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胜汗
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应用在无痛膀胱镜检查中的效果。方法将近来3年前往我院进行无痛膀胱镜检查的患者1892例分为 AB 两组,A 组实施常规护理,B 组以 A 组为基础增加实施人性化护理,对比 AB 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AB 两组患者检查时情绪均有所缓解,但是 B 组患者情绪缓解程度更大,并且其检查时间显著小于A 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无痛膀胱镜检查过程中实施人性化护理,不仅可以缓解患者急躁与害怕的情绪,同时还能够减少检查时间,值得各大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王玉;王颖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护理工作特点进行总结,并探讨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从我院在2013年2月到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老年心血管患者中抽取7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在征得患者同意的基础上依照随机对照的方式给予其中39例临床常规护理(比较组),另39例从患者的护理特点出发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研究组),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和焦虑评分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病情复杂、自理能力差、心理状态不佳、有较多的药物不良反应是患者的护理工作特点;经相应护理,在患者满意度上,研究组为97.4%(38/39),比较组为74.4%(29/39),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焦虑评分上,研究组要显著优于比较组(P<0.05)。结论要从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护理特点出发对其实施相应的护理,这样可以使患者的满意度得到提高,使其焦虑情绪得到减轻,有利于疾病康复。
作者:张黎敏;吴娟;王晓品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颅脑64排螺旋 CTA 与高场强 MRA 效果对比。方法收集 CTA、MRA 资料,为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各870例疑似脑血管疾病者,两组间各有100例采用 DSA 检查,观察以 DSA 为基准的 CTA、MRA 检查效果。结果以 DSA 为基准,CTA、MRA 对小动脉瘤、中动脉瘤、大动脉瘤、巨大动脉瘤灵敏度及对动脉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灵敏度无明显差异(P>0.05),但颅脑 CTA 对微小及小动脉瘤的检出率略高于MRA。结论颅脑 CTA 动脉狭窄和动脉瘤检出灵敏度较 MRA 高,但较风险较大的微创 DSA 低,对于发病率较低的烟雾病检出三者无明显差异。
作者:张宝川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在于探讨优质护理对老年性脑梗塞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来入院治疗的96例老年性脑梗塞患者为研究样本,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总结资料及统计学分析表明,针对老年性脑梗塞患者的全程优质护理,在增加患者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等方面,明显优于应用传统护理的患者。结论通过采取优质护理服务,可明显促进老年性脑梗塞患者术后恢复,保持良好的心理状况,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张贵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顽固性心律失常采用胺碘酮静脉用药并口服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本研究所抽取的88例对象均来自2012年8月到2013年8月期间我院诊治的顽固性心律失常患者,遵照患者知情同意的原则随机给予其中44例胺碘酮静脉用药并口服治疗(甲组),另44例给予胺碘酮口服治疗(乙组),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通过相应治疗,在总有效率上,甲组为97.7%(43/44),乙组为86.4%(38/44),两组差异显著(P<0.05);在不良反应率上,甲组为4.55%(2/44),乙组为18.2%(8/44),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顽固性心律失常患者,运用胺碘酮静脉用药并口服治疗能够起到显著的效果,安全,并发症少,能过使患者治疗的转复率和满意度得到提高,值得推广。
作者:姜斌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全球常见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肠病。病变主要损害直、结肠黏膜,临床主要表现明显,并发症多见。发病年龄多在20~50岁,为一些青壮年。近年来在我国的患病率也日益增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本文就 UC 的相关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柯红燕;冯义朝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对阵发性房颤的疗效进行观察和研究。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2月间接收的阵发性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80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给予观察组使用胺碘酮和厄贝沙坦联合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左心房内径缩小情况。结果经过12个月的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对照组患者左心房内径缩小幅度明显差与观察组患者,比较均有差异,P<0.05。结论针对阵发性房颤患者使用胺碘酮和厄贝沙坦进行联合治疗,其效果明显好于仅使用胺碘酮的治疗效果,可以有效的缩小患者的左心房内径,降低房颤的发生概率,值得临床上推广。
作者:张春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辅助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合并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本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单独使用胺碘酮治疗的98例心律失常合并心衰患者作为对照组,并以本院同一时期应用胺碘酮治疗和稳心颗粒辅助治疗的98例患者作为联合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对比。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1.8%明显低于联合组的总有效率82.6%,在统计学意义上具有明显差异(P<0.01),两组患者均发生不良反应,但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稳心颗粒辅助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合并心衰,患者能较好的恢复心功能,且安全可靠吗,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吴春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心脏 B 超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对其诊断效果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抽取我院2011年10月到2013年10月收治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320例,依照单双号的方式将患者分成甲、乙两组,每组160例。给予甲组心脏 B 超诊断,给予乙组心电图诊断,观察与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通过相应诊断,在左室肥厚的诊断率上,甲组为76.3%,有122例做出诊断,其中40例为左房增大,30例为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21例为对称性肥厚,18例为主动脉弹性减退,7例为左室增大,6例为主动脉扩张;乙组为62.5%,100例做出诊断,其中26例为左房增大,24例为主动脉弹性减退,21例为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14例为对称性肥厚,9例为主动脉扩张,6例为左室增大。甲组要显著高于乙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 超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有着较高的敏感性以及特异性,安全无创伤,在诊断率上要高于心电图,有着重要的使用价值。
作者:张天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皮瓣转移广泛应用于整形外科创伤外科等,对皮瓣的大小成活率要求越来越高,超声彩色多普勒在检查皮瓣中所含血管性质进行客观评价及定位,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已能很好的显示0.5mm 左右的微小血管,并根据 CDFI 迅速判断该血管是否为动脉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并能准确在体表做出定位,对设计皮瓣及手术中游离血管提供非常大的帮助,缩小了手术时间,提高了皮瓣成活率,本研究采用 CDFI 超声对旋股外动脉(LCFI)下降支的多个穿支为观察对象,确定管径大于0.5mm 的穿支数目,做出体表定位,测量血管管径,长度,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血流速度,阻力指数,频谱类型,并与手术所见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各个穿支的特点,选出适合临床皮瓣转移的穿支。
作者:冼景霞;孙永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高血压病是以血压升高(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目前我国正逐步趋向老龄化社会,而老年人高血压患病人数也在逐年成增长趋势。我国在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率达到了49.1%,居各国之首。年龄为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其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但我国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仅有32.2%,且仅有7.6%得到了良好的控制[1]。现卫生部已将高血压控制列入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社区防治也是控制高血压的有效方式之一[2]。高血压社区干预即是通过对社区内高血压患者进行一系列有计划和组织的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从而改变居民的行为生活方式,降低患病危险因素,以达到促进健康和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的目的[3]。本研究旨在研究社区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效果的评价。
作者:罗继章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病人予以规范治疗之后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1年3月到2013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共50例。对其予以规范化治疗,并对比分析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规范治疗以后,所选病人中,有47例治疗后好转,其好转率高达94.0%。治疗前后的效果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病人,予以其规范化治疗,不仅可以显著改善其症状,还能够明显改善其预后效果。
作者:贾克敏;周慧君;邓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中西医相结合对中风的后遗症进行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2006年1月到2006年12月被我院收治的中风后遗症的78例患者,把他们随机分成两组,39例为对照组,30例为治疗组。给予对照组患者西药治疗,将西药脑活素溶入生理盐水中进行静脉滴注,葡萄糖注射液加脑复康进行静脉滴注,口服阿司匹林、维生素 B1、维生素 E。治疗组患者在进行西药治疗基础之上再给予其中医中药的配合进行针灸的综合治疗。结果对照组有8例痊愈,6例显效,6例好转,19例无效。有效率为51.3%。而治疗组有16例痊愈,9例显效,11例好转,3例无效。有效率为92.3%。通过对两组有效率进行比较得出的结果具有显著性的差异(即 P 小于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来治疗中风的后遗症比单纯的进行西医治疗的有效率高,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的。
作者:柳亮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 B 超在妇科急腹症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2年12月治疗的68例使用 B 超进行检查的妇科急腹症患者,对急腹症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其它形式的诊断结果相比较。结果本次所抽取的68例妇科急腹症患者中,包括28例异位妊娠、19例急性盆腔炎、11例宫内孕流产和10例卵巢囊肿蒂扭转。使用 B 超确诊的妇科急腹症患者有62例,准确率达到了91.2%,出现了6例误诊,误诊率是8.8%。结论 B 超在妇科急腹症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具有很高的价值,大大提高了妇科急腹症患者诊断的有效性,使妇科急腹症患者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减轻了急腹症患者的痛苦程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中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黄兰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脑梗塞采用尼莫通结合复方丹参、右旋糖酐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64例脑梗塞患者,按就诊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复方丹参联合右旋糖酐治疗治疗,给予治疗组患者尼莫通结合复方丹参、右旋糖酐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6.3%,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6%。后者治疗效果更佳,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通结合复方丹参、右旋糖酐治疗脑梗塞,效果满意,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成明强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10月于我院实施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常规护理+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心绞痛及二次心肌梗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以及 SDS、SAS 评分的下降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可有效改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黄艳芬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奥端姆自护理论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奥瑞姆自护理论的基本内容,实际操作的可靠性及临床疗效。结果对脑卒中患者应用奥瑞姆自护理论进行康复治疗,疗效显著。结论在奥瑞姆自护理论指导下,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干预护理,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英;刘海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瓜蒌薤白桂枝汤加味在心肌缺血治疗过程中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120例心肌缺血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心肌缺血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观察组中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1.6%,对照组中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6.6%,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差异不明显,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随着患者服药时间的增长,观察组中患者的治疗效果越来越好,明显优于对照组,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瓜蒌薤白桂枝汤加味在心肌缺血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患者治疗效果明显的比率,而且患者还不出现耐药性,大大提高了心肌缺血患者的治疗有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杨恩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挑选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接受微创手术治疗;其余3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开颅手术治疗。治疗3个月后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为84.21%,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为55.26%,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治疗方法,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有更好的治疗效果,手术安全性高,患者受到的创伤小,值得在临床上积极推广。
作者:杨伟;罗涛;马明忠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重症心力衰竭老年患者急诊内科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重症心力衰竭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 LVEF 与 BNP 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急诊内科治疗重症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疗效显著,可促使患者临床指标显著改善,值得推广。
作者:谭敏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