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脏康复护理对心梗介入治疗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冯金城;周利华;谭新平

关键词:心脏康复护理, 心梗介入治疗, 心理状态
摘要:目的:探讨心脏康复护理对心梗介入治疗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本次临床研究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之间收治的100例心梗介入治疗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心梗介入治疗以及相应的临床护理,实验组观察对象在此基础上接受心脏康复护理,回顾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心功能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梗介入治疗患者接受心脏康复护理,有助于其心理状态和心功能的改善。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诊断及规范治疗探讨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诊断及规范治疗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20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诊断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00例患者显效159例,好转31例,无效10例,治疗总有效率95%。另外,两组患者治疗后诊室血压、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诊断原发性高血压,并给与患者甲硫酸氨氯地平片等药物治疗是控制血压的关键。

    作者:范红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健康教育在社区宫颈癌预防中的效果探讨

    目的:研究分析在社区宫颈癌的预防中进行健康教育的措施和效果,以为其实践应用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方法本次研究于2012年1月开展至2013年12月结束,研究中入选的对象为该阶段在本社区长住、流动人口中参加健康教育讲座和宫颈癌普查的女性,以及在本社区医院进行检查和就诊的妇科疾病患者,共2000名,根据入选对象所接受的不同护理方案,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1000名,采用常规护理指导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1000名,护理期间加强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对象的护理知识了解情况及焦虑、抑郁评分变化,并采用满意度测评量表评估两组对象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经研究比较,两组对象对宫颈癌相关健康知识的了解情况明显提高,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明显,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象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社区宫颈癌的预防中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可提高女性对宫颈癌相关知识的了解,降低抑郁、焦虑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重视和推广。

    作者:晏明坤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双腔起搏器治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随访观察

    目的:随访观察双腔起搏器治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的治疗效果,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例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接受双腔起搏器治疗。术后随访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比较治疗前后心脏超声心动图各项参数的变化。结果术后患者劳累后呼吸困难症状消失,在术后半年出现心悸症状,经 Holter 检查、程控后,发现为房性心动过速,经调整起搏器参数,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后症状消失。心脏超声心动图各项参数发生较大的变化。室间隔厚度由治疗前的15mm 降至13mm,左心室后壁厚度由10mm 降至8mm,左心射血分数由治疗前的60%提高至65%。结论采用双腔起搏器治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效果满意,术后应加强随访,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作者:史亮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碎吸术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微创碎吸术的观察与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科行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碎吸术的患者64例,对所有患者实施术前、术中、术后全过程有效护理措施,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积极预防并发症。结果经精心治疗与观察护理后,64例患者中,治愈56例,治愈率87.5%;死亡8例,死亡率12.5%。结论通过对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碎吸术患者实施密切观察、全面有效护理及积极预防并发症,能够有效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作者:陆贤美;赵玲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探讨硝酸酯类药物对老年单纯收缩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硝酸酯类药物对老年单纯收缩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单纯性收缩性高血压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阿托伐他汀+硝酸酯类药物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联合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及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舒张压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4.0%(47/50)明显比对照组62.0%(31/50)高(P﹤0.05)。结论硝酸酯类药物对老年单纯收缩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周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早期诊断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心肌梗死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4年6月入住我院的疑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将其分成实验组60例(急性心肌梗死),对照组40例(非急性心肌梗死),联合检测两组心肌损伤标志物。结果实验组 cTnl、MYO、CK-MB、CK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早期敏感性以 MYO 高,特异性以 cTnl 高。结论心肌损伤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朱应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肺心病晚期心衰防治重点因素分析

    目的:观察在肺心病晚期心衰疾病的治疗重点。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收治的肺心病晚期心衰患者180例,对其相关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研究分析,观察其治疗的重点。结果大部分的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93.3%的患者是治疗有效的,有6.7%的患者治疗无效,只有23例患者出现了少量的并发症。结论在肺心病晚期心衰疾病的治疗中,主要的部分是感染的控制、呼吸功能的改善、加强饮食营养供应,通过对患者的病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可以有效的控制患者出现的呼吸衰竭,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

    作者:董大俊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并发胃溃疡临床特点及规范治疗探讨

    目的: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并发胃溃疡临床特点及规范治疗进行研究探讨。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2月~2014年4月本院消化内科接诊的96例幽门螺杆菌感染并发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胶体果胶铋、阿莫西林、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替硝唑,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9%,Hp 根除率95.8%明显高于对照组85.4%,70.8%,复发率10.4%明显低于对照组29.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质子泵抑制剂、胃黏膜保护剂和两种抗生素联合治疗 Hp 感染并发胃溃疡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和 Hp 根除率,降低复发率,且未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林文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与单纯肺结核临床对照分析

    目的:探讨单纯肺结核与艾滋病合并肺结核临床对照。方法本次选取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50例(观察组),均为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就临床资料与同期收治的单纯肺结核5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体重下降率、发热率高于对照组,盗汗率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咯血、咯痰、咳嗽率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痰涂片抗酸染色(+)、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血清结核抗体检测(+)、PPD 试验(+)观察组所占比率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合并空洞率低于对照组(P﹤0.05),合并胸腔积液、浸润性病灶、粟粒样病灶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艾滋病与肺结核合并发生的患得,无典型临床表现,免疫学及痰结核菌检测阳性率居较低水平,临床需依据疾病特征,对正确的检测方案进行选择,以早期规范诊断,明确治疗,大程度的改善预后。

    作者:董静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每组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对照组采用贝那普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8.3%要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6.7%(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幅度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收缩压先于对照组降至正常(P﹤0.05),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的舒张压差距加大,整个治疗期间观察组的舒张压下降幅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而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彭月珠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分析与干预现状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并分析和评估干预现状。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我院于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与同期收治的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性别、年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LDL-C、血尿酸、吸烟、FIB 与 HDL-C 等相关因素进行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经过回归性分析,冠心病的发病情况与患者的年龄、血压、血糖、生活习惯、LDL-C 水平等呈正相关;与 HDL-C 呈明显的负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是老年冠心病显著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血糖、血压、血脂进行有效控制是防治的关键。

    作者:罗满仙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天麻钩藤饮联合培哚普利治疗高血压病40例

    目的:研究天麻钩藤饮联合培哚普利联合应用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013年来我院就诊4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采用天麻钩藤饮联合培哚普利进行治疗,对照组则单独采用培哚普利片。两周为一个疗程,两个疗程之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不良反应率为10%,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20%,治疗组不良率明显比对照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联合培哚普利在治疗高血压过程中有明显的效果,能减少不良症状,提升生存质量,是当前较为理想治疗高血压的方法。

    作者:龙升宏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效果探讨

    目的:观察急性心绞痛患者在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患有急性心绞痛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的治疗方法是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氯吡格雷药物的治疗,对照组采用的治疗方法是常规治疗的方法,并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在临床实验中,实验组采用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的氯吡格雷药物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采用的常规治疗的效果更好,效果显著。结论氯吡格雷药物的添加较单纯的常规治疗效果更佳,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及应用。

    作者:程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老年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60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老年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4年6月入住我院的老年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60例,纳入本研究的实验组,选择同时期单纯肺源性心脏病患者50例作为本研究的对照组,对两组入选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实验组心绞痛、心悸、呼吸困难、心肌梗死、心界向左扩大的例数分别为48例、55例、39例、11例、20例,缺血型 ST-T 改变、电轴左偏、束支传导阻滞、陈旧性心肌梗死例数分别为50例、20例、11例、10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经对症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老年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表现众多,病情复杂。

    作者:杨学锋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高血压健康教育在社区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索研究高血压健康教育在社区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社区的高血压患者总共82例,将选取的82例患者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方法进行降压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活动。在进行3个月的治疗以及健康教育后,测试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监测两组患者的血压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降压效果。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知晓率比对照组患者的知晓率高,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降低血压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社区的高血压患者进行高血压健康教育能够加深患者对高血压的认识,有效降低和控制患者的血压,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王玲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心血管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目的:研究实施心血管介入治疗手术后对患者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我院选择2012年9月~2013年9月间诊治的336例运用介入治疗的心血管病患者,其中有52例术后有并发症出现,对所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同时对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类型进行总结,同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所选的52例存在并发症的心血管患者进行分类,其中10例患者出现血管并发症,占所有并发症的19.23%;6例出现低血压,占所有并发症的11.54%;16例出现拔管综合征,占所有并发症的30.77%;14例出现排尿困难,占所有并发症的26.92%;6例出现心律失常,占所有并发症的11.54%。结论心血管疾病实施介入治疗后容易出现并发症,而且并发症的种类较多,但是这些并发症是能够避免出现的,在手术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适应症进行,认真仔细,同时实施精细的护理措施,都能够有效的降低并发症出现的几率。

    作者:张丽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在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临床探讨

    目的:对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在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80例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地塞米松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之上,再使用丙种球蛋白,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出血控制时间、治疗有效率、血小板上升时间等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在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改善患儿的临床表现,而且能够大大提高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的血小板水平,治疗效果较为明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

    作者:和学忠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阵发性房颤两种抗凝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的对比研究

    目的:分析探讨阵发性房颤采用华法林两种抗凝方案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182例阵发性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不用或短暂服用华法林抗凝组88例,长期服用华法林抗凝组94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都观察随访1年以上发现:不用或短暂服用华法林抗凝组新发有症状的脑梗塞发生率为2.27%,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为2.27%;长期服用华法林抗凝组新发有症状的脑梗塞发生率为2.13%;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为3.19%;两组脑梗塞、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用或短暂服用华法林抗凝方案在防控阵发性房颤脑梗塞、出血并发症等方面效果与长期服用华法林抗凝方案效果相近,有效性与安全性均有保证,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翟永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脏介入手术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脏介入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入选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科住院行心脏介入治疗的200例患者,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健康教育知晓率和家属陪护和自聘护工比例。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上升到99%,家属陪护和自聘护工比例降低,现在只有51%患者有家属陪护或自聘护工,健康教育指导率及康复指导率100%,患者及家属知晓率经调查已达到95%,护理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结论对心脏介入手术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可提高护理效果,护理服务得到改善,护理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作者:钱小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高龄高血压患者降压达标对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索分析高龄高血压患者经治疗血压达标对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10月至2011年9月近两年治疗的138例高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9例患者采用药物和自我管理的方式进行综合治疗,对照组69例患者采用单纯的自我管理的方式进行治疗,治疗组的患者均为经治疗后血压达标患者,对照组患者均为治疗后血压未达标仍偏高患者,对两组患者随访2年,收集两组患者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情况,并整理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中有6例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8.7%,对照组患者中有21例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30.4%,治疗组患者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机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龄高血压患者来说,经过有效的治疗控制血压并达到标准范围,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情况较未能控制血压达标的患者明显减少。所以,控制血压并加强自我监测对高龄高血压患者是十分重要的,能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后果。

    作者:欧阳雪莲;陈晓云;杨艳霞;钟萃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