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播散性浅表汗孔角化病并发寻常性银屑病临床分析

王桃雁

关键词:播散性浅表汗孔角化病, 寻常性银屑病, 临床症状
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播散性浅表汗孔角化病并发寻常性银屑病临床症状,提出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 对3例播散性浅表汗孔角化病并发寻常性银屑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例女性患者前胸后背及四肢均出现红色斑丘疹,后来面颊长圆锥形小丘疹并发展成环形褐斑,家中外婆有银屑病;2例男性患者头皮出现鳞屑红斑症状,面部以及臀部形成褐色环形斑块,经检查3例患者均属于播散性浅表汗孔角化病并发寻常性银屑病.结论 播散性浅表汗孔角化病并发寻常性银屑病与家族遗传、个人身体机能等有关,但该病致命基因仍在研究阶段,采取传统的中医治疗能有效的控制该病,同时要注意个人生活方式,预防患上该病.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探讨麝香保心丸联合阿斯匹林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麝香保心丸联合阿斯匹林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将91例患者按2:1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1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麝香保心丸2粒/次,3次/日,阿斯匹林100mg/日,2周为1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对照组:应用鲁南欣康40mg/次,3次/日,2周为1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两组疗程结束后比较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54/61 (88.5%),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达55/61(90.16%)与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20/30(66.7%),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达20/30(66.67%)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麝香保心丸联合阿斯匹林治疗冠心病疗效好,无毒副反应,安全、有广阔前景.

    作者:李丽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放疗患者照射野皮肤舒适护理干预

    目的 分析舒适护理干预在放疗患者照射野皮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本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接诊的72例经放疗的癌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皆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照射野皮肤护理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加用舒适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皮肤反应及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在皮肤反应上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问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为97.22%(35/36),对照组则为83.33%(30/36),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放疗患者采取舒适护理干预对照射野皮肤进行护理,可以明显改善患者放疗后的皮肤反应,同时能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薛爱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心血管疾病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

    为了更进一步探究代谢综合征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通过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进行及时确诊和干预,从而降低患者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本文从综合代谢症的一般病理表现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入手,重点探究两者之间存在的关联性.

    作者:周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多重心血管病危险综合防治建议

    国内外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人群的心血管病(主要是高血压、脑卒中和冠心病)的发病率及其死亡率每年呈上升趋势,发病的年龄逐渐提前.心血管病有较高的致残率及死亡率,其也成为了我国公共卫生重要的问题之一.为此,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从而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成为医务人员面临的严峻挑战.本文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种类,心血管病个体发病危险的评估以及多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综合防治进行阐述分析,为我国心血管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作者:李绍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急诊胃镜在上消化道出血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急诊胃镜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效果,总结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1月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按1:1比例将其分成急诊组50例(给予急诊胃镜诊治),对照组50例(给予普通胃镜诊治),比较两组诊治效果.结果①确诊率:急诊组为94%,对照组为84%,急诊组高于对照组(P<0.05);②急诊组止血时间<12h、12~24h、>24h的例数分别为27例、15例、8例,对照组相应为10例、23例、17例,两组差异明显(P<0.05);③输血率:急诊组为70%,对照组84%,急诊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诊胃镜诊治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确诊率高、止血时间短、输血率低,更值得推广.

    作者:石国权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高敏C反应蛋白、肌红蛋白、心肌肌钙蛋白和肌酸激酶同工酶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究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肌红蛋白(Myo)、心肌肌钙蛋白T(cTnT)和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随机选取并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2年66月于我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及同时期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70例.研究组为急性心梗患者,发病均在6h内;对照组为签署知情同意书的体检健康人群.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两组研究对象hs-CRP、MYO、cTnT、CK-MB四项指标的阳性率及研究组发病3h、6h、12h、24h内的指标变化.结果 观察两组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肌红蛋白(Myo)、心肌肌钙蛋白T(cTn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检测值,研究组检测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hs-CRP高峰出现在发病后12-24h之间,Myo高峰出现在发病后6-12h内,cTnT高峰出现在发病后6-12h,CK-MB高峰出现在发病后12-24h内.结论 AMI患者血清内Myo、hs-CRP、CK-MB和cTnT值均在AMI发病2h后不同程度的升高,四项联合检测对AMI的诊断中有较大参考价值,可作为AMI发生早期有效实验室指标.

    作者:和学忠;和石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对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的全新认识

    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ecithin cholesterol acyl transferase,LCAT)作为参与胆固醇逆转运(revere cholesterol transport,RCT)、高密度脂蛋白(HDL)等脂蛋白代谢的关键酶,在抗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防御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其的进一步研究将会提高对CHD发生、发展的认识,为CHD的诊治带来新的思路.

    作者:赵炜祎;韩雅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左旋卡尼汀对心功能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和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左旋卡尼汀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左旋卡尼汀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结果 经不同药物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4.0%,明显优于对照组78.0%,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心室收缩末容量(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有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检查结果比较,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心室收缩末容量(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有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旋卡尼汀可以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提高心功能分级,并且安全性、耐受性良好,是临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的理想药物.

    作者:杨琴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肿瘤放疗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 研究分析肿瘤放疗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体会.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放疗的60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的放疗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而对照组的放疗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比较两组肿瘤患者在进行放疗的期间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和普通护理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肿瘤患者在疾病恢复情况、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护理的满意度等都要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在肿瘤放疗过程中应用,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和患者对相关医学常识的掌握,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薛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中医食疗对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作用的研究

    目的 研究中医食疗对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以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9月到2013年9月来我院就诊的126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方法进行降血压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同时给予结合中医食疗的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血压控制率为78.6%,治疗组血压控制率为94.3%,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患者在躯体感觉、生理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精神心理状态、适应社会的能力、职业承受能力以及健康的自我认定的生存质量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食疗对于治疗高血压以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颜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251例心脏起搏器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与分析临床当中应用起搏器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抽取我院于2009年1月到2013年12月收治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251例,所有患者均通过常规方式置入心脏起搏器.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 251例患者均成功置入,其中5例患者出现囊袋积血,4例患者电极脱位,1例左上肢肿,2例局部肌肉刺激,1例肾功能不全,2例排异,1例双电极断离,3例出现起搏综合症,并发症发生率为7.57%.无死亡病例.结论 在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当中,心脏起搏器有着确切的疗效,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元章;刘晓明;杨莉;温少昌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主要因素.方法 对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病例进行抽样,对10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药物依从性调查研究.整理数据并统计结果后进行系统的分析.结果 影响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主要因素是患者对于高血压的认知程度不足,其次是患者的文化程度较低,接着是患者往往不按规律服用药物,后是短期内疗效不甚明显患者接受药物治疗的积极性不高.结论 全面掌握影响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主要因素,对于提升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有效率有着积极的影响.

    作者:郭坤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冠心病患者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体会

    目的 探讨研究对冠心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以及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6月到2013年6月收诊的8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A组提供优质护理,B组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病例的护理结果.结果 A组和B组在观察指标上总体存在显著差别(P<0.05),因此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焦虑得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A组患者的治疗配合程度以及满意度者均达到90%以上,明显高于B组.结论 在冠心病患者中开展优质服务,表明高质量的服务相对于传统常规的服务对患者的各项身体心理状况都有很大改善.因此,优质服务的开展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作者:封贵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高血压健康教育在社区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 探讨高血压健康教育在社区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本社区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治疗方案实施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高血压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的宣教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在高血压知识掌握程度及降压效果上均明显由于对照组(98% vs 60%,90% vs 62%),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患者对高血压知识的掌握程度,增强保健意识,提高治疗配合度,使其血压得到有效控制,减缓病情的发展.

    作者:陈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 观察对比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5月~2012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8例,根据随机性原则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结果 治疗1年后,研究组血浆TG、TC、LDL-C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HDL-C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后者的作用更强、疗效更显著、安全可靠,适于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张根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B-型脑钠肽在慢性心衰治疗中的监测价值

    目的 研究血浆B-型脑钠肽(BNP)水平值在慢性心衰患者临床诊疗中的监测价值.方法 选取153例慢性心衰患者分为慢性心衰组(91例)和非心衰组(62例),采取荧光酶标记的免疫学方法,检测两组受检者血浆BNP值并比较.结果 慢性心衰组患者血浆中的BNP值含量明显高于非心衰组,并且BNP含量与心功能不全(CHF)的程度呈正相关性,BNP含量越高,CHF越严重.讨论 揭示患者处于不同心衰阶段相对应的标准BNP值,该标准对慢性心衰患者的诊疗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并且检测血浆BNP含量的方法操作简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作者:郭松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新生儿急性胆红素脑病临床探析

    目的 探讨和分析新生儿急性胆红素脑病(ABE)的临床特点.方法 随机选择50例于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笔者在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进修期间进行急性胆红素脑病治疗的新生儿资料进行研究,对该病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和分析.结果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症、ABO溶血症以及Rh溶血症为黄疸的主要致病原因.BAEP检查结果显示,35例轻度ABE患儿中12例异常,占34.3%,15例中重度ABE患儿中12例患儿异常,占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BNA测评结果显示15例患儿异常,三组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换血组与换血组患儿不良转归发生率以及ABE程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度ABE患儿不良转归及死亡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胆红素脑病的临床特点进行研究和分析能够为胆红素脑病高危患儿进行有效评估提供依据.

    作者:张崇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的临床护理心得

    目的 分析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后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78例,皆为我院2011年2月~2013年6月接待的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自39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上加用优质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脱机时间与无创呼吸机依从性.结果 研究组患者脱机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而无创呼吸机依从性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患者,同时加用优质护理策略,可以明显减少脱机时间,提高患者对无创呼吸机的依从性,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王洋格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祛痰利湿、活血祛瘀类中药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究祛痰利湿、活血祛瘀类中药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2010年3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抽样,选取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取祛痰利湿、活血祛瘀类药物治疗,对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患者空腹血糖及血流变指证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8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治疗后显效35例(43.75%),好转38例(47.5%),无效7例(8.75%),总有效率91.25%.另外,与治疗前相比,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血流变指证明显好改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祛痰利湿、活血祛瘀类中药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效果显著,不仅能促进患者血液循环、活血通脉和涤痰祛瘀,而且可以降低空腹血糖及血流变指证,可作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手段.

    作者:茶向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64层CT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探究

    目的 64层螺旋CT下肢动脉成像在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50例可疑下肢血管病变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患者经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扫描后,46例患者图像显示清晰,4例患者CT成像模糊,46例患者中下肢血管硬化现象35例(76.08%),其中16例(34.78%)为Ⅰ级动脉狭窄;19例(41.30%)为Ⅱ、Ⅲ、Ⅳ级下肢动脉狭窄.结论 64层螺旋CT造影技术具有无创、操作方便、检查准确率高等优点,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万荣超;陈加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