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观察超声治疗仪治疗颈部淋巴结结核的疗效

赵永华

关键词:超声治疗仪, 颈部淋巴结结核, 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探究观察超声治疗仪治疗颈部淋巴结结核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我院接诊的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39例,实验组患者采用超声治疗仪透药联合抗结核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抗结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不同时间段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对比,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较高,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治疗14天与21、28天治疗效果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1、28天的治疗效果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治疗仪治疗颈部淋巴结结核效果显著,治疗时间应超过21天,可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健康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健康教育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住院期间的应用效果

    健康教育是研究传播保健知识和技能,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预防疾病,消除危险因素,促进健康的一门科学.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损害进展恶化达终末期的表现,按其功能损害程度分为肾功能代偿期、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又称氮质血症期)、肾功能衰竭期、终末期(尿毒症期).CRF是终身性疾病,目前只能延缓疾病进展,不能根治.健康教育的作用是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方法、有评价的教育活动,影响和纠正患者的不健康行为,使之达到佳健康状态.因此,健康教育对CRF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本研究通过对238例CRF患者从入院至出院全过程实施健康教育,分析其应用效果,具体如下.

    作者:高丹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单孔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中的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肺大泡切除的护理配合.方法:分别从病人方面,护士方面,器械管理等方面对2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在单孔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中的护理配合方法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20例手术患者均为自发性气胸患者,手术均采用单孔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无中转开胸手术,患者术后均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手术耗时30~50分钟,术中出血月20~50毫升,手术切口长度2.5~3厘米,术后患者安全返回病房,取得满意效果.结论:单孔胸腔镜不仅对手术医生,也对手术室护士提出了更高要求.规范精细的护理配合,熟练掌握器械运用是配合单孔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张莉蓉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11296例大同市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2017年大同市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瞬态耳声发射(TEOAE)技术,对11296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初筛于生后2-3d完成,初筛未通过者于生后42d复筛,复筛未通过者于出生后3个月行DPOAE、声导抗、ABR、ASSR等听力学检查,并对外耳道发育畸形患儿行颞骨CT检查.结果:接受听力筛查的11296例新生儿,初筛通过10813例,通过率为95.72%.其中正常儿为97.53%,高危儿88.17%,男婴为93.19%,女婴为97.98%,左耳为96.57%,右耳为96.79%,顺产为96.01%,剖宫产为95.18%,早产儿为89.78%,低体重儿为78.99%,宫内窘迫儿为76.59%,窒息儿为80.56%,高龄产妇为88.22%,多胎妊娠为89.86%.对各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生产方式、早产儿、低体重儿、宫内窘迫儿、窒息儿、高龄产妇、多胎妊娠,共8个因素对听力初筛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初筛未通过的483例新生儿中仅有145例进行复筛,复筛率30.02%,复筛通过126例,复筛通过率86.90%,19例不通过者接受诊断性听力学检查,终确诊14例先天性听力损失,7例为轻、中度聋,6例为重度聋,其中1例为外耳道发育畸形.新生儿先天性听力损失总检出率为0.124%(14/11296).结论:高危儿听力初筛的通过率明显低于正常足月儿,对各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生产方式、早产儿、低体重儿、宫内窘迫儿、窒息儿、高龄产妇、多胎妊娠,共8个因素对听力初筛影响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戎美燕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颅脑创伤合并面神经损伤外科手术疗效的观察情况

    目的:探讨颅脑创伤合并面神经损伤外科手术的疗效.方法:于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本院纳入的36例颅脑创伤合并面神经损伤患者作为此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首先通过手术处理颅脑创伤,然后再实施耳大神经移植修复术或者是面神经端吻合术.术后统计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本文36例颅脑创伤合并面神经损伤患者实施外科手术治疗后,所有患者的面神经均良好恢复,其中痊愈18例,Ⅰ级有效7例,Ⅱ级有效6例,Ⅲ级有效3例,Ⅳ级有效2例.结论:针对并发面神经损伤的颅脑创伤患者,积极救治颅脑创伤的同时加强修复面部神经,可进一步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中借鉴应用.

    作者:蒋鸿鹦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加强手卫生依从性管理对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的策略分析

    目的:对加强手卫生依从性管理对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的策略进行分析.方法:在2017.1月~2018.1月之间我院进行加强手卫生依从性管理的措施,所涉及到的护理人员例数为80例,病患例数80例,作为研究组;在2016.1月~2018.1月之间我院实行常规管理,所涉及到的护理人员例数为80例,病患例数8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护理人员对手卫生依从性的评分情况以及医院感染发生的现象.结果:通过对比发现,研究组手卫生依从性的评分数值要高于对照组手卫生依从性的评分数值;在感染发生概率的对比上,研究组中病患发生感染现象的例数为4例,感染发生的概率为5%;对照组中病患发生感染现象的例数为10例,感染发生的概率为25%.通过对比发现,两组之间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加强手卫生依从性的管理能够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的概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田玉玲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乙肝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救护理体会

    目的:对乙肝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救护理方法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诊治的57例乙肝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对所有患者护理措施进行回顾分析,统计护理效果.结果:57例患者经抢救治疗与护理,其中53例治愈,治愈率92.98%;3例转手术治疗,占5.26%;1例死亡,占1.75%.结论:高效护理措施在乙肝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急救中应用,效果理想,患者抢救成功率较高,保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李霞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骨科术后患者实施优质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骨科术后患者应用优质护理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本文随机选取了于2017年7至2018年7月就诊我院治疗的90例骨科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均分为观察组(n=45)与对照组(n=45).对照组骨科术后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骨科术后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骨科术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缓解有效率及VAS评分等.结果:观察组骨科术后患者经优质护理后的满意度为97.78%,对照组骨科术后患者经常规护理后的满意度为82.22%,观察组经护理后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经不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骨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缓解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骨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缓解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缓解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骨科术后患者应用优质护理后可达到有效的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并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缓解了患者的疼痛,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及使用.

    作者:汤燕锋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全过程优质护理在ICU危重症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全过程优质护理在ICU危重症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将68例ICU危重症患者依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和优质组,每组各34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优质组实施常规护理+全过程优质护理干预.对比2组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结果:优质组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优质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ICU危重症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应用全过程优质护理干预可减少并发症,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麦诗;肖静娜;凌艳娥;叶燕红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分阶段健康教育在肛肠科护理中的实施效果分析

    目的:于肛肠科护理中应用分阶段健康教育,分析其实施效果.方法:2016年12月起~2018年11月毕,于我院选取100例肛肠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匀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于对照组患者内应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应用分阶段健康教育.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且对照组改善情况差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00%,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68.00%,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于肛肠科护理中应用分阶段健康教育的效果显著,改善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且满意度较高.

    作者:厉乐;梁洁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门诊护士的职业倦怠问题研究

    目的:探索门诊护士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影响因素,为门诊护士的个人心理调整及组织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调查问卷方法对124名门诊护士进行抽样调查,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结果:在124名护士中,职业倦怠者共有103人,占83.06%,其中:30岁以下的21人,31-40岁的34人,41岁以上的48人.结论:由于门诊工作量大,还要学习、考试提升理论知识和护理技能,身心疲惫,因此产生倦怠感.而随着年龄的增长,门诊护士的职业倦怠感比例明显提高.职业倦怠感的产生,不仅会对门诊护士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直接影响,而且会使其情感和认知发生消极的变化,并将直接影响门诊护士队伍的稳定性.

    作者:陈兴梅;张成霏;田连燕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宫腔镜在子宫瘢痕妊娠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探析

    目的 探究宫腔镜在子宫瘢痕妊娠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9月-2018年3月于我院收治的80例子宫瘢痕妊娠的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在术中是否采用宫腔镜进行分组,A组不使用宫腔镜,B组使用宫腔镜,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这80例患者中,40例患者使用了宫腔镜后,其住院时间明显减少(4.72±1.04)d,且基本生命指标达到正常值,术中出血量也明显的减少(100.20±10.58)ml,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情况也明显的降低,与未使用宫腔镜的患者相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上对于子宫瘢痕人数的孕妇,在术中使用宫腔镜,可以减少术中的出血量,降低术后孕妇发生并发症的情况,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缩短孕妇的住院时间,在临床上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作者:师家英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某地市级三甲医院护士层级管理的应用实践与探讨

    目的 通过层级管理提升护理人员的整体水平,促进各级护士快速地成长.方法 制订切实可行的护理层级管理方法,通过晋级方案做好护士的导向管理,加强分层培训,建立各层级的考核制度.结果 实施护士层级管理制度以来,每年底均有百余人参加晋级考核.通过层级管理,院科两级实施分层培训和培养,涌现出一大批有明确职业目标的护理骨干,为护理人才的选拔提供了人选,使创新、学术、敬业成为护理人员的主旋律.结论 对护士实施层级管理可以激发各级护理人员对学习和工作的热情,激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奋发向上的精神,使护理工作得到良性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作者:顾建芬;朱美丽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实践及效果观察

    目的:本文分析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实践方式及效果.方法:本文选择我院手术室在2018年接收的患者100例,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两组,每组有50例患者,对实验组患者进行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对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手术室护理服务,对比实验患者的护理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和常规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人数分别为46例和35例,护理总满意度分别为92.00%和70.00%,护理后,实验组患者和常规组患者的SAS评分分别为(36.16±5.24)分和(50.10±6.23)分,SDS评分分别为(39.12±5.86)分和(61.19±6.56)分,P<0.05.结论:对手术患者采用手术是优质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有利于促使患者的康复进程加快,具有良好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田艳平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临床疗效分析及评价

    目的 对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临床疗效分析及评价,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选取我院2017年1月到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3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保守治疗,观察组实施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对照两组治疗情况,结果 通过临床疗效分析,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临床观察分析两组的治疗结果,发现实施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比保守治疗手术疗效明显提高,并且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预后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萍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30例结核性脓胸的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结核性脓胸的外科治疗方法去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8年6月间收治的30例结核性脓胸病例,对治疗方法和效果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外科手术和精心治疗,治愈29例,总有效率96.67%.结论:结核性脓胸是临床比较常见的病例,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发病,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具有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通过外科手术治疗,能够达到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封府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治疗及护理

    随着近年来,空气质量不断的下降以及现代孩子抵抗力能力相对比较弱,儿童呼吸疾病的发病率是比较高.为了将这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办法进行了很多的临床实践,主要针对的就是关于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治疗护理方面的相关问题探讨.在实践的过程中找到疾病的解决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主要从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治疗及护理角度,进向了简要的分析与概述,还望能够起到参考作用.

    作者:刘芳;汤亚东;刘冰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小剂量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笔者将在对使用小剂量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于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位高血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的把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个组各50人.在治疗过程中对对照组进行小剂量氨氯地平治疗,对观察组使用小剂量氨氯地平加替米沙坦治疗,然后客观分析、比较两个小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个小组的患者病情均有明显好转,血压均有显著下降,但是使用小剂量氨氯地平加替米沙坦治疗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过本文客观的分析可以了解到,科学使用小剂量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我们医务工作者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李金豹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普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在普外科中,手术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方式,治疗效果尚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在手术后,对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是临床服务中的重要服务内容,对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的影响,还可以提升患者对临床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护理人员应该了解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有利于提高深静脉血栓护理的效果.本文叙述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还阐述了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对策.

    作者:武秀烨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护患沟通对血液透析护理干预作用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护患沟通对血液透析护理干预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12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有效的护患沟通,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100%高于对照组80%,两组满意度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透析舒适度高于对照组,两组透析舒适度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护患沟通用于血液透析护理工作中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和透析舒适度,从而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丽丽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个性化护理模式对胸外手术患者术后病情恢复的影响探讨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模式对胸外手术患者术后病情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4例胸外手术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每组57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个性化护理模式,观察比较护理效果.结果:①研究组非计划拔管、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②研究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外手术患者,采用个性化护理模式,可促进患者病情康复,早日恢复健康.

    作者:何毅 刊期: 2019年第03期

健康前沿杂志

健康前沿杂志

主管: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