗,有助于改善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的临床症状以及腹胀积分,应用效果较为理想,建议推广.
作者:张敏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析痤疮患者应用多西环素与红蓝光治疗仪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4例痤疮患者选为研究目标,按照随机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患者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多西环素口服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红蓝光治疗仪,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分别为87.2%、68.1%,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患者粉刺、脓疱、丘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6%,对照组患者为8.5%,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痤疮患者应用多西环素与红蓝光治疗仪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加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安全性非常高,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宋日军 刊期: 2018年第07期
探析结肠癌肝转移的诊断与治疗进展,有助于在结肠癌肝转移早期实现对疾病的确诊,以免延误佳的治疗时机.本文在对结肠癌肝转移的诊断研究进展进行综合阐述的基础上,论述了结肠癌肝转移的治疗研究进展,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借鉴和参考.
作者:孙海云;袁淑敏;李洁;王雅玲;马学真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80例接受PVP手术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症骨折患者,按照护理方式差异分成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性护理,分别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患者焦虑、抑郁情况进行评定,采用简易生活质量调查表、VAS量对患者生活质量及疼痛进行评估.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性护理有助于纠正骨折手术患者不良心理,并改善生活质量,促进身心平衡,是辅助老年骨折比较理想的护理方法.
作者:马继燕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乳腺超声和乳腺钼靶诊断乳腺微小癌价值比较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15例乳腺微小癌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结果.结果:钼靶X线摄影诊断与病理结果的诊断符合率为73.3%.超声诊断与病理结果的诊断符合率为66.7%,两者之间的差异不明显,P>0.05;乳腺钼靶对微细钙化的检出率高于超声检查,P<0.05;乳腺超声对血流信号的检出率高于乳腺钼靶,P<0.05.结论:钼靶X线及超声诊断在乳腺微小癌中应用效果较好,诊断较为准确,两种方法各有利弊,联合应用效果更好.
作者:路丽娜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神经外科护士交接班内容完整性中的应用.方法:2017年7月-2017年12月对我院神经外科应用PDCA循环进行护理交接班管理.观察PDCA实施前、后护士交接班能力.结果:观察组内容完整性、专业术语使用情况、交接语言组织能力、患者满意度、工作态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法能有效提高神经外科护理交接班质量,提高护士执行力,提高患者满意率.
作者:魏丽莎 刊期: 2018年第07期
医护人员基础护理学的掌握程度,直接决定了医护人员的服务能力,所以教师应通过积极采用情境教学法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基础护理学的掌握程度.本文主要针对情境教学法在基础护理学操作教学中的效果评价展开了探讨,以此来促进学生的操作能力,并且充分提高基础护理学操作教学的发展.
作者:吴风岭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剖析心理护理干预对孕产妇的妊娠结局与产后抑郁状况的影响.方法:随机筛选于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入院接受护理治疗的180例孕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每组各为90例.对照组施以普通护理干预,剖析组在普通护理基础上注重心理护理干预.将2组的妊娠结局、SDS、SAS评分情况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相比于参照组,剖析组的妊娠结局明显优(P<0.05);剖析组的SDS、SAS评分少于参照组(P<0.05).结论:加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改善孕产妇抑郁状况,提高自然分娩,减少剖宫产,有效避免了出现产后出血事件.
作者:尚晓英;潘秀娟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对脑血栓病人血脂水平及颈动脉中膜增厚、粥样斑块的形成分析,并对临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选择在本院进行治疗的97位急性脑血栓患者进行病情回顾,同时随机选择103位神经内科疾病患者进行生化监测和颈动脉超声波检查.通过检查的结果对所得数据研究和分析.结果:我们将两组的结果进行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的TG、UA水平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HDL-C比观察组水平要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左颈动脉IMT值为(1.17±0.26)mm,右颈动脉IMT值为(1.16±0.29)mm,在对照组中,左颈动脉IMT值为(0.75±0.22)mm,右颈动脉IMT值为(0.76±0.21)mm.这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斑块对比中,观察组的检出率为55.67%,对照组的检出率仅为12.24%.对于斑块性质的比较中,观察组比对照组的软斑块检出率高约6倍.结论:血清TC、LDL-C、Lpa的水平有所提高,同时HDL-C的水平也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颈动脉的IMT增大和粥样斑块的形成,以及脑血栓产生存在这相互依存的关系.
作者:杨兴丹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干预在老年急性阑尾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的研究对象为我院2013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2例老年阑尾炎患者,依据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46例)和试验组(4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健康知识掌握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阑尾炎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认知水平和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借鉴和进一步推广.
作者:靳向欣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对心内科的老年病人在心源性猝死的原因上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将对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心源性猝死的老年病人的病例进行案例的分析和回顾.结果:在案例分析的病人中,冠心病引起的心源性猝死病人有10人,高血压、心脏病引起的猝死有4人,风湿性心脏病引起的猝死有1人,心肌梗塞引起的猝死有7人.结论:老年病人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原因,大多数和心脏疾病有密切的联系,在整个疾病的治疗期间,医护人员需要对病人的心脏气管进行有效的监护,对各种心脏病的发生进行有效的预防,可以对心源性猝死的几率有效的降低.
作者:罗宏玉 刊期: 2018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